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百姓生活最舒服)_盛世_中国古代_历史

本文目录

  •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百姓生活最舒服
  • 中国有多少个古代王朝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是奴隶社会如何证明呢
  • 中国古代历史有东京吗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盛世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记载
  • 中国古代历史人口大迁徙的原因都有什么
  •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历史之谜没有解开
  • 古代历史是如何记录下来的
  • 中国古代历史其实是反映一个个家族史从兴起到衰亡的过程吗为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百姓生活最舒服

没经历过,还真不好回答。据史书记载有“xx盛世”,也都是昙花一现,比较暂短。秦皇死拚烂打统一了六国,不久皇帝即姓刘了。然后…不一例举。纵观中华全史,开国皇祖比较爱民、勤政,社会风气自然好一些。还不“夜不闭户”之说,也可以信。

中国有多少个古代王朝

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共有20个朝代。

分别是:

1、夏朝:共计:471年。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

2、商朝:共计:438年。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

3、周朝:共计:867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4、秦朝:共计:16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5、西楚:共计:5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6、西汉:共计: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7、新朝:共计:16年。公元8年12月-公元23年10月6日。

8、玄汉:共计:3年。公元23-25年。

9、东汉:共计:196年。公元25-220年。

10、三国:共计:61年。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

11、晋朝:共计:156年。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

12、南北朝:共计:170年。公元420-589年。

13、隋朝:共计:38年。公元581-公元618年。

14、唐朝:共计:290年。公元618-907年。,

15、五代:共计:54年。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6、十国:共计:89年。公元891-979年。

17、宋朝:共计:320年。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8、元朝:共计:98年。公元1271年-1368年。

19、明朝:共计:277年。公元1368-1644年。

20、清朝:共计:268年。公元1644-1912年。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是奴隶社会如何证明呢

我坚决主张我国历史上没有奴隶社会,汉族没有,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没有。欧洲的希腊,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变为奴隶制社会,就不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通例,而是历史特例。

史学家黄现璠在《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一文中认为:我国古代根本就不存在希腊、罗马式的奴隶社会。

新中国建国以来,关于“奴隶社会”,我国史学界产生了“有奴派”和“无奴派”两大派别,其中:

“有奴派”的领袖为郭沫若,代表学者为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即“史学界五老”;

“无奴派”的领袖为黄现璠,代表学者为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即“无奴学派”五名家。

长期以来,我国的史学界套用欧洲文明的历史发展结构,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阶段划分历史,以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为奴隶社会,也就是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的春秋为奴隶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当然,史学界五老对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有争议,但对秦朝之前属于奴隶社会则无异议。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先秦时期的中国从未出现像希腊、罗马一样大规模的奴隶人口,比如古希腊城邦里奴隶人口普遍超过了自由人,而古罗马的奴隶人口也占到了四成以上。我国夏商周时期不是没有奴隶,但更多的是“众人”和“庶人”,他们虽然与卿大夫不能比,但也都是有家有地的平民,绝非奴隶。先秦时期的奴隶只是占比很小的罪犯和战俘,并非先秦社会的主体,不能称之为奴隶社会。

以上便是现在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目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现在的历史教材中已不再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反当年周朝所谓的奴隶社会,恰恰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很相似——“封邦建国”。

中国古代历史有东京吗

这个问题长河泛舟来回答。

引言

京: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人所爲絕高丘也。釋丘曰。絕高爲之京。非人爲之丘。郭云。爲之者,人力所作也。按釋詁云。京,大也。其引伸之義也。凡高者必大。从高省。丨象高形。舉卿切。古音在十部。凡京之屬皆从京。

所以叫东京的地方我们从历代国都中去寻找,在所有的古都中,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被称为我国的五大古都,再加上杭州和安阳被称为七大古都。

