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地的香港,日本为什么坚持要攻占?日本虽弹丸之地,但是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可怕的地方在哪里_法国_市镇_香港

本文目录

  • 弹丸之地的香港,日本为什么坚持要攻占
  • 日本虽弹丸之地,但是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可怕的地方在哪里
  • 为什么明朝税收只有弹丸之地的南宋的十分之一
  • 英法本土弹丸之地为什么没有兼并全国土地的大地主
  • 有人说法国不过是弹丸之地,为何竟然有三万多名市长这是什么传统造成的
  • 弹丸之地的北汉,在后周和北宋的眼皮底下存活了20多年吗为什么

弹丸之地的香港,日本为什么坚持要攻占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看法:二战时期日本占领香港有一个战略价值的需要,同时,日本和纳粹德国、意大利属于轴心国,当时的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德英已经宣战,日本自然和英国成为了敌对关系,占领香港有了口舌。还有,占领香港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一部分,香港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拥有良好的港口设施,方便日军把香港做为一南进战略的一个支撑点。当然,既然日本与英国成为了敌人,日本不可能给英国留下一个据点了,占领香港也就是一个必须的手段。

二战前以及二战开始后的1941年之前,日本的石油等战略物资一直由美国提供,日本如果进行北进政策,也许美国不会中止对日石油贸易。问题是日本在诺门坎试了试,结果死的很惨,想去苏联抢石油是不可能了,于是就采取南进政策,去当时的美欧殖民地去抢石油和战略物资,这就触犯了美国的红线。于是19419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而日本进攻香港的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早晨,和美国对日宣战是同一天,这一天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日子,由此来看,日本进攻香港是有计划和目的的,代表日本和英国彻底翻脸。

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本开始进攻香港,日本同样是采用了它们惯用的偷袭战术,突然性的打击,出动飞机、海军舰船、炮兵掩护日本军队进攻香港。日本飞机首先对停放在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香港海面的英军舰船进行打击,英国在香港本身空军力量薄弱,只有5架飞机,基本都是被炸毁在地面。当时,英国把精力都放在了欧洲战场上,根本就没有精力顾及香港,英国驻守香港的瓦利斯准将指挥的大陆旅也缺乏警惕性,疏于防范,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九龙要塞,英军被迫转守香港岛。期间,日军要求英军投降,被英军拒绝,日军就开始全面进攻,连续数日进行炮击,英军损失惨重,英军西部旅旅长罗松准将战死。最后英国被军队被日军分割包围,日军于24日再次要求英军投降,再次被英军拒绝,日军逐对英军阵地狂轰滥炸,英军突围不成,最后英国只能是于25日举手投降,26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仪式。香港保卫战仅持续了十八天,英军就被日军彻底打败了,港督被扣押,日军占领香港。

日本进攻香港,除了南进战略需要,也是为了争夺英国的殖民地,同时获得这里的资源,香港虽然地方不大,但那时却是一个富饶之地,各方商人云集,海运业发达,对于日本极具战略价值。进攻香港之日也是美国对日宣战之日,日本是铁了心的和美欧抢夺殖民地了。日本二战时期采取以战养战的战略,走一路抢一路,占领香港后也是如此,大肆掠夺。日本占领香港还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不利影响,香港沦陷时所有出海口都中断了,外援物资进不来,这也是日军所考虑的。总之,香港对于二战时期的日军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战略重地,所以,它势在必得。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日本虽弹丸之地,但是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可怕的地方在哪里

决策者!领头的可怕……羊永远被狼吃……奴才永远怜主子?员工永远怕老板……羊领导一群虎也会被狼领着一群羊灭掉……这就是现实版的《人与自然》

为什么明朝税收只有弹丸之地的南宋的十分之一

南宋是弹丸之地么?那可是有两百多万领土的国家啊!比当时欧洲所有国家都大,就是放到当今社会也比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国家都大,那可相当于十个英国,五个法国,是实实在在的大国了,只是放在中国王朝里比较小罢了,

英法本土弹丸之地为什么没有兼并全国土地的大地主

谢谢,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过去以日不落帝国而著称的大不列颠,其实是个血统非常混乱、历经了多次兼并与民族融合的国家。从历史上看,英国先后经过了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挪威人,诺曼人的入侵,每个种族的每次入侵又都未取得压倒性优势,而是最终选择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就像一节车厢里,不断有人进去 却无人下车,所有人只能屏息提气地挪挪地而已,反映在地权上 就是小领主的星罗棋布和大领主的缺失。

