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国在哪里(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有多神秘)_月氏_匈奴_西域

本文目录

  •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有多神秘
  • 汉朝时的大月氏国,该怎么发音“大肉支”还是“大越式”
  • 大月氏人是印欧人还是蒙古人
  • 大月氏是现在的哪里
  • 月氏在今天什么地方
  • 大月氏国是现在哪里
  • 西域三十六古国是哪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有多神秘

月氏国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如今汉民族中还有月氏人的后裔,比如尉迟氏,昭武九姓中的康、安、曹、石、米、何,都是月氏人的后代,这些姓氏的后人很多都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了。

月氏人种起源说法不一,有汉藏人种说、粟特人种说、印欧人种说、伊朗人种说等等。月氏人如果不迁徙,或许能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大的分支。

月氏人最早生活在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即今天的敦煌、酒泉、张掖、金城、武威地区,是一条位于祁连山脚下的千里狭长地带。古代的河西走廊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是优良的大牧场和农田。昭武城就在河西走廊,昭武九姓的发源地就在这里。

战国末期,月氏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月氏国。不过,河西走廊的“地主”却另有其人——乌孙国。乌孙人种同样也说不清楚,大多认为他们是匈奴人或塞种人。

巴掌大的地方容不下两头虎,于是月氏人与乌孙人展开了厮杀,结果乌孙败了,其首领“难兜靡”被杀,乌孙人被迫集体向西迁徙,而“难兜靡”刚出生的儿子“猎骄靡”流落至匈奴。

强大的月氏一度让发展中的匈奴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第一代单于头曼,还将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当人质。

后来冒顿逃回匈奴,并弑父夺位,成为匈奴历史上最具侵略性的单于,匈奴也在他统治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

冒顿单于为了侵占河西走廊这块连接汉、匈、西域的咽喉要道,对月氏人展开了灭国战争。月氏败了,其国王被杀,头颅被冒顿单于制成酒具。月氏人步乌孙人后尘,他们穿过塔里木盆地一路向西来到伊犁河流域(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区)。

西迁的月氏人史称“大月氏”,尚有一部分留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史称“小月氏”。月氏人西迁发生在汉景帝时期,27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始了伟大的西域之行。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受累于匈奴人的侵略,汉武帝决定联合“强大”的月氏人,希望实现东西夹击匈奴的战略意图。

张骞刚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虏获,因为这里已经成了匈奴人的土地。十几年后张骞才得以逃脱,当他历尽艰辛,来到伊犁河流域时,发现大月氏再次“搬家”了。

原来冤家路窄,当月氏人来到伊犁河流域时,发现乌孙国也生活在那里。此时的乌孙王正是“猎骄靡”,一位在匈奴人庇护下长大的乌孙国王。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当然容不下月氏人,于是月氏人被迫再次向西南方向迁徙,来到阿姆河流域(今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地区)。

阿姆河流域居住着塞种人的“大夏”王朝,可他们打不过月氏人,被迫臣服于月氏。从此月氏人在此地安家落户,后来发展成了强大的贵霜王国。

张骞在大宛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月氏国。可此时的月氏人历经磨难,远离了匈奴人的“魔爪”,不想也不具备跟西汉帝国联合的地理条件了。

张骞联合月氏的目的虽然没达成,但他的探险之行,却为汉帝国打开经营西域的大门。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打败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将河西走廊控制在汉帝国手中。此后,大汉利用这条走廊,与西域诸国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往来和军事合作。

比如前面说到的乌孙王“猎骄靡”,他迎娶了“细君公主”,他的孙子“军须靡”又迎娶了“解忧公主”,汉乌和亲的格局,粉碎了匈奴人利用西域对抗大汉的战略图谋。

月氏人的“神秘”,就是因为他们的迁徙远离了汉地,与汉民族的交集太少,几乎没留下多少故事。大月氏在北魏时期被欧亚人种“嚈哒人”(白匈奴)消灭,从此作为独立民族的月氏人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您可能会问:留在河西走廊的小月氏呢?

