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中国民主革命家】_同盟会_黄兴_起义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黄兴 同盟会 黄兴 起义

黄兴简介

黄兴

黄兴(汉语拼音:Huang Xing;1874-10-25~1916-10-31),中国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黄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卒于上海。1898年黄兴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东京。与湖南同学创办《游学译编》杂志,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4月,黄兴参与发起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军国民教育会),抗议沙俄拒不从东三省撤军。随后,自任军国民教育会归国“运动员”,回湘策划反清革命。11月4日,黄兴以30岁生日庆典名义,邀集陈天华、宋教仁等20余人,在长沙秘密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被选为会长,计划于慈禧太后70岁生辰之日发动起义。后因事泄被迫流亡日本。

1905年8月,黄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被选为庶务,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此后,主要负责武装起义的筹划事宜,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入会工作,选择其中的坚定分子组成“丈夫团”,作为起义骨干力量。1907~1908年间,黄兴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派,赴中国香港 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任孙中山成立于中国香港 的起义总机关统筹部长,准备再举。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起义,黄兴亲率敢死队猛攻两广总督衙门,伤及右手,失去两指。其间,曾积极支持宋教仁等人成立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于10月28日赶到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领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20余日。11月27日汉阳失陷,转赴上海,被独立各省代表会议举为大元帅,后又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但均未就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府留守,主持南方各军整编工作。因军饷无着,不得不大量裁遣部众。随后自行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6月30日,黄兴出席同盟会上海支部夏季常会,提出民国成立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绪,“原因在于政党未能成立”,强调要特别注意实行民生主义。8月25日,被同盟会、统一共和党等政团合组而成的国民党推举为理事。12月,黄兴接受袁世凯委派,任汉粤川铁路督办,但不久便宣布辞职。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黄兴以南方兵力不足,内部又不统一,对武力讨袁缺乏信心,主张法律解决宋案。7月初,开始赞同孙中山兴师讨袁主张。15日,在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与孙中山等人再次流亡日本,总结失败教训时,一度受到孙中山的责难。1914年7月,黄兴因不同意孙中山要求党员入党时必须按指印,并宣誓服从其命令,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后离日旅居美国。袁世凯恢复帝制时,在旅美华侨中宣传反袁,并为护国军筹措军饷。1916年7月黄兴回到上海,与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