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_神宗_皇帝_太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章惇 宋朝 神宗 皇帝 太后

  章惇,字子厚,北宋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今人所易临摹的当属北宋四大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这四位大咖,可在当时“苏、黄、米、蔡”虽受世人青睐,却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人在书法上的登峰造极,此人在文学、书法、兵法、韬略等等各方面都相当自负。

  特别是在书法上,他曾说几千年来,书法真正做到既飘逸美观,又能将“墨禅笔意”融入其中者,只有东晋王羲之一人,千载之下除“王字”之外也只有他而已了。敢与“书圣”相比,这是何等的狂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误百出”,然而确实达到了“书法美”的最高境界,行楷合一无人能及,难怪唐太宗这样的雄主连哄带骗也要将“王字”带到棺椁里去。

  而北宋这位狂人,不但书法精妙,他的一生也颇为传奇,当世之人和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杀伐果断的能臣,有人说他是心存谋逆的奸徒,甚至后世将他列入了《宋史奸臣传》中,比蔡京、秦桧还要靠前许多。

  他一生恃才傲物,自负至极,除了“恩相”王安石之外,也只有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之类的古人才能入他的法眼,他也曾被宋人视作“判断河山,承天一柱”,在当世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文豪,也曾是他的“小迷弟”。

  据说他和苏东坡曾经酒后狂醉,一同去林中近身观看老虎,结果苏学士一见老虎吓得就想拔腿而跑,可这位“仁兄”却毫不惧怕,还说走都走到老虎身边了,跑有用吗?这不是自投虎口么?而他却是从容拿出钝器来敲打地上的岩石,发出尖锐可怕的声音,居然把老虎给惊走了,苏东坡于是叹息道:“将来你必成大事,我不如君也!”

  章惇,字子厚,北宋时期建州浦城人,也就是如今的福建南平。他的亲爸爸章俞举家迁居苏州,最早做了职方郎中的小官,后来辞官致仕,等到章惇富贵的时候,大宋皇帝又将章俞官拜银青光禄大夫,直到八十九岁高龄去世。

  章惇年少时性情就非常豪迈,喜欢结交天下俊才,且博学善文。后来考中了进士,却因为他的大侄子章衡金榜之上排名比他要前,这个章惇居然在羞愤之下,就连朝廷敕书都敢拒之不接,好不容易考取的进士功名也都不要了。

  后来他又重新再考,直到名列天下第五才肯接受官职任命,于是就做了京师附近的商洛县令。他和大诗人苏东坡是好朋友,两人还一同游玩了南山,走到仙游潭的时候,看到潭下是万仞绝壁,而当下也只有一条横着的枯木可以在潭上凌空通向绝壁。

  章惇于是向苏东坡作揖,并请他走过去在绝壁上题一首诗,苏东坡吓得连称不敢。章惇则如平步青云一般走上横木,一边挽着头上的树枝,一边捏着长衫衣摆,行至壁前,以漆墨濡笔大书其上道:“眉山苏轼、浦城章惇来此一游!”写完之后,他竟神采奕奕,从容而还。

  在悬崖边等着他的苏东坡抚着他的背脊说道:“君之孤胆,他日必敢杀天下人也!”章惇笑问道:“为何这么说呢?”苏东坡答道:“胆大而自判其命者,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

  宋神宗熙宁初年,江西抚州临川大才子王安石秉政做了宰相,非常欣赏章惇的才华,于是将他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并兼集贤校理、中书检正,以此辅佐他实行变法。

  后来南方有兵乱,朝廷又派章惇出任湖南、湖北察访使,专门对付长江南北作乱的蛮族。当时的提点刑狱赵鼎上书说,峡州的蛮族部众被首领所盘剥压迫,他们要想向朝廷归顺,辰州百姓张翘也说这些蛮族要归附朝廷,所以大宋皇帝才会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章惇。