小月氏后来与西羌、匈奴及汉民族逐渐融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等,就是由小月氏演化而来的粟特人。

西域有一个于阗国(塔里木盆地南边),也是月氏人后裔,其国姓叫“尉迟”氏,北魏至隋唐时期,尉迟家族在政治舞台一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小月氏和大月氏一样,都演化成了新的族群,或者并入了其他族群,其中就包括汉民族。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族群很多,比如契丹、匈奴、鲜卑、党项等,作为民族他们消失了,作为个体他们不断演化,最终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汉朝时的大月氏国,该怎么发音“大肉支”还是“大越式”

 要想知道大月氏怎读,还得先来了解它的历史。

这个国度曾经在西域辉煌一时。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臣张骞为了联合远在中亚的大月氏共同阻击过匈奴。

  而月氏人就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

  我国中、小学历史课本多将其注音为ròu zhī(肉支),但这个注音正确与否争论很大。

  近代学者张西曼1947年出版的《西域史族新考》中考证:宋朝释适之的《金壶字考》一卷曾记录,“月氏……月音肉,支如字。亦作氏。”

因为在中国的古代文字里,“月”和“肉”的写法十分类似,据此,张西曼认为大月氏是大肉氏的误写,是塔吉克民族的发音,应读ròu zhī(肉支)。这种读音沿用了很多年。

  清代学者何秋涛和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禺氏”、“禺知”就是月氏,因为月和禺音相近,所以月氏应读yuè zhī(月支)。

  按照这种观点,如果史料中的“禺氏”就是今日的月氏,那么月氏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王建新说,时至今日,“月”的读音也不能说有定论,但是近年来大家更多的是使用yuè zhī(月支)的发音,尤其是在国际考古学界,yuè zhī(月支)使用得更多。

大月氏人是印欧人还是蒙古人

大月氏人是古印欧人,不是蒙古人。在西方,后代的希腊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吐火罗人。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建立起来的,小编将从民族历史和名词的定义两个方面给大家作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古印欧人

1. 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依靠两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

2.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欧人的一之雅利安人,从东欧平原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来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另一支,则朝着相反方向,西向进入伊朗。

3. 到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经过1000年的不断迁徙和战争,国土扩展到了北抵喜马拉雅山,南达文底亚山,东,西濒临大洋的整个北印度。

4. 在阿富汗高原,曾经有一支古印欧人翻越了高耸入云的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和遍地黄沙的塔里木盆地,来到了今天中国甘肃的祁连山下,历史上第一次在古印欧和光辉的中华文明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大月氏人”,曾被匈奴人驱逐,首领被匈奴王砍杀,脑袋被做成了酒壶。后来被汉人灭族,而在西方,他们又被称为吐火罗人。

大月氏人

大月氏人是欧罗巴人种,被我国古代典籍称为大月氏(dà ròu zhī)人的民族,就是源起于东欧平原上古印欧人大迁徙的一支。

民族历史

1. 在上古时代,古印欧人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迁徙中,有一支古印欧系统的游牧民族,在大约公元前2300年的伊朗高原上出现,亚述人将其称为“古提人”。他们对当时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一度推翻了巴比伦王朝,占领了巴比伦。但是他们在公元前2082年被苏美尔人征服,并从近代历史上消失。一些语言学家们根据在《苏美尔王表》中记载的古提王的名字,发现他们和此后中国西域的吐火罗人使用的语言有相当的关系,因此推测,古提人在逃离巴比伦之后,一路东迁,大约在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到达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后代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吐火罗人,而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他们被称作大月氏人。

2. 在公元前2300年,他们出现在伊朗高原西部,后来翻越葱岭,一路东迁,长途跋涉,在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迁徙到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在西方,后代的希腊史学家称之为吐火罗人。公元前177年,大月氏人被匈奴人袭击,身死国灭,幸存的大月氏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

