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前说的话朱允炆听见了吗?_朱元璋_皇位_起兵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古代 明朝 朱元璋 皇位 起兵

  朱元璋临终前说的话朱允炆听见了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提到朱元璋,我们不免会想到他的非凡能力及其一些看似“残忍”的行径。作为帝王,朱元璋实在可谓是一代传奇,低微的出身并没有影响到他施展才能,甚至逆袭成为天下至尊。当然,他的“残忍”一面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人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偌大的皇宫里,处处“潜伏”着“心眼”,有时不为飞黄腾达,也需要明哲保身。

  自古以来,帝王之家里的父子兄弟之间反目乃至自相残杀也不足为奇。他们享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却难享真正的兄友弟恭。皇子皇孙们为继承皇位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皇位“来历不明”,也是常有之事。

  而历史上关于朱元璋之子朱棣的皇位来源,也有着不一而足的说法。

  大家或许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来得“不甚光明”,他最终起兵篡夺了皇位,成为了帝王。按照这种发展,自然而然推知出的是朱元璋无意传位给朱棣。

  但也有一种说法,说朱元璋原本是想把王位传给朱棣,但由于有人进行阻碍,朱元璋临终时也没能见上朱棣一面,这才有了后续朱棣和朱允炆的矛盾,以及朱棣起兵篡夺王位这样的发展。

  而据说朱元璋在临终时,曾在口中念念有词四个字,但身边的朱允炆却装作听不到,以至于朱元璋最后“气绝身亡”。那么朱允炆为何要这样做?朱元璋口中不断重复的四个字,究竟又是什么呢?

  朱元璋关于皇位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皇帝的位置,实在可谓是来之不易。从贫困百姓到九五之尊,他打天下的过程里付出的艰辛不言而喻。

  所以朱元璋对皇位必然是分外珍惜的,为了保住江山,他不惜以一些“残忍”的行径作为“代价”。此外,他也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将来可以继承的基业。

  朱元璋培养的太子人选是朱标,朱标被封为太子时只有十三岁,而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也被安排在各地,以便集中权力。

  朱标的生母是马皇后,作为嫡长子,他可谓是“背负重任”。朱元璋为了培养他,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工夫。原本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朱标成为之后的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不幸的是,朱标最终突然感染疾病而亡。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莫大的打击,按理说朱标不在了,他的后代也可以“子承父志”,可是朱标的儿子也早已不在人世。没有办法,朱元璋只能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这事容不得马虎,经过他的仔细考虑,他认为朱棣和朱允炆是不错的人选。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皇孙。在朱元璋心里,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是他所看重的。朱标不在,其长子也离开了人世,那么作为朱标次子的朱允炆,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朱元璋心里的“绝佳”候选人。

  但朱允炆自幼生长在皇宫里,相对来说雄心不足,对于朝堂之上的“权谋”也难免有欠缺。为了为朱允炆铺平道路,朱元璋也做出了不少努力,甚至选择除掉一些大臣。然而他或许没有料到,最终真正威胁到朱允炆地位的,竟是他的儿子朱棣。

  朱棣和朱允炆的地位争夺之战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帝。其实在一开始,朱棣并没有起兵造反的意思,尽管他不满足于这样的状况,但他还是保持着冷静。

  并且在此之前,朱元璋早已为朱允炆“打好了基础”,他让各王彼此牵制,如若有人有造反的意思,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攻打。按照这种模式,朱棣即便起兵,胜算也不大。

  但不巧的是,朱允炆偏偏在这时选择了采取削藩政策。于是乎横在朱棣面前的障碍就大大缩减,他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北京。再加上朱棣对于领兵作战一事本就比较熟练,所以比起朱允炆,朱棣就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之后朱棣更是一路南下,一直“威胁”到朱允炆。

  此外,由于朱允炆“重文轻武”,所以朱棣的这一行径并没有受到太多阻碍。所以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朱棣成功“上位”,击败了朱允炆。

  其实对于朱棣,朱元璋可谓是十分赞赏,朱棣的能力也在朱允炆之上。那么朱元璋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而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呢?

  前面已经说过,朱元璋本人对于嫡长子继承制十分重视,所以即便朱棣的实力不容小觑、即便朱元璋对其也很赞赏,但由于朱棣既非长子、又非朱元璋的皇后所生,所以他如果成为皇帝,也算是“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不仅仅朱元璋对此十分看重,就连朱棣本人也颇为在意地位问题。这从他坐上皇位后选择改史料,意图将自己改为马皇后所生就能够看出来。因为只有成为名正言顺的继位人,他的地位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朱棣之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就成为皇帝的人选,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出于对“安定”的考虑。毕竟朱棣只是他众多儿子中的一位,如果自己贸然将皇位传给他,势必会招致其他人的不满,那样就极为可能导致他们“自相残杀”。而只有让朱允炆这位名正言顺的“嫡长孙”即位,才可能“堵上众人的嘴”,保持天下太平。

  朱元璋临终前说的“四个字”

  朱元璋临终前,还在为天下和子孙谋划。他知道,自己此行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对于儿子朱棣来说,难免会心生不忿。考虑到这种情况,他决定将朱棣召来,交代他不要生出谋反之心。

  其实在此之前,朱元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然而他下令让诸王依然留在封地,不必来看自己。可出于为天下考虑,他又突然召见朱棣。这样的举动,让朱允炆误以为朱元璋是改了主意,着意要把皇位传给朱棣。于是他联合他人假传圣旨,又让朱棣不要前来。

  这也就造成朱元璋在临终前曾不断重复四个字:“燕王来否?”然而这时的朱允炆必然不会回答,只能装作“没听见”。之后朱元璋便在遗憾中黯然离世。

  总结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巧合。如果不是朱允炆“自作聪明”,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朱棣起兵谋反一事,他的皇位也不至于被朱棣“夺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