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较赞赏的古代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浣溪沙,晏殊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_晏殊_范仲淹_皇帝

本文目录

  • 你比较赞赏的古代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
  • 浣溪沙,晏殊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 范仲淹简介及代表作品
  • 晏殊真的是一个老实人吗
  • 采桑子,晏殊,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比较赞赏的古代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

我比较欣赏古代历史人物是秦始皇:他统一了中原、结束了战乱、发展了生产。他统一了文字。他统一了度量衡。

浣溪沙,晏殊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此词表达了作者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作品原文: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范仲淹简介及代表作品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年父亲病故,随母改嫁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姓人家,改名为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恢复原姓名。天禧五年(1021),出任泰州(今属江苏)西溪镇盐仓监官。因海堤年久颓坏,沿海各州海潮浸袭,生活困苦,遂上书建议修复海堤。天圣二年(1024),率通(今江苏南通市)、楚(今江苏淮安)、泰(今江苏泰州市)、海(江苏连云港西南)四州民夫4万余人修堤,经时4年,筑成长150里大堤,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受副宰相晏殊推荐为秘阁校理。不久因上书反对太后干政,被贬为陈州通判。宋仁宗亲政,奉召还朝任右司谏。明道二年(1033),京东、江淮大旱,在他请求之下,出使安抚东南灾民,采取开仓赈济、蠲免部分赋税等措施,使灾民生活有所缓解。以力谏仁宗废皇后郭氏,出知睦州、苏州。太湖因排水河渠淤泥堵塞,湖水泛滥成灾。他提出疏五河,导太湖水入海的计划,并亲自领导完成疏浚工作,对东南农业生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由于治水有功,被召还朝,授天章阁待制,旋迁知开封府。当时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赞誉。因绘升官图以揭露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培植私党,被降职出知饶州、润州、越州。宋、夏战争爆发后,范仲淹出任陕西帅臣,对军队进行整编,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3000人,分部训练,根据敌军人数多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称他“腹中数百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招抚流亡的蕃汉人户,开辟营田数千顷、恢复了农业生产,从而巩固了边防。庆历三年(1043),还朝任枢宻副使,旋改任参知政事。提出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监、选贤任能、均公田、厚农桑(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修武备(在京城附近召募卫士,寓兵于农),减徭役,推恩信和重命令(使赦免罪犯、免除父税的命令兑现,以取信于民)等。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诏令全国施行。史称庆历新政。由于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大官僚地主的激烈反对,并串通宦官,在仁宗面前不断散布范仲淹结交朋党的谗言。仁宗知道范仲淹在朝野享有很高威望,又曾掌握西北兵权,渐起猜忌。庆历五年(1045),仁宗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和宣抚使之职,贬为知邓州(今河南邓县),其他革新派人士都相继被逐出朝廷。坚持1年4个月的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新政虽然失败了,但是新政开创了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为北宋后期的王安石变法揭开了序幕。范仲淹从政期间,每到一地都提倡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多次建议朝廷要“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庆历年间,北宋地方学校普遍出现,与范仲淹的倡导和努为是分不开的,范仲淹又是文学家,晩年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著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于皇祐四年(1052)病逝,谥文正。有子4人,皆有才能,为官都有政绩。

晏殊真的是一个老实人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几句词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词中的名句,都说晏殊是一个老实人,他到底是一个老实人吗?

晏殊天资聪颖,幼时人称小神童,十四岁被朝廷重臣张知白推荐至朝廷参加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现场科考,试卷发下来晏殊发现内容是自己以前复习过的,这要是换成别人会求之不得,因为以前答过的卷子现在答不是更轻车熟路吗?但是晏殊觉得人要诚实,不能欺骗别人,所以就对皇帝说这试卷我以前已经答过,请陛下重新出题,你看老实到啥程度了,皇帝听了很高兴,就让换了试卷让晏殊作答,皇帝看了试卷后大加赞赏,很看重晏殊的真诚,晏殊因此而入仕途并屡获升迁。

晏殊为官的年代,宋朝国力空前强盛,官场吃喝享乐之风盛行,好多官员终日莺歌燕舞,乐不思蜀,晏殊却十分不入流,每天呆在家里看书学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标准的“宅男”,恰好这时真宗皇帝正在全国选拔太子的老师,晏殊闭门自学的消息传到皇帝的耳内,皇帝想这不是最好的人选吗?如果选一个贪图玩乐的老师把自己的继承人带坏那不麻烦了,于是就宣晏殊前来担任太子的老师,并要对晏殊的这种精神进行奖励,晏殊听后就跪下说自己不是不想出去玩,而是囊中羞涩玩不起啊,你说傻不傻,换成别人不是巴不得让皇帝褒奖吗,真宗皇帝对晏殊的老实行为又一次大加赞赏。

再后来晏殊官越做越大,看惯了职场的人情世故,官场就是个大染缸,没有不变的人,由于好几次说实话办实事却换来了皇帝的不满和别人的猜忌,于是晏殊陷入了沉思,觉得为什么说实话办实事有时候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呢?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就开始学的小心翼翼,自己的学生范仲淹生性耿直,是有名的大炮筒子,当晏殊知道范仲淹上书朝廷提出当朝执政时的一些弊端时,遭到晏殊的严厉训斥,晏殊觉得范仲淹在官场是相当不成熟,范仲淹也发现老师变了,其实晏殊最担心的是因为范仲淹是自己推荐的,怕连累自己。

晏殊在宰相任上因一件事惹怒仁宗皇帝,从此失宠,因仁宗的亲母是李妃而不是皇太后刘娥,李妃死后晏殊在书写墓志铭时,没有提及仁宗皇帝是李妃的儿子,本来仁宗正为自己的出生之谜而郁闷呢,所以仁宗知道后十分震怒,晏殊由此被贬到十分遥远的荒蛮之地去做地方官,从此永远失去皇帝的信任,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晏殊没有说老实话。

综上所述,晏殊在官场前期是老实人,后期要变得世故和圆滑多了,所以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性格也不会一成不变的。

采桑子,晏殊,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

原词: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宋代: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释义: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2、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代指衣服。

4、胧明:微明。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江西进贤)人,一生历居显官要职,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著名词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