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的美食—炒米粉_米粉_城市_这座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米粉 夜里 美食 米粉 城市 这座

没人的沙漠有些寂寞,人满的城市仍是如此。唯有每到深夜,华灯璀璨,夜色未央。此时白日里没了踪迹的小吃摊,路边不起眼的烧烤店纷纷活了过来,架起桌凳,点亮灯牌。一路美食飘香,引得路人放慢脚步,三三两两择桌而坐。在烟熏火燎里,不论男女老幼,不分人生得失,将这座城市的本真尽显无遗,也残酷,也温柔。

人,择群而居。有宵夜的城市,是有温暖的地方。夜晚,既是生活,也是江湖。黑泽明说,早餐是身体里的营养,宵夜是精神上的营养!我喜欢找间老店,脏乱却又快活的市井气息。三五好友围桌而坐,一把花生米,几瓶啤酒,炒盘田螺,来碟炒米粉。就这样吃着,喝着,聊着,没心没肺着……畅快淋漓的感觉更能驱散白天里的疲惫,慰籍人心。

贪恋美食的人,尤其是在深夜。炒米粉,只有在外面的大排档或是小食店才能做得好吃。家里的小炉小灶,是无法让锅里的油脂与温度完美邂逅的。倘若没有足够的油温和抛锅的配合,必是炒不出它的镬气。厨子娴熟的颠勺技术,铲子在锅中快速翻炒,对火候和时间的拿捏把控也是恰到了好处。若是快了一分,或是差了一秒,便已不再是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味。

将炒米粉倒入盘中,未见其色,先闻其香。鲜软且金黄的鸡蛋,柔嫰且深褐的肉片,每一根米丝都匀称的裹满着浓郁的佐料,盘中的食材都泛着油光,表面还留下一层淡淡的焦香。夹一筷子米粉放入口中,闭上眼,就好像能看到食材在滚烫的热油中翻滚旋转,在铁锅中分秒间的抛起抛落,铲子与铁锅之间迸出最猛烈的撞击声。咀嚼间,食物的味道和厨子的诚意在口中得以融化。

展开全文

在美食面前,我极少挑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惟独偏偏爱上了炒米粉,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在某一家店里吃到了称心的味道,必然执着于这一家,从此独爱此家。即便是一连数日的吃,亦不会觉得发腻。有朋友介绍我去了一间老店,炒米粉算是这家店的招牌之一。听朋友说这条街开过很多家食店,属这一家资历最老。厨房中炒米粉香气好像未曾间断,多年以来一直未变的口感,俘获着附近的街坊邻里和来来往往路人们的味蕾。以至于在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能在这家店里找到值得重复点单的菜品。

再后来,旧城改造,老店成了这座城市的相册,弯弯转转的街巷淹没在繁华背后。于我而言,又是一段继续寻找记忆里的味道之旅。一碟炒米粉,是我亲近这座城市最炽热的表白,在闷热的夏,在冷清的冬,我喜欢它带给我的这种归属感。一间老店,是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历史和现状,忠实地记录着人们的传统与变迁,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生长。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进步也急速挤压着它们的存续。有时候我只想记录下来,致敬那些曾经陪伴我一起长大的那些夜晚。

道声晚安,老人,老城,老时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