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和北周政权在南朝的相互倾轧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党争纷沓_相互倾轧是什么意思_西魏_自己的_日本

西魏和北周政权在南朝的相互倾轧中得到了什么好处

在南北朝末期,随着北魏的分裂,中国大地再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南朝的梁朝虽然在梁武帝的励精图治之下恢复了盛世气象,但是其内部的统治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以至于被后来发生的侯景之乱直接摧毁,导致南朝国力从此不振。


南梁叛将侯景

而从北魏分裂而出的两个国家中,北齐在开始的时候拥有着鲜卑六镇军事集团的支持,其军力更为强盛,也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地区,成为了三个势力中最为强盛的存在。而西魏则偏居关中地区,凭借着玉璧之战的胜利稳定了其局势,但是依然和北齐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过在西魏以及之后的北周当权的宇文氏,却有着十分出色的政治嗅觉,他们频繁利用南朝皇族相互倾轧的机会,不断蚕食南朝的疆域,并且其在后面还主动制造事端,希望挑起南朝的内乱。也正是这样的政策让他们在付出了极小代价的前提下,占据了富庶的川蜀以及荆州地区。


西魏丞相宇文泰

西魏取川蜀
  • 1. 南梁时期川蜀的发展

自从东晋南渡之后,中国的北方地区就一直处在战乱之中,而江南的部分地区也并不是十分稳定。在萧衍建立南梁的过程中,其就是依靠雍州集团的帮助推翻南齐的统治的,因此川蜀地区一直是南梁的重要后方,其相较于长江下游地区,形势更加安定,因此其经济发展也更加迅速。


武陵王萧纪

在梁武帝执政晚期,其将自己的八子萧纪封为武陵王,让其镇守川中。萧纪为人宽和,有一定的才干。在进入川中之后,不但迅速稳定了当地的政治局势,还和南边的少数民族维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扩展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在其到任之后,鼓励当地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发展了冶铁等手工行业,让川蜀地区成为了南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不过这也让西魏政权对这个天府之国产生了觊觎之心。

不过在候景之乱发生前,萧纪也当地募集了大量的军事,而且打造了数量众多的装备并繁育了不少战马。再加上蜀地易守难攻,这让西魏并不敢贸然进攻。

  • 2. 萧绎萧纪开战与尉迟迥取蜀

不过在候景之乱发生之后,蜀地的局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建康城失陷之后,各地的藩王们都有入京勤王的打算,其中萧纪更是率先发兵打算进攻候景。不过湘东王萧绎却担心萧纪此番出兵是想夺取自己的江陵,于是对其进军百般阻挠,这让两人之间生出了嫌隙。


梁元帝萧绎

在梁武帝去世之后,萧绎和萧纪又先后称帝,这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在萧纪儿子的劝说下,其生出了征服萧绎的想法, 并率领蜀中精兵顺流而下,对萧绎发起了进攻。萧绎知道依靠自己的实力是很难抵挡萧纪的进攻的,于是其遣使向西魏求助,希望他们能够发兵蜀地,逼迫萧纪回援,以解江陵之围。

在收到求援信后,西魏的臣子们大多认为蜀地难攻,因此抱有反对态度。不过宇文泰则认为这是夺取四川的天赐良机,并招来自己的外甥尉迟迥询问其对策。尉迟迥回答道:

蜀与中国隔绝百有余年,恃其险远,不虞我至。若以铁骑兼行袭之,无不克矣。

宇文泰对于其自信十分赞赏,便让其率领两万余名士兵进入蜀地。

由于当时镇守剑门等地的将领在之前就与萧纪不和,而且他们认为萧纪攻击自己兄长的行为是失德的表现,于是纷纷选择向尉迟迥投降,这让西魏的军队很快就来到了成都城下,并将其包围起来。

与此同时在江陵战场上的萧纪也因为后方遭袭而军心大乱,其麾下的蜀地士兵都希望萧纪回援。但是萧纪却认为自己必须要先铲除和自己一样称帝的萧绎,这让他失去了部下的支持,其队伍也被萧绎所击败。