而英国王室本来有可能成为小领主中的巨人,毕竟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权力,但英国的王权有个先天不足的弱项,就是王者之权不是秦灭六国那样打出来的,而是七个国家谁也啃不动谁之后,通过类似猜权抓阄一类的方式选出来的,王权固然神圣,但理论上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你作为国王不给我们好处反而要不断收税的话,那对不起,连你的王座也别想坐安稳了,–––13世纪著名的英国大宪章运动即是由此而生,一群小地主集体反对土地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英国国王,最终以英国约翰王的失败而告结束。

约翰王的儿子亨利三世继位后,显然吸取了乃父的教训,不敢和贵族们生扛了,在他的治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政治协商制度–––议会,一年三次,把有钱有势的大小贵族主教们召集起来,商定国家大事。但如此礼贤下士,贵族们丝毫不鸟他,起码三次联合起来用贵族理事会将亨利三世的权力架空,甚至连王室的城堡都收归了国有。

在此形势下,英国王权要想延续下去,必须通过收买的方式来瓦解贵族利益集团,怎么收买?用王室的土地来封官许愿呗,就这样,最终亨利三世拿回了王权,但手头的地产却也更少了。到他儿子爱德华一世时,爱德华靠自己的财力竟然仅能供养一只不到二百人的骑士队伍,当然,这在英国绝对算首屈一指的大阵容了,其他男爵伯爵们根本没法比,但放世界范围内,就只能呵呵了。

就这样,在用土地收买人心–扩张占领新的领土–用土地收买人心的循环中 英国的君主制一路走到了今天,而王室封赏的土地也在大小新旧贵族一次次的兼并重组 分家析产中由大变小由整变零。这样的结果,一是造成了世界上最不稳固的王权,二是创造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中产阶级,最初的男爵们封地有限,必须要通过军功来维持生计 同时又对苛政极为脆弱,君主的任何一道增税命令 都可能会让他们这些比自由民强不了多少的富农破产 因此 他们也成了历次革命的先驱者。第三,则是创造了以英格兰之地而跃升日不落帝国的奇迹,因为对土地财富的渴求,是英国朝野上下唯一的共同兴趣,只有放下成见,舍弃华而不实的义理之争,民族才能昌盛,国王和贵族们的后代才不会饿死,所以才有了以海为田 以舰为犁的不列颠拓海传奇。

有人说法国不过是弹丸之地,为何竟然有三万多名市长这是什么传统造成的

首先,法国并不是弹丸之地,其次,法国却是有三万多个市长,但是最小的一个市镇却只有一个居民,另外还有六个市镇没有任何居民。法国并不小,法国本土面积约55万多平方公里,加上海外领土总面积约67万多平方公里,法国的国土面积在全球排第四十一位,在欧洲排第三,在欧盟内排第一。 法国分为本土和海外领土。本土方面,在行政区划上,法国分为大区、省、区、县(选区)、市镇。法国本土目前有13个大区、96个省、322个区、1995个县、36529个市镇,在这些正式的行政区划以外为了方便管理,还有各种“共同体”,例如有14个城市共同体,城市共同体的职能广泛,156个城郊共同体,2334个市镇共同体,法国大部分的市镇都与邻近的市镇都组成了共同体,不过这种市镇共同体职能非常小。海外方面,法国有5个海外大区(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留尼汪、马约特),这个5个大区分别既是大区也是省,就是每一个大区只有一个省,这5个大区(省)下面是13个区、156个县(选区)、114个市镇。

在海外方面,法国还有5个地位不同的海外行政区(法属圣马丁、法属波利尼西亚、圣巴泰勒米、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图纳)。另外法国还有一个海外属国新喀里多尼亚,这个法国海外属国在2018年11月4日的独立公投中结果是拒绝独立。另外法国还有一些在全球其他地方的缺乏常驻人口的海外属地。当年法国是横霸全球的殖民大国,这些海外领土和属地都是的当年法兰西帝国的遗产。

