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尽粮绝,乌军第36陆战旅整建制投降,顿巴斯集群会是下一个吗?战争中如果你弹药全部用完,投降犯法吗_弹尽粮绝_安西_西域

本文目录

  • 弹尽粮绝,乌军第36陆战旅整建制投降,顿巴斯集群会是下一个吗
  • 战争中如果你弹药全部用完,投降犯法吗
  • 马上就快弹尽粮绝了,还不能工作,对此你们都有哪些好点的点子
  • 你人生弹尽粮绝还欠一屁股债时,怎么翻身的
  • 为什么电影里美军老是弹尽粮绝,悍马上不能放子弹吗
  • 1942年朱可夫弹尽粮绝,每门炮每天只一发炮弹,为何还主动进攻
  • 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什么感觉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 双方对决,弹尽粮绝,是投降还是献身

弹尽粮绝,乌军第36陆战旅整建制投降,顿巴斯集群会是下一个吗

乌克兰第36旅整建制的投降也是没有办法,旅长带领100人突围结果打死旅长以下40多人,剩下的都当了俘虏,副旅长带领剩余200多人集体缴械投降。目前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还有大约400名新纳粹分子裹挟着一千多名人质在钢铁厂地下6米处做最后的自杀性抵抗,乌克兰最高当局绝不允许他们投降,同时俄罗斯给出的最后期限已经到了,时间刚过,俄罗斯的大杀器逆火轰炸机已经飞临钢铁厂上空五吨的大炸弹从空而降,马里乌波尔钢铁厂一片火海,基本夷为平地,弹坑深度达到七米,估计不会有任何生命迹象了。同样马上就要开战的顿巴斯地区,守方乌克兰军队大约25万人,进攻方俄军以及乌东两个独立共和国加在一起大约30万人,马上要展开一场决战,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一场决战倒不如说是一场大杀戮,因为俄军更换了前线总指挥,这位总指挥就是原来俄军驻叙利亚的总司令,他擅长用空天军和导弹攻击敌方,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乌克兰军队不投降就是被炸的一片火海,夷为平地。

战争中如果你弹药全部用完,投降犯法吗

哈哈哈

现时地球村的,人们还是注重生活环境卫生为好,美国能够早日结束这疫病毒的传播为好。安宁工作为好,减少精神压力,少产疯狂为好的。枪枝子弹抢购也无大意义的了,阵地战现代战争,做主力的是用不着了!这个问题就不言了吧。

草层文盲者我谢谢邀答了,蠢想傻逼的我见笑了。

马上就快弹尽粮绝了,还不能工作,对此你们都有哪些好点的点子

每个人的生存状况不一样,你可能没有夸张,但是大疫当前,俗人就只能先保命,尽量省着点花。

你人生弹尽粮绝还欠一屁股债时,怎么翻身的

当你人生弹尽粮绝,还欠一屁股债的时候,是怎么翻身的?

(谢谢邀请)

记得那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上,我真的可以用“弹尽粮绝”来“美化”自己。此时自已所欠的债务并不多,只有四万余元;但因为我那时、处在“颗粒无收”的“漩涡“中,所以说也十分的苦恼与沉闷;并且时时的都在想,如何才能翻身、或者怎样才能翻身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自己想通了之中的道理,要想翻身把美好的生活走下去、只有靠自己。从那时起,我经常的留意街头巷议、查找各个小报刋登的招聘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岗位的试验,最后我确定了,在农村的养老院工作,做炊事员最适合于我,于是我就在那里,做了专门伺候孤寡老人生活的工作。

在养老院里,我们工作人员免费吃住,待遇月工资给1800元;每人还给自留地十亩,年收成约为一万元。每会总的计算收入约三万来块钱。

在养老院里工作三年,加在一起总收入有十万余元。你可知道?在2000年的时候,这笔钱在农村干点什么真管用;假如那时在我们地区县里,这笔钱买二室八十平米的楼,都可以买两栋。随后,由于家庭的变故,我辞了这份工作。

在这一段的路程里,让我感受到每个人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有悲观情绪、或不求上进;要想到进取,只要你有吃苦耐劳的干劲,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赚点生活需要的消费钱、还是很容易地。多抓住一些机遇,不放过一点机会,财运也会在适当的时间里、向你频频招手、施放对你的“爱昧“,“未来“也会给你翻身的机会。这是我在这次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朋友,在你人生弹尽粮绝,还欠一屁股债的时候,不要悲观、更不要失望,只要你敢于向前闯,翻身那是一定能够地,只是时间的问题。

平平静静似我彪哥

2019.03.22.12.30.