北周名将尉迟迥

在得知萧纪失败之后,成都城中的守军也失去了防守的动力,他们也选择向尉迟迥投降,西魏迅速派遣士兵接管了川蜀地区的各个城池,稳定了统治基础。

得到川蜀地区不但稳定了西魏的后方,更提升了他们的财政收入,并且对于南朝也有了更强的压制力,堪称西魏走向兴盛的转折点。

党争纷沓,相互倾轧是什么意思

党争纷沓:党争就是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党派斗争纷纷出现,不断重复来
相互倾轧:倾轧:以争吵、摩擦和对立为特色的持久的不和
(1).互相 排挤 打击 (2).互相挤压。

如果觉得满意请在右上角选为满意答案,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倾轧到了什么程度呢

二战时,日本陆海军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夺资源,相互拆台,直到双双覆灭。段子多的吓人,真真假假都有,笔者后面说个生僻一点的。

陆军用自己的造船厂研发自己的航母(秋津丸)和潜艇(三式人员输送艇);海军研发自己的坦克(特二式内火艇)。双方都自己搞自己的航空兵,所用武器设备自成体系,弹药什么的多不通用,简直是专门给后勤找不痛快。更不用说相互不通情报,互搞暗杀之类的了

问题在于,日本陆军和海军还各自搞了核武器计划.....

1940年初夏,日军陆军方面,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安田武雄在火车上遇到了仁科芳雄博士,此人曾是爱因斯坦和波尔德的亲密同伴。仁科芳雄对安田提到了利用核聚变为武器的理论,安田闻言大喜,准备向陆军首脑东条英机邀功。他立即下令开始论证日本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得到东京帝国大学物理学教授嵯峨根辽吉的协助后,一份“原子弹制造可能”的论证报告被提交上去。

陆军方面对如此大威力武器自然有兴趣。1941年4月,日本核裂变项目正式启动,仁科芳雄带了百多号人紧锣密鼓地展开研究。不过这当然是陆军机密。


海军探知消息以后,知道陆军视之如禁脔,便马上高薪聘请东京帝国大学的几位教授就核武器开发提出建议。他们还把仁科芳雄作为特邀专家挖来,成立了核物理应用委员会。1942年到1943年初,委员会开了10次会议,得出结论是“原子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即便是美国想要在战争期间实现原子能的应用也很难。”

听到如此结果,海军大失所望,就马上抽出资金跑去搞见效更快的雷达研究了。

陆军的核计划(N计划):

见海军如此急功近利,仁科芳雄大呼坑爹,他只能找陆军来继续研究。陆军对该报告的反应不同,他们不甘心放弃,在有名的理化学研究所(RIKEN)里设立了一个新的实验项目。集中以仁科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用热扩散方式来分离铀235,而不是一般的电磁,气体,或者离心分离。

1945年2月,研究团队通过反复实验,终于在一个分离器中得到了少量材料。正被太平洋战争搞得灰头土脸的陆军部大喜过望,马上命令检测。结果却发现该材料并不是关键的铀235。陆军高层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只能下令在朝鲜中国等占领区大肆搜索铀矿,又让德国人远隔重洋送些铀原料过来。

两个月后,美军对东京实施大轰炸,摧毁了大部分研究设备,这让陆军彻底死了心。

海军的核计划(F计划):

抛弃仁科芳雄计划以后,海军发现陆军还在接着继续实验。一种纠结的情绪油然而生,海军于是另外招募了一些物理学家来进行自己的核研究,当然最好能和陆军那面一个档次,再怎么也不许输给那群“陆军马鹿”。

这就包括来自前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的教授荒胜文策,以及仁科芳雄的学生,日本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如此豪华阵容当然不能沿用仁科芳雄的办法,毕竟已经被陆军用过了。他们于是设计一款超速离心机来分离铀235。虽然技术上确实可行,但因为技术复杂进度缓慢,加上铀矿不足,直到日本投降都没能把离心机生产出来。

就是如此,日本陆军海军自行其是,各自闭门造车,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资源利用率低下,最终也没有造出原子弹。那么,世界各国人民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日本陆海军永不停歇的斗争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