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荷兰只有弹丸之地,为何在近代能如此强大
- 弹丸之地的日本为什么科技那么先进
-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 威尼斯本是一个弹丸之地,为何最终成了称霸地中海的帝国
- 一旦发生战争,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最危险的
- 越南弹丸之地,为何在东南亚地区堪称最强空军
- 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久
- 台湾弹丸之地有什么发展,为什么跟大陆较劲
- 二战中,第一个正式向我国宣战的是哪个国家
-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为何会成为意大利的国中之国
荷兰只有弹丸之地,为何在近代能如此强大
外国的发展好坏,对我们中国来说没多大的关系,还是自己国家的发展才是国人重视的要点。
弹丸之地的日本为什么科技那么先进
日本东京的椅子经常咯吱咯吱响动,现在日本大闹水灾,静冈县已经淹毙85人。日本是个岛,多地震,多水灾,多风灾,还有人为的核电站泄漏核辐射问题。日本多灾多难造就了积极向上,应对灾难的能力,必须顽强拼搏,时刻创新,否则必将万劫不复存在,太平洋里不好寻找日本国。
高丽弹丸之地为何让隋唐那么头疼
导读:隋唐时代,战争频发,吐谷浑、突厥、吐蕃等国均有战争发生,在隋唐史上,有一个国家,被两代帝王征讨,那就是高句丽,一个弹丸之地,让两个朝代的帝王头疼不已。为了对付这个高句丽,隋炀帝冒着灭国风险,也要诛灭于它,唐太宗甚至为之御驾亲征。为了征服高句丽,隋唐两朝,都做了无尽的努力,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家,倒成为了难啃的骨头了呢?
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的反复无常,非常头疼,誓要征讨这个国家。
那么为什么两代帝王都对这个地方耿耿于怀呢?
1、高句丽对于隋唐两朝都是两面三刀的性子,时而臣服,时而背叛,令煌煌天朝很是头疼恼火。
2、隋朝发动征伐高丽的原因,是为了收复辽东四郡,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以至于造成国内的叛乱,动摇了大隋的国之根基,为亡国埋下了伏笔。
高句丽为什么难以征服,和他的地理位置有莫大的关系。
地理位置决定了远征的困难,首先高句丽的位置是易守难攻,有山作为天然屏障,要攻下来也实在不容易。
古代高句丽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而隋唐两代的都城,距离高句丽实在遥远,再加上古代的交通工具实在是不太方便,长途跋涉本就辛苦,更何况是要对高句丽发动战争了。
高句丽的位置,决定了他的战略优势
史书介绍,高句丽的控制范围在辽阳铁岭一域,但是实际上,以高丽的性子,应该不仅仅是这些地方被控制,北京附近,河北北部长城一线,应该都有他们的足迹,要不然隋唐两代帝王不能对一个弹丸之地念念不忘。
高句丽的“高”指的是方位,“句骊(丽)”指的是“山川纡曲”,可以想见,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极其偏远,有山作为依凭,从高句丽的名字解释来看,其位置应该在,辽东“二江”流域高峰曲谷之地。这种偏远而有天然屏障的地方,确实不好征伐,凭山而附,易守难攻。
隋炀帝的第一次征讨,因为冒进轻敌而失败,第二次因为路途遥远,天气恶劣失败,几次失败动摇了国了根本,加速了亡国步伐。
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国家放在眼里,一个骄傲的人,注定会失败。
隋朝大军浩浩荡荡到达辽河之时,他完全没有考虑过高句丽的地形,还有远征的困难,盲目自信。他命令将士修筑浮桥渡河,高句丽的屏障在此,岂能让隋军轻易就成功,高句丽军早就设下伏 兵,只等隋军自投罗网,在隋军渡河一半之时,开始了反击,此战隋军伤亡惨重。
虽然隋军有所伤亡,但是高句丽也是倾尽了力气,在战事进行到一半之时,高句丽突然请降,隋炀帝当真,不再继续进攻,但是此时因为他的狂妄自大,给高句丽了拖延的时间,如此反复无常,造成了战机的延误。
因为隋炀帝对于高句丽的轻视导致第一次征伐,并没有落下什么实惠,这个国家依然反复无常。
第二次征讨失败是因为,战线拉得过长,粮草辎重负荷太大,再加上天气寒冷,根本无法正常作战。
由于隋炀帝的三征高句丽,穷兵黩武,导致起义频发,内忧外患,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征讨一个偏远之地,所以高句丽的历史问题又甩给了唐朝。