  章惇立马招募流民李资、张竑等人前往宣抚,哪知李、张二人却垂涎于蛮族妇女的美色,被当地首领所杀,章惇大怒,立马发兵攻打蛮族,一时间两江之地大为震动。

  宋神宗得到战报,认为是章惇处置不当,导致纷乱,而宰相王安石也写信给他,叫他不要急躁轻动,可章惇不管这么多,直接命令三路兵马将懿、洽、鼎三州的群蛮全部扫平。蛮族部众只好跑到潭州梅山一带据险而守,章惇于是挥军乘势南下。

  当时转运副使蔡烨对皇帝说章惇这样激进,是不可能平定蛮族叛乱的,宋神宗也深以为然,于是将招讨重任专门交给了蔡烨,可王安石却力主还是让章惇为帅,一贯相知的君臣二人为此争执不休。

  后来蔡烨攻下了蛮地,王安石却恨他排挤章惇,毕竟没有章惇一开始的猛打猛攻,哪来后面能收全功?因此,王安石没有给蔡烨应有的赏赐,而将章惇召回京师修起居注,后来蛮地再度造反,兵事久不能决,蔡烨也没有这个能力再去平叛,这使得神宗皇帝极为尴尬。

  章惇回到汴梁以后,不久被他的“恩相”王安石提拔为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等官职。有一天,三司府着火,宋神宗在御楼见状,急得赶紧叫人救火,哪知章惇早派兵前往灭火,神宗得知之后,大为叹息,第二天就晋升章惇为三司使大人。

  后来王安石的得力臂膀,也是章惇的福建南安老乡吕惠卿在王安石辞官后,也被罢出了相位,大臣邓绾就向皇帝进言说章惇和吕惠卿一样是恶徒奸臣,皇帝只好将章惇贬为湖州知州,后来又调任为杭州知州。不久,又召回京师做翰林学士。

  宋神宗元丰三年,章惇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了。当时朱服是御史大人,章惇居然秘密派人与朱服示好,却被朱服传扬了出去。后来章惇的父亲章俞侵占村民沈立的田地,沈立跑来向朝廷控诉章惇,章惇于是亲自跑到开封府去说明情况。

  朝廷最后以私通言官、父占民田二项罪名,将他罢去相位,贬到蔡州去做知州,后来又调任陈、定二州做知州。元丰五年,皇帝再次召他回京做门下侍郎。大臣丰稷上奏朝廷言道:“为什么每次任命和晋升新官,都有章惇的份呢?这是大不符合古礼的,请皇帝陛下你解释一下!”神宗听了很恼火,立马将丰稷贬谪出朝。谏官赵彦若也上书说章惇的不是,神宗皇帝竟拒不答复。

  后来神宗驾崩,哲宗皇帝赵煦即位,章惇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相当于主掌全国的军事调度。当时哲宗皇帝的奶奶英宗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章惇和老乡福建泉州蔡确(蔡京同宗)争夺拥立新皇之功。后来蔡确被罢黜,章惇也很不安,于是上书抨击保守派宰相司马光的执政之法,想要以此来试探朝廷的意图,一次性就写了数千言。

  大臣吕公著对司马光的支持者高太后说道:“章惇所说的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他却是出于自己求胜争强之心,要激起党争,竟不顾朝廷大体!”后来司马光当政,章惇居然敢冲到太后的帘前异常暴躁和激愤地与女主争辩,其言语十分狂悖,甚至没有把太后这一介女流之辈放在眼里。

  高太后勃然震怒,当朝大臣刘挚、苏辙、王觌、朱光庭、王岩叟、孙升纷纷上书攻击和谴责章惇,皇帝无奈只能将他贬到汝州去做知州。就在此后的七八年间,朝堂要弹劾他的人数不胜数,他却毫无惧色。

  后来哲宗皇帝亲政,一心要恢复亲爸爸神宗皇帝和王安石老丞相的变法之道,于是强行将章惇首先提到京师,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基本上就是当朝国相大人了,又以“绍述”先帝之策为既定国是,凡是当年王安石变法的政策全部恢复。

  章惇又将蔡卞、林希、黄履、来之邵、张商英、周秩、翟思、上官均这些变法人士全部安插到朝廷要职,并且控制了兰台御史的言官之论,对之前攻击过他的人百般报复,一时间朝中的大小臣僚基本无一幸免,全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被诛杀的罪臣祸及家人妻儿的无计其数。

