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陈天华为什么要自杀?陈天华是坚强不屈的革命者,为何以跳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_日本_自己的_同盟会

本文目录

  • 同盟会陈天华为什么要自杀
  • 陈天华是坚强不屈的革命者,为何以跳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
  • 姓“陈”的人那么多,历史上有出过皇帝吗都有哪些名人
  • 《警世钟》作者陈天华为何舍身投海

同盟会陈天华为什么要自杀

1906年5月29日,湖南长沙,一个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岳麓山行进。他们不顾清政府的禁令,自发组成。军警站立一旁,为之感动,丝毫不加干涉。

送葬队大约有一万名学生和各界人士组成,他们全身缟素,远远看去仿佛山川为之缟素。他们送的就是年仅30岁的陈天华。

陈天华,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家里排行老三,老大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老二早夭。老三就是陈天华,健康出生,却因天花,差点丢了命,脸上也留下一大片瘢痕,还有口吃。

父亲是个村里的私塾先生,平时还兼职帮人写写状子,打打官司。按理说,家里的生活也不错,可陈天华的父亲是个非常耿直的人。

他曾为了帮助邻居,舍掉半年薪水。在陈天华5岁的时候,父亲因帮人打官司,得罪了当地土豪,丢了私塾的工作,以后也不能帮人打官司写状子。

陈天华,本来是在父亲工作的私塾上学,这下学也没得上,为了生计上街卖糖果。母亲去世,哥哥残疾要人照顾,父亲又没了工作,家里的日子非常困顿。

走街串巷卖糖果的时候,陈天华总是带着书看,族里有人被他的学习劲头感动,让他一边帮忙放牛,一边学习。

9岁的时候,陈天华就能模仿着写一些通俗小说和山歌小调,16岁的时候,他就写出了万丈豪情的对联“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

和父亲一样,他刚正不阿,愤世嫉俗,鄙视当时腐败的清朝,崇拜革命者。

人生的转折发生在20岁那年,和父亲一同搬进县城,寄宿在资江书院。他一边做点小买卖,一边去书院旁听学习。作为旁听生,他在按时写作业,交作业。

他的文章受到书院院长的大加赞赏,并允许他借阅书院藏书。据说,只用半年时间,陈天华就读完《二十四史》。

族人得知陈天华是一个学习天才,决定每月资助他三斗米、一串钱,专心学习。从此陈天华正式就读资江学院,学习上一路开挂。

就在陈天华埋头读书的时候,维新运动也在湖南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他被时务学堂录取,从此涉猎西方新学,之后又到新化实验学堂、长沙岳麓书院、求实书院(今湖南大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后获得官派留学日本的名额。

这时,陈天华28岁。

才子配佳人,湖南巡抚赵尔巽非常欣赏陈天华,一心要把女儿嫁给他。换作旁人,这是天大的喜事,贫寒出生,其貌不扬,还有口吃,凭一己才学获得认可,如今得富家千金青睐,求之不得。但是陈天华的回答是:

国不安,吾不娶!

赵尔巽并不死心,说可以等上几年再成亲。陈天华留学日本,也有日本姑娘表达爱意,都被拒绝了。

1903年3月,陈天华从上海出发,乘“博爱丸号”轮船东渡,赴日留学,他很快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

这座学院是专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初级的语言及各学科教育。毕业之后,学生可以进入日本大学或者其他学校学习。

鲁迅、黄兴、胡汉民等都曾是弘文学院的学生。和陈天华同船的还有好友杨昌济,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他有个女儿叫杨开慧。

清末公派留学的学生大多是各省选出来的尖子生,陈天华能获得留学名额,足见其实力。

但是到了日本,陈天华学习上遇到了大问题,他因为口吃,无法克服语言问题,这也是留学生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同时期的同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的时候,他连说一句都很困难。

这对一直是学霸的陈天华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开始缺课,缺考,经常不去学校。他去干什么了呢?