唐太宗曾经御驾亲征,并没有消灭高句丽,但是起到大大的震慑作用,到唐高宗时代,高句丽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公元644年,唐太宗御驾亲征,和李世勣、李道宗和长孙无忌带领浩浩荡荡十万大军,开拔高句丽。
皇帝亲征,必然士气高涨,再加上唐朝的国力繁荣,这简直就是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打幼儿园小朋友,公元645年,唐太宗冲破高句丽的天然防线,长驱直入准备一举攻下高句丽,眼看胜利的果实就要被摘进框里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唐太宗在安市受阻(今辽宁鞍山海城境内),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苦寒之地的霜雪挡住了唐太宗前进的道路,这一次依然无功而返。
唐太宗这一次东征,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是连续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等十几座城池,还从辽州、盖州、岩州三洲,迁徙了七万人口到了中原地带,缴获牛、马各五万余,这一战的收获其实不小,也大大震慑了高句丽。
到显庆五年三月初十时,唐高宗命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刘伯英等水陆大军13万渡海登陆,再一次征讨高句丽,唐军先锋抢滩登陆,上山结阵,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唐军再次大破百济军,斩首百万,百济宣告灭亡,这一次高句丽的盟国被消灭了。唐高宗又对高丽发起了数次战争皆未成功,高句丽依然坚挺。
高句丽的灭亡,起于内乱,隋唐两朝打不下来,也是有其历史原因
严格说来,高句丽的灭亡是内乱所致,高句丽泉盖苏文死后,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然后自己出巡了,弟弟泉男建、泉男产协助料理国家事物,泉男建趁机篡权,自任莫离支,发兵要讨伐泉男生,这种戏码是不是很常见,泉男生没有办法,在最危急的时刻,只好求助大唐。
唐朝派大将军救泉男生,并且讨伐高句丽。此后唐军与泉男生鼎力配合,终于在唐军冲进城那一刻,俘虏了泉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据史料记载: 唐军平定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又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新罗。
高句丽如此难以征讨,两代王朝都拼力而为,都有其历史原因不能拿下。
综合历史原因,高句丽这块硬骨头难啃,有如下几点:
1、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的难以征服,虽然他的武力值不是最佳,但是打防守还是绰绰有余,一旦凭借天险,任你苦战也讨不得半点好处。
2、天气恶劣,远征本就讨不得好,适合打仗的时间不多,等军队千里迢迢赶到,已经耽误了最佳战斗时机。
3、高句丽能成为一个国家,自然有国家的完整体系,并不是散兵游勇,具备一个国家的军事体系,以及政治体系。
高句丽反复无常,表面臣服,其实内心并不乐意做附属之国,如果不是内乱,他龟缩一隅,还真不知道怎么才可以拿下这块硬骨头。
威尼斯本是一个弹丸之地,为何最终成了称霸地中海的帝国
谢谢邀请。分享知识、传播价值,我是史海泛读。
历史背景
- 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城市国家,地处意大利的东北部。如果从它的第一任总督产生的7世纪末算起,到它最终在18世纪末被拿破仑灭亡终止,这个共和国在欧洲历史上存在了将近1000年。而且威尼斯共和国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全部都是由商人组成的,不像当时西欧各国流行的封建领主制度建立起来的国家。
- 威尼斯共和国的海军在15世纪前称霸东地中海,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线路的关键地区,在商业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在奥斯曼帝国崛起之前,成了东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甚至成为了能和拜占庭帝国分庭抗礼的一股强大势力。
▲威尼斯共和国鼎盛时期实际控制的范围
哪些原因使得威尼斯共和国能够称霸东地中海地区长达几个世纪?