为什么电影里美军老是弹尽粮绝,悍马上不能放子弹吗

悍马车通常都是图片上这个样子的,作为一种高机动载具,它自身防护很单薄车体采用2–3㎜冷轧钢板制成,而且没有任何武器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变形将其武装化,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图片上这样,在车篷顶开口安装一个可360°转动的保护射手护圈,护圈上有M2重机枪的安装架,也可以使用40㎜榴弹机枪。

悍马车我们都会时常见到,即便是没有看见过那么我国制造的“东风猛士”与其也差不多。这个车(标准型)通常情况最多可以装6个人:正副驾驶、后排“脸对脸”坐4个人,不能再多了!否则上下车不方便,而“悍马车”外表与内部空间对于我们驾驶民用车辆的人来说是比较宽敞的,但该车如果装上士兵,内部空间被士兵的装具和武器装备填的满满的,或者像图片上的那样装备一挺重机枪,那么后排只能有2个人。
这是美军“游骑兵”兵人玩具,这个玩具正好是《黑鹰坠落》时候美军的形象与当时美军所装备的这套行头。

从“兵人玩具”就能看得出这是在执行短暂的战斗任务,只是携带武器和轻型携具,即便是这样也是非常臃肿的,这样全身披挂上阵的人,如果坐在悍马车后排座已经像“沙丁鱼罐头”那样了,根本没有其他空间!即便是有空间也得装:数个重机枪子弹箱、数个5加仑油桶(悍马车很费油的)、水,食物……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放士兵手里的枪所使用的5.56弹箱!所以,就不要奢望“悍马”上装步枪子弹。
那么,悍马车里没有多余的子弹,美军一个普通单兵作战的时候要
携带多少步枪子弹?也不多!通常情况下5.56弹携带250发,图片上6个弹匣180发、还有两个弹匣量的散弹。另外,还需有40–60发左右的9㎜手枪弹(格洛克17弹匣容量20发)。不要小看这点子弹数量,很重的!5.56弹一发全重12.44g 再乘以250发,要超过3㎏,还有9㎜弹……仅子弹加上步枪、手枪重量就超过10㎏,这还未算手榴弹、单兵通讯器材、枪械所使用的光学瞄具、急救包、头盔、水壶……杂七杂八的东西,全套下来总重量在20㎏以上,这还是一般作战条件下,要是在难以补给或者需要执行数天的秘密行动则要背负40㎏的重量……即便是身强力壮的的战士远途行军也会吃不消的!
所以,真正的战场不要奢望士兵本身携带很多的子弹,因为人的体能是有限的,携带很多的子弹反而是累赘!
在伊拉克街头巡逻的美军悍马车,最多装6个人,已经非常拥挤了!
如果遇到“反美武装”这种“薄皮吉普”就是重点“集火打击”的目标!车体根本扛不住7.62弹的打击。

假设,真正的遭遇战发生了,“悍马巡逻队”要根据所发生的情况来判断:敌我双方的人数和实力。如果对方仅有少量人员,发现他们之后迅速下车→并且寻找障碍物进行隐蔽→由车载重机枪进行远距离射击→对方败走之后基本上不与追击,以免有埋伏…。如果是敌强我弱:那么就要使用重机枪拦阻射击,悍马车加快速度撤离现场;如果被包围了只能是下车后组织防御,并且还要远离悍马车……这样大的目标是敌方RPG的首先,以悍马车为障碍物是不明智的!所以,悍马车里的士兵下车之后,不到战斗结束基本上不会去车上拿东西。好在这类“游击战”并不激烈,士兵们依靠自身携带的子弹够用了,即便是被包围也会呼叫基地或者空中进行支援……基本上不会出现弹尽粮绝的境地。
驻叙利亚的美军乘坐皮卡,这样视野更加开阔,遭遇袭击之后可以迅速下车组织反击。

