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汉朝刘邦的读者,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出身贫寒大字不识,40岁还一事无成?
在影视剧和不少文学作品中,刘邦早年发家前常常会被塑造成流氓混混的模样。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坑蒙拐骗几乎已经成了刘邦的固定标签。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这样的人,凭什么能够在秦末群雄逐鹿的时候,能够坐拥韩信、萧何、张良等众多人杰,并且还能连续击败项羽为首的诸多豪强。
其实在历史上,刘邦早年可绝不是什么流氓。之所以有刘邦早年是流氓无赖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史记》中的一个记载:“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刘邦当了皇帝,在朝堂上问父亲:“你以前说我是不事生产的无赖,远不如哥哥争气。现在我和哥哥的产业谁比较多?”这里的“赖”字被人理解成了流氓无赖的意思。其实在汉代,“赖”并非指流氓无赖,而是指盈余、盈利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来看,《史记》中这句话理解为刘邦挣多少就花多少,存不下钱,购置不了产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赖”一词则被慢慢给予了更多其他的含义,人们这才将刘邦曲解为了流氓。
别看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实际上他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也就比秦始皇小三岁。在刘邦的人生中,前三十五年都处于战国时代,其早年非常崇拜游侠中的翘楚信陵君。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仗剑走天涯,到处周游列国,并且还去过魏国想要拜谒信陵君。只惋惜信陵君早就去世,让刘邦大感遗憾。
在各个史籍记载中,人们对刘邦的评价也与流氓形象相差甚远,结合他的早年经历来看,真正的刘邦极可能更像个游侠。首先我们来看《史记》,书中提到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从司马迁给刘邦的描述来看,他应该是个有仁德,很大方的人。
然后《史记》还记录有怀王给刘邦的评价:“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见同时代的其他人对刘邦评价也相当高。
随着时间的流转,刘邦的英名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褪色,千百年后的英雄豪杰同样对刘邦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宋朝的苏辙就非常崇拜刘邦,他给予了刘邦非常高度的评价:“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史记》成书于汉代,为了强调刘邦建立汉朝的神圣性与合法性,司马迁用了许多春秋笔法来悄无声息的贬低刘邦。比如在刘邦的某些性格弱点上大书特书,并突出表现刘邦的道德弱点。如此小人的刘邦都能夺得天下,那么自然是因为有天命在身,进而得出汉朝法统具有不可动摇的国运加持这一结论。
说这些不是要为了刘邦“洗白”,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是很不喜欢刘邦的,毕竟他抛妻弃子,连父亲也能舍弃,背信弃义等等,的确道德上有所缺失;但侠义也是他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看待历史人物需要尽可能客观去看待。
现在很多影视剧中所营造出来的刘邦大字不识,到了40岁还一事无成,也有所偏颇,至少在当时刘邦能够以泗水亭长的身份,去体谅其他人,碰到事的时候将押送的徭役释放,从某些方面来说,他的行事作风的确自有一股坦荡的侠气。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每个人的身上显然同时存在着优点与缺点,有些人在读《史记》时,脑海或许已经对刘邦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进而选择性的屏蔽了刘邦身上的弱点,并得出了刘邦早年是流氓的结论。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乃是当之无愧的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上古炎黄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里面的一些内容虽然碍于时代限制,显得有些奇幻,比如说书中的刘邦就是神龙之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史记》对于我们了解先秦至汉初这一段历史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原价139现价128,你就能获得被鲁迅先生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