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雍正王朝》中,胤禩与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关键时刻忽略了真正的对手四阿哥胤禛
- 雍正王朝: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提出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有何深意
- 《雍正王朝》如果康熙传位十四阿哥,胤禛能够活着走出畅春园吗
- 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
- 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雍正会罚他去守皇陵
- 十四阿哥和雍正是一个娘生的,为什么却要加入八爷党
- 雍正皇帝胤禛到底有没有杀害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爷胤祯
- 十四阿哥和雍正作为亲兄弟,关系到底如何
- 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 雍正王朝:太子复立后,身为太子党的老四胤禛为何撂挑子不干了
《雍正王朝》中,胤禩与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关键时刻忽略了真正的对手四阿哥胤禛
一
康熙皇帝一个“大将军王”把十四爷的野心勾起来了,把八爷的嫉妒心涨起来了,把四爷的锋芒给盖住了。真是好一个“一石三鸟”之计。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势同水火,而明面力量最强的是“八爷党”,笼络了九爷十爷十四爷,而暗中隐忍的是孤身皇子四爷,唯一一个盟友十三爷还被囚禁。故而,表面看起来就是实力悬殊,还没开战四爷就输了。但是争夺继承人最关键的决定权还是在康熙手里,而并非众皇子的实力对决。
康熙也看出老八胤禩的狼子野心,其实从第一次太子被废推举新太子过程中,康熙就把老八看的很透,他拉拢人心,他结党营私,他贪恋权力。所以康熙本能的对其反感,加上这事,康熙对老八的态度就是厌恶。
但朝政复杂,康熙不可能直接治罪老八,只能逐步分化,因为一旦治罪,就会引发老八实力的反弹,无论是朝政还是宫廷,都会引发极大的动荡,康熙深知风险太大,决不能贸然行事,而应该去逐步瓦解他的实力。于是,他就与佟国维进行了一场政治交易,佟国维退出,隆科多上来。这一步实际上是瓦解了八爷党在朝堂的影响力。
而后,西北局势需要一个大将军,康熙帝发出旨意:举荐一名皇子去西北带兵为“抚远大将军”享受“王”的待遇,得胜回朝必定不亏待于他!
这一下,各皇子都兴奋了,八爷认为谁当了“大将军王”谁就是继承人,十四爷跃跃欲试,但还得给八爷做保证,四爷本是焦急,但邬先生一语点醒他,可以用年羹尧“陕甘总督”,卡住他的喉咙。
四爷如同醍醐灌顶,随后主动举荐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年羹尧为“陕甘总督”。
二
“八爷党”都盯着这个“大将军王”,谁都没有注意到不起眼的“陕甘总督”,也就是十四爷吸引了一切的注意,甚至让八爷开始忌惮,安插亲信,只有四爷只关注年羹尧就可以了。
八爷想的是皇帝如此重视“大将军王”,一旦有了战功,那肯定得到他的认可,毕竟大清是从马上打下的天下,如果十四爷获得战功,那么他的优势将会很明显,极有可能从“八爷党”中独立出来,那么这直接威胁到八爷的实力。
有句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十四爷是“八爷党”内部的事情,而四爷是外部事情,孰轻孰重,孰急孰缓,八爷看的很清。故而,他必须想办法要让十四爷在自己眼皮底下行事,决不能让他独立出来。随后,他安排人事在西北盯住十四爷,这个人就是鄂伦岱。
当然,十四爷能做“大将军王”也绝非泛泛之辈,常年和八爷这些阴谋家在一起,他也耳濡目染学到不少算计。故而他很快看出鄂伦岱是八爷的眼线,随后他策反了鄂伦岱,当然,这一切是八爷没有预料到的。
当八爷明白以后,立马就明白了十四爷已经有了争夺皇位的野心,而且已然在付诸实践,这是八爷不愿看到的事情,也是八爷最为忌惮的事情。
三
四爷胤禛在推荐“大将军王”让很多人很意外,特别是十四爷本人难以预料,虽然是自己的亲哥哥,但也是敌人,他没想到自己一直的敌对势力竟然会举荐自己。这让十四爷内心更有些飘飘然。
他内心把四爷的举动,当做对自己的讨好和拉拢,认为四爷肯定是认定他以后是继承人最有利的人选,故而提前示好。当然,人在得意时最容易被眼前的所迷惑,十四爷或多或少就被迷惑了一些。
他没有意识到四爷真正的目的不是在意他做了“大将军王”,而是要把年羹尧安排下去。可是十四爷没有想到四爷的深远打算。明显轻视了年羹尧。
所以,十四爷总觉得四爷讨好自己,可以放松警惕,而他内心也是忌惮的八爷,因为八爷的野心是“路人皆知”,十四爷更明白,他不得不防备八爷的手段。于是,他看出了鄂伦岱是八爷的眼线,并且成功策反!
这样十四爷和八爷就竞争起来,随后八爷还导演了一出“死鹰事件”,气的康熙晕阙!
而四爷一直“不争不抢”,但是一切都在邬先生的掌控之中!不争才是争,最大的自私是无私,故而四爷的得到了康熙的认同,最终能够脱颖而出。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雍正王朝: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提出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有何深意
乌雅氏虽为人低调,但很会生,她的俩个儿子都很优秀,可谓是龙兄虎弟,心若齐泰山移,但各怀异志,十四爷胤禵虽是猛虎,但四爷胤禛才是真龙,棋高一着,别看十四爷平时心机过人,但在自己亲哥面前,被哥哥胤禛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相比之下,弟弟还是弟弟!