其一——洛阳

洛阳起源于西周,兴起于隋唐,隋炀帝即位后,改洛阳为东京,并将全国数万家富商大贾迁移到洛阳,新城位于洛城两岸,周长约55里,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城和圆壁城、外郭城组成。宫城和皇城都在城西北地势较高位置,宫城在北,皇城在南,城西有西苑,周长200里,供皇帝游玩。城内有居民区120坊和丰都、大同、通远三个大“市”。

隋炀帝在营建东京(洛阳)同时,又从西苑引涧水和洛水到黄河,不久又修成纵贯南北、与黄河相交的大运河和永济渠。这样,从洛阳出发,南可到余杭,北可达涿郡,洛阳成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隋炀帝时,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唐高宗和武则天时经常住在洛阳同,当时人称长安、洛阳为“东西二京”,唐中叶安史之乱后洛阳逐渐衰落。

其二——开封

1、历史悠久,北宋最盛。开封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隋朝大运河修成后,开封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五代后梁朱全忠首先在开封建都,此后,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在这里建都。公元960年北宋定都开封,史称东京汴梁。由于开封无山川之险,采用城中套城形式,从里向外分为三重,即宫城、里城和外城,见下图。

2、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开封是水陆都会,金水河、五丈河(广济渠)、蔡河、汴河(宋称大运河)四条河流穿流而过。开封人口约100万以上,2万多户经商。宋徽宗翰林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正是开封街头繁荣景象的生动写照。

3、文化发达,科技先进。开封设有太学、律学、武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各类专科学校,国家图书馆崇文院有图书数十万卷,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都是由政府在开封编写。当时先进的仪器如苏颂的水运仪象台,武器如较早的火药箭都首先产生于开封。北宋建都开封,历九帝168年,靖康二年(1127年)金攻占开封,城市遭破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长河泛舟,希望帮到你,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盛世

盛世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崔骃传》:“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盛世,是指历史上一些特定的阶段,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社会现象。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主要有:

一、文景之治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13年,还全免田租。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文景二帝时社会比较安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百姓逐渐富裕起来。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扩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光武中兴

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但禁止他们干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由于采取了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三、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士,恢复汉姓。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在官僚制度上,采用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被唐朝所仿效。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节省政府机构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四、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注意法治,执法严明;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戒奢从简,力倡节俭。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五、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景象。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武则天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发展农业。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

六、仁宗之治

仁宗之治指的是宋仁宗统治时期,开启了宋朝鼎盛时期。宋仁宗一生仁政宽容、广纳谏言,其在位期间出现名将狄青,著名的清官包拯等著名治国能臣。宋仁宗在位其间经济水平达到封建时期的鼎盛,北宋末理学家叶水心在《应诏条奏 财总论》说:“祖宗盛时,收入之财,比于汉唐之盛时一再倍。“一再倍就是四倍。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宋太宗时期一年国家税收货币岁入数已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两倍了,到宋仁宗时已是的四倍以上了。

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历史上有“庆历、嘉佑(宋仁宗年号)之治“之称,尤以“嘉佑之治“为最。

七、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 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在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军事上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对外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此外,明成祖命人编纂了百科全书式的典籍《永乐大典》。

八、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康乾盛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争议的原因:一方在用传统史学话语叙述,另一方则在用近代化全球视野叙述,称之“落日的辉煌”。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我国历代盛世局面的出现大多是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的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刑法,提倡节俭,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完善制度,善于纳谏,任用贤臣等。从而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然而随着盛世的到来,社会的一些弊端和矛盾开始增长,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统治者和被统治的众多集团开始矛盾冲突加剧。如果统治者重视,并有能力缓解,那么就会有一段再繁荣,我国历史上一般称为中兴。但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本身就是国家统治者,不可能让出自己的利益,只能是暂时的妥协,所以中兴一般都是以衰落做结局,盛世景象也不可能是永远的,有时也是昙花一现。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记载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很多: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2、蔡伦(61?-121)。如果纸是他一个人发明的,他的影响力将在人类历史中排名第一!“纸”大大的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鉴于纸在文化传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伦作为纸的主要发明者之一,将彪炳史册!可以说,蔡伦是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

3、朱熹(1130-1200),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的大师。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朱熹给中国人带来了更严格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4、司马迁(前145?-前87?),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着有《史记》,他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以史为鉴,更多的是指这部《史记》为史料!他使此后中国的历史成为有记载的历史,这一点影响至深。司马迁的影响是中国如何治,而孙武的影响是中国如何战。他是中国历史一颗闪亮的巨星!

