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图片(《知否》中小秦氏在侯府设宴,这些人为什么围着水吃饭)_酒令_酒席_曲水流觞

本文目录

  • 《知否》中小秦氏在侯府设宴,这些人为什么围着水吃饭
  • 请教,书法中的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可以示例讲解吗
  • 古人是如何“劝酒”的现代人根本招架不住

《知否》中小秦氏在侯府设宴,这些人为什么围着水吃饭

顾廷烨的后母小秦氏,为了感谢大家在老侯爷出殡的时候,设路祭送灵柩,在顾家侯府的后院设宴款待各位官宦家的女眷。看这集可是让各位吃货大饱眼福,好几十盘菜充满了屏幕。但并不像我们平时看的古装片那样,一群人围在桌子旁吃宴席,而是围着流水吃。一旁还有人不断的往水区里倒水放菜。这么奇特的吃法,难道是旋转自助小火锅的雏形?其实这种围坐在流水旁吃饭的方式,在古代并不少见。这种吃法来源于一个很著名的文人游戏,叫做曲水流觞。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摆宴的方式。

在古时,每年的三月三,人们会把酒杯放到一条弯曲的小河中,酒杯盛着酒顺流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作诗一首,作不出来就拿起酒罚喝一杯。玩法风雅又有意思,没学问的人还真是消遣不了。后来曲水流觞就被微缩到了很多的官宦家庭的后宅里,一般都是搭个亭子或者像片中那样修成一个桌子。要么就是用来继续玩游戏,要么就是用来宴请客人。北京的恭王府花园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个玩曲水流觞的亭子。

这种吃饭的方式,特别适合人比较多,大家互相还不太熟的情况。古人讲究礼仪,特别是餐桌礼仪,像我们这样夹不到菜就站起来去取在那时是很失礼的。不巧那个时期还没有发明我们现在用的转桌。人一多,大家顾着颜面就只能吃眼前能够到的几个菜而已。要是眼前的是硬菜还好,万一是个自己不喜欢的菜,就只好饿肚子了。为了让大家能坐在原地就吃到每一盘菜,避免夹不到菜的尴尬,古人就借鉴了曲水流觞的灵感,把石桌子挖出深槽,然后注入活水,这样再把菜摆到水中,借助水流的浮力,菜就沿着一个方向缓慢移动,每道菜都能在客人的眼前过,当然就不愁吃什么了。

这种围在流水边吃饭的方式,还非常的风雅有趣,饭桌上行个酒令之类的也非常方便。地位不同的各位家眷,也可以按门第高低的顺序一字排开,避免座次上的尴尬。所以这小秦氏才选了这么一种有品位又有面子的方式宴请大家。

有朋友说怕菜冷掉,这个不必担心。水槽里的水是人工加入的,完全可以倒入温水保温。加上她们去赴宴已经是开春时节,气温也不是很低,在这么个半室外的环境吃着饭,听着戏,也挺美好。

看来还是古人会玩,吃个饭也这么多新花样,佩服佩服。

本文由萌萌小笑笑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娱乐资讯,请关注我哦!

请教,书法中的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可以示例讲解吗

书圣《十七帖》《得示帖》中有“如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笔法

“如锥画沙”中锋极速入笔,力透纸背,形成优美清晰的笔迹,如“来示”。

“折钗股”锋毫“劲折”,中锋用笔不急不厉,形成铁画银钩的气势,如“何帝”

“屋漏痕”中锋枯涩慢行,有“苍松翠柏,虎踞龙盘”之姿,取沉稳遒劲之势,如《得示帖》书圣签名。

古人是如何“劝酒”的现代人根本招架不住

古人是如何“劝酒”的?现代人根本招架不住?

这个问题(忞白)来为您回答。首先了解古人是如何“劝酒”,就会知道现代人能否招架的住。

题主您好:

“酒文化”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并且流传已久。据传说,“酒”为杜康酿造,所以后人经常以“杜康”来比作“酒”,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如此。还有另一种说法,酒是仪狄所发明,在《战国策·魏策》中记“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仪狄是大禹时期的人,酿出美酒后进献给禹,饮完酒后的禹感受到酒的甘甜,不过因此疏远了仪狄,把酒戒了。并说“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可以说禹的寓言很准确的应验。

简要的叙述完“酒”的起源,那么古人到底是如何“劝酒”的?首先“劝酒”这个词,古代最早并不是字面的含义,而是用在了“礼仪”之上,逐渐成为了“酒席助兴”的一种方式。古人的“劝酒”是以“酒令”的形式,并且“酒令”的方式多样。我们可以从“酒令”在“礼仪”到“酒席助兴”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解,就会知道现代人能否招架的住。

古人将“酒令”运用到“礼仪”之上

我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之一的“射礼”,就融入了“酒令”的元素,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射礼”分为四大种类“大射”、“宾射”、“燕射”、“乡射”,每一个种类都会有“宴饮”,自然也就有了饮酒的环节。只是饮酒还不能称作“酒令”,所以他们会举行“射箭”的比赛,谁输了,谁就要喝酒,并且会有赏罚之分。

“大射”是天子祭祀前选择人选的活动,在举行之前会有宴饮的环节,过后举行“大射”,赢的人赏封地,输的人撤销封地。在《礼记·射义》中“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有记载。