原因一: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给威尼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削弱了拜占庭帝国,为威尼斯共和国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 公元1096年,在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号召下,西欧地区的封建骑士在狂热的宗教精神的号召下,打着收复耶路撒冷圣地的旗号,越过小亚细亚向东进攻当时已经在伊斯兰世界控制下的黎凡特地区。威尼斯人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在这两次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当中,威尼斯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比如1122年威尼斯人得到了推罗城的三分之一,还获得了免税的特权。
- 1202年,英诺森三世又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教皇直接委托威尼斯人为十字军建造战船。后来由于十字军无法支付足够的费用给威尼斯人,在威尼斯人的怂恿下,十字军向同属于基督教信仰的拜占庭帝国发动了进攻。在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血腥屠杀并洗劫了这座辉煌的城市。威尼斯人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又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不但削弱了自己的对手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还获得了巨额的战利品,可谓一箭双雕。这直接导致威尼斯共和国的势力深入拜占庭帝国全境,垄断了拜占庭帝国所有的对外贸易,为威尼斯共和国建立东地中海的霸权奠定了基础。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德拉克洛瓦1840年作品
原因二:独特的政治体制为威尼斯共和国提供了制度保障
- 威尼斯共和国拥有一套非常独特的政治体制,这在当时以封建制为主的欧洲国家中显得非常奇葩。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分为大议事会、总督、元老院、10人委员会。大议事会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选举总督和元老院成员。总督是国家的元首,负责对外代表共和国进行活动,更多是一个荣誉职务。元老院则是国家的行政机关。10人委员会控制国家的军事机构,对共和国的事务有最高裁决权。
- 熟悉现代国家制度的读者肯定会发现,威尼斯共和国的制度与现代国家是何其的相似。可以说现代国家都有借鉴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因为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商人组成的共和国,所以共和国内的各项职务都是根据威尼斯人的财富多寡来决定的。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是依据财富的多少来担任职务和承担责任。并且所有的政府职务都需要进行选举才能产生,为此威尼斯共和国还有一套极其复杂的选举制度,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政治权利。
- 威尼斯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的保障下迅速发展,在拜占廷帝国衰落之后,取代了拜占庭帝国称霸东地中海。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共和国第一任总督
原因三:击败劲敌热那亚彻底控制东地中海地区
- 意大利的另一个城市国家热那亚在11世纪崛起,并且控制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权,伴随着十字军的东侵,热那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到东地中海地区。当时已经衰弱的拜占庭帝国,为了平衡威尼斯人的势力,也给予了热那亚人贸易特权。这严重威胁到了威尼斯人的利益。
- 于是威尼斯人与热那亚人之间爆发了战争。1378年~1381年双方爆发的基奥贾战争中,最终战争以威尼斯舰队的胜利而告终,威尼斯人驱逐了热那亚人在拜占庭帝国的势力,最终确立了自己在东地中海的霸权。
▲基奥贾战争,威尼斯与热那亚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战争
总结:
威尼斯从一个弹丸之地在短短几个世纪之内,发展成为统治整个东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威尼斯人的政治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调动了人民同仇敌忾的积极性。同时十字军东征这一个外部机遇,也为威尼斯共和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和对热那亚战争的胜利,则为威尼斯共和国的称霸扫清了障碍。
(尊重原创、谢绝搬运、违者必究)
一旦发生战争,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最危险的
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哪个国家会因为地理位置而变得更加危险?我的答案有几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越南
首先是韩国,韩国虽然是个发达国家,军事实力也还可以,但是一旦发生战争,它同样是最危险的几个国家之一,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看一下它周围的环境就知道了,在它西边的是兔子,北边是它的“兄弟”东边是它的对手