他参加了“拒俄义勇队”,日语没学会,但是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沙俄想永久占领东三省,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义愤填膺,组织了义勇队,准备回国参战。陈天华、黄兴都签名加入。

“义勇队”成立不到一周,就遭到镇压,清政府通过驻日公使,请日本方面出面干预。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名义上是“拒俄”,实则是干革命,命令各州府严查秘密回国的学生。

在日本三个月不到,黄兴就退学启程回国了,但是陈天华因没有路费暂时滞留在日本。也是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警世钟》《猛回头》,传世之作。

两本小册子在东京出版,非常畅销。1903年底,陈天华终于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创办了华兴会,并任《俚语日报》。

他劝赵尔巽宣布湖南独立,但没有成功。他的两本小册子依然畅销,因为通俗易懂,流传非常快,目不识丁者也能背上几句。

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在文言文盛行的时代,这样的白话文,加上说唱的形式,更能被底层人民接受,宣传效果更好。

报纸很快被新任巡抚查封,1904初,陈天华不得不回到日本,就读东京法政大学,第一期速成班,同样因为缺课,不考试,没毕业。

几个月后,他又回湖南了,准备参加长沙起义,受黄兴指派,周游各省,“结纳绿林豪客”,最后华兴会与哥老会达成合作。

革命初期,保密工作不成熟,这次起义没有成功,被朝廷派来的新任巡抚端方给围剿了。陈天华、黄兴逃到上海。

在上海组织起义,还是没有成功,陈天华陷入了消沉,在同志的再三劝说下,才第三次到日本。

革命道路充满艰险,有流血有牺牲,有失财,成功也是来之不易,长沙起义的失败,一直让陈天华心中无法释怀,他自责,他又悲伤,甚至整日流泪。

他觉得当时的中国汇集了所有弱国的弱点,悲伤到晕厥。

吾实不愿久逗此人间世也。

沉沦了一段时间,陈天华见到了孙中山,再次振作精神,参与成立同盟会,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创刊,“三民主义”第一次公开亮相。创刊号17篇文章中,又7篇出自陈天华。孙中山夸他是“革命大文豪”。他又找回了信心。

1905年年底爆发的“取缔事件”,又再次让陈天华陷入痛苦中。事件大致就是清政府让日本方面遏制留学生发展革命,自己花钱培养的人反过来跟自己对着干,肯定不行。

陈天华反对用罢课这种激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甚至拒绝宋教仁撰写檄文的要求。留学生分成两派,一些人选择罢课,一些人选择先把书读完,而日本借题发挥,污蔑中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性情所促成,惟其团结之力则颇为薄弱”。

形势不可控,陈天华干着急,这次他决定用生命来唤醒大家,团结一致,共讲爱国。

1905年12月7日,他连夜起草了《绝命辞》。

鄙人死后,取缔规则问题可了则了,切勿固执。

12月8日早上,室友并没有决定陈天华有什么异样,洗漱吃饭,态度平和,就出门了。

他把遗书挂号寄给“神田区骏河台,清国留学生会馆杨度”然后,坐车到大森海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他未完成的小说《狮子吼》里曾写道:

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国年鉴》 ”,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 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

这场景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吗?感恩先辈们的付出,陈天华用生命去,警醒当时的人们。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也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铺就的,我们永怀感念之心。

陈天华是坚强不屈的革命者,为何以跳海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

当时的他也许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再坚硬的钢铁也有崩溃的时候。他是个人,他不是钢铁不是不知道疲倦,也许他的精神当时就已经崩溃了。自杀的人不是害怕死亡,是害怕活下去没有希望。

姓“陈”的人那么多,历史上有出过皇帝吗都有哪些名人

介绍几位陈姓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之一,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中纪委书记等职务。

△陈丕显。参加了三年游击战争,建国后任过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顾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

△陈慕华(1921年6月-2011年5月12日),女,汉族,浙江青田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原主席、名誉主席。

△陈俊生(1927年6月-2002年8月8日)黑龙江省桦南县人。1946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在开国将帅中,陈姓将帅共有 8 位,他们分别是:

①元帅:陈毅,四川人,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

②大将:陈赓,湖南人,副总参谋长

③上将:陈奇涵,江西人,军事法院院长

陈伯钧,四川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

陈明仁,湖南人,第55军军长,驻防广东湛江

陈士榘,湖北人,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

陈再道,湖北人,武汉军区司令

陈锡联,湖北人,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

△5位陈姓中将分别是:陈庆先、陈 康、陈仁麒、陈正湘、陈先瑞

△1988年后授衔的陈姓上将:

