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吴三桂简介
- 吴三桂舅舅的墓葬为何远在加拿大期间有何历史
-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 吴三桂究竟为了什么引清军入关
- 历史上姓吴的除了吴三桂,还出过哪些名人
- 吴三桂兵败后,其后裔被康熙帝清算,为何吴三桂墓地能保存至今
- 吴三桂不造反会是什么结果
- 康熙帝平定三藩后,吴三桂的家人、部将们结局如何
- 吴三桂身背千古骂名,真实原因是什么
吴三桂简介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吴三桂舅舅的墓葬为何远在加拿大期间有何历史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谁曾想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的墓葬竟然出现在了加拿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内,有一座明末清初的中国墓葬,有墓体,墓门,旁边还有石雕,精美的石刻等,看这墓葬比较完善,肯定是当时一位达官贵人的墓,再看了博物馆的文字介绍,才知道这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的墓葬。
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下祖大寿的光辉一生,祖大寿世袭宁远卫军职,明朝武将,一枚狠人!祖大寿宁远大捷,重创后金军队;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诈降,逃回锦州对抗清军,皇太极屡次招降不从。后来,在松锦大战中,明军大败,洪承畴兵败投降,锦州解困无望,在弹尽粮绝之时,祖大寿率部投降。
祖大寿投降后,皇太极对其礼遇有加,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后来,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被吴三桂回信拒绝。1644年,清军入关,祖大寿也跟着顺治皇帝入关。他虽然投降了清军,但并没有像吴三桂一样投降清军后,成为一条疯狗乱咬人,而他选择低调地做一个富家翁。
1656年,祖大寿病死在北京的祖家街的府邸。后来,他被葬在了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大约是在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皮货商人克罗夫茨在中国采购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的墓葬,用来作为展示。克罗夫茨最终选择了祖大寿的墓地,他掘墓后整体卖给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整个墓包括石门、石供桌、高高拱起的坟丘、成对的石人以及石骆驼等一大堆东西被打包,漂洋过海,运到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加拿大竟然可以见到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的墓葬的原因所在。当然,最近也有历史学家考证,加拿大的这个墓也有可能是祖大寿的儿子或者侄子的,证据是辽宁兴城也发现了疑似祖大寿祭文碑。这又成了祖大寿留下的另一个历史之谜,只能等到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了。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墓为何出现在加拿大
自古以来,最令人唾弃的非汉奸莫属。不论是暗通金国秦桧、还是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亦或是金庸笔下认贼作父的杨康都让世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有一个汉奸,人们鲜为提及,也不知是否该将他定义为汉奸,那就是祖大寿。
他身为袁崇焕手下第一猛将,大明王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满清与明朝战役时,不仅炮杀努尔哈赤、击退皇太极,还曾先后两次投敌;第一次为炸投,乃兵败后的权宜之计。第二次则是真投,但也属无奈之举。虽然投降归顺后,皇太极不计前嫌地封他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可他却不愿为满清效力,所以直到他于顺治十三年(1656)病逝,除了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劝降信,基本上无所作为。对此,世人联称“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祖大寿寿终正寝后,据说葬于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对于这位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双手沾满八旗将士鲜血的明朝降将,顺治皇帝还是给予了诸如“持身敬慎”“秉性老成”的高度评价。他的灵魂虽已归天,但他的传奇并没有就此结束。两百六十多年后他被“移民”到加拿大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辛亥革命后,封建主义虽被推翻,但帝国主义仍很猖狂。再加上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不久后军阀混战,整个中国乱成一团。不少外国的传教士、资本家和投机者将目光投向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意图低价购买。而当时我国的老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暇顾及文物,甚至还出现了一批盗墓者与文物贩子。