“宾射”是各诸侯之间,以及各诸侯朝见天子时举行的“射礼”,并且也有“宴饮”的环节。

“燕射”是诸侯大臣举行的生活“射礼”,也就是平时宴饮、狩猎时的一种娱乐方式,通过射箭分出胜负,输的人喝酒。

“乡射”一般为各地的官员举行,为了向国家举荐人才,设置的一种“射礼”,通过射箭来分出胜负,并且也要举行“宴饮”。

这些“射礼”都有众多的礼仪环节。所以在《礼记·射义》中记载“射者所以观盛德也”,通过“射礼”是可以观察君子德行的。抛开这些不谈,从“射礼”中输者饮酒的行为看,“酒令”就是当时“射礼”的一种形式,与“礼仪”也是相辅相成的。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射箭,举办一场隆重的“射礼”,所以逐渐演变成一种“投壶”的形式。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射者中,弈胜者,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其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觥”在这里指酒杯,“筹”为计数的一种道具,这就可以看出,古人以“投壶”“酒令”的方式,进行饮酒。

古代文人的酒席,“酒令”的方式略显雅趣

说到古代文人饮酒,首先就能想到“唐朝”,因为李白的《将进酒》成为千古名作,并且杜甫称他为“酒中仙”,可见其酒量之大,我们也许不是对手。就算现代有酒量大的人,到了古代的酒席,对上“酒令”也未必会是对手。

在《中国诗词大会》其中的一个环节飞花令”,放在古代就是酒席上的一种“酒令”,是文人们饮酒时一种助兴的方式。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可以看出当时“飞花令”的流行。并且在蔡宽夫的《诗话》中“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可见唐朝的酒席上少不了“酒令”助兴。

“飞花令”一般选择诗词中的句子,不能超出七字以上,更要有固定的字,严格来说韵律和格式还要符合。不局限背诵他人的古诗,可以自己即兴作诗,输掉的人就要被罚饮酒。只看这样的规则,又有多少人能招架的住呢,(忞白)举一个例子。

比如,古人选出一位“令官”,以“花”字为令“花近高楼伤客心”

第二位“行令”者要对出“落花时节又逢君”,因为第二个字要为“花”字

第三位的“花”字体现在第三个字上“春江花朝秋月夜”

以此类推,第七个字为“花”字结束。这样的“酒令”需要一定文采的支撑,并且是酒席上一种文化的切磋。

还有一种文人的酒席,那就是“曲水流觞”。王羲之在晋代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他和朋友们举行一场以“曲水流觞”为娱乐的诗词歌赋比赛。

“曲水流觞”是在弯曲的溪水两边坐着众多的人,溪水中放上盛满酒的杯子,从上流开始飘下,停在谁的那里,或是在谁的位置上打转,那个人都要喝完杯中的酒,并且接受惩罚。因为“曲水流觞”这一次活动,王羲之的著作《兰亭集序》问世,并且“曲水流觞”慢慢成为了古代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一个固定娱乐项目。

在“飞花令”和“曲水流觞”中能够看到,古人的酒席不只是考验酒量,其“酒令”也是需要一定文采的支撑,所以我们到了古人的酒席,未必能招架的住,不过还有一些通俗的“酒令”。

古人通俗的“酒令”,人人皆可参与

上面讲到射箭的比拼,还有的切磋诗词歌赋,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功底基础,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可参与其中。不过还有一些通俗的“酒令”,既能起到酒席之上助兴的作用,还能让众人参与其中。

“五魁首啊,六六六啊,哥俩好啊,四喜财啊……”这种酒席上洗脑的声音,在电视或是生活中都有了解,古代也有类似的“酒令”方式,名叫“拇战”。

说到“拇战”,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出手,各猜手指数,合起来计算后,以分数的多少分出胜负,失败的一方饮酒。这样的“酒令”相对简单,比拼的就是酒量。在黄遵宪的《番客篇》中“呼幺又喝六,拇战声琅琅”,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拇战”带给酒席的热闹氛围,与“五魁首,六六六......”非常相似。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云:“拇战辄北,大醉而卧”。

还有一种“酒令”为“猜枚”,这一点在《红楼梦》第二三回中有讲:“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能看出“猜枚”在当时很受欢迎,并且玩的非常快乐。那么规则是如何的呢?

“猜枚”相比较“拇战”更简单一些,用较小的物品作为游戏的道具,比如花生、瓜子、等物品,抓在手中让对方猜单双、颜色、数目,当然猜中者获胜,猜错的人视为失败,败者饮酒。酒席上有这样的“酒令”,可以说人人都能参与。李广田在《冬景》中说:“三揖既毕,大家才又回到筵席上继续行酒猜枚。”这就是将“猜枚”运用到了酒席之上。

清朝时期的俞敦培编撰《酒令丛抄》分为“古令”、“雅令”、“通令”、“筹令”四大类。

结语:

我们了解了古代“劝酒”的方式“酒令”,可以自己对号入座,感受古人酒席上的氛围。“礼仪”为主的“射礼”,是需要射箭的功底;还有文人墨客在酒席上的“飞花令”、“曲水流觞”,这些需要一定“文采”的支撑;“拇战”和“猜枚”这些人人都能参与,所以就看自己的酒量到底如何了。

我们现在工作之余,邀请好友们一起吃饭喝酒,聊天解闷,也许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常态。古人的“酒令”花样百出,现在酒席上所用到的,也许就是古人发明创造,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改编升级,最终流传下来的。在当代《中国酒令大观》中记载,“酒令”样式多达726种。

以上纯是个人见解,欢迎一起讨论,共同学习。(忞白)温馨提示:适度饮酒可以怡情,过度饮酒伤身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