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_杜甫_太白_诗歌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古代 唐朝 杜甫 太白 诗歌

  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央央中国,赫赫文明,诗词文化更是中国艺术殿堂瑰丽的宝藏。谈及唐朝伟大的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以及“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二人诗歌成就极高,被后人称为“大李杜”。李白与杜甫在文学流域各领风骚,若较才华,“谪仙人”李太白则更胜一筹,毕竟是唐朝的国民“网红”。为百姓大声疾呼的杜甫,才华虽不及李白,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变换,他的一步步逆袭终在后世文客百姓心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分量。

  一、李白与杜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清樽空对月”。李白,表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赞誉为“诗仙”。太白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其中尤以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他的歌行,打破诗歌创作传统固定格式,笔法多端,达到一种随性变换的境界。

  太白的五绝与七绝都臻于极境,他的绝句自然明快,亦多显飘逸潇洒,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太白的诗风或雄奇、或飘逸、或奔放、或清新,透露着一股浪漫主义。他的诗大多描写山水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具有极其浓烈的感情色彩。杜甫曾写诗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就李太白诗词开创意义和艺术成就来说,自唐代以来就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与李白并称“李杜”的另一位唐代大诗人就是杜甫,表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性情奔放,豪气万丈的太白相比,杜甫多了一些沉郁和内敛。杜甫的一生壮志难酬,几多波折。杜甫少年游历吴越和齐赵的许多山水及文化遗迹,当然也未忘记自己是仕途,期间在洛阳应举但未考中。不过少年的游历让他接触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对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赴长安应试又一次落榜。官场不得志的他目睹了很多上层社会的奢靡和下层民众的困苦。杜甫与李白相遇是在天宝三载的一个夏天,其时早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此时的杜甫也正风华正茂,却困守于洛城。

  二.杜甫成功逆袭的原因

  1.诗歌内容反映民生疾苦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现实主义早在《诗经》作品中就已出现,杜甫在总结以往诗歌创作的经验上,把诗歌的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杜甫诗歌的内容上,大多是从社会中阴暗的社会现实方面来写的,深入到百姓群众之中便可以更好的了解群众们的生活并为他们的疾苦发。他的诗歌带着“穷年忧黎元”的思想和“济时肯杀身”的一贯精神。

  当然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也对后代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例他开创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新体乐府,打破了文人诗客们长期以来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事论时的局限,进而使汉乐府民歌更加浸透着现实主义精神,

  唐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百姓们惨遭蹂躏,苦不堪言。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极为艰难,经常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时候的诗人们纵还有满腔热情,也不能像盛唐时期那么浪漫了,取而代之的诗歌风格则是更加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杜甫就是其间最大现实派,他的“三吏三别”以及许许多多的诗歌都深刻的表现出民间疾苦,以及许多同他一样的处在乱世之中身世漂泊的人的孤独。表达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的深切同情。而人们正是需要为他们的困苦发声的诗人。

  2.杜诗具有传统儒家意义上的出仕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世家,在传统家庭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杜甫接受到的是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出仕思想。对于杜甫来说,做官是继承他们家族的“素业”。所以他从小接受到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他后来追求仕途事业密不可分的。

  “立登要路津”即表现出他入仕的强烈愿望。杜甫有过很长时间的一段游历,期间他接触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极大的开阔他的视野心胸。后来国家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势国运衰微,杜甫的仕途也是多有不济,在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横着巨大差距,但他依旧恪守着儒家思想,转向忧国忧民,为人民发声。他努力出仕为官的决心与恒心对后世学子有着很大的榜样作用,此外同情百姓疾苦为百姓发声也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仁者思想。

  3.后世文坛名流们的极力推崇

  杜甫的文学作品在后世得到极大的发掘和推崇。可以说在北宋是杜甫真正逆袭李白的开始。这时期有着王安石、苏轼以及欧阳修等的文坛名流对杜甫的诗歌大力称赞,他们发掘到杜甫诗歌中深深的民族传统文化道德、价值伦理以及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外黄庭坚创立的“江西诗派”在元代时掀起了期认祖归宗风潮,在“一祖三宗”中把杜甫奉这个诗派的鼻祖。王安石、苏东坡以及欧阳修之流既是占据文坛一席重地的文学名流,又是位居高官的统治阶层,他们同时拥有文学界的影响力也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文学风向。总的来说,他们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所以他们认同与推崇的诗人杜甫自然也就提高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到了清代和民国,许多学者再次热情研究诗学,作为现实主义诗风的诗歌大家杜甫自然受到学者的青睐,经过他们对杜甫诗歌的研究注释,例如钱谦益的《钱注杜诗》,浦起龙的《读杜心解》等等,自然使得杜甫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其诗歌的地位被推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