也就是说它的西面,北面,东面全是它昔日的仇人或者对手,没有一个是它的朋友,虽然有老鹰撑腰,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要是真的发生战争
它除了南边跳海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选,而且世界上有数的几个有蘑菇弹的国家,它的身边就占了三个,而且韩国没有什么资源,如果一旦打起来的话,只要封锁他们的支援,封个半年一年的,他们很可能连泡菜都没得吃……
第二个日本
日本同样跟韩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太小了,而且还是岛国,日本的领土面积放在欧洲的话的确不算小,但是在亚洲就有些小了
我们都知道当发生战争的时候,战略纵深是非常重要的,就算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那样,哪怕德军夺取了苏联的大片土地,苏联还是依靠大后方来跟德军打拉锯战
正是因为有着广阔的纵深,德军才不能一口吃下苏联,最后迫于无奈跟苏联打持久战,日军也是亚洲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国土大的好处就会放大无数倍,在战术来说,我打不过你,我还可以逃,我自己家的土地这么大,想去哪就去哪,不管去哪都是自家的土地
但是很明显,日本没有这样的优势,狭长的地形注定了它们不能像苏联那样依靠广阔的纵深来消耗敌军,因为地形的原因使得他们一旦被敌军本土登陆,只能拼死一战
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退路,也有很多其他国家比他小,但是最起码还有退路,能退到邻国去,但是你们看日本有邻国吗?最后的结局就是跟韩国一样,除了跳海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第三个是越南
主要是因为它太长了,而且是长的过分,就像一根竹竿一样,这样狭长的地形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非常容易被敌军从中间切断,导致一分两半首尾不能相顾
这招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古代有人对越南用过这招,现代也有人使过这招,没有一次不是让越南大出血的
而且狭长的地形就导致了兵力不能大规模投放,只能集中在某个地方,像越南的几次战争中都是如此,狭长的地方注定了只能打打游击战,而不能发动大兵团决战
同样有这个问题的还有智利,智利同样是如此,而且智利的更狭长,更窄,一旦发生战争,想逃都没办法
你们想一下,因为狭小的地形,兵力展不开,大兵团作战施展不开,像这样的地形,敌军只需派一只精锐部队从南打到北,或者从北打到南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考虑东西方向,或者拦腰切断,这样就能使他们头尾不能配合,打击的更方便
我个人认为目前地理位置最好的几个国家分别是:兔子,老鹰,北极熊
首先是兔子,兔子北边是蒙古高原,西边是戈壁沙漠,西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东边和南边都是大海,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兔子的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进攻,都是非常困难的
在古时候,如果没有西边的戈壁沙漠,没有西南边的青Z高原,没有北边的蒙古高原,是非常容易被异族入侵的
像宋朝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宋朝只占了中原腹地,所以宋朝被各个地方的人攻击,如北面的辽和金,西北的西夏,西边的吐蕃,南边的大理,几乎都打过宋朝
所以宋朝也是最惨的一个朝代,处处都挨揍,但是现在不一样,北边的西边的南边的,通通都是咱们自己家的了,有了这些屏障,真不知道有几个人可以打进来……
第二好的就是老鹰
老美的位置好就好在它是在北美大陆,如果它是在亚欧大陆,它说不定就没有今天的成就,我们都知道战争自古以来就一直在亚欧大陆无时不刻的上演着
战争除了带来科技的蓬勃,也会带来毁灭,像英国就是因为打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把头号大国的位子丢掉的
北美大陆因为远离了亚欧大陆,所以也远离了战火的波及,可以安心的发展自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老美就是这样做的,哪怕欧洲已经打到翻天覆地了,它还是安安心心的闷声发大财积累自己的实力
而且在北美大陆它还没有对手,北边的和南边的两兄弟加起来都不如老鹰的一根手指头,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在北美大陆会受到邻国的攻击
以老鹰现在的实力,至于想要打到它本土的人,有是有,但是没那个胆,所以综合考虑来说,老鹰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最好之一
第三好的就是北极熊了
它好就好在太大了,无数次的历史证明,都是因为那广阔的纵深救了他们,拿破仑,希特勒都是败北于此,就是得利于如此
你们想一下,那么大的领土,总不可能一口吃下来吧,他们打不过还可以躲到西伯利亚去,那里严寒的天气没几个人能顶住,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几次反败为胜的原因
除了大之外,最主要的是北极熊的资源太多了,天然气,石油,煤炭,铁矿,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资源的问题,有广阔的土地,还有数不尽的资源,除了冷之外没有其他缺点,所以北极熊的地理位置排第三
总结:最差的是韩国、日本、越南,最好的是兔子、老鹰,北极熊……
越南弹丸之地,为何在东南亚地区堪称最强空军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龙猫,无授权禁转!
