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得到普及之后,把人们牢牢吸引在上面之后,正在慢慢塑造历史,让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
互联网上的很多知识都是免费的,而且是唾手可得的。以前查阅资料,需要到图书馆,现在方便多了,只需要在搜索引擎输入需要查找的关键字,就可以搜出一大堆资料来。不过,搜索出来的资料有很多都不是精确定位的,而是一大堆凌乱的东西,既有百科知识,也有自媒体的文章和视频,还有广告,甚至广告排在了搜索页面的第一个选项。由此来看,互联网正在被资本渗透,也成了资本的平台。
即便一些知识开始收费,人们也照样会看。一些学术论文被收录在知名的学术论文期刊网,论文作者却不会获得一些分成收入。如果论文作者要告学术论文期刊网,就会获得一点点赔偿,同时学术期刊网会把这个作者的所有论文做下架处理,不敢再作为赚钱的项目了。其实,这样的学术期刊网收录的论文大多不可靠,甚至很多都是一些抄袭之作,作者也不出名,只要发表了,就会被收录,是不是没有一点学术精神?发表并不等于真实,也不等于可靠,需要时间验证。而庞大的论文数量让很多人无暇顾及真假,更无法打假,却被学术期刊网正儿八经地收录,岂不是有损学术的严肃性?可是,时间长了,人们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了,反而觉得是对的,而不被收录的文章,就被视为不真实,不具备学术性。其实已经符合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让很多富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无法获得收录。
论文被注水,被造假,历史也同样被造假。一些所谓的百科知识来源并不清楚,有很多都是网友们七拼八凑弄出来的,并不具备学术性,也不具备准确性。甚至一些所谓的百科知识漏洞百出,单单是历史知识就有很多漏洞,还会引用很多野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情节,其实已经距离历史很远了,此外还有错字,有错句子,让专注于学术研究的人不敢引用,必须要到图书馆找到原著查阅。除此之外,很多自媒体文章和视频充斥着搜索结果,让很多人真假莫辨。毕竟,自媒体文章和视频都是一些网友搞的,目的是提高点击率赚钱。为此,他们不惜弄一些惊险刺激的内容,提高点击率,甚至为此要“打擦边球”。点击率上去了,流量就有了,有了流量就赚钱了。于是,什么吸引眼球就写什么,就拍什么,以至于很多内容都是虚构的,是猜测的,并不是事实。可是,经常光顾互联网的人看到之后,就会认为是事实,甚至还要模仿,自己写,自己拍。
展开全文
当网络上的自媒体文章和视频满天飞的时候,就是历史被重新改写的时候。很多大主播为了追求流量效应,什么都敢说,甚至一些平台把审核的权力出租出去,要主播达到多少粉丝量就能随便说,要是达不到,就会被限制,甚至一些平台要主播掏钱购买随便说的权力,还要限定一定的时间,超出这段时间,就要续费,如果不续费,就不能随便说。权力寻租已经被平台玩出了新花样,却限制了人们的言论,也造成不好的影响。当自媒体人花钱购买发言自由权的时候,就是平台最为黑暗的时候。而这种现象,只会让网民们看到表面,看不到内核。如果这种现象也是历史,那么就真的成了历史上滑稽的一幕了。
网络平台会动用大数据搜集用户上网数据,进行信息整合,分析之后得出用户喜好,给用户贴上标签,进行精准推送。随着用户上网信息的丰富,大数据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给用户贴上更多的标签,实现更精准的分析和推送。而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分析了,却不自知,以为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其实只是被大数据推送的用户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而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大数据一概不予推送。于是,上网的人们生活在片面之中,并不会掌握全面信息,以至于产生错觉,以为看到的就是全部,就是准确的,甚至以为看到的就是历史,其实历史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虽然历史有点统治阶级家史的意思,但总比没有要强。可是,现在的人看的都不是这样的历史,而是有情节的野史,甚至是网友们胡编乱造的所谓历史,对历史形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解构,甚至完全偏离了历史的主线,却能够吸引流量,获得大数据的推送,当然也就能赚钱了,不过造成的影响是很坏的。说互联网正在塑造历史一点都不为过,可能会逐渐颠覆人们的认知,以流量为上,以黏性内容为上,也就真的毁掉了历史。但愿这种资本玩的套路能够少一些,还历史本来面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