  章惇甚至再次公然诋毁当年的宣仁高太后干政,又请求皇帝将保守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的坟墓全部损毁,并叫人拿利斧劈开棺材曝晒。哲宗皇帝陛下却不肯做这样没有人道的事情,因此驳回了他的请求,章惇因此很不高兴,于是又请求将英宗、神宗两朝的大臣奏疏全部拿出来,进行甄别忠奸,反对王安石,附和司马光的一律列为奸党,这样整个大宋朝廷的祸患就无穷无尽了。

  不久之后,大臣刘安世、范祖禹由于曾经进谏不允许宫中给年幼皇子雇佣乳娘而获罪,章惇又让蔡渭诬告大臣刘挚、梁焘谋逆,同文馆的文官基本上都下狱受审,他又命蔡京、安惇、蹇序辰穷治司马光一党,甚至想要将这些大臣的家人全部诛灭。

  章惇又请求派出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董必这两个亲信到岭南去察访,欲图杀尽司马光所有的追随者。哲宗皇帝则说道:“寡人要遵太祖太宗遗制,不可以杀戮文臣,开释这些人不要再治罪了!”然后还是有一千多人被流放,天下之人都大喊冤枉。

  章惇又起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则说北齐娄太后也曾垂帘听政,废掉了自己的孙子而立自己的儿子常山王高演,这话就是在影射高太后。他又拿司马光曾经对范祖禹说过“如今皇帝年幼,主少国疑,就需要老太后训事!”这话来惩治保守派大臣。

  邢恕又引诱高太后的外戚亲族高士京上书说,其父高遵裕临终前曾私下屏退左右,对他说道:“神宗皇帝弥留之际,大臣王珪曾遣你兄弟高士充来问说,不知神宗老妈高太后想立谁为嗣君呢?而我立马将高士充赶出了家门,不听他胡言乱语!”这话都是想一举扳倒高太后,哲宗听了之后,则认为奶奶高太后起初原来并没有想立马让他登基为帝,于是大为不快。

  章惇则更加肆意胡为,直接追贬德高望重的司马光、王珪,又追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大人,以示公正。他还和中宫太监郝随勾结,想要将宣仁高太后废黜,神宗向太后、太妃等人力争不可,哲宗经不起母后、姨娘的哭闹,最后有所感悟,竟将章惇的奏书焚毁,郝随看见后,又偷偷派人告诉章惇、蔡卞。

  第二天上朝,章惇、蔡卞当场质问哲宗,哲宗皇帝大怒道:“卿等要我废杀奶奶,到时候寡人驾崩了,还怎么进得了太庙去见爷爷英宗皇帝?”这话才把章惇、蔡卞吓得不敢再提。

  可不久之后,章惇又提醒皇帝说皇后孟氏是高太后所立,太监郝随也在哲宗面前吹风,导致哲宗又对孟皇后心生恶念,于是在宫中兴起“掖庭秘狱”,说孟皇后以旁门左道扰乱皇室,并下诏废居瑶华宫。可事过之后,哲宗皇帝又非常后悔,叹息道:“章惇坏了寡人的名节!”

  章惇后来又结交宫中太监刘友端,在皇帝耳边吹风,说要为刘婕妤请封贤妃,并让她作为皇后的继任入主中宫。起初,宋神宗皇帝重用王安石之计,将地处西夏的熙州、河州全部收复,后来又想要进取灵州、夏州,出兵十几年都没有停止征伐。

  后来在永乐城宋军被西夏军歼灭三十万之多,神宗皇帝闻讯当朝大哭,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后来神宗郁郁成疾,一病而终。可后来司马光做宰相,就认为王安石变法一派只会挑起边衅,仁君圣主本就应该专务怀柔以对外邦,不宜动不动就兵戎相见。