康熙五十六年,西北发生叛乱,朝廷派传尔丹率领六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时,中了准噶尔部队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消息很快传回京城,顿时震惊朝野,此时康熙年事已高,不能再御驾亲征,因此康熙为了尽快平叛西北叛军,于是康熙召集皇子们和大臣们商议,准备从他们当中选一人为大将军王,领兵到西北平叛,众人皆料谁当这个大将军王,必定就是继承皇位的储君。
此时的雍正真的成为了“孤臣”,这段时期可谓是四阿哥胤禛的“蛰伏期”,因为原本他是太子胤礽的人,胤礽亦图谋策反,被康熙二度废黜,罢为庶人,永远圈禁在宗人府。而十三阿哥胤祥因听胤礽去杀郑春华和擅自用手谕派人灭江夏镇的两罪名,也被康熙圈禁,这时胤禛真正成了是形影单只,孤身奋战。所以胤禛不但要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还在乌雅氏的面提出要保举胤禵当大将军王,为何呢?
胤禛做局天衣无缝,胤禵主动入局
《雍正王朝》中有一个桥段,四阿哥胤禛为了这个争取“大将军王”位置,临时抱佛脚练习射箭,本想毛遂自荐,无奈自己不是那块料,这一场景就体现出了四阿哥胤禛此时已经成为真正的“孤臣”了,也说明争取这个“大将军王”对于争储位真的太重要了。
胤禛的这一切被谋士邬思道察觉到了,经过邬思道的一番解读后,使他打消了自己争取的念头,于是改变了策略,决定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胤禛并没有直接奏折保举,开始为自己下一步棋做了充足的铺垫,于是向十四阿哥胤禵“做局”,十四阿哥是局中人完全丝毫没有察觉到已落入胤禛的“圈套”中。
在西北用兵离不开军粮调度,邬思道给四阿哥胤禛分析道,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真的因为轻敌冒进导致的吗?不是,传尔丹败的是自己人手里,因为十四阿哥一个月给传尔丹下好几道兵符催促进军,粮饷兵器却不及时供应,无奈之下才仓促进军与叛军交战,中了埋伏,导致全军覆灭。
这种情况下,如果八爷党以外的人,出任这个大将军王,那么他将会是第二个传尔丹。所以谁出任大将军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军粮调度,西北大军的供给离不开陕甘总督,谁控制了这个位子,谁就控制了西北大军,那么即使十四阿哥有百万大军,也难于兴风作浪。
四阿哥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建议后,拿定主意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胤禛并没有直接奏折保举年羹尧,而是利用十四阿哥胤禵这个“大将军王”头衔,开始给年羹尧铺路,如果胤禛直接保举年羹尧,即便胤禵不起疑心,康熙对胤禛的此举也会打个问号。
所以四阿哥胤禛就开始对十四阿哥“做局”,没有高超的手段,很难让十四阿哥胤禵心甘情愿保举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的,毕竟年羹尧是胤禛的死党,让年羹尧担任此重要职务,就等于给他十四阿哥带上了“紧箍咒”,所以胤禛为了完成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的情况下,能顺理成章推出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的目标,于是胤禛做了充足铺垫,并且是逐步推进。
四阿哥胤禛夫妇唱双簧,替年羹尧送人情,以“礼”相赠。
机会来了,正值生母乌雅氏过生辰寿日,按惯例胤禛和胤禵两兄弟要进宫给母亲贺寿的,于是十四阿哥来四阿哥府上,胤禛正在吃饭,当时四福晋在盘点年羹尧替胤禛置办寿礼,年羹尧为了讨主子胤禛开心,自然都是一些奇珍异宝。
十四阿哥见自己两手空空的,而四哥准备着这么齐全,不好意思的说,自己最近很忙,都没有好好准备贺礼,请嫂子帮忙打点。四阿哥胤禛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听十四阿哥胤禵这么一说,胤禛顺水推舟说,这些寿礼是年羹尧暗地里替你我备办的,原本这里面就有你的一份。
当时的四福晋也是配合的高手,深谙四阿哥胤禛心思的四福晋马上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于是配合胤禛演着一出戏,懂的察言观色的四福晋,对十四阿哥说的那几句“十四叔”、“嫂子”亲切的字眼,立刻让胤禵感受到血缘亲情所在,毕竟平日里和老八他们探讨的只是阴谋,对于他来说亲情这个概念,离他已经很遥远了。
不过,四福晋的这一席话,讲得非常漂亮,不得不说,连四阿哥胤禛都忍不住赞叹,且看四阿哥眼神就知道了。
所以就这样,四阿哥替年羹尧给十四阿哥胤禵送了个人情,但十四阿哥知道,年羹尧与他素不深交,怎么可能替他备办寿礼,但面子上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情,强颜笑道:“难得年羹尧还记挂着我,说到底还是四哥和嫂子的面子,我找机会得给他赏点什么的。”四阿哥见机会又来了,马上接过话回道:“有机会你提拔一下,他也就受益不尽了。”
看看高手就是高手,十四阿哥果然入局了,四阿哥胤禛做的局,真是天衣无缝,让十四阿哥感觉事情正在很自然的发展。胤禛接下来,又出招了,并且是逐步推进。
当乌雅氏的面保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目的是送母亲人情,感动其弟弟
当母亲乌雅氏生辰贺寿得时候,恰是最好的时机,可以充分利用亲情这张牌,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进宫拜寿,胤禛当着母亲乌雅氏的面,高调的提出要保举十四弟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作为母亲肯定高兴啊,胤禛的一番真情意切的话语,把胤禵给高兴坏了,之前为了争夺大将军王,八爷党就对他产生猜忌了。
相比之下,十四阿哥真没想到一向跟自己不和的四哥会保举自己做大将军王,也因此十四阿哥对四阿哥没有了防备,二人之间距离也拉近了,胤禵和八爷党的距离就远了。
四阿哥胤禛之所以在母亲的面提出要保举十四阿哥当大将军王,就是为了给乌雅氏送个人情,让十四阿哥感受到他的真心,因为恰如邬思道所言,康熙的大将军王人选已经是默定十四阿哥了,这就是胤禛做这个局知道的“势”。
