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周武王没有对殷商赶尽杀绝
- 周武王为啥没有对殷商赶尽杀绝
- 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姬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周武王没有对殷商赶尽杀绝
周武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各诸侯国都遵守一个“灭国不绝祀”的原则。
1、周武王经过牧野一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但仅仅是推翻了商王朝的中央政府。对于商朝的领土、百姓以及旧有诸侯国并未直接加以征服。周王室虽然已经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为了便于管理,周王朝在统治初期对商人采取了怀柔政策,赋予商人高度的自治权。在商的面前自称小国,这在周初一些文告中表现的非常清楚。
按照当时“灭国不绝祀”的原则,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为殷侯”以奉殷祀,管理原来殷直接统治的领土、管理殷的遗民。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做了防范安排“使管叔、蔡叔、霍叔监殷”。
周人虽然推翻了商人的统治,既没有占领商的国都,也没有吞并商王朝直接统治的领土,而是还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后来武庚伙同管叔、蔡叔、霍叔反动叛乱,被周公东征平定。即使商纣王的儿子发动叛乱,周王仍然遵守“灭国不绝祀”原则“讨武庚诛之,封微子启于宋,以绍殷后。”
2、周武王对待商纣王的贤臣也是宽容有加,并且欢迎他们能到周朝朝廷来任职。商纣王的长兄微子一直隐藏在民间。听说周武王推翻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的统治,他连夜赶来拜见周武王,并向周武王请罪。周武王欢迎他的到来,而且安排他来做对稳定周朝政权有利的工作。商纣王的贤臣胶鬲,贤能正直,没有欺压人民,周武王也请他出来继续任职。
最值得讲到的就是周武王在旌表商容闾里之后。有人告诉周武王说:“商容在得到您推翻了商纣王统治的消息,早就从太行山回来了。而且他就在那天城门口迎接的商民中。”周武王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急忙让人准备车马,向商容家赶去。周武王一直仰慕商容的品德与才能,也一直希望能请商容出来辅佐自己。
3、讲到周人之所以宽容大度地对待商人。我们还要特别提到一个贤德的人物,他就是周公旦,我们通常称之为周公。他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曾经获封鲁国。
周武王率领众诸侯推翻了商王朝,杀死了暴虐成性的商纣王。可是对如何处置商的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周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这个问题,他先后征求了姜太公、召公奭和周公旦的意见。
首先被问到的是姜太公。姜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得一爱,那么就让他们连家园也不必保留了。”姜太公的意思是不光杀掉商纣王,连敌对的商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周武王说:“唉,如果这么做,天下就真的不能安定了。”
第二个被问到的是燕国开国君主召公奭。召公说:“有罪的统统杀掉,没罪的就让他们活下来。”周武王说:“行,我知道了,这个办法还是不能让天下安定啊。”
最后才问到周公旦。周公旦说:“首先要让商朝的百姓安居乐业,至少要让他们有房住、有衣穿、有田种、有饭吃。让他们财产物归原主,并且对那些没有田地的要分给她们田,没有房住的给他们建造房子。只有这样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减少他们的恐惧,消除他们对亡国的敌对情绪。最重要的,还要颁布命令,不管是归顺早晚,都一视同仁,各诸侯国一律平等相待,亲如一家。还要争取商人当中有影响的、有仁德的人。”
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周武王的赞许。周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关押的商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给王子比干的坟墓加高筑土;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商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周武王要反商纣王之道而行之,给受商纣王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商人。
欢迎关注“历史倪说”,一起分享历史精彩!
周武王为啥没有对殷商赶尽杀绝
汉献帝禅让之后,被曹丕册封为了山阳公,并且在封地仍旧享有天子仪仗。
司马炎登基后,册封魏元帝曹奂为陈留王,刘禅为安乐公。
南朝宋武帝刘裕取代晋朝之后,仍旧册封晋恭帝为零陵王。
在古代王朝更迭的时候,有种制度叫做“二王三恪”,当年周武王灭了殷商之后,并没有完全铲除殷商王室,反而按照上古制度,册封殷商王族为诸侯。
二王三恪制度,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禅让制,虞舜从尧帝手中接管了帝位之后,仍旧册封了尧帝的儿子丹朱为虞宾。
得到册封之后,丹朱就不算是虞舜的臣,而算是他的宾客。
之后夏朝大禹也按照这样的规矩,册封丹朱与其子孙在唐地,舜的子孙在虞地。
也因为这样的做法,逐渐形成了惯例,也就是虽然王朝更迭,但是前朝王室的香火祭祀是不可以中断的,正所谓“兴灭国、继绝世”的意思。
牧野之战后,殷商被周王朝所取代,周礼逐渐成型,而在周朝的礼制中有一项宾礼,二王三恪就属于宾礼,就是要厚待、册封前朝王室后裔。
周朝册封黄帝后裔在蓟,尧帝后裔在祝,舜帝后裔在陈。
商朝虽然没了,但是商朝王室子孙也并没有被怎么样,反而受到了册封。
并非是周武王进行,而是在其继任者周成王时期由辅政的周公旦做主,册封商纣王兄长微子启为宋国国君,作为当时周朝诸侯之一。
不仅仅是商朝,因为按照规矩,周朝还册封了夏朝王室后裔东楼公为杞国之君,而这些人在商朝的时候也受到了类似的册封,但多次被废除。
此外,上古虞舜的后裔,也被册封在了陈国,接下来就是商朝后裔建立的宋国。
宋国的地位很特别,微子启乃是商纣王的兄长,宋国享有公爵爵位,并且可以用天子的礼乐祭祀商朝宗祀,与周王室之间是宾客的关系,而非臣子。
古时候之所以有这样的传统做法,就源于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而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后,后来的王朝每每得到天下,也不愿说自己的犯上作乱,只能找个别的名头。
于是,所谓的顺应天命取而代之的说法出现,但得了人家的天下,也不能断了人家的香火。
虽然王朝不同了,可之前朝代的王室祭祀宗庙香火还要继续下去。
因此诞生了二王三恪制度,将前三朝王室后裔作为宾客,不用对自己行臣子之礼,这也表示尊敬的意思,以彰显本朝乃是继承统绪,与仁德的正统地位。
这样的做法,从上古就开始,直到后来的汉朝、晋朝等都在沿用,但是在南北朝时期,二王三恪就已经开始变味,成为了一种由头而已。
晋朝没了以后,皇室后裔被大规模诛戮,而后朝则用二王三恪作为借口进行掩盖。
隋唐时期,通常都以很久远之前的朝代为三恪,并且奉祀者还都是自家的宗亲。
后世的二王三恪基本就是摆设而已,而先秦时代,尊奉前朝王室后裔,是礼法要求,是用来显示本朝的顺承天命承继正统的意思,所以周朝才留下了商朝后裔。
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姬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姬发,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继位后,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讨伐商朝,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
武王建国后,把王畿之外和偏远的土地、奴隶等分封给亲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被分封诸候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交纳贡物,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政治局势。
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逝。继位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周公爱惜人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说:“周公在吃饭时有贤人来访,周公马上吐出口中食物出来相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