  西夏国狼主于是向哲宗皇帝请还故地,哲宗在保守派大臣的怂恿下,将非要害之地全都还给了西夏。章惇则认为这是丧国弃地,他主政之后,又加大了对边关将帅的惩治,并以“浅攻挠耕”之地授予边帅,让他们好好对付西夏,也就是一到农忙春耕的季节就派小股精锐部队,对西夏进行无情地袭扰,致使其农业发展不起来,军民饿肚子就没法立国与大宋交战了。

  除此之外,他还决定不再给予西夏岁赐之银,自仁宗皇帝时起大宋每年都要送给西夏绢十三万匹、白银五万两,茶叶二万斤来平息战事。现在章惇对西夏极端强硬,还要在边境筑起更多坚固的堡垒,来围困西夏。

  陕西诸道就有五十余座城堡,可后来宋军还是被西夏所败,名将折损了许多员,青唐之地得而复失,宋兵死伤不可胜数。章惇这才知道自己比起“恩相”王安石实在是差远了,难怪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大臣即便与王安石在政见上势如水火,却从来没有人敢说他是个庸碌无能,品行卑劣之人。

  章惇知道天下之人都深怨他一人,于是又想堵塞天下的非议,便请皇帝下诏纠察中外军民妄语论政者以刑律惩处,他又兴起告密之风,一时间使得四海之内告状攻讦之风盛行。甚至有醉汉胡言乱语说人谋反,朝廷查明之后本要赦免受诬人之罪,可章惇却强行要处死受诬者,他对天下动用刑法也越来越严峻,却依旧止不住众人的咒骂。

  不久之后,哲宗皇帝驾崩,皇太后向氏召集大臣商议嗣君人选,章惊在太后面前厉声叫道:“按照礼制和国法,应该立大行皇帝的同母胞弟简王。”向太后就不高兴了,她说道:“老身无子,诸王皆是神宗先帝的庶子,立简王置我于何地?”

  章惇于是又说道:“那以长幼之序,该立申王为帝了!”向太后又说道:“申王生病了,身体不太好,不可立之!”章惇还想顶撞太后,知枢密院事曾布大人看不下去了,对着他叱责道:“阿惇匹夫!听太后处分便是!”最后向太后决意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

  章惇却冷笑道:“端王平时行止轻佻,怎可君临天下!”这个端王赵佶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皇帝,平生最喜欢四件大事:园艺盆栽、踢毽子、打马球、画画儿,所以章惇才不愿意立这样的主子。可保守派大臣一个劲地和向太后说端王仁孝好说话,最后赵佶还是坐上了龙椅,一开始章惇也没有受到冲击,依旧被宋徽宗礼遇,还授予了“特进”大臣的头衔,封为了申国公。

  后来宋徽宗让章惇做了给他哥哥哲宗皇帝送殡的山陵使,在出葬那天,哲宗灵车在路上陷入了沼泽当中,章惇居然让大队人马过了一晚上才把它拽起来再启程。这样的行为,立马遭到言官的弹劾,说他对大行皇帝极不恭敬,宋徽宗顺理成章就把他贬到越州去做知州了。

  不久之后,赐御酒毒死宋江、卢俊义的宋徽宗皇帝又加大了报复力度,将章惇再贬一级为武昌军节度副使,并把他放到潭州安置。这时右正言大臣任伯雨又提起章惇当年想要废黜宣仁太皇太后的事来,宋徽宗大怒,再次将章惇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当初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就没有占用官舍,而是住在民屋当中,可章惇却认为苏辙太做作,有官舍不住,非要强占民宅,于是命州中有司追究此事,后来发现苏辙与百姓有租凭合同,没有纠纷和压迫,于是就不了了之。后来章惇自己也想住民宅,可百姓们说道:“昔日苏公来我们这里住,却差点被章丞相以法惩处,如今不敢再出租给官家了!”这把章惇气得大小便失控,后来他又被迁往睦州安置,最后病逝在那里,享年七十一岁。

  章惇其人非常机敏有见识,比常人要聪明许多,可他也做了许多凶恶之事,在他做宰相的时候,对家人亲友前来求官,他从来不肯徇私,他的四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第四子还做了皇帝身边的校书郎,其他三人都分派到州县做地方官,但没有一人靠他的关系显赫于朝堂。