无论胤禛是否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是必然的,打仗无非就是分前方和后方,前方是知兵懂兵的人主帅,满朝皆知会打仗的阿哥,除了大阿哥胤禔外,就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了,大阿哥早就被永久圈禁,而十三阿哥亦也被圈禁,加上十三阿哥身份特殊,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母亲是喀尔喀公主宝日龙梅,所以只剩下十四阿哥了出任前方大将军王,而胤禛就是供应粮草的“后方大将军王”。
在乌雅氏面前做铺垫后,胤禛巧妙解释,打消了胤禵的疑虑,主动保举年羹尧。
经过在乌雅氏面前提出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胤禵给感动的,但是也有疑虑,毕竟自己是八爷党的人,之前对方处处排挤非难,这样做的目的还缺一个解释,所以出宫之后,两人在路上,说了不少掏心窝子的话。
四阿哥胤禛告诉十四阿哥:“我这是以朝廷大计为重、真心为国举贤,绝没有私心。”并勉励十四阿哥:“你好好打胜仗,粮草辎重由我来负责调度,绝不会出现问题。”
十四阿哥听四阿哥这么说,十四阿哥越相信四哥是真心举荐自己了,十四阿哥知道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粮草供应,西北用兵中埋伏,主要原因是八爷党的推手占据重要关系,此时四阿哥掌管户部,不得不依靠他,所以胤禵主动表示,如果胤禛保举他出任大将军王,他想保举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就让四阿哥费心供应大军的粮草。
四阿哥看十四阿哥打消了疑虑,顺势说:“我管着户部,这确实是我的职责所在,但这个前线供应粮草的关键还是陕甘两省接应啊。”雍正继续下套十四阿哥,就是没把话明说,铺垫得不漏痕迹,十四阿哥自然会想到年羹尧,于是在商议朝会过程中,十四阿哥建议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
就这样,四阿哥胤禛的目的达到了,年羹尧改武从文,由四川提督授命于陕甘总督,成为封疆大吏。后来雍正继位后,成为钳制十四阿哥十万大军最关键的人物。
胤禛在母亲乌雅氏面前提出保举十四阿哥,主要是雍正给十四阿哥做了局,让十四阿哥相信他是真心举荐他的,举荐他只是顾全大局,为朝廷考虑,为国举贤,没有任何私心,四阿哥自始至终没有逼十四阿哥做任何事,都是他主动提出和决定的,十四阿哥自己上的钩,自己入的局。厉害了,不得不佩服我们四爷,做局做得天衣无缝,不漏痕迹,真是高手!
结语
雍正做局“大将军王”的趋势,就是十四阿哥是康熙皇帝默认的人选,推举大将军王,不过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所以四阿哥在乌雅氏面前保举十四阿哥,首先,显得自己重视兄弟之情,可以充分利用亲情这张牌,顺水推舟完美达到目的;其次,迷惑十四阿哥,自然而然让十四阿哥主动入局,分化瓦解八爷党,可谓一举两得。
—End—
《雍正王朝》如果康熙传位十四阿哥,胤禛能够活着走出畅春园吗
导读:如果皇位传位给老十四的话,依照本人浅薄的见解历史的走向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结局。第一:老十四顺利继位,老四虽然不服但是无奈之下只得认清事实做一个臣子。两个人真正的一奶同胞,不会真的下杀手的。第二种:老四在没有金批令箭的情况下强行从宗人府释放十三爷,妄图武力接掌大位。这种情况就不好说了,最后可能被杀或者终生囚禁。
历史背景分析
按照《雍正王朝》中老四顺利继位有几个点:第一、康熙提前把老四叫到床前嘱托继位和身后之事。第二、提前给了金批令箭,这才有了老十三从宗人府释放接掌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的兵权。破除了老八提前的安排。第三、张廷玉和隆科多等人在诸位皇子争论的时候,出面作证胤禛继位的合法性。这三点缺一不可。如果历史上康熙有意让十四阿哥继位,肯定会安排先手。
假设康熙打算让老十四继位设想
首先西北军情再危急也差一半年的时间,老十四西征是康熙考验诸位皇子的一种方式。康熙未必会那么着急派老十四去西北;退一步说即使老十四去了西北,康熙也不会把金批令箭给胤禛。没有金批令箭,老十三虽然追随老四但是更听从康熙的话。所以如果康熙明令下诏确立老十四的继承人地位,老十三未必会坚持去强行接手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配合老四作乱。第三、张廷玉作为以后的三朝重臣的操守还是值得尊重的。否则也不会再后来老八集团搞八王议政逼宫雍正的时候仗义执言。所以说张廷玉忠于的是朝廷的正统并不一定是某个人。再说还有老八他们呢,如果真的是老十四继位总比老四要好,所以胤禛强行继位很难。
那么结局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老十四没有去西北现继承皇位。即使是在西北的话,依照康熙老谋深算的谋划也会安排贴身亲信提前安排老十四回京继位。在这种情况下,老四唯一的出路就是束手请降。看在一奶同胞的份上,老四也会感念四哥举荐自己大将军王的恩德重用或者明升暗降至少保命或者富贵一生没有问题。他们哥俩说白了只是立场不同,在名分已定的情况下,有太后在不可能杀老四的。反过来也一样,历史上老四并没有杀老十四是一个道理。
第二种老四企图强行登位,在没有官方认可的情况下,张廷玉和隆科多不会配合胤禛。老十三没有金批令箭能不能从宗人府出来都两说。就是出来了,没有金批令箭能强行夺取兵权?那也太小看康熙大帝的布置和手段了。再说还有老八势力集团在那掣肘。老十四会携重兵赶回北京继承皇位。
年羹尧的忠诚并不坚定,之前曾经回京直接去老八门上拜访就是明证。虽然后来被老四敲打后有所改善那是老四确实能从法理上继位。如果康熙明昭告天下立老十四为继承人,陕甘总督年羹尧也许不但不会阻拦老十四可能会配合。即使不配合现骑墙观望一下也许有更大的可能性,所以一旦让老十四带兵回京结果就决定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四最大的可能就是终生圈禁。除非皇太后去世,否则老十四无法痛下杀手。