5、张仲景(约150-约219),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这部着作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也极大。鉴于他在中医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排名应至此。

6、毕升(约970年-1051),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活字印刷术繁荣了书籍数量,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代历史人口大迁徙的原因都有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主动型,无论是躲避战乱(避凶)还是谋求发展(趋吉)。

1.1、永嘉之乱、靖康之乱发生后中原民众为躲避战祸纷乱南迁。

1.2、闯关东、下南洋等民众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与经济生活。

2、被动型,无论是官方组织的移民实边还是移民填省。

2.1、移民实边:历代中央政权采取的移民实边大多就是『屯垦戍边』,一方面派驻军队前往边境战略要地,既执行军事任务,也参加屯田,同时也将内地百姓移往边境地区,开垦耕种,为军队提供军粮与财政支持。

2.2、移民填省:因为战乱造成某些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十室九空,中央政府从没受到战祸较少、人口较多的地区迁移百姓前往上述地区,这有包括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内的明初大移民,有发生在清朝的湖广填四川这一大规模移民,等等。

上述主动型与被动型相对而言,主动型中有因为兵火战乱、生活困顿不得不如此的因素,被动型中有被动迁徙者本人到新天地去求生求发展的因素。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历史之谜没有解开

中国古代的不解之谜,其实还真不少,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岳飞墓之谜?敦煌鸣沙山鸣之谜?老子去了哪里之谜?郑和到底为何七下西洋之谜?等等

还有困惑今人的,烛影斧声,之谜?开宝九年十月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便即位,也就是宋太宗。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文莹的《续湘山野录》有记载,说是那天大雪纷飞,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寝宫,商量国政要事,当时他俩屏退侍女,斟酒对饮,内侍们都退到了寝宫门外,站在外面,依然能看到殿内的人,烛影下,赵光义不停地离席,尔后又听到斧头戳地的声音,接着还听到太祖对其弟说,干的好!干的好!不一会,太祖更突然死去。随后赵光义更走出了寝宫,传宦官及侍女叫皇后皇子来,当皇后皇子相继赶到时,当时的太祖已死。

赵太祖的死因,史书上只留下了,烛影斧声,这样的记载。然而,太祖究竟是怎么死的?有人认为是赵光义,弑兄夺位,也有人说。太祖的死和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是以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依据。

但关于太祖的死,近代学术界也确定他是死于非命,关于死因,至今为止,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依然是个谜????

古代历史是如何记录下来的

这让我想起了《罗辑思维》讲过的一件事,说民国时期的历史学界有一个古史辨派,也就是顾颉刚、钱玄同那批学者,他们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理论——“历史层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历史,是在转述的过程中,逐渐地一层一层被累加上去的。越到后来,说的历史就越久远,越到后来,中心人物的故事就越丰富。说白了,历史和神话很像,是靠一代代人往上穿凿附会地加东西,才形成我们看到的模样的。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顾颉刚先生提出来的“大禹是条虫”。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讲的古代圣王,尧舜禹中的大禹,是不是真实存在,在古史辨派看来,都是存疑的。

古时候人写东西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在乎的什么著作权,他们是不在乎的。明明是自己写的东西,要假装是古人写的,比如《黄帝内经》,是西汉人写的,也要硬塞给上古的黄帝。

我们今天在乎的名誉权,他们也不是很在乎,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随便抓来一个名人,就给编排一个故事。比如,庄子为了批判儒家,就使劲给孔子编故事,有一篇《庄子》当中的文章就写孔子在河边遇到了一个渔夫,然后被这个渔夫各种教育,总之就是你儒家那一套不行。孔子被教育完之后,不仅把这个渔夫佩服得五体投地,还回过头去教训自己的徒弟子贡。这哪里可能是真正的孔子嘛!