大约在1919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委托英籍在华商人克罗夫茨采购一套完整的且是明清高官显爵的墓葬。于是克罗夫茨首先从北京开始挑选,当他看到祖大寿的陵墓(暂且这么认为)后,毫不犹豫地从文物贩子手中将其买下,并将祖大寿墓及墓前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骆驼等一起装运上船,漂洋过海倒卖给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现今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还能看到这座陵墓,而且保存得完好。不过整座墓室只有墓门上刻着“皇清诰封光禄大夫”一行字,所以实际无法确证墓主就是祖大寿。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座墓一定来自北京清河永泰庄,但是是祖大寿的几率较小。首先从我国目前可参考的史料来看,没有祖大寿葬在北京的记载,相反史料上多次提及祖大寿的墓地在辽宁兴城。清康熙刻本《祖氏家谱》记载:祖大寿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四月十五日申时,寿七十有八,葬于宁远西河右岸新茔,即“镇国将军祖公茔”。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户部尚书兼国史馆总裁张玉书在为《祖氏家谱》所作的序中:“而宁远祖氏尤为诸望族之冠。曩余扈从,至陪京过明东协副总戎祖公墓道,驻马肃入,抚碑拂藓,则其子大将军兄弟之名在焉。”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张玉书曾前往宁远“镇国将军祖公茔”墓地拜祭祖大寿。
另外在2013年,辽宁兴城的当地村民发现了祖大寿祭文碑,最小的残件也有百余公斤,其中一块残碑上“祖大寿”三个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块祭文碑复原,至少有3米高,其重量也要超过2吨,清朝刻制这样的巨型祭文碑规格算相当高,可见对祖大寿的重视。尽管目前碑文尚缺字,但大部分碑件的出土也为破解祖大寿墓葬之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考古实物,也为证实国外的“祖大寿墓”是误传,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
我国学者一致认为,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的墓葬位于今辽宁省兴城,而迁移到加拿大的墓室是他子侄的。虽然祖氏家族的叔侄二人几百年来只能隔海相望,但是无论相距多远,宗族和血脉是不能分割的;无论位于何方,都彰显着华夏的辉煌历史。
吴三桂究竟为了什么引清军入关
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随后与吴三桂展开激战,关键时刻多尔衮率清军发起进攻,以十四万八旗兵便夺取明朝都城北京,逐步完成全国的统一。
明朝所谓九边,是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及甘肃镇,共九所边防重镇,明朝由于都城在北京,因此九边常年驻兵超过30万,加上京城三大营,占去明朝兵额的半数,成为明帝国北疆最坚固的防线。
可惜,明朝始终未能解决蒙古问题,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虽令蒙古诸部臣服,却并未伤及其元气,蒙古瓦剌部侵犯边关,明英宗率明朝20万精锐迎战,却因战略失当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也先率军直抵京城,是明王朝首次被异族兵临城下。
公认明朝衰败是从万历年间开始,万历三大征可谓扬我国威,(使东瀛洲数百年不敢窥视华夏)但每场战役都是以十万计的伤亡才取得胜利,而背后的钱粮输送更是不计其数!
尤其是平定宁夏之役后,使得明王朝排斥少数民族,西北重镇宁夏骑兵营大量废置;李如松、麻贵指挥的朝鲜之役,使明朝辽东精锐损失大半,给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留下隐患。
“萨尔浒之战”惨败,损伤高达8万余人,随之重镇辽阳、沈阳等皆失陷,辽东镇至此名存实亡。 因此明朝九边其实至万历47年开始,(辽东镇沦陷)事实上就已经被削减为八镇,但是(九边)八镇经过连年的征战精锐尽失,明王朝又财政拮据,拿不出足够的银饷补充缺损,各镇都是敷衍应对,久而久之造成战斗力低下,发生战争损伤增加,重新招募新兵战力更低,以此造成恶性的循环。
崇祯时,连年不断的灾祸,使得西北至中原赤地千里,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而江南士绅歌舞升平,“隔江犹唱后庭花”不顾民众疾苦,最终引爆民众的怒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起义。
崇祯十四年(1641年),洪承畴集结各镇精锐兵马十一万救援锦州,因被崇祯催战而盲目进军,被清军截断粮道士气低落,各部兵马土崩瓦解损伤过半,耗尽明王朝最后的元气!
各镇被抽调精锐以后,农民军开始全力反攻,李自成在郏县击败孙传庭,次年攻破潼关,陕甘督师孙传庭战死,农民军分兵占领陕西全省,陕西失陷使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及延绥镇都成为孤城,既无粮草又无援军,相继成为大顺政权治下领地。
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及延绥四镇,本就是胡汉杂居之所,对明朝并没有尽忠之志,四镇之间又无统一调配之人,被农民军分割后更加颓丧,之前被明朝数度抽调精锐,却要面对声威日盛,后勤补给充足的农民军,这是一场完全能够预料结局的战争。
明朝九边仅剩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与山西四镇,兵势最强为吴三桂的蓟州镇,却也只有3万余人驻兵,即直属而非城防与民兵,最少的山西镇仅剩万余,面对的却是号称“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的农民军!