一点浅见,大家多指点。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为什么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而支持八阿哥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同出于德妃乌雅氏。
至于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反而支持八阿哥,我觉得这和各自的政见有别关系不大,有关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投缘。
说到投缘,就进入到了情感的话题。情感这事,有时是糊里糊涂的,有时却有逻辑可寻。
下面,我试着捊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十四阿哥和八阿哥的感情的确很好
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大阿哥见承继大统无望,就向康熙推举八阿哥做太子,还说八阿哥曾经找张明德看过相,是大福大贵之命。康熙很生气,因为八阿哥当时已经贵为贝勒,竟然还找人看相,说明他居心叵测。于是,康熙以“奸柔成性、妄蓄大志”的罪名锁拿了八阿哥。
这下可气坏了十四阿哥。他和九阿哥俩人一合计,每人都身上揣着毒药去谏说康熙。他们的想法是:如果康熙不从谏,就当场服毒死给康熙看。当然,他们最后没服成毒,反而是十四阿哥一句接一句地顶撞康熙,气得康熙抄起宝剑要砍他。
此事可以看出,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还是很重义气的。
还有一件事,那是十四阿哥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王以后,八阿哥那个圈子都以为他是今后的皇位继承人。正史记载和影视剧不同。正史记载的是:八阿哥和九阿哥都十分支持十四阿哥克承大统,还为他的出征试制军备。并且,九阿哥还说:“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们皆不如”。
这事说明,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感情是真心好,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
两人的感情为什么这样好呢?
这点我也说不准,我的猜测是:八、九、十,三个阿哥年龄相差不大,组成了一个团队,其中八阿哥是当头的。十四阿哥和他们挺投缘,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就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还有就是:八阿哥管理过广善库、修建过东岳庙、还当过内务府总管,凭借着职位的便利,他铺陈了广泛的人脉,把小团队经营得十分红火。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十四阿哥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觉得跟着八阿哥走,是一种倍儿有面的事。
十四阿哥和四阿哥虽然是一奶同胞,却感情很不走心,这和德妃有很大的关系。
德妃乌雅氏在生下四皇子以前,连嫔位都不是,就没有对胤禛的抚养权。四皇子是在当时的皇贵妃佟佳氏膝下长大的,佟佳氏为人很慈爱,给了胤禛一个欢乐的童年。以至后来他当了皇帝,都一口一口亲热地称呼隆科多“舅舅”,隆科多是佟佳氏的弟弟。
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别的女人身边承欢,德妃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后来又产下了二子,其中皇六子胤祚刚过5岁就早夭了,她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皇十四子胤禵的身上。
德妃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偏心的母亲,即使胤禛即位,因为十四阿哥的原因,她也多次刁难他。
雍正遗诏继续大统,她说:“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随后,她更是不吃不喝,要替康熙殉死。史载:决意从殉、不饮不食。再后来,在雍正的登基大典上,她不愿接受朝贺,她说:“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可以想见,胤禛和德妃的感情是十分淡漠的。而徳妃和十四阿哥的母子情份很深,受了母亲的言语行动的影响,十四阿哥和胤禛的关系自然亲热不起来。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关系不亲密,和十三阿哥有很大的关系。
十三阿哥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她的出身低微,至死都没有升到妃位,只是个庶妃。另外,她的身体也不好,在十三阿哥13岁的时候就过世了。
根据很多相关资料的描述,十三阿哥因为生母地位卑微,在一众皇子中饱受白眼。其中,九阿哥和十阿哥会欺负他,十四阿哥也很膲不上他。
四阿哥在11岁时,养母佟佳氏去世。也许是同命相怜,四阿哥很照顾这位十三弟,他们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一方面,四阿哥视十三阿哥为宝;另一方面,十四阿哥视十三阿哥为草。这种迥然不同的观念冲突,无疑会加深两个人的隔阂。
以上,是我的真实想法,欢迎朋友们指正、补充。
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雍正会罚他去守皇陵
《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与雍正同父同母,两人却一直不对味,从台前到幕后始终不和。太后去世后,雍正马上罚这位弟弟去守皇陵。
调虎离山,削弱八爷党的力量
胤禵在得意的时候自成一派,在失意的时候就与八爷党串通一气。雍正上位后重用年羹尧,让曾经的大将军胤禵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胤禵迅速地与八爷党站到了一起,处处给雍正挖抗。制造不利于雍正的言论、指使手下闹事,给雍正造成很大的麻烦。
