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对唐朝贡,是唐朝实力的镜子_新罗_高句丽_百济

事实证明,新罗对唐朝贡,是唐朝实力的镜子

新罗和唐国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矛盾,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战乱,也有过一段时间的和睦,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却是以和睦为主。通过对新罗与唐之间贡赐关系特征的剖析,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臣服”、“动荡”、“发展”和“衰落”。

新罗对唐朝贡,是唐朝实力的镜子

这一时期是汤姆-罗氏的策略联盟时期。唐武德年间,新罗国、句丽等二十二个国家向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进发,其中高句丽的地盘最大,占据了朝鲜半岛北方大同江的中央区域。

与此同时,鸭绿江和图们河沿岸也有辽东和玄武二州,境内有秽、羌、棘褐等部落;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之间,一直都是敌对关系。史书上写着:“初百济往伐高丽,诣新罗求援,百济国被新罗击溃,双方结下仇怨,时有交战。

新罗得了百济王,便将他杀死,这就是仇恨的源头。”在隋灭高句丽之际,新罗趁着这个机会,吞并了范匍一部份位于高句丽东南地区,因此,新罗遭到百济王的攻击,并向高句丽求援,而高句丽王则提出要回新罗领土,而新罗则回绝。新罗在高句丽和百济的夹击下,很难有什么发展。在此情况下,新罗主动向唐代进献,并与唐代建立了同盟关系。

新罗真平王金百景(759-622年)在任上曾8次向唐朝进贡。新罗被高句丽挡住了去路,多次入侵,博得了大唐的好感,两国结成了战略联盟。六百六十五年,太宗受新罗邀请,率军攻打高句丽,(善德)王发兵三万,驰援,百济乘虚,攻下了新罗西七郡。

六百五十五年(唐高祖永徽六年,新罗武烈王二年),高丽联合百济和棘羯连,侵占了新罗北部三十三座城池,新罗举国求助,唐军应允,次年3月,唐军派遣营州总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丁芳率军攻打高句丽,令高句丽元气大伤。

六百六十九年(唐显庆四年、武烈王六年),六月四日,百济频犯境,新罗王又请唐出山,求其指点。六六零年,唐高宗下令三十万大军,以水为单位,向百济城进发。新罗在唐代抗击百济、高句丽等国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对唐代的支持,并向唐代输送补给、协助作战等多种形式的援助。

在唐、罗两国的关系发展过程中,由于新罗的帮助,唐灭掉了百济,并在其旧地建立了熊津及其他五个都城,新罗建立了鸡林州,高句丽建立了安东都护府。唐代为强化对新罗的统治而设置大都督军,这必然会令新罗有所警惕。

因此,其后新罗不断寻事,并百济及高句丽原有的一些土地,最终实现了朝鲜半岛的一统,即为史书上所记载的“大一姓”新罗。新罗在百济与高旬丽遗民的“反唐”运动中,与唐朝交战,使两国的关系陷入不稳定时期。

这是唐罗两国之间的混乱时期。新罗侵占了高句丽、百济等地,攫取了唐、高句丽两国交战所得,并对其在朝鲜半岛的控制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新罗王金法民收编了高句丽叛军,并赐予百济城驻军。”

新罗与大唐势不两立,唐罗之战就此打响。这场战斗的后果就是新罗文武王十六年,唐仪凤元年,676年二月,大唐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壤移除,从而使新罗在朝鲜半岛上真正得到了认可。

唐高宗在凤仪三年(六七八年)再次欲发兵新罗时,被内侍张文瑾劝阻:“新罗虽有不如意,但并无侵犯之意。金政明(六百六十一至六百六十二年),六百六十三年(唐弘道二年)征报德王安胜为“苏判”,其目的就是为了笼络高句丽残余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威。

685 (新罗神文国五年,天顺圣皇后垂拱二年),望德寺建成,望德寺乃唐所建,此举既是为了表达新罗感谢唐罗结盟,推翻了百济和高句丽,缓和了新罗的紧张局面,又是为了争取大唐的支持,让新罗一统朝鲜。

在唐、罗两国的关系发展过程中,新罗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人民生活和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政局也很不稳定。而在朝鲜半岛统一后,新罗又在百济和高句丽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得到了百济和高句丽地区民众的拥护,并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但在历史上却没有关于百济和高句丽地区起义和打仗的记录。

至唐代,新罗一直与唐朝维持着一种互通有无的互通有无的地位。大唐覆灭后,新罗再无与中原抗衡的力量,在庄宗年间,新罗开始向中原进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