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亮点|鄢陵县:“三个聚焦” 激活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新引擎”
近年来,鄢陵县紧紧抓住提高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以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强化服务基层意识、增强综合能力素质为切入点,把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进一步提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素质,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聚焦“理论学习”补钙壮骨。开展“凝心铸魂”培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充分发挥县、镇两级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课件+现场”“课堂+基地”“线上+线下”等多种模式,开展案例式、现场式教学,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和素养。2022年,县级党校开展培训6期,参训党员2340人(次);12个镇开展培训56期,参训党员6100人次。
开展“红色之旅”教育。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完成焦裕禄在彭店、程留宾烈士纪念馆、刘复生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将现有20个市县现场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整合,构建“党性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现场教学路线,打造基层党员干部参观交流、学习借鉴的第二课堂。
开展“党课进基层”活动。把开展“党课进基层”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党课教育、扩大优质党课覆盖范围、提升党员经常性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十大战略”进党校等活动中,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需求量身定制内容,通过基层点单、送课上门的方式,深入基层党组织、田间地头,用“冒热气、带露珠”的宣讲,真正把党课送到基层党员家门口,使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传播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聚焦“基本要素”夯基提质。建强师资队伍。牢牢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点,按照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热心党员教育培训事业的标准,建立县、镇两级专兼职师资库。通过聘任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领导干部、基层党员任兼职教师,不定期邀请兼职教师围绕党性教育、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等主题作专题讲座。定期组织专兼职党员干部教育师资参加相关决策咨询、教学工作研讨和调研考察等活动,丰富师资实践经验,以拓宽视野,积累不同领域知识,为讲好精品课程打下基础。
展开全文
建好用好学习平台。用好远程教育站点,多频次、高效率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坚持把党员网络教育平台与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线上学习培训的便捷优势,依托学习强国、河南党员教育网、红色网络教育家园、鄢陵组工等多媒体平台,开设“指尖课堂”,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交流。
突出能力素质提升。聚焦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分类设置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培训板块,围绕村(社区)“两委”党员干部队伍类型,合理制定培训内容,突出教育培训的实用性,帮助干部弥补知识空白和能力弱项,完善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本知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
聚焦“中心任务”担当作为。联系群众晓民情,以村(社区)为单位,推行党员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认真分析党员基本情况,除外出务工、行动不便、身体不好的党员之外,全部参与联户。按照便于联系、便于作用发挥、就亲就近就熟的原则,根据村落布局,确保每户村民都有一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联系,织密党员群众网络,做到全覆盖。绘制村党员联户示意图,标注联户群众情况,在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监督。通过常态化走访联系,有效地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为民办事解忧难。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党员“五上门”(生病卧床上门看望、红白喜事上门帮忙、矛盾纠纷上门劝解、不满情绪上门疏导、突发事件上门了解)联户服务,变坐等群众反映问题为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推动涉农政策落地落细,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活动开展以来,1800余名联户人员化解矛盾纠纷282件,带动就业232人、代办业务等253件,生产帮扶700余次,解决生活困难400余件,宣讲政策1000余次。(李海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