八爷党是一帮顽固的保守势力,是雍正政在朝堂上最大的对手,也是新政的最大反对者。雍正要巩固权力、推行新政,就一定要清理八爷党。
对付一个团伙, 雍正首先需要从外围开始精准打击。罚胤禵守墓,就等于废掉了八爷党在军事上的同盟。
两人有积压多年的个人恩怨
作为对手,胤禵在雍正上位之前,对胤禛的皇位形成不小的竞争压力;雍正上位后,胤禵的军事影响力,是个不小的威胁。
作为兄弟,胤禵吃里排外,胳膊肘往外拐;
作为臣子,胤禵根本没把雍正这个皇帝当回事,处处顶撞、不服命令、大闹灵堂,让雍正的面子都没地方搁;
作为员工,胤禵已经成了大清的负资产,给大清这家公司带来太多的隐患,比如伪造太子调兵手令、拥兵自重、抹黑雍正,放在现在早就开除了。
胤禵还多次跑到太后那儿给雍正穿小鞋,利用太后给雍正施加压力。太后的去世,胤禵也有责任。
防止胤禵被人利用,间接地保护
康熙曾评价十四阿哥,“胆子过大,肚量狭小”。像十四爷这样的“愤青”,特别容易被人利用。
毕竟与自己是同一个妈生的,雍正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也不愿意对胤禵下重拳。派他守护皇陵,可以让他远离朝堂这个是非之地,免得他被别有用心之人拉下水。
这一点与康熙囚禁十三爷的目的有点类似,看似霹雳手段,其实菩萨心肠。不过胤禵的运气比胤祥要好,胤祥是囚禁,而他是幽禁。让他也能够反省一下自己,希望他能成熟稳重一点,与自己站在一边。
从胤禵在皇陵的待遇也能看出来,雍正并不是存心折腾他。平时一大帮宫女太监伺候他,享受着亲王的俸禄。连生活用品都是从皇宫供应的,还有一个又萌又可爱的乔引娣陪他快活。这哪是守皇陵啊?这分明就是逍遥王,比当皇帝还潇洒。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雍正罚胤禵守皇陵的先见之明。胤禩发动的“八王议政”,没见胤禵的参与。如果胤禵搅和进来,不仅同母骨肉相残,后果也会不堪设想。
雍正抄八爷党的家,却没有抄到胤禵那儿,最后还将萌妹子还给了他。
十四阿哥和雍正是一个娘生的,为什么却要加入八爷党
四爷和十四夜虽然是一母同胞 但是四爷石油皇后抚养长大 二十三爷是由四爷带出来了 所以四爷和十三爷更亲近
雍正皇帝胤禛到底有没有杀害和他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爷胤祯
这个问题真让人“眼前一亮”!清世宗(雍正帝)死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恂勤郡王允禵死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如果提问者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想必应该可以算得明白,清世宗去世二十年之后允禵才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试问,一个已经入土近二十年的人,怎么可能在入土近二十年之后再跑出来杀人?难道清世宗诈尸了吗?
允禵其人
允禵,清圣祖(康熙帝)庶出第十四子、清世宗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因为年龄相差整整十岁,加之清世宗幼年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与生母乌雅氏母子关系淡漠,这对同胞兄弟的关系也较为淡漠。所以,允禵一直与允禩、允禟等人走得很近,随着“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允禵也渐渐与胞兄清世宗走向了对立面。因为与清世宗一母同胞的原因,允禩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基本上是且拉且防、并不信任。因此,允禵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允禩集团的边缘人物出现的,允禵在小集团内部的地位和重要性要远低于“钱袋子”允禟,甚至连“打酱油”的允䄉恐怕都不如。允䄉好歹背后还有根深蒂固的额亦都-遏必隆钮祜禄氏家族撑腰,允禵什么也没有……
这一切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才开始出现转机。康熙四十七年,清圣祖第一次废黜皇太子允礽,迫不及待想要上位的允禩私下串联朝臣、举荐自己出任新储君。举荐新储君原本只是清圣祖一石二鸟的计策,因为儿子之间的争斗白热化,清圣祖害怕了,想要将一切“复原”,可自己废掉了皇太子总不能出尔反尔吧?于是便有了要求群臣公开举荐的奇怪现象。说白了,清圣祖就是要一个复立允礽的理由。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弄清楚皇子与朝臣结党的一些情况,看看都有哪些人站队了!结果允禩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犯了清圣祖的大忌。皇子结党,这是会对皇位、皇权造成极大威胁的,已经危害到了清圣祖的切身利益。想想当年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下台的,一切也就全都清楚了。
为此,清圣祖严厉斥责了允禩、革去了他的贝勒爵位并公开否决了他的皇位继承资格。虽然后来允禩被恢复了贝勒爵位,但合法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为了营造“双保险”,允禩开始有意无意向允禵倾斜,逐步将允禵推向了台前。康熙五十三年发生了“毙鹰事件”,清圣祖大发雷霆、斥责允禩为“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甚至说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话语!自此,允禩彻底失势,基本不可能合法继承皇位了。于是,允禵成了允禩最后翻本的机会。本着谁受益谁即主谋的逻辑,个人甚至认为“毙鹰事件”本身就是允禵搞出来的,为的就是让允禩彻底玩完、不得不彻底倒向自己!因为只有他最有机会在海东青上动手脚,不是吗?清世宗倒是愿意允禩倒台呢,可他的手恐怕还伸不到允禩给清圣祖上贡的海东青上!