只能说是规模第一,质量的话已经落伍很多了。根据越南媒体报道,7月26日,越军一架苏-22战斗轰炸机在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发生坠毁事故,事故造成2名飞行员死亡。此前的2015年,也曾有两架越南空军的苏-22战机在越南南部空域相撞后坠海,两名飞行员也未能弹射坠亡。
越军装备的双座版苏-22,本次坠毁的就是同型号飞机
苏-17型飞机是前苏联研发的一款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苏-22是苏-17的出口型号。苏-22战斗机的特点是,虽然它是变后掠翼战斗机,但是只有机翼外缘是可变后掠翼,内侧机翼则是固定式设计,堪称是“半吊子可变后掠翼”,而外翼的后掠角为30度、45度和63度,由飞行员手动调节。装备变后掠翼后,苏-22的战场性能大幅提升,并且简化了飞机生产,也算是“因祸得福”。
越南海航的苏-22M4型战斗轰炸机采用了蓝色的涂装
苏-22战斗轰炸机在可变后掠翼下无挂架,其固定翼上有4个挂架,机腹下还有2个,一共6个外挂架,同时,苏-22除两门固定式23毫米航炮外,还可以挂载SPPU-22-01机炮吊舱,其中内置一门双管23毫米航炮,而让人惊奇的是这门航炮居然可以偏转炮口,让飞机在平飞时也能对地扫射。苏-22飞机最大载荷4.5吨,除了常规的普通炸弹、火箭弹外,还可以携带X-23空对地导弹、X-25激光制导炸弹和X-29电视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具备很强的突袭能力,一直是前苏联前线航空兵的主要打击武器,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苏军依然保有1000余架该型飞机(苏军保有的是苏-17型,也就是苏-22的自用版)。
苏军自用版苏-17和出口版苏-22在外型上基本一致,很难分辨
苏-22诞生于冷战之中,不仅苏军自己大量装备,也曾经出口到华约各国,并出口到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安哥拉、秘鲁、伊拉克、叙利亚、越南、阿富汗等众多第三世界国家。虽然苏-22的载荷大,航程远,但是由于其最初是作为攻击机设计,飞机推重比只能勉强达到0.8,执行空战任务很勉强,所以服役多年来,在空战中一直被动挨打。早在冷战时期,苏-22就曾经参加1988年美国和利比亚之间的希德拉湾海空战,但被美军F-14战斗机击落2架;在最近的叙利亚战争中,以色列上周还使用爱国者导弹击落一架叙利亚的苏-22战斗轰炸机。
依照现在的眼光看,苏-22已经远不能适应如今的作战需要
越南装备的苏-22战斗轰炸机和我国还有一点“渊源”。早在1988年西沙海战时,我国派出由502、531和556三艘护卫舰组成的编队在南沙赤瓜礁考察时遭到越南海军袭击,我军随即还击。此役我军一人受伤,无人阵亡,击沉越南1艘军舰,重伤2艘,打死打伤越军400余人。虽然我国当时赢得了海战胜利,但是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就是因为当时忌惮装备着X-23空地导弹的苏-22战斗轰炸机,虽然当时我军舰艇编队中有531号防空导弹护卫舰,但是当时我国装备的红旗-61导弹尚未定型,且射程仅10公里,当时越南苏-22装备的X-23导弹射程为20公里。所以在当时,我国海军由于得不到空军掩护,又比较忌惮越南苏-22及其携带的X-23空地导弹,所以没有继续扩大战果。
