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霍光一死霍家就遭了灭顶之灾?是谁导致霍家灭亡的?_皇后_太子_毒杀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汉朝 霍光 皇后 太子 毒杀

 为什么霍光一死霍家就遭了灭顶之灾?是谁导致霍家灭亡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西汉有一位权力位重、德高望重的权臣,他的名字叫霍光。

 霍光和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霍光的父亲霍仲孺最初和霍去病的母亲私通生下霍去病,后来霍仲孺回到平阳县后,娶妻生下霍光。从此霍去病母子被抛弃。霍去病成名后得知身世后,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以德报怨。

 置办田宅奴婢来善待霍仲孺,并将霍光带到长安培养。

 再后来,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爱屋及乌下,把对霍去病的爱转移到了霍光身上,亲睐有加。汉武帝临终时,为还没有年成的汉昭帝弄了个托孤大臣:拜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托孤辅政,并封为博陆侯。就这样,霍光掌权摄政,随着时间的推移,打造了不可一世的霍氏集团,权倾朝野。

 霍光是位牛的不能再牛的大人物,他的老婆也是个厉害的人物。霍光的老婆霍显原姓不得而知,出嫁后,她选择了从夫姓,改名为霍显,霍显最大的特点是6个字:野心、毒辣、愚蠢。

 首先,来看霍显的野心。

 汉昭帝英年早逝后,因为其无后,以霍光为首的朝中元老大臣最开始是选了资历最老的刘贺来当皇帝,结果这个刘贺是个真正扶不起的阿斗,在当皇帝的一个月时间内,干尽了荒淫无道之事。最后,因“巫蛊之乱”而惨死的原太子刘据的儿子刘病已迎来人生转机,他原本被贬为庶民,流落民间。在朝中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朝中耿直大臣丙吉进行了极力推荐,霍光也觉得让毫无根基的刘病已继位,他容易掌控,可以确保手中的实权不旁落。于是就刘病已继位,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上任后,霍显开始“崭露头脚”,她的野心展露无疑:想让自己女儿成为皇后。

 然而,汉宣帝早已“名草有主”,他对一直患难与共的妻子许平君感恩戴德,想立她为皇后。最后,聪明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我很怀念一把旧剑,不知众爱卿能否为我找回。

 众臣也都是聪明人,知道汉宣帝心意后,都纷纷建议立许平君为皇后。最终,许平君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按理说事情到这里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霍显却不干了,她马上展示出第二个特点:毒辣。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她决定对皇后许平君下黑手。

 于是霍显通过糖衣炮弹串通女太医,趁许皇后生女后,为皇后进药时,在其中拌进了毒药。结果不知情的许皇后喝完药后十分难受。汉宣帝听闻后,马上赶来,但御医抢救也无济于事,于是汉宣帝只能含泪看着许平君离随她而去,说了7字遗言:“你先在南园等我。”

 随后,汉宣帝把许皇后葬在了杜陵南园(又称少陵),后来汉宣帝死后同样葬于杜陵,少陵遥望杜陵,相依相伴,下了“南园遗爱”的千古典故。

 许皇后惨死后,汉宣帝自然下令彻查,直到这时,霍显才把这件事告诉了霍光。一直被蒙在谷里的霍光知道事情真相后,长叹一声道:霍家必亡于一妇人之手。但事已至此,他也无计可施,只好用手中的权力压着不让汉宣帝查此事。

 汉宣帝当然很快就知道了个中玄机,只是碍于霍氏势力,没有发作,而是选择了隐忍。他表面上装作一无所知地立霍显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另一方面对霍成君又“舍爱”,很少宠信她,更不让她怀孕。也正是因为这样,霍皇后婚后三年都没有子嗣。同时,汉宣帝很快立跟许皇后的长子刘奭为太子,彻底绝了霍皇后的念想。

 而这时霍显体现出第三个特点:愚蠢。霍显又企图毒杀太子刘奭。于是她指使女儿想尽办法对刘奭下黑手。霍皇后于是屡次召见太子给他食物,但是宣帝以及太子已经开始提防霍家的人了,太子一同随行的人总会先品尝赏赐的食物,导致霍皇后暗藏毒药一直无法使用。

 毒杀许皇后已经触碰到了汉宣帝的底线,而毒杀太子刘奭更是罪不可赦,愚蠢的霍显的种种举动为其日后埋下了苦果。

 霍显的三板斧使完后,该轮到汉宣帝亮剑了。汉宣帝选择亮剑的时机是有讲究的——等到霍光死后。

 权倾朝野的霍光去世后,汉宣帝先是依照礼制对其风光大葬,然后开始收网了:一面给霍家子侄任以高官,但不给虎符兵权,同时,霍家女婿也慢慢一个个调出远离长安三辅,离权力的中心渐行渐远。

 长此下去,霍家便要“散家”了。以霍显为首的霍家越来越恐慌,又是担心许皇后事发,又是担心汉宣帝下旨降罪。于是她把三个儿子及嫡系亲人找来,商量密谋造反的事。结果保密工作没做好,被人举报。

 汉宣帝等的就是这一刻,他马上派士兵去围剿。霍府被围里三层外三层后,霍显的三个儿子自知在劫难逃,都选择了自杀。而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被抓后,汉宣帝马上把她们送上了断头台。霍皇后也是密谋者,本来也要被处死,汉宣帝却选择了把她废黜幽禁在昭台宣,让她孤独痛苦地死去。而与霍家相牵连而被定罪诛杀九族的有好几千人。

 至此,霍光一手打造的霍氏集团,毁在了一个霍显这个恶毒险恶愚蠢的女人身上,诚为可惜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