“毙鹰事件”发生四年之后的康熙五十七年,允禵受封大将军王、出任抚远大将军,走上了人生巅峰,也成了彼时清世宗近乎唯一的“竞争对手”!不过,从康熙五十八年之后的人事安排来看,很可能允禵也让自己老爹给玩儿了。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升任理藩院尚书却没有被免去步军统领职务。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垄断了允禵大军东线和南线两条补给通道,完全“困死”了允禵。允禵虽然手握重兵,可粮秣辎重却完全受制于清世宗,等于是成了纸老虎……与此同时,出于利益最大化考量,隆科多也彻底倒向了清世宗。如此一来,允禵有兵带不回来,允禩虽然在京、手里却没有兵,一切已成定局!康熙六十一年,清圣祖驾崩,清世宗即位。
就在即位的当日,清世宗干了两件事:一、发出廷寄,召允禵立即回京奔丧并命堂兄延信(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之孙)“护抚远大将军印”(代理抚远大将军)。二、发出密诏,命川陕总督年羹尧火速赶往青海大营,与延信共同主事。说白了就是用延信接替允禵,再用年羹尧架空延信。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允禵前脚离开青海大营,后脚清世宗便接管了允禵所部!自此,允禵彻底沦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至于允禵为何会乖乖就范,原因很简单:回京奔丧,于国是尽忠、于家是尽孝,允禵只要有一丝推搪,清世宗便可以以“不忠不孝”法办了他!清世宗之所以选择用与允禵关系亲近的堂兄延信顶替他,说白了就是为了麻痹允禵、以免他情急之下铤而走险。只要年羹尧顺利接管了青海大营,允禵便成了“纸老虎”、不足为患。
允禵回京之后,清世宗故伎重演,同样以“尽忠尽孝”为由、命允禵前往遵化为清圣祖守陵,将其与允禩集团彻底隔离。允禵心中即使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就范!自此,允禵被软禁了,清世宗虽然象征性地给了允禵一个郡王爵位却不给封号、俸禄,而且玉牒中允禵依然只是贝子身份……雍正四年,清世宗对允禩进行了总清算,顺带着也将允禵的守陵式软禁改为了正式的革爵、幽禁,允禵彻底沦为锦衣囚徒,直到雍正十三年清世宗驾崩,一直如此。
允禵的结局如何
允禵的结局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在所谓“九子夺嫡”的参与者中,他可以排到第五,仅次于清世宗、怡贤亲王胤祥、庄恪亲王允禄和果毅亲王允礼。相对于被幽禁至死的大哥、二哥、三哥和被害的八哥、九哥,允禵还是非常幸运的。雍正十三年,刚刚即位、尚未改元的清高宗(乾隆帝)便以“先帝晚年后悔对允䄉、允禵处罚过重”为由释放了自己这两位叔叔。当然,清高宗也不是什么“叔侄情深”的主儿,他之所以赦免这两位叔叔,说白了不过就是为新朝“改弦更张”的政策转向作铺垫、释放政治信号而已。
乾隆二年,允䄉和允禵被清高宗重新册封为辅国公,算是回归了入八分之列。数年之后,允䄉去世,清高宗参照大爷允禔死后的待遇,以贝子礼发送了这位曾经身为敦郡王的叔叔。但对自己这位血缘更近的叔叔,清高宗似乎还是更加“照顾”的。乾隆十二年,允禵晋封贝勒,次年又晋封恂郡王。晚年的允禵势力没了、人也看开了,加之年事已高,反倒是让侄儿清高宗不再防备他了,叔侄关系总体还算和谐。乾隆二十年,允禵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清高宗虽然没有给他追赠亲王,但还是按照亲王的规格、赐银一万两治丧,也算是变相“提高丧葬待遇”了。同时,清高宗还给了允禵一个“勤”字作为谥号,算是清王朝官方对允禵早年勤于王事、征战沙场的最终肯定和盖棺定论了。
综上所述,允禵非但没有被清世宗杀害,反而安安稳稳活到了乾隆二十年,而且是以恂郡王之尊寿终正寝!彼时清世宗已经作古二十年了,如何杀允禵?毕竟是一母同胞,清世宗多少对允禵还是有些情分的……
十四阿哥和雍正作为亲兄弟,关系到底如何
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两个人都是“九子夺嫡”的主角,而且还不在同一个夺嫡阵营,关系肯定好不到哪去。夺嫡大战的前期十四阿哥处处与老四作对,后来随着参与夺嫡的各位皇子一个个出局,夺嫡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最有希望被康熙立为储君的就剩老四和老十四两人了,所以,两人最后可谓是针锋相对!
他们俩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在参与夺嫡的过程中,却是始终处在两个阵营中。老十四一开始就被老八胤禩他们拉拢起来,成为“八爷党”的一员,而老四最初是站在太子这边的,太子未被废时,处处维护太子。此时两人的政治立场就已经背道而驰了,一个专门拆太子的台,一个用心辅佐太子。
等到太子两度被废,彻底与皇位无缘之后,其他皇子的机会就来了,原则上作为康熙的儿子,参与夺嫡皇子们都是有可能成为新的太子储君,但是老大、老三、老八等人先后都因为种种原因要么自己退出,要么被康熙直接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剩下的皇子之中,最被看好的也就省老四和老十四两人了。而且,最后两人均被康熙委以重任,老四晋封亲王,在内协助处理朝务;老十四被封为大将军王,在外领兵打仗。
这样的安排,除了康熙自己,其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谁会成为新的太子人选,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以为自己会成为储君,相互谁也不服谁,处处针锋相对。以至于最后在雍正大位已定的情况下,其他党派阵营的人都已对雍正俯首称臣,老十四胤禵仍然对雍正继承大统心怀不满。
所以,无情最是帝王家,在皇位的巨大诱惑面前,哪怕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不会顾及血浓于水的亲情!