陈炳德上将、陈国令上将。他们的简历以前介绍过,欢迎友友们l击阅读加关注。

《警世钟》作者陈天华为何舍身投海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

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民报》创刊后任,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

陈天华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的人。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来到了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岸边。他望了一眼大海,随即便从海边的浅处,一步步走向了深水区域,直至身影彻底消失。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陈天华自杀的前一个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在激烈抗议无效后,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沉睡的人们。

不过,陈天华在他长达万言的《绝命辞》中,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请大家不要误会我,我并不是因为抗议条例而跳海自杀的。

1898年,维新运动在全国搞得轰轰烈烈。陈天华也开始在本地倡办不缠足会,并成为了维新运动的坚决拥护者。后来,“戊戌变法”失败,陈天华进入了省城岳麓书院继续深造学习。

在学习期间,曾有一当地官员非常赏识陈天华的才华,并想将自己女儿嫁给他。然而陈天华却婉言谢绝说道:“国不安,吾不娶。”一直到他投海自杀,陈天华始终都没有娶妻。

1903年,陈天华获官费留学日本。同年,沙俄想侵占中国东三省,国内爆发了“拒俄事件”,以学生为主的爱国人士,开始自发地组织集会和游行活动。远在日本的陈天华得知此事后,对祖国备受欺凌的处境,感到悲痛万分。当夜,他咬破手指,接连写下数封血书,并寄回到了湖南的各个学堂之中。

时任湖南巡抚的赵尔巽被陈天华的行为所感动,他亲临各学堂宣读血书,并将此事刊登到了官报上。湖南全省拒俄士气随之高涨。

同年,陈天华又先后撰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他在书中痛斥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并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拒外敌。这两本书一经刊印,便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的反响。

1904年,陈天华与宋教仁、黄兴在长沙创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准备到江西发动起义。不过此事很快泄露,陈天华不得不返回日本避难。同年8月,陈天华冒险回国,准备在长沙发动起义。但消息却再次泄露,陈天华不得不又潜到日本。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陈天华担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

也就在同年底,日本颁布了歧视和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条例。《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规定,中国留学生进行任何活动,都必须要到日本学堂或清朝驻日公使处进行登记。甚至连给国内的亲友写信,也必须要登记。并且,留学生只能住在学生宿舍里,不准在任何其他地方留宿。

在这个规则颁布之后,广大留学生发起了抗议活动。但就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中国留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派以宋教仁和秋瑾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立即罢课回国。另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继续在日本忍辱负重。两派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干脆所有留日学生会干事全部辞职了。

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在报上描述中国学生为“乌合之众”,指责中国人缺乏团结。而这个消息,成为了陈天华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陈天华决定以自己的死,来达到三个目的。

其一,抗议《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希望通过自己的死,来让这件事情的影响扩大,引起日本政府和清政府的注意。

其二,对日本媒体“乌合之众”说法的回击。陈天华在《绝命辞》中提到,中国人绝不是缺乏团结的乌合之众,他愿意以生命进行抗争。

其三,以死明志、以死报国。陈天华希望以自己的死,唤醒更多中国人麻木的意志。他想要成为谭嗣同那样的革命流血者,为中华的振兴献出最后一份力量。

1905年12月8日晨,陈天华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示用自己的死让中国人在羞愤中意识到族人的缺陷与陋习,督促、劝戒、警醒国人务必正视这些缺陷与陋习并加以改变。

1905年12月25日,黄兴为《绝命书》作跋,孙中山称赞其为“热心血性的革命党”。陈天华的死,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06年春天,当陈天华的灵柩被运回上海之后,数千学生到场哀悼,并为他举行了公葬。这件事唤醒了更多沉睡的中国人,也为后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满清政府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当时,在一大批封建奴才在高喊主子的英明仁厚的当时,在西方列强帝国主义把中国当成狩猎场和后花园的当时,在中国大部分国民还沉睡不醒,茫然不知亡国灭种将至的当时,陈天华用自己的作品大声呼喊,用自己的生命警醒中国国人与同胞,让他们清楚自己的缺点、陋处,树立新志、努力勤奋、艰苦奋斗、强大中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