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原名王衡,中国作家,翻译家】_作品_小说集_新文化运动

鲁彦简介

鲁彦(1901~1944),中国作家,翻译家。

原名王衡,曾用名王忘我,也常以王鲁彦署名。

浙江镇海(今宁波市)人。

五四运动时期到北京,参加半工半读的“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学习世界语和旁听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课程。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新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

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早期作品带有浪漫抒情气息,20年代后期的创作,以其描写江南乡镇风俗人情和社会风貌,被视为乡土文学的后起之秀。

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先后结集的作品有《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

这些作品在乡土风俗的描绘中,解剖了宗法制农村的人情世态。

193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野火》(后改名《愤怒的乡村》),表明作家接受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正面展开尖锐的阶级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鲁彦颠沛流离于华中、华南一带,贫病交加,仍继续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2年在桂林主编《文艺杂志》。

除小说以外,鲁彦还写有散文,先后成集的有《驴子和骡子》和《旅人的心》,翻译作品有《犹太小说集》、《世界短篇小说集》、《显克微支小说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