越军地勤为苏-22加装武器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中国海军和空军正在快速崛起,大量远程战斗机,歼-11、苏-35等成批换装,而越南空军依然原地踏步的继续使用着老掉牙的苏-22战斗轰炸机,实在让人有沧海桑田的感叹,要是越南还是跟以前那样不知好歹,那下场想必不会妙。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南宋一个弹丸之地,为何能力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久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逻辑性的,很简单的道理,懦弱并不等于弱。所谓弱是干脆就打不过,说白了就是菜鸡,而所谓懦弱是能打而不敢打。一个是实力问题,一个是勇气问题,南宋的实力没有问题,他们被诟病的是缺乏进攻的勇气。在建国之初南宋的军事实力就不差,更不要说已经修养百年的宋末时期了,而且如果不是出了贾似道这类逗逼,南宋可能坚持的时间会更长。
绍兴初,内外大军凡十九万四千余。——《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时合内外大军十九万四千余,川、陕不与焉。——《宋史·兵志一》在南宋初期,就拥有近20万大军,而《宋史》则判断,这还不包括四川和陕西的军队。另外绍兴年间的军队数量应该远超此数,因为无论张俊、韩世忠、岳飞、王燮都会收拢义军,这部分义军是不计入统计的,这样的军事实力绝对不能称为弱。拥有这样军事实力且屡次击败金军的情况下,南宋却采取了割地、称臣、供岁币的方式议和,这就只能称为懦弱。没有收复失地的勇气也就算了,连和对方平起平坐的勇气也没有。老朽说句难听的话,连末期的清政府都不如,人家好歹是被暴打一顿后才会签不平等条约。
到了南宋末年,这种懦弱依然维持着。1235年窝阔台全面南侵,被打退,1236年又分三路进攻,又被打退,到了1239年宋军甚至已经收复了被攻占的襄阳地区。可是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南宋上下就没有想过开始北伐,一直被动防御苦挨打。蒙古被打退了就回去修养一段时间,回来接着打,这样的仗打到最后是一定输的。
到了1259年,连蒙古大汗蒙古都死在钓鱼城下,蒙古内部为争夺汗位大乱。这已经是最好的时机了,贾似道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趁着这个机会,和蒙古议和了,他TM的居然议和了!就这样忽必烈从容返回北方继位称汗,一边与南宋谈判议和,一边整合内部。直到1267年忽必烈再次出兵,八年时间里南宋没向北方派一兵一卒。作死到这种地步,蒙古不赢都不好意思了。
1273年苦守了六年的襄阳再次被攻破,这时候的南宋还能调集13万大军出战应敌,可谓是兵精粮足,要知道同样是王朝末期的朱明,连5万的机动部队都没有了。可贾似道这个逗逼居然弃军而逃,13万大军就这么被蒙古给全歼掉。南宋这才大势已去,再不可挽回。
如果以人来比喻的话,南宋孱弱的从来不是体魄,而是心灵。这个人没有出动出击的勇气,被欺负了就还两下手,甚至连手都不还,然后拿出点钱给流氓买平安。于是流氓就反复的过来欺负他,因为知道无论输赢都有好处,直到把这个人彻底打死。
所以对这个问题老朽的回答是,但凡南宋但几分进攻的勇气,别说抵挡蒙元50年,就是100年也能挡,甚至挡在黄河一线,挡在长城一线都不是没有可能。正是因为朝堂的懦弱,一直被动防御,才只守了50年就崩溃掉。哀其不幸,但同样也怒其不争。
台湾弹丸之地有什么发展,为什么跟大陆较劲
大陆现在的民生科技,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台湾带给我们的,台湾虽是弹丸之地,但确是世界电子科技的集中地. 台湾是世界纺织业王国,高级脚踏车生产设计王国,水果及农业王国,电子资讯王国,更是半导体科技王国. 而大陆只是在人家技术控制下的生产王国.
二战中,第一个正式向我国宣战的是哪个国家
整个二战的战争史,是印在中华民族骨子里永远的痛。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荼毒,付出了千千万万祖辈的性命。
可以说,没有中国在东方战场的牵制,反法西斯战争还不知会何时结束。日本没有对中国宣战!