《三国志》里有个段子也很有意思。话说曹丕霸占了袁绍的儿媳妇。那个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就告诉曹操,说这事没什么了不起,当年周武王推翻纣王之后,也曾把纣王的媳妇妲己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孔融的本意是讽刺一下,结果曹操信以为真,还真去查典故了。找了半天没找到,就来问孔融,此事典出何处?孔融哈哈大笑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你让儿子霸占人家媳妇,那想来古人也是这么干的啊。我们今天讲的成语“想当然”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这也不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在所有的口语文化中,事实和想象之间的界限其实都很模糊。

我今天说这个,并不是说古代历史的记载都是不可信的。恰恰相反,这可能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记载上的造假和层累,换一个角度看就是文化基因的变异和创造。

有一次,我问吴军老师:“你觉得人工智能在创造力上会彻底替代人类吗?”他的回答很有意思:“暂时看,不可能。因为机器不会犯错。”

你想,根据进化论的原理,物种的演化就是一代代的抄袭上一代的基因。但是总会有抄错的地方,那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错误就被保留下来,这就是物种演化的根本机制。

其实不仅是物种,人类所有的创造性进步也是这么来的。不断犯错,不断产生变异,在变异中再进行选择,然后才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因为机器暂时还不会犯错,所以机器没有根本上的创造性。而人类和机器相比,不靠谱,会犯错,能想象,能层累地堆积各种想当然的东西,这恰恰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中国古代历史其实是反映一个个家族史从兴起到衰亡的过程吗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历史,就是一个个家族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这一个个家族,可不是普通的家族,而是君主帝王家族。他们“家天下”,那天下就是他们自己的,是主角,是主演。记载的历史,也以他们为中心,因此有人说,那些历史书籍就是帝王家谱。好,下面具体去看看吧。

从夏朝开始,“家天下”也就开始了。前面的尧舜禹还是禅让制,谁有德才谁做老大。可是大禹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之后,一切都变了。启建立了夏朝,从此由自己的后人继承大位,一代又一代。夏朝末年,商汤兴起,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这天下又成了他家的天下,代代相传。商朝不行了,又轮到了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也是家族相传,容不得他人。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归天后,他的继承者是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

刘邦消灭秦朝后,建立了汉朝,他就是汉高祖。汉高祖的儿子汉文帝、孙子汉景帝,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好大喜功,同匈奴打得不亦乐乎,搞得国家困苦,人民遭殃。他的儿子汉昭帝,采取了和平政策,恢复国力。汉武帝的重孙子汉宣帝继位后,很是不错,有了“汉宣中兴”的美名。后来他的儿子汉元帝、孙子汉成帝,都不行。再后来,王莽就把汉朝刘家的天下夺去了。可是王莽也不行,又被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秀消灭了,重新建立了汉朝。历史上把刘邦的叫做西汉或者前汉,刘秀的称为东汉或者后汉。不管它什么东西、什么前后,反正都是人家刘家的汉朝、刘家的天下。

……

唐高祖是唐朝的第一任皇帝,他的接班人是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是他的丰功伟绩。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上台后,比较软弱,他的皇后武则天,很有野心。唐高宗病故后,武则天不想让她李家的儿子做皇帝,自己称了帝,国号周,想要变作武家的天下。结果武家没有结果,天下还是回到了李家的手中,她的儿子唐中宗、唐睿宗先后登台。唐睿宗的儿子唐玄宗继位后,前期是“开元盛世”,后期是“安史之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明后昏的君王。“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唐朝,渐渐不行了,李家又传了几代,衰亡了,玩完了。

后面的宋元明清等朝代,虽然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具体的皇帝不一样,具体的过程不一样,但是“家天下”的实质没有不同,都和上面的汉唐等朝代一样,是自家相传,是赵姓朱姓等家族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