本文目录
- 佛教的智慧,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上解脱就是大智慧吗
- 佛教中智慧为何如此重要
- 佛学根本是什么
- 什么算大彻大悟
- 禅宗有一切法皆是佛法之说,如何是正解
- 佛教、佛学和学佛,三者有何区别
- 佛教到底在讲什么教什么
- 佛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佛教的智慧,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上解脱就是大智慧吗
古人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智慧真的跟宗教、国界、人种无关,它弥漫在宇宙间,凡圣都在它的范围之内。
印度出了释迦牟尼佛,他阐释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大智慧无人出其右。佛说本就来自生活,佛也是证悟宇宙实相的人,他的教法确实和生活糸糸相关。
我们每天都沉溺于欲海之中,心中有无数的想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失落了自己本来面目,沦落为欲望的奴隶,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毁己害人,说到底,就是没有看破人生,所以不得解脱。
中国道家圣人老子提倡知足少欲、返朴归真,深知欲海难填的真理,大智慧堪比佛祖。在如今科技发达的大都市,有许多有智慧的人向往朴实的农村生活,向往亲近大自然,因为人和自然本为一体,顺则如意,逆则百病丛生,灾难频频。
其实许多事我们只要尽力了就好,风光从来都在路上,结果只要一笑而过就可以。修自己的福报,凭自己的能力,不济则独善其身,发达则兼顾社会和众生,千金散去还复来,泰山崩而心不惊,能屈能伸,潇洒自在,才是智慧解脱的人生。
若能看破生死本就是一场梦,人生就是灵魂的步步升华,就更是深得佛祖的大智慧精华了。
佛教中智慧为何如此重要
智慧,不仅在佛教中重要,应该说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很重要,智慧就象是暗夜中的明灯,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方向,我们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最让我们恐惧的就是那些未知的领域,比如明天会怎样?这件事会不会成功?我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这样做能不能解决问题?等等等等,所以我们看那些动不动就要去找某“大师”算一卦的,还有那些花很多钱,天不亮就去寺庙里抢烧头柱香的,都是冲着“不知道”三个字去的。
我们经常听到外道的说法,那么什么叫内道?什么又叫外道?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就涉及到了智慧的问题,所谓的外道,就是对世界的认知不正确,错误的世界观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又导致了错误的结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我们看到远处有烟雾,通过种种经验判断,我们最后断定是着火了,这时围绕这个结论,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需要动员相关人员,准备相关设备,制定种种救火方案,然后奔赴现场准备实施方案,但是到了现场以后才发现,根本不是着火,只是因为有大量的飞虫在此息栖聚集,我们错把成群的飞虫误判成了烟火,这样我们围绕救火所作的一切准备,就都失去了意义,这就是因为智慧不足而导致的浪费。
对世界正确的认知,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导致正确的人生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又导致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和智慧密不可分,佛教中因为智慧的不同,才被分成了三乘教义,声闻和缘觉这二乘的智慧,看待世界偏重于痛苦,所以才导致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半丝留恋,这种智慧下产生的观念,也导致他们把偏空的无余涅槃做为自己的最终归宿。
而大乘佛教不同,大乘佛教的智慧看待这个世界是常乐我净,是永恒的、快乐的、自在的、清净的,在这种智慧的主导下,信仰大乘佛教的人不会产生逃避的观念,而他们的最终归宿也不会是偏空的涅槃,而是那种既不影响自在解脱,而又不影响帮助其他众生的大般涅槃,《心经》里把这种涅槃,称为“究竟涅槃”,二者不同的结局,完全是由智慧来决定的,所以在佛教中,智慧(佛教中又称为般若)是三乘法义的根本不共法,显得非常的重要。
佛学根本是什么
以前有位老居士,脾气不好,说话很快很直一般问他问题他说的很直观不给面子。
有一次我问他:佛学的根本是什么?
他答: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我问:是善良正直问心无愧。
他答:那佛学的根本也是这样。
我很纳闷,问:佛学的根本不是什么真空妙有啊万法皆空啊之类的吗?
他答:也是的,哪一句话不可以说是佛学的根本?
我问:你咋这么敷衍呢?
他答:我不敢敷衍,你觉得佛学的根本是什么,你就抓住这个不放,其实你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你也没去体悟那个根本到底对不对,你只不过人云亦云。所以根本就不根本了。
如果人人尽量回归做人的根本,可能会比搞清楚佛学的根本要重要。
我问:那佛学怎么说还是高过做人吧,起码维度不一样啊!
他答:维度高到哪里了,是第几个星系之外了?佛说恒河沙宇宙三千大千世界,是那么的大,大到你不可想象,可是他还说须弥山可以塞进一颗菜籽里。
到底维度有多高,你要多高才满意,心经说不增不减,佛说万法平等,你这个高级,是要怎样?
我说:我只是觉得,佛学这么博大精深,不应该只停留在人的三维空间来瞎弄,没意义。
他说:人间烟火没熏透彻,还想熏佛界香火吗?你先给我把人间鼓捣好了再说吧!
