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川不成军!铁血川军的诞生:熊克武、佘英、袍哥、泸州起义_同盟会_川军_泸州

抗战期间,先后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是除了国民党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所有的大型战役,在1949年川军的历史宣告结束。

但是如今提起川军,却是鲜为人知,所以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拾补对于川军历史的记忆,看一看曾经的川军以人多,纪律差和战斗力极弱的被世人称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两枪兵”蜕变成在抗日战争中战绩卓越,为人所称道的铁血雄兵。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原大地上便处处燃起了民主革命的火种,四川也不例外。这就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熊克武。正是这位留日学生、革命人士熊克武揭开了近代四川历史的序幕,他组织起义、武装革命,加上清政府的倒台和军阀势力的崛起,川军也随之诞生了。

而后,在全国政局的影响之下,主川者也是换了又换,其中就包括熊克武、尹昌衡、蔡锷、刘文辉、刘湘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而每一次的更换也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当时的四川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又一个春秋战国了,川内战争不断,甚至还出现了大小诸侯群雄割据的局面。

当时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公费生,一种是自费生。而想要成为公费生就必须是优等生,熊克武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他只能选择自费,而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本就一般。幸好他的叔父经商有道,供他学费。由此,熊克武便带着美好的理想去到了日本。

展开全文

但是实际上,无论是被清政府资助的公费生还是自己出钱的自费生,都没有按照清政府预想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方面发展。甚至还出现了自费生包围中国驻日使馆的事件,在留学生群体中悄然出现了对于清政府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熊克武比较幸运,他得以加入日本的私立军校学习,也就是东斌学堂。革命思潮在留学生群体中蔓延,熊克武也是受此影响,孙中山乃是他的偶像。一次,孙中山到了东京,熊克武四处打听得以见到孙中山本人,两人相谈甚欢,而后还直接加入了同盟会,后来还参与了同盟会总部的机要工作。

看到留学生这么不安分,清政府坐不住了。于是动用外交手段,让日本方面加以约束。日本为了拓展自己在东三省的势力,也不能对于清政府的要求不管不顾。于是出台了一条法令,不论是进入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必须要有驻日公使出具的担保才可以。这是把自费生学军事的最后一条路也给堵死了,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在同盟会的领导下举行了罢课抗议。

熊克武

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则是选择直接罢课回国,其中就包括了秋瑾和熊克武。而那些公费生则是较少,因为他们既有担保又有前途。回国后的他们,有的兴办学堂,比如秋瑾:有的则是发展武装,比如熊克武。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发动起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同盟会便将四川起义的任务交给了川籍的熊克武,而熊克武则是找到了当时的一个民间组织,也就是哥老会,当地称袍哥。这个袍哥也不一般,它成立于明末清初,两百多年了一直秉持着“反清复明”的宗旨,这和同盟会的“驱除鞑虏”不谋而合。

佘英

佘英作为舵把子,也就是老大,一向忧国忧民。作为泸州人的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泸州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节日期间来看热闹的外地人很多,他们安排个几千人进去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因为时间太短,武器和人员来不及准备只得作罢。随后又把时间定在了1907年的11月14日,因为这一天是慈禧太后的寿辰,刚好可以打官府一个措手不及。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手工制造炸弹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一下子惊动了官府。当时泸州的长官是知州杨兆龙,一下子让他警惕了起来,再加上泸州城内外突然出现了许多陌生人,正是赶来参加起义的外地会党,可是端午节已经过了,这种反常不得不让人怀疑。

再加上袍哥会,毕竟是个民间组织,保密性可没有那么好。于是民间就有了各种传言,杨兆龙也是慌了神,思索一番后决定邀请佘英入府议事。这是一个陷阱,为的就是请君入瓮,佘英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一人骑马便来了,神态自若。杨兆龙一看和自己想得不一样,加上佘英乃是袍哥中的老大,影响力可不小,就连衙门里的差役都多半是他的徒弟。于是找了个借口溜到内室找幕僚商议去了。

杨兆龙这一犹豫,就给了佘英脱身的机会,有府中堂勇悄悄告诉佘英:“大爷,水涨了。”这是暗语,意思是事泄了。等杨兆龙想扣下佘英时,他本人早就走了。已经打草惊蛇了,但是熊克武还不想放弃,于是决定提起发动。谁知杨兆龙更快,先一步全城戒严,然后大肆搜捕,泸州起义就此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