贵霜王朝

3. 公元前后,入主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五部落之一的贵霜部落统一了大月氏各部,建立起了贵霜帝国。而当时中国史籍中,依旧将其称为大月氏。

4.公元241年,贵霜帝国被波斯萨珊帝国皇帝阿尔达希尔一世征服,此后大月氏人从历史中渐渐消失。今印度北部古贾邦的古贾人是大月氏人后裔,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贵霜遗民,先民来自大月氏部落。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月氏人是古印欧人的后代,是中国对翻越葱岭,一路东迁到新疆境内印欧人的统称,与此同时西方人将他们称为吐火罗人,而并非蒙古人。而在公元前后,他们入主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五部落之一的贵霜部落统一了大月氏各部,建立起了贵霜帝国。

大月氏是现在的哪里

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率匈奴精骑袭击了河西走廊的月氏国,给月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所有被俘虏的月氏人被匈奴人屠杀殆尽,幸存的月氏人向中亚地区迁徙。公元前124年大月氏人进入巴克特里亚,占领了这一地区。公元前后,大月氏贵霜部落建立了贵霜王朝。公元241年,贵霜帝国被波斯萨珊帝国皇帝阿尔达希尔一世征服。今天普遍认为,在印度北部古贾邦的古贾人是大月氏的后代,他们自己也认为他们是贵霜的遗民,先民来源于大月氏部落。当初留在甘肃的小月氏部落,他们与羌人为邻,但依附匈奴人。河西的匈奴瓦解后,小月氏自称“胡”(即匈奴),与汉王朝联合对抗邻近的羌人。三国以后,小月氏和羌人开始融合,并从历史记录上消失了,他们最终归宿可能融合到了甘肃,青海以及新疆东部的羌族,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中去了。

月氏在今天什么地方

谢邀:

据史料记载:月氏国存在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一世纪。

月氏国最早居住在宁夏一带,后大汉朝时期,迁移到新疆一带。

大月氏国是现在哪里

大月氏为中亚古国,中心区域在今阿姆河北岸。

大月氏为古族名,是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于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

公元前5~前2世纪初,其族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称“月氏”。秦统一六国时,月氏势力强大,成为有“控弦十余万”的强大的游牧民族,时谓“东胡强,月氏盛”,敢于同匈奴抗衡,为匈奴之劲敌。

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初,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之子猎骄靡尚在襁褓中,其部众抱之逃奔匈奴。

不久,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去世,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复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头颅为饮器。

月氏势衰,大多数部众遂被迫自故地敦煌、祁连山间西迁至新疆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即塞种(公元前4~前2世纪中叶生活于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的居民,首领称塞王)地区。原居于此地的塞种人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的小部分余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则被称为“大月氏”。

至前139~前129年间,已长大成人年富力强的乌孙昆莫王猎骄靡为其父报仇,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战败,遂再次被迫西迁。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过大宛(古西域国名,疆域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南下,在妫水(今阿姆河)岸站稳脚跟,遂定居于妫水北岸。

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人由北方南下,征服了妫水南的大夏(中亚古国),占据了大夏的中亚河中(指今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尤指以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二城为中心的区域)地区;大夏人则退居妫水以南地带,臣服于大月氏,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翕侯(部落首领)。

大月氏在妫水之北建立了政权,史称“大月氏”。

西汉武帝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至大月氏国,建立了联系,其后往来渐密切。

公元1世纪40年代,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其他四部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创立贵霜王朝。大月氏为其所并合。

大月氏人的两次西迁,促使塞种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贵霜帝国为公元1~5世纪统治中亚地区及印度北部的帝国,古代世界四大帝国之一(汉、贵霜、安息、罗马),为北起花剌子模、南达文迪亚山,包括中亚、阿富汗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