李自成率军东征,太原城仅3日即被攻克,其余州县抵抗几乎立即攻克,农民军的强势,迫使大同总兵姜镶与宣府总兵王承胤投降,至此吴三桂成为九边最后之将,被起义军与满清夹在其中,等待作出改变历史的抉择。
《南明史》载皇太极之言:“明所恃者惟祖大寿之兵,并锦州、松山之兵,及洪承畴所领各省援兵耳,今皆败亡已尽,即有召募新兵,亦仅可充数,安能拒战?”已经充分说明清朝统治者,对明末九边曾经辉煌的认可,但在皇太极眼中,此时九边的状态连守城都做不到。
满清入关虽只有14万兵力,却有26年政权完善的管理经验,文臣武将皆当世之英杰,长时间密切注视农民军的动向,《清史稿》记载,入关之时多尔衮“誓诸将勿杀不辜,掠财物,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谕官民以取残不杀之意,民大悦,窜匿山谷者争还乡里迎降。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安抚民心,统御降将,相较大顺军的残暴,显得高明得多。
因此,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当时是吴三桂最好的选择,两虎相争,若时机成熟,关宁铁骑可为国争光,即便未能实现,至少清军好于农民军,而并非近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上姓吴的除了吴三桂,还出过哪些名人
历史上姓吳的名人,书写几位共赏!
吳学谦(1921—2008),上海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中共十二届、十三届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吳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工会主席。
吳克华(1913—1987),江西弋阳人。开国中将。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军优秀指挥员,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纵队司令员(东野四纵)。建国后,历任15兵团副司令员,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
吳羹梅(1906—1990),江苏武进人。被誉为“中国铅笔大王”。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建人之一。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出席了开国大大典,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铅笔工业公司经理,中国铅笔协会名誉会长。
吳富善(1912—2003),江西吉安人。开国中将。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建国后,历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吴三桂兵败后,其后裔被康熙帝清算,为何吴三桂墓地能保存至今
吴三桂是个永远存在争议的历史人物。既是明朝罪人,迎清军入关;又是清朝逆贼,30年后举兵叛清,被清朝视为罪大恶极的逆臣。在他68岁,也就是临终那年,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今天的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国号大周,他也成了大周太祖高皇帝。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支撑了三年后,被清军攻破大本营昆明,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宣告结束。吴三桂死了,可康熙、雍正、乾隆一代一代帝王根本就没算完,一直在苦苦追剿这个清廷最大反贼的墓葬,长达200多年。直到2010年专家才找到吴三桂的墓。
吴三桂的墓位于贵州马家寨。只有一米高,半米宽,碑面斑驳不平,布满苔藓。墓碑是雍正元年所立,字迹模糊,碑文隐晦,经专家最终考证,碑文意为:受皇天之恩颐养大周太祖高皇帝吴公号硕甫之墓,卒于康熙戊午年秋。因为吴三桂有一个号就叫硕甫。那么,吴三桂的墓以及吴氏后人是怎么躲过清廷的追缴的呢?
笔者觉得原因有三:一是,隐去了吴姓,改为马姓。吴三桂死后,陈圆圆由吴三桂大将马宝护送,躲进贵州的深山老林,雍正年间,清廷追剿得不太紧了,才下山住到一处山寨。马宝为转移清廷的注意,向清廷投降,遭凌迟处死。马宝守护吴氏后人有功,便以马宝的名字命名马家寨。直到嘉庆年间,清廷追剿才平息下来,才敢恢复吴姓。也就是说,马家寨都是吴三桂后代。
二是,知情泄密者处以极刑。据说,吴三桂后人的秘密在民国时期,曾有过一次泄密,但当时战乱,谁还有新考古,因此并未引起重视。1913年,邻村胡家铺一个妇女因为浇水灌田与马家寨的一位农妇发生口角。胡女骂,我胡家老祖宗为保你家老祖宗,千里万里来到这山沟沟。她还历数吴三桂、陈圆圆的丑事。吴女回马家寨报告。马家寨一群人赶来直接用锄头将胡女打死。
三是,不留下任何文字,三百年家族传承有传秘使者。至今,马家寨民居依然是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房龄都在百年以上。但是300年来一直没有创制族谱,也不见诸文字,而是设立秘传人,口口相传。这就避免了暴露和泄密。至今传密使者依然存在。密使不仅自身条件要好,最主要是热爱家族事业,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传授时,有严格的仪式,反复告知三遍,不准默写。吴三桂、陈圆圆的历史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吴三桂不造反会是什么结果
