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的傩文化,它经过了怎样的变化与发展。傩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娱神舞蹈,是原始部落用来驱鬼、酬神、祈福的一种仪式,是一种古老的巫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傩起源于中国南方,即长江沿岸一带以水稻等农业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地方。傩这个字并非汉族语言,它是古老的侗台族语言,这个民族将稻、田、人、鸟、民族等称为傩。
傩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深的“五祀”影子。禓五祀是起源于夏商时期的一种祭祀仪式,祭祀的对象包括门、窗、井、灶、屋檐。禓是指死于非命的龟,据说禓有非常大的怨气,容易聚集在门、窗、井上,所以要在这些地方举行一些仪式,以祛除禓这种恶灵。
傩发展到周朝已经颇具规模,甚至变成了宫廷礼节。在周朝,一年要举办三次傩礼,其中春傩和秋傩是宫廷独有的祭祀活动。王宫里面有专门负责傩仪式的官员,他们被称为方相氏,是专职驱鬼的军官。民间负责傩礼的通常由地方管理者或宗教领袖担任。
傩在汉朝的发展更加的艺术化。汉末增加了“十二兽吃鬼歌”以及相关表演。据说十二神兽有正有邪。整个傩仪式分为倡、舞、驱疫三个部分。倡是一种似唱非唱、是说非说的表演形式。然后由12名男童唱“十二兽吃鬼歌”,接下来是舞,名为“方相与十二兽舞”,主体就是方相氏压制十二兽邪恶的一面。最后就是驱鬼疫,在人们的呼叫声中和鼓声中走遍每一个地方,进行驱鬼。
现在,傩文化有些仪式被保留下来,而有些则被抛弃,更多地是通过面具舞来掩饰这种文化。不管怎样,摊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