依我说,你少关心高维高级的,多关照自己的二维,一是行住坐卧维,一是起心动念维,先把这二维弄好了吧。
这个就是根本,你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行住坐卧,不把它关照好,还谈什么佛学的根本呢?
佛菩萨就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你别外求,你就偏偏丢下自己的觉性和日常修持不管,去追索所谓高级光芒。
佛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富豪的儿子,他非要出去闯荡江湖要自己去找宝藏找珍宝,
他老爸就给了他一件破皮袄,说你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把这件皮袄丢了。
结果他在外面找啊找,找了很多年,搞得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穷的要死,可是他还是没有忘记把这个皮袄留着。
最后他回家脱下皮袄,他爸说,你看看里面,他翻开看,原来他爸爸已经把一颗稀世珍宝缝在皮袄里面了。
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啥都不是。是个贪嗔痴慢的愚钝众生,和佛菩萨差的万千劫。
觉得只有往外往高维不停的求索,才会成功。恰恰把自己自性里面的珍宝置若罔闻。
这真是一种颠倒。
所谓多高维多高级都是可以回归到你自性的。站在你自性本心的角度看,根本没有什么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区别。
所以你问佛学的根本是什么?如果非要这样问,那就说平等吧。
为什么会平等呢?没有区别呢?因为归元,回归到最极致,就是无二无别的。
我说:为何平等呢,我们的世界和人不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的吗?
他说:平等是从性上看,不是从相上看。看相不看性,总是各有高低不平,世上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
看性不着相,则万物平等无二。无论何人何物,在生灭的性质上,在符合自然道的规律上,在无常空性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就算是烦恼,痛苦,甚至是贪嗔痴。从性质上讲无非也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好坏高低之分。
我刚才讲的,之所以要在行住坐卧和起心动念上观照好,把眼前的事弄好,就是会逐渐搞体悟到,万事万物无非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这时候我再问你,你说佛学的根本是什么?
我说:不谈根本,只论当下。
他笑了:好,好,好。
什么算大彻大悟
现如今,一说起大彻大悟这个词儿,就会出现许多听起来似乎让人感到既语重心长、又推心置腹的教导和告诫。比如什么看破不说破啦、什么要有舍有得啦、要懂得放下啦、凡事都要看淡啦等等等等的高明之论和经验之谈。这算是大彻大悟吗?要我说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勉强算,也只能算是在历经磨难后所磨炼出来的那种既无可奈奈、又狭隘自私的庸俗之悟。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世故与圆滑,故而此类说法不仅显得十分的浮浅,如若再教你逆来顺受或是在公正、是非面前装傻充愣、视而不见的话,那无疑就是一碗充满了毒药的毒鸡汤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呢?我以为就是: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独立的公正看法。其次,看透了世间之恶后非但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更不卑颜屈膝。在利益诱惑面前,不盲从,不奉承,不势利,心态平和,从容面对。不被世俗所影响,不被形势所左右。并且,不在恶前屈尊,不在善前豪横。在此基础之上,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行我素的自主意识,即是大彻大悟。
彻悟二字,本来源于佛家,属佛教用语。其中的悟,乃是对真理的领悟。彻悟呢,便是对真理有了透彻的领悟。而大彻大悟则更是达到最高境界的升华了!那么,这个最高境界指的又是什么呢?说到家就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善”字了。
所以,哪怕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人,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但若能洁身自好,在保持正直、善良秉性的同时,尽量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以为,也应该算是大彻大悟的人了!
禅宗有一切法皆是佛法之说,如何是正解
万恶回头可见善,
最怕恶念在胸中徘徊。
不识己,苦一世。
识己者,转善得福业。
佛教、佛学和学佛,三者有何区别
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佛教,佛学,佛法。
千百年来,人们把三者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有严格的区别。把三者搞清楚了,有利于佛家的发扬光大。
佛教——纯属精神信仰。人们塑造出一位或多位神灵进行崇拜。得到精神安慰或精神寄托。
佛学——是研究佛家的发展史。如:佛法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是怎么传承的。都有谁参与翻译工作的!这座寺庙是什么时间建造的。历代主持都有那些人。等等!
佛法——这是真正的生命科学。是根据佛法践行生命实修。通过实修最终得到生命的解脱。也就是说,最终明心见性。洞察宇宙真相和人生真谛。
佛教到底在讲什么教什么
佛教主要讲如何获得智慧,消除烦恼,实现大自在(精神上的彻底解放),即离苦得乐。
教的中心内容是通过哪些修行,破除执见,实现从烦恼、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觉悟、涅槃寂静的彼岸。
佛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佛家分为佛教,佛法,佛学。佛教是一种精神信仰。佛学是研究佛经(不修行),佛家的历史事件等。佛法是生命修行的。您说的应该是佛法吧!
只有佛法是生命科学!通过修行,使人获得佛的智慧!明心见性!洞察宇宙真相,人生真谛!
人与生俱来就有佛性也有魔性。佛性是“正能量”。就是仁爱。魔性是“负能量”。就是“贪嗔痴慢疑”五毒—“无名”。
佛法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化除“无名”。使人彰显出佛性。获得佛的智慧!生命也就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