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的故事(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_晋国_楚国_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的故事

居安思危的故事(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晋厉公听信谗言,任意杀害大臣,百姓也深受其害。公元前573年,大夫栾书等人发动政变,杀了厉公,把住在国外的公子姬周接回来当国君,史称晋悼公。悼公年轻有为,他任用能人,使国家逐渐兴旺发达。

当时在晋国的北方有许多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统称为戎狄。他们经常侵扰晋国的边境地区。公元前569年,他们的首领派人带了许多贵重的礼物来到晋国,通过大夫魏绛请求与晋国结盟。

悼公不相信戎狄会表示友好,认为只有靠武力才能解决问题。魏绛以为现在许多诸侯国都被大国楚国欺侮,他们都希望晋国去援助。如果和戎狄结盟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对付楚国了。悼公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就与戎狄签订了盟约。

当时,位于晋、楚之间的郑国一向听命于晋国,但在楚国的再三攻击下,被迫屈服于楚国。后来晋国出兵援助,郑国又转向晋国,可晋国一走,它又倒向楚国。

悼公对此非常愤怒,就联合了卫、齐等十二国军队联合攻郑。郑简公见大兵压境,不由十分惊慌,就派王子带了许多礼物到晋营求和。晋悼公见郑国已经屈服,就同意讲和。

这次战争显示了晋国的军威,提高了晋国的声望,晋悼公非常高兴。他想起了魏绛和戎的功劳,就把郑国送的礼物分一半赏赐给他。

魏绛辞谢说:“这完全是君王的威德和大臣们的功劳。我希望大王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古书上说的‘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样,大王就能永享快乐了!”

后来,人们就用“居安思危”这个成语,来指处在平安无事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