而有意思的是,日本从1931年出兵中国东北,占领了东三省。国民政府没有对日宣战,日本也没有单方面的对中宣战。
而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日双方也没有彻底撕破脸面。打归打,但双方都未对对方彻底撕破面,总有一种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错觉。
中日双方之所以没有互相宣战,从中国方面来说,在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召开紧急国防部会议。商讨对日关系的抉择,但在何应钦的带头下,中国宣布不对日宣战。为何?
首先,如果宣战,双方会彻底撕破脸皮,将来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国民政府当时还是希望“攘夷必先安内”能够顺利进行,不希望在多条战线上使自己腹背受敌。
其次,由于当时中国物资武器严重匮乏,必须依靠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输送。如果宣战,日本就有理由宣布中国为交战国,堂而皇之的阻挠欧美向中国提供帮助。而从日本方面,日本之所以不宣战,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
他们侵占中国领土,采取的是分割策略,最大可能的掠夺中国的物资和国土。扶持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不承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与前两个缔造外交关系,扶持他们成为傀儡政权,首先能对自己占领的中国领土进行有效治理,最大可能性的降低中国人民的反抗。
其次,如果贸然宣战,不但得不到比现在更好的优势,反而使欧美国家一起抵制自己。日本在二战中,完全就是想做一个“闷声发大财”的主,以此达到所为的“大东亚共荣”。
谁第一个对中国宣战?圣马力诺
而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宣战的,其实是一个“跳梁小丑”,估计好多人都没听过,他就是圣马力诺。
估计当蒋介石听到圣马力诺对自己宣战的时候,估计嘴都气歪了吧。隔着千重万水,没打过你,没骂过你,这个锅也能从天而降。
圣马力诺在意大利东部,是一个国中国,中世纪被罗马教廷承认后,就一直镶嵌在意大利境内。
本来圣马力诺是一个完全的中立国。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在二战那个大国博弈的时代,他压根就没有发言权。
可在二战末期,英国和意大利在意大利本土打了一仗,可能无辜中伤了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别看国家小,但脾气却很暴躁,认为战火不该无辜降临到自己这个中立国的身上。于是公然对德意日,包括英国法国,甚至无辜的中国宣战。
不过胳膊永远拗不过大腿,蚍蜉岂能撼树?后来英德在圣马力诺打了一仗。还好是后来的同盟国取得了胜利,要不然圣马力诺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虽然圣马力诺是对中国第一个宣战的,但也不过是二战当中的的一个小插曲,对中国来说也就是一笑而过。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个从未对我们宣战就公然侵略我们的国家——日本,甚至至今都还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
即使现在我们国力强盛了,这个危险的敌人我们仍然要倍加小心。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绝不能使二战的悲剧再次上演,就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奋斗的方向。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为何会成为意大利的国中之国
谢谢邀请,梵蒂冈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仅为0.44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不超过1000人。说梵蒂冈是一个“国中之国”还是非常抬举它的,准确的说梵蒂冈是一个“城中之国”,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的西北部一处高地。对于意大利来说梵蒂冈就是弹丸之地,但是梵蒂冈国家虽小,影响力是巨大的。
梵蒂冈的意思是“先知之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当时统治亚平宁半岛的西罗马帝国开始衰落,此时的罗马城主教开始趁机掠夺周围的土地。到了公元555年,东罗马帝国收复意大利全境,查士丁尼大帝将罗马城的统治权授予给了罗马城主教。此后,罗马城主教开始宣称自己为“教皇”,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以天主教教皇为君主,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
到了19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逐步统一,建立意大利王国,罗马“教皇国”受到了威胁,但是并没有被吞并消失,因为天主教教皇在全球天主教教徒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最终在1929年,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于宗教,并保持永久的中立。也就是说梵蒂冈的历史应该比现在的意大利历史要长,是先有梵蒂冈的前身“教皇国”,而后来才有意大利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