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俗话说:“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四阿哥雍正与十四阿哥允禵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雍正登基后,却将十四阿哥禁锢圈进,两人关系为何如此恶劣呢?
有书君认为有以下三点理由。
1、两人感情淡薄。
雍正与十四阿哥年龄相差十岁。雍正出生时,生母乌雅氏为贵人位分,在皇宫中地位属于中等偏低,受宫规管制,雍正从小被孝懿仁皇后抚养。
十四阿哥出生时,乌雅氏已经晋为德妃,属于高阶妃嫔,有资格将十四阿哥抚养在自己身边。
母亲于兄弟感情之间一直起到一个牵绊作用,他们不在同一个母亲身边长大,又年龄相差悬殊且教育背景不同,可想而知二人之间感情的淡薄程度。
2、康熙的偏爱举动。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受康熙教诲,二人聪明好学、刻苦努力,同在书法和画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于军政重任上,也是平分秋色,一直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康熙晚年,皇太子被废,朝臣中曾流传“十四阿哥虚闲下士”的说法,康熙似乎也有将皇位传于十四阿哥的意思,这让雍正非常心慌和失意。
多年的竞争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恶毒的想法,那些无数的积怨,最终在康熙过世之后得以爆发。
3、两人同为政敌。
在皇位争夺战中,雍正所在的皇四子集团、十四阿哥所在的黄八子集团以及皇太子集团是皇位最强的争夺对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九王夺嫡”事件。
自古以来,政治斗争是最残酷和丧失人性的斗争,有时候比真正的战争还要残酷惨烈。
就如这场斗争,四阿哥与十四阿哥虽为同胞兄弟,却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和信仰,站在了对立的阵营之中,双方只能是反目为仇。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政治敌人永远走不到一起,输的一方必定要付出惨烈代价。
四阿哥与十四阿哥这对亲兄弟,就算历史逆转,十四阿哥登上皇位,他也是一样对待兄弟的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雍正王朝:太子复立后,身为太子党的老四胤禛为何撂挑子不干了
因为,他知道,太子胤礽的小命不保!
在《雍正王朝》中,从剧情一开始,太子胤礽就一再强调,你老四胤禛是我的人。
去南方赈灾,太子胤礽担心老四胤禛差事办不好,连累了自己,于是讲了一句:
“老四,怎么说你也是我的人!”
后来老四胤禛去追缴户部欠款,太子胤礽同样强调了一句,老四,你是我的人!
事实上,老四胤禛也一直没有否认这件事,甚至在举荐新太子时,仍然押宝了太子胤礽,让包括皇上在内的众人都认为,老四胤禛的确是太子胤礽的人。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后来康熙帝南巡,太子胤礽监国后,老四胤禛不仅不全力协助他,反而撂挑子回家不干了呢?
一、
老四胤禛撂挑子不干了,按照明面上的原因是太子胤礽监国时胡作非为,还不听劝,话不投机半句多,一气之下,老四胤禛告病不干了。
也就是说,太子胤礽的治国理念跟老四胤禛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俩人就此分道扬镳,再也不往一个壶里尿了。
当然这样理解,也不算错,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很黑暗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这时候的老四胤禛在刻意跟太子胤礽割裂,说白了,他已经看出来太子胤礽命不久矣,急于撇清关系,保护自己。
可是,不久前他还跟老十三胤祥一起举荐废太子胤礽复立呢,那时候不怕受牵连,怎么现在太子复立了,他反而怕受牵连了呢?
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康熙帝离京南巡,这时候是太子监国!
要想解释清楚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就要好好讲一下,历史上当太子的,尤其是当了很多年太子的,其处境到底有多难?
被废且被杀的太子数不胜数,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汉景帝长子刘荣,因母获罪,先被废,后被杀;隋文帝长子杨勇,因弟陷害而被废,后被兄弟杨广杀了;唐高宗长子李忠,因王皇后(非其生母)被废而受牵连被废,后被污蔑谋反被杀……
还有些太子没有被废,但也是当了老多年,老多年太子,就像太子胤礽一样,他们的处境其实也不好过。
二、
举一个明成祖朱棣长子朱高炽的例子:
朱高炽在永乐二年被立为太子,到永乐二十二年继承皇位成为明仁宗,足足当了二十年太子。
而当初朱高炽能当上太子,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大明朝有名的大学士——解缙!
作为皇帝且多疑的朱棣,最怕什么呢?
最怕自己会变成宋文帝刘义隆,最怕自己会变成隋文帝杨坚,最怕自己成为唐高祖李渊!
所以,虽然他早早就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实际上也是处处在提防他,尤其是他出京带兵打仗的时候,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断了后路,稀里糊涂就成了太上皇。
所以,即使朱棣带兵在外打仗,让太子朱高炽监国,也是限制朱高炽行使监国权力,至少有以下三条权力,他是没有的:
一是文武除罢、二是肆意朝贡、三是边境调发!
说白了,一是剥夺了他的文武百官任免权,就是人事任免权;二是剥夺了他的外交权,没办法联络外援;三是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发生任何战事,他都没权力调动兵马。
可见,作为监国的太子,代理皇帝,实际上都没有一个大内总管权力大呢!