吴三桂不造反就会变成一个任清廷拿捏的富家翁。而让在云南一手遮天的吴三桂心甘情愿的放弃手中的军权财权,到清廷的大本营作一个成天提心吊胆的闲散人员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云南吴三桂掌握着军权,同时可以自由的任命官员,除了名义上还属于清廷管辖,在事实上就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国王,掌握着云南的一切,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的放弃手中的权利结束清廷削蕃的要求的。就和一个在子公司当一把手的人,可以在子公司决定一切,突然有一天总公司要把他调回去做个闲职,等于又要受人管,手中还没权,谁愿意呢?不造反的吴三桂将会失去一切,仅仅剩下自己和那么点钱,一段时间后可能连命都会不保。
康熙帝平定三藩后,吴三桂的家人、部将们结局如何
你这个问题牵扯和吴三桂有关系的人太多了,我就主要说一下吴三桂的儿子和他大周王国继承人的情况吧!吴三桂叛明投清之后,韬光养晦慢慢也成为云贵一方不可小觑的势力,清朝对吴三桂一方面想利用,另一方面看着吴三桂的实力不断壮大也开始有了忌惮之心,所以后期康熙削三藩是清朝早已计划之内的事情。开始康熙以赐婚的形式,将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圈养在京城,说白了吴应熊这个驸马实际上就是康熙的人质而已。
后来吴三桂有了反心,就秘密去京城解救吴应熊,但吴应熊为了不引起康熙的注意,只是将自己的大儿子吴世璠送了回去。吴应熊的这个举动,其实已经表明自己准备以身赴死,将自己的大儿子吴世璠送回去,可能隐含的意思就是告诉吴三桂:“我是你的嫡长子,吴世璠是我的嫡长子,如果我吴家真的有一天夺得天下,请将你的嫡长孙吴世璠立为继承人”。后来吴三桂起兵造反,吴应熊就死在了康熙的刀下,这就是吴三桂大儿子吴应熊的下场。
其实历史上对于吴三桂的子嗣没有过于详细的记载,有特殊记载的就是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和他的二儿子吴应麒。吴应麒早年和吴三桂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在吴三桂死后,自己没有被指定为继承人的情况下,吴应麒就好像在历史上被抹去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吴应麒的失踪后世猜测为隐于平凡之中,还说后来的隐居鳌山寺的吴启华就是吴应麒,不管怎么说吧!吴应麒如果真的是隐居于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很不错,因为这样可以避开战乱屠杀,让吴三桂一脉有所传承,当然这也是猜测。至于吴三桂其他孩子历史上没有太多记载,也并不是说吴三桂就没有其他的孩子,主要是剩下的孩子年龄尚小,可能还没有成年就在战火中消失了。
起兵反清后的吴三桂并没有像影视剧中那样不堪,反而是和清军打的游刃有余,比如在永兴之战中吴三桂就将清军打的连连败退。后来吴三桂在现在的衡阳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可不料没多久自己就患上重病撒手人寰,也就做了短短5个月的皇帝。吴三桂临死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孙吴世璠,可年幼的吴世璠,怎能将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周王朝稳定下来。吴三桂的死预示着大周王朝精神支柱的崩塌,人心军心分离涣散,清军抓住时机将吴军打的节节败退。后来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准备将吴世璠拉下台,自己取而代之,可不料计划败露,吴应期和他儿子都被吴世藩的岳父杀掉。这样的内部斗争使大周更加虚弱,没过多久就被灭国,吴世璠自杀,此时吴家亲人和官兵不是投降哗变,就是自杀、问罪,自此三藩平定清朝的根基也稳定了下来。
吴三桂身背千古骂名,真实原因是什么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他之所以身背千古骂名,和他的人品有很大关系。
吴三桂身为山海关总兵,位高权重,但他人品不好,有奶就是娘,先是背叛明朝,与李自成私下达成协议,在得知他的家人和陈圆圆被李自成挟持后,他又投靠清军,1644年,他引清兵入关,大破李自成,为清军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满清王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结果他又野心膨胀,起兵反清,自称周王,1678年,他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只传了一代就被大清剿灭。从中就可看出吴三桂只会统兵打仗,没有任何政治谋略,几次反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叛徒是会遭到唾弃和不齿的,吴三桂身背千古骂名是很正常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