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为何失败?只因一次大地震和一次大暴雨_汉水_嘉陵江_西汉

诸葛亮曾发起过五次北伐,最终未能成功,跟蜀道艰险,运粮困难有一定关系。

其实在今天陕西和四川一带,河流是非常多的,为何诸葛亮无法利用水路运粮呢?

说到这一点,嘉陵江就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我们知道,今天的嘉陵江和汉水(古沔水)除了都是长江支流以外,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条河,为什么嘉陵江的上游会用汉水来命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水经注》的作者,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翻阅古籍时,想必会遇到一个困惑,那就是古籍中关于汉水的描述和他所处的时代有极大的不同,虽然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记载,同时也将古籍的内容收录进来,但对于这个难题他始终没有真正解决。

根据《禹贡》记载,在远古时代,汉水上游叫做漾水(今漾水河),漾水发源于嶓冢山(今天水市西南),之后的河道和今天汉水大体相同,到大别山一带汇入长江。

嶓冢导漾, 东流为汉, 又东为沧浪之水, 过三澨, 至于大别, 南入于江。”(禹贡)

今天汉水主要有两个源头,一是沮水,这是水经注的记载。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口,沔水一名沮水。(水经注)

二是汉中西南宁强县的玉带河,这是从地质学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可是无论沮水还是玉带河,都跟天水市西南的嶓冢山有千里之遥。

另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在距离玉带河不远处,也有一座嶓冢山,又称汉王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看到这里,答案应该就呼之欲出了。西汉水本不是嘉陵江的上游,而是今天汉水的上游,这就是西汉水得名的由来。而后人又附会古籍,在今天汉水上游强行找了一个地方命名为嶓冢山,这就是后来出现两个嶓冢山的原因。

关于这一点,《汉书》的作者班固很可能已经洞察到了真相,因为他在作品中将沔水称作东汉水,明显就是和西汉水相对,他应该已经推测出西汉水和汉水之间的联系。

展开全文

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汉书地理)

其实在先秦时代,西汉水和汉水同为一个整体这一结论还有其他的证据。

战国时代,秦将司马错曾率大军从陇西出发,经过蜀地攻占楚国的黔中郡,而《华阳国志》记载,在这场战争中,司马错征调了上万艘大船运粮。

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华阳国志)

所谓商於之地,大约就是丹水流域,也就是武关道,按路线来看,司马错肯定是从陇西出发,经过祁山道到达汉中,然后顺汉水东下杀入南阳盆地,从而截断了商於之地和楚国本土的联系,将其收入囊中。

从这则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从陇右到汉中乃至荆州,是存在着一条可以通行的水路的,而这就是古代的汉水。

但是古汉水为何消失了呢?这就要从西汉时期一次大地震说起。

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武都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这次地震虽然威力不算特别强大,死亡人数也只有七百六十人,但这场地震却延续了很长时间,余震直到八个月后才完全停止。

这场地震对于汉水水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地质学家考察,在宁强县北部的汉水河道上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阻塞了河道,导致西汉水和汉水完全分离了。

这个地点的学名就叫做汉嘉分水岭,意思就是分隔开汉水和嘉陵江的一座山岭,今天宁强县还有个分水岭村,或许就是当年大地震遗迹所在。

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年,汉水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汉中和南郡都有受灾,波及人口四千余家。

高后三年夏,汉中、南郡大水,水出流四千余家。(汉书五行)

这就有些不寻常了,明明汉水河道已经被阻断,按说水量应该大幅减小,而且历史记载并未下大雨,为何会爆发洪灾呢?

原来在汉嘉分水岭形成后,西汉水并未直接改道流入嘉陵江,而是在分水岭以西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

而分水岭本不是天然形成的山脉,稳定性不够强,在被水浸泡了一年后一些地方开始松动,导致部分决口,形成了山洪,这应该就是公元前185年大洪水的成因。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或许在若干年后分水岭会在水流的作用下逐渐瓦解,汉水也能恢复其本来的河道,然而后来发生的一次天灾将这种可能性彻底抹杀了。

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秋,汉水上游天降暴雨,足足持续了三十五天,在这一期间,西汉水堰塞湖水位暴涨,然而大水非但没有冲垮东面的分水岭,反而在西面找到了突破口,形成了一次大洪灾。

据地质学家分析,这次堰塞湖决口的地点应该在今阳平关镇一带(古关城),由于水位突然上涨,没过了这里的山梁,再加上这一带的土质比较容易被水侵蚀,导致这里取代分水岭成了新的出口。

大水从堰塞湖的西面奔流而出后,很快汇入嘉陵江,随着时间的推移,低矮的山梁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彻底瓦解,堰塞湖也逐渐变小,最终消失。

这样一来,靠水流的作用冲垮东面的汉嘉分水岭就再也不可能了,而汉水也彻底失去了它的上游西汉水,最终被嘉陵江夺走。

这样的地质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受害最大的就是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发生这次大地震,汉水上游仍能像古代一样一直延伸到上邽附近,诸葛亮恐怕是做梦都要笑醒吧。

这条水道可是能行大船,运输数百万斛粮草的,有了发达的漕运,想必蜀汉对陇右的进攻会轻松许多,到时候李严还怎么拿粮草不足为借口让诸葛亮撤兵呢?

陇右虽然是曹魏本土,但是单凭陇右不可能抵挡住蜀汉的进攻,关中乃至中原的支援是必不可少的,这从诸葛亮以及姜维的几次北伐战争中就可以看出。

然而从关中到陇右,无论是陇山道还是陈仓狭道,其物流难度都肯定要比西汉水的漕运大得多,到时候蜀汉虽然是进攻方,反而能取得优势。

如果那样的话还守什么街亭呢?上邽的麦子割干净了,然后就后撤到祁山耗着吧。张郃的五万大军尽数抵达陇右又能怎样,还不知道谁先粮尽呢。

可惜啊,上天还是对丞相太薄待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