悍马车这种“高机动”载具目前已经被美军淘汰了!原因就是这个车没有装甲,按照老百姓的说法“皮薄馅大”!不但挡不住子弹,并且经常受到“路边炸弹”的摧毁,美军为此付出代价是惨重的!所以,美军使用防护性更好和自身火力更强的“反伏击车”来替代它。

1942年朱可夫弹尽粮绝,每门炮每天只一发炮弹,为何还主动进攻

二战时期,战争场面最为惨烈的就是苏德两国之间的拉锯战,到了1942年已处于战争后期,两国双方的兵源、弹药、武器装备、食品药品等等一系列的,所有关于战场上的补给,都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仅能靠一边生产一边供应来满足战场需要。
朱可夫元帅作为苏联方面的指挥官,当然深知其中
玄机,由于当时苏联是受侵略方,当国家已经到了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自然后方军民团结一心共拒德军纳粹,越战越能让后方成铁板一块。而德军方面的后方都是刚侵占比如法国等一些国家,由于前线战事吃紧难免会对后方施加超乎常规的压力,必然会引发后方矛盾不断,越战就越对德军方面越不利。
假如朱可夫将军当时不果断出击,改被动为反攻,一旦给了德国以喘息之机,那德国的军事恢复能力将远超苏联,到时候再想取胜就会更加难上加难了。朱可夫元帅当时就是掌握了己方已经弹尽粮绝,同时也深知德军也好不到哪里去的实情,一直不给德军修整得机会,最终让德军后院起火,才一鼓作气给了德军沉痛教训,取得了战场的最终胜利。

战场上,弹尽粮绝时,为什么感觉西方大多会投降,东方大多同归于尽

以前我也不明白,后来读了史书,看到那两段悲壮的传奇,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汉唐军魂已经被刻进了我们民族的基因。

第一段:十三将士归玉门。

自从王莽篡汉后,中原爆发了光武帝刘秀复辟汉室的战争,无暇顾及西域,匈奴以及西域各国蠢蠢欲动,西域逐渐失去控制。

到了汉明帝末期,东汉国力得到恢复,于公元74年,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

匈奴眼见汉朝重新掌控西域,十分不爽,于公元75年,派兵2万进攻西域。

此时汉朝在西域的驻地,分别由耿恭率军驻扎金蒲城,关宠驻军柳中城,两个地方各自只有数百人的驻军。

加在一起最多也就一千多人,他们将独自面对匈奴和车师联军数万人的进攻。

耿恭在击退匈奴第一次进攻后,带着部队转移到物资更充足一些的疏勒城据守。

在匈奴大军几度围攻下,他们几乎弹尽粮绝。

城里的饮用水、物资、食物全都短缺,他们最后不得不将马粪榨干了喝马粪汁,把铠甲、弓弩煮了吃上面的皮革。

就这样,在匈奴的连番进攻下,他们坚守了一年,匈奴派人劝降,耿恭干脆直接杀了匈奴使者,以示决不投降的决心。

汉章帝登基后,才发现西域驻军被围困很久了,于是派出7000人的援兵赶往救援。

汉军援兵先到达关宠所在的柳中城,大败匈奴、车师联军,斩首3800级,俘获物资无数。

随后分兵2000赶往疏勒城救援耿恭,当援兵到来时,城中仅剩26人,他们已经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骨瘦如柴。

在回撤玉门关途中,还要继续与追兵交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环境。

最终安全抵达玉门关的,只剩下13人!