图片皆选自网络。

西域三十六古国是哪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汉书》中这样记载,说明汉代时期的西域,国家数量不是定数,而是一个变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胜者并国、弱者亡国、大国裂国。这些年,红于探墓类小说的“精绝国”就是被“于阗国”所灭。

那么,在西域三十六国时代,到底有那些古国呢?历史上没有出现三十六国的详细名单,下面的古国仅为参考。

1、车师前国,行政中心在交河城,辖区在今天库木塔格沙漠一带。

2、车师后国,行政中心在务涂谷,辖区在今天吉木萨尔县至奇台县之间。

3、车师都尉国,《汉书》记载40户人家,国家级别“村长级”,推测可能在吐峪沟附近。

4、车师后城长国,《汉书》记载154户人家,辖区在今天奇台县周围。

5、蒲类国,行政中心在天山西疏榆谷,辖区在今天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6、蒲类后国,《汉书》记载100户人家,推测大概位于木垒县到木萨尔县之间。

7、婼羌,羌人建立的国家,大约位置在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

8、鄯善国(楼兰国),行政中心在扦泥城,辖区在今天的罗布泊西部。

9、且末国,行政中心在且末城,辖区在今天的且末县一带。

10、小宛国,行政中心在扜零城,辖区在今天的且末县的正南面。

11、精绝国,《汉书》记载480户人家,辖区在今天的民丰县一带。

12、戒卢国,行政中心在卑品城,辖区存在争议,有说是在今天民丰县、于田县一带,也有说在洛浦县,总之在昆仑山北麓。

13、扜弥国,行政中心在扜弥城,辖区在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

14、于阗国,位于交通要冲之地,拥有东西2座都城,辖区在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南沿。

15、渠勒国,行政中心在鞬都城,辖区存在争议,有说在今天的于田县以南,也有说在洛浦县。

16、皮山国,行政中心在皮山城,辖区在今天的皮山县。

17、西夜子合,原是西夜、子合2国,由文化习惯相同的羌人所建,被汉朝政府当成1国,辖区在今天的叶城县。

18、蒲犁国,行政中心在蒲犁谷,辖区在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塔克自治县。

19、莎车国,行政中心在莎车城,辖区在今天的莎车县。

20、捐毒国,行政中心在衍敦谷,辖区大概在今天的乌恰县。

21、无雷国,行政中心在无雷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帕米尔高原。

22、依耐国,《汉书》记载125户人家,辖区位于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塔克自治县。

23、桃槐国,《汉书》记载700户人家,具体位置不详,有的说在帕米尔高原,也有说在阿姆河上游。

24、休循国,行政中心在鸟飞谷,辖区位于今天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对方一侧。

25、乌秅国,行政中心在乌秅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叶尔羌河上游和喀喇昆仑山之间。

26、山国(墨山国),“墨山国之路”是汉朝重要的交通要道,辖区位于今天的新疆库尔勒市以东库鲁克山区内。

27、焉耆国,行政中心在员渠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和静县、焉耆县一带。

28、危须国,行政中心在危须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和硕县曲惠镇。

29、尉犁国,行政中心在尉犁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尉犁县。

30、渠梨国,行政中心在渠梨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库尔勒市。

31、乌垒国(轮台国),丝绸之路北道要冲,辖区位于今天的轮台县。

32、龟兹国,行政中心在延城,西域“第一大国”,领土包括今天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六县市。

33、姑墨国,行政中心在南城,辖区位于今天的阿克苏地区。

34、温宿国,行政中心在温宿城,中心位置不是今天的温宿县,而是临近的乌什县。

35、尉头国,行政中心在尉头城,辖区位于今天的阿合奇县。

36、疏勒国,行政中心在疏勒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喀什噶尔。

信息量众多,码字一个早上,我大体也只整理出个简略介绍。需要再强调1次,严格意义上的“三十六国”的历史指的是汉宣帝到汉平帝之间,而之后很快就变成50多个国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