简要介绍一下法国的各个行政单位,不像德国的那样联邦国家,法国是单一制国家,法国中央一级单位拥有绝对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先来看一下法国的大区,法国的大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56年法国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了22个“计划中的大区”,1986年,大区正式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划,2016年,法国本土的22个大区合并为目前的13个。法国的大区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自治体,1982年,根据法国地方分权法案,法国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了大区议会,法国大区虽然有相应的预算,但是它从法国中央政府接受一部分国家税收,大区由大区议会管理,然而大区主席是由政府任命的,大区主席向大区内的各省代表政府,大区的功能有限。相比较于大区,法国的省是一个地方自治单位,省长由省议会(委员会)选举长生。省下面的区则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区长也是辅助省长来管理区的事务的。区下面的县(选区)也可以称为选区,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选举功能,每个县推出一名省议会的议员,第二个,每个县(选区)作为一审法院的驻地。在城区,往往一个市镇包括几个县(选区),而在乡村,往往一个县(选区)内有数个市镇。

法国最基层的行政区是市镇,每一个市镇的法律地位和行政结构都是一样的,市长都是有市议会选举产生,法国的市镇具有独立的公法上的法人地位,有自己的预算,市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但是法国的市镇大小真的不一样,一个市镇可能包括一个村或者数个村,也可能包括一个镇或者数个镇,也可能是一个大城区。法国最大的市镇是巴黎,人口200多万,巴黎市镇包括20个市区,紧随其后的是马赛和里昂,人口最少的德龙省的罗什富尔夏市镇只有1个居民,另外法国还有6个市镇只有建制没有任何人口,它们是在1916年凡尔登战役中为了法兰西而被摧毁了,所以法国要纪念它们。 法国本土和海外共有36783个市镇,法国行政区划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这些大小不一的市镇了,每个市镇都倾向于保留自己的权力而不被合并,小的市镇宁可组成“市镇共同体”也不合并为一个大的市镇,所以目前法国有2334个市镇共同体。法国行政区划是以省和市镇为基本的,省与市镇的权力也是相对完整的,两者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法国在省之上设立大区正是为了限制省与市镇的地方权力。

法国的这种行政区划追个溯源是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开始的。中世纪的法国,法国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有限,大大小小的封建诸侯和领主掌握着大片的土地,1461年法王路易十一继位,在路易十一在位期间,绝大多数诸侯的土地被并入法兰西王室,15世纪末期,法国基本完成了统一,完成领土统一的法国就在原有封建诸侯和领主的土地上建立了数十个行省。从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也开始了现在的法国行政区划,1789年法国原来的30多个行省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80多个省,市镇也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创制出来的,原来的村、镇、市的命名作废,统一由市镇取代,一开始大的市镇的市长是由法国中央任命,小的市镇的市长是由所在省的省长任命,后来改由市议会选举产生,由此形成了法国省与市镇的基本行政区划结构。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市镇,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与市民阶级的自治要求,法国的市镇也算是法国行政区划的一个很大的特色,呼啦啦的3万多市长如果全部召集到一起开会也是蔚为壮观。

弹丸之地的北汉,在后周和北宋的眼皮底下存活了20多年吗为什么

我以为原因大致有三个:

1.北汉王朝本身占有当时比较强的地利、人和,自晚唐五代以来,河东地区、尤其是北汉的首都晋阳一带,民风剽悍、尚武,多出悍将、劲卒,以此成军的部队,往往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而晋阳城地势险要,城墙高厚,晚唐朱全忠大军两次围攻晋阳,都无法攻陷,最终兵变溃围;自五代以来,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等枭雄,都是从割据晋阳,而拥有天下的,故而当时有晋阳多王气的说法。

2.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后周郭威是兵变篡位而取代后汉王朝的,作为后汉皇室嫡系一脉的北汉刘氏政权,得到了忠于后汉的人士们的支持,在法统、舆论上占有优势。

3.复杂的政权之间的关系,给了北汉政权以夹缝中求生存的机会。北汉立国之初,后周王朝忙于镇压各地对其的反叛,无暇对立足未稳的北汉政权进行打击,反倒是北汉得以趁机发兵南下,可惜在高平会战中被击溃,方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后周虽然取胜,但仍把征伐的重点,放在对大敌——南唐上面,对北汉只是以警戒为主,等到柴荣最终决定攻灭它的时候,自己却已寿不假年。。。。到了北宋初期,也只是等到覆灭南唐、后蜀、闽国等南方割据势力后,方才准备图谋北汉,但却因辽国对北汉的支持,终宋太祖一生都未敢大举出兵征伐。直到宋太宗时期,北宋王朝经过充分准备后,方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困晋阳,进而打败来援的辽军后,方迫使北汉君臣投降,心有余悸的宋太宗,为泄掉晋阳的“王气”,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将晋阳全城拆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