玉门关守将见到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决定亲自上书朝廷,为他们请功,他的那封奏疏上有这么一段话: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这里面的那句话:不为大汉耻!这五个大字就是这些将士们的精神力量。

后来,写《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这样写道: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不为大汉羞、不为大汉耻!这些文字,就是当时的汉帝国精神,是信仰。

汉朝最伟大的地方不是打败了匈奴,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军事、经济文化等活动以及对国民的教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带来了民众在国家意识上的觉醒。

汉帝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责任感。

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为国效力是责任,为国捐躯是光荣,投降敌军、背弃祖国是耻辱,这是汉朝的主流价值观。

而耿恭以及所率领的汉军将士死守不降的事迹,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不放弃、不抛弃精神,以投降为耻,以战死为荣,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军魂。

这段传奇彪炳史册,然而700年后,历史再次重演,不幸的是,700年后的唐帝国再无力派出一兵一卒救援。

第二段:郭昕孤军守卫大唐西域42载。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为了平乱,先后抽调了安西、北廷都护、河西的兵力,导致西域空虚。

为了稳定这些地方,在郭子仪的建议下,唐朝于766年派出郭子仪的侄子郭昕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

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内部又发生了多起叛乱,还一度被吐蕃国攻陷长安,无暇顾及西域。

吐蕃正好处于国力上升期,趁机攻陷河西走廊,断绝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唐朝一度认为西域已经沦陷。

但事实上,郭昕联合了北廷都护、沙陀、回鹘部落,一直在抵抗吐蕃国进攻,他们一直不断派人前往长安报信,但都有去无回。

直到781年,安西、北廷驻军绕过河西,改道由北方草原经过回鹘境内,辗转千里,才到达长安,上报朝廷。

唐德宗这才发现,原来西域还在自己手里,大为感动,当场嘉奖了郭昕等人。

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李元忠封为北廷大都护,安西四镇将士一律破格提拔升7级。

此时,他们已经在西域独自坚守了十几年,这些嘉奖,对他们的现实意义却不大!

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大唐能够派出援兵,甚至派兵收复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和中原的联系,不然西域将一直孤军奋战。

可此时的唐帝国,早已病入膏肓,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时有叛乱发生,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能力派出一兵一卒给他们支援。

在这样的环境下,郭昕与李元忠一起又坚守了几年,一直到786年,李元忠去世后,形势突变。

吐蕃先攻破沙陀、回鹘部落,再攻占北廷都护府,安西军直接陷入完全的孤立无援境地。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坚守,郭昕发动军民,大力搞生产,发展经济,铸造钱币,尽力自给物资。

到了789年,有一名叫悟空的高僧回国,途经安西都护府,他挨个去拜访了安西四镇的节度使,最后发现四个地方的节度使都在坐镇各自的驻地。

这一刻,安西四镇依然在大唐手中,郭昕和他的安西军在此已经坚守23年。

790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城陷落,但安西四镇最后的沦陷时间,在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学者推测是在808年,安西四镇全境沦陷。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最后一刻,吐蕃大军攻入城池的那一刻。

白发苍苍的郭昕带着一群衣着破烂不堪,食不果腹而瘦骨嶙峋的白发兵,发起了最后的冲锋,直到全体战死的悲壮场面!

按照808年,安西四镇沦陷来算,郭昕在这里以一地之力,孤军坚守了42年,北廷、沙陀、回鹘部落沦陷后,以完全的孤军坚守了19年。

虽然,史书上没有像汉朝的耿恭那样有精彩的评述,但一首流传的诗可以传达他们的精神。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这诗是谁写的,我实在没找到出处,但可视作对唐帝国军队精神的一种概括。

如果一定要找到东西方军队在弹尽粮绝时,为何东方大多选择同归于尽的原因,我觉得这两段传奇历史能说明一切。

汉唐时代的那种义重于生,不为大汉羞、不为大汉耻的精神已经刻进了这个民族的基因。

汉唐军魂犹在!这就是原因。

双方对决,弹尽粮绝,是投降还是献身

按照英雄和历史的观点,宁折不弯,决不投降,一息尚存,战斗不止!

按照现实和贪生的哲学,生命至上,保命要紧,弹尽粮绝,应该投降!

按照个体和拜金的趋势,何必战斗?洒血战场?弹足粮丰,也可投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