  章惇的妻子张氏夫人非常贤惠,阿惇将来入朝为相的时候,张夫人却快要病死了,她临终嘱咐他说道:“你终于可以坐到恩相的位子上了,但记住不要报复之前有恩怨的人!”后来章惇非常伤心,对好友陈瓘说道:“我太伤心了,你说该怎么办?”陈瓘答道:“与其悲伤无益,不如多想想尊夫人临终前说的话!”章惇顿时无言以对。

  到了宋徽宗政和年间,章惇的福建莆田好老乡蔡京得势,又让皇帝追赠阿惇为观文殿大学士,到了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绍兴五年,宋高宗看到了当年任伯雨弹劾章惇的奏疏,于是亲下手诏言道:“章惇诋毁宣仁高太后,并想让哲宗先帝将太后追废为庶人,幸好哲宗不从其请,如果听了他的话,还怎么能葬入永泰陵去见列祖列宗?如今寡人再次追贬阿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他的子孙不可以再入朝廷为官!”此诏一下,天下之人无不称快,只有章家人还拿出当年他们老爷子章丞相打压过的,保守派大臣邵伯温写的《辨诬论》来为章惇辩解,见者无不冷笑。

  在章惇这一生当中,也并非完全是个冷酷无情的独夫,他和苏东坡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后来苏东坡支持司马光一派,反对过王安石变法,后来甚至因为“乌台诗案”被说成是写反诗谋逆,差点死于诏狱当中,后来流放到岭南,章惇却并没有落井下石,当时大臣王珪反复对皇帝说苏东坡诗句中的“岁寒唯有蛰龙知”这么一句,是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

  章惇冷笑道,诸葛亮自己称卧龙,那也是要反刘备吗?这话说得喜爱三国故事的皇帝都笑出声来,因此才没有对苏东坡下杀心,而王珪气得目瞪口呆,却还不服气,又说:“这是舒亶教我说的!”章惇再度反讥他道:“舒亶垂涎亦可饮乎?”也就是说另一个大臣舒亶的口水也能吃吗?说得王珪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了进去,皇帝为了捧腹。

  章惇则又说道:“王大人为什么要这样?想夷灭苏氏一族吗?”皇帝见章惇的性情一向是得理不饶人,他也不想把事情搞大,平时也深知苏东坡就像李白一样,一介轻狂文人,哪来造反之意,于是就下旨仅将苏东坡流放去岭南啃荔枝去了,所以后来章惇被贬岭南雷州,苏东坡也写信给他要他注意在湿热之地的各种保养事项,可见二人情义之深。

  当时也有人问苏东坡为何不恨章惇,毕竟新旧两党之争,章惇也间接导致了苏东坡受难,东坡学士则说自己对老章恨不起来,对章家的子弟依旧看待得像自己的子侄一样。

  章惇做宰相的时候,也曾表现出像唐朝名臣魏征那样的风骨,曾经有一次宋神宗生气之下,要斩杀一个无辜的文官,章惇于是列举各种杀不得的理由,包括太祖说过有宋一朝绝对不可斩杀士大夫。

  神宗便说流放此人,章惇却又说还不如杀掉吧!气得神宗跳起来问为什么?章惇居然说道:“圣人云,士可杀,不可辱也!”神宗几近崩溃地说道:“寡人身为九五之尊,难道一件快意的事都做不得吗?”章惇从容答道:“这样快意之事,还是不做为好!”神宗连连摇头,赶紧退朝,不久便将文官赦罪给放了,章惇敢谏善谏的威名也因此响彻朝野。

  章惇的“恩师”王安石也曾对神宗皇帝说过他“颇有机略,子厚之才极高!”可实际上章惇才能尚不及王安石,却急躁有余,说他奸险却还不比不过后来他的“得意弟子”蔡京蔡太师呢!

  不过历史从来都是很让人费解的,章惇应该算是一代“名臣”吧?后世《宋史奸臣传》当中却把他排到了与他当年科考一样梦寐以求的名次第五名,这是不是太可笑,又太可叹了?看官们,对于章惇其人,你们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