朱高炽曾经监国的时候批评了一名老臣,结果被朱棣知道后,大骂朱高炽,没事不要乱动朕的老臣。
甚至朱高炽不允许独留或私见官员,且留下足够的人监视着太子,监视着东宫的一举一动,连一只鸽子都不放过。
三、
而刚才提到的解缙就在这时候进京述职了,本想跟朱棣套套近乎,能回到京城工作,结果从二月等到了十一月,皇上就是没有班师回朝。
等不及的解缙选择了去见太子,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解缙到底跟太子说了什么,甚至也没有记载他到底有没有见到太子。
总之一直在暗处监视着太子,一直觊觎太子位置的另一位皇子朱高煦给朱棣偷偷打报告去了:
“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后来解缙便是因此而死,毫无疑问,他的死,就是死在了皇上的猜忌,皇子的夺位之战中。
回到我们的题目:
历史上那么多太子造反的事情,作为康熙帝,他必然也得提防,毕竟这时候被复立的太子,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让自己满意的太子了。
而太子胤礽犯了哪些错误呢?
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朱棣御驾亲征后,给监国的太子朱高炽下达的四不允许中的三个不允许:
不允许私自任免官员,不允许私自接见官员,不允许私自撤防京城官兵。
太子胤礽监国的时候,这三项错误可是递进发生的,先是任意罢免官员。把当初举荐老八胤禩的官员罢免了一大堆,甚至把前来劝阻的上书房大臣马齐都给罢免了。
后是私自跟任伯安有书信来往,试图拿到百官行述,达到控制百官的目的,再有就是调动京城兵马,直接谋反了。
四、
不要觉得康熙帝南巡完全是为了散心,为了察看民情,更多的考量则是考察太子胤礽,甚至专门等着太子犯错,以便拿下他。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康熙帝太过重视名声,当初复立太子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朕只要将来,人家不骂朕是不教而诛的无道昏君,就心满意足了。”
而在第二次废太子的时候,他跟张廷玉说的是:
“如果朕再次废了太子,那么千秋万代之后,史书会怎么评述?”
随后,他提出将任伯安的信再寄还给太子胤礽,一下子就把张廷玉搞迷糊了,问皇上,你这样一来,岂不是逼太子谋反吗?
康熙帝嘴上冠冕堂皇地讲再给太子一次机会,实际上内心却异常坚定,朕就是要逼太子造反,只有逼着他反了,再废掉他,自己内心就没什么负担了:
“那么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就都怨不得朕了。”
而在康熙帝整个计划中,还有两个人担任着重要角色,一个是老四胤禛,一个是老十四胤禵。一个主内,在京城控制住兵马,监视太子动向,一个主外,在京城外控制住兵马,监视太子胤礽的外援部队。
而康熙帝宣布拟密旨给老四胤禛的时候,张廷玉不敢相信般地反问了一句:
“四阿哥?”
康熙帝见张廷玉疑惑,再次强调了一下,就是四阿哥!
五、
这个镜头一晃而过,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为什么张廷玉会疑问皇上给四阿哥下密旨呢?
就是因为,在张廷玉的印象中,老四胤禛本该是太子胤礽的人啊,给他下密旨,回头他跟太子胤礽汇报了咋办?
而且,老四胤禛本就不是能带兵打仗之人,一旦太子反了,他怎么控制京城的兵马?而最适合带兵打仗的,却是老十三胤祥,为什么康熙帝不给他下密旨控制兵马呢?
原因就在于,康熙帝不认为老四胤禛是太子胤礽的人,却认为老十三胤祥是太子胤礽的人,或者认为老十三胤祥会讲情义,到时候反而坏了大事。
那么康熙帝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老四胤禛不是太子胤礽的人呢?
从他宣布要做“孤臣”的时候,从他装病不追查刑部冤案的时候,从他重新举荐太子胤礽的时候,从他空手接白刃的时候,从太子监国,他愤而告病不干的时候。
康熙帝南巡,必然留下一堆眼线死死盯着太子胤礽,别忘了早在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太子胤礽就冲院子里粘知了的人喊过:
“粘杆儿的畜生,干什么吃的,烦死人了!”
那时候的皇上就已经在监视太子了,更何况南巡的时候,更是增加人马,365度无死角监视着太子。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施行监视的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四胤禛!
一开始老四胤禛也是苦苦劝说太子胤礽,不要这样胡作非为,两个人谈话还算是正常,为什么他突然就暴跳如雷愤而不干了呢?
六、
就是因为太子胤礽再次强调了一句:
“关于江苏那件事,你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老四,你是我的人!”
实际上,太子胤礽怎么罢免老八胤禩那边的官员,老四胤禛并不怎么在乎,也仅仅是出于职责提醒了两句。但江苏闹灾,这种是大事,搞不好就会民变,所以他必须得管,这也是他瞒着太子胤礽把钱粮发出去的原因。
为什么要瞒着太子呢,太子又不是傻子,这种大事就算报了他,他也自然会批的?
说白了,看到太子这样胡作非为,老四胤禛故意留下个破绽,等着跟太子吵架呢。这次又听到太子胤礽喊你是我的人,一下子惹恼老四了,我要是你的人,怎么死的都不清楚呢,当然不能当你的人。
于是愤而甩袖而去,同时向太子老师王掞宣布,从明天起告病不干了。
说是不干了,其实一直在暗中操作,后来的血洗江夏镇,以及火烧百官行述就是他的杰作。再加上故意利用老八胤禩一伙,透露给康熙帝太子书信的事,一下子就逼反了太子。
因为事先划清了界限,老四胤禛不仅毫发未损,还摆了老八胤禩一道儿。而老十三胤祥,因为跟太子没有划清界限,即使康熙帝知道他是无辜的,仍然关了他整整十年,整整十年啊。
其实从老四胤禛的儿子弘历获得金如意,从老四胤禛的儿子弘历骑着康熙帝的尿脖儿,从老四胤禛的母亲德妃获封皇贵妃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全心全意夺嫡啦,既然要夺嫡,怎么可能还会寄太子篱下?
换我们这种人到剧中,你觉得你能活几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