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说到叛将很多人都会想到吴三桂,然而除了他还有一位,此人就是祖泽清,他两度反清的总兵,是康熙最痛恨的叛将,最终结局凄惨。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叛乱,耿精忠、尚之信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由于叛军的声势很大,康熙帝为分化、瓦解吴三桂,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措施,一面派兵与叛军交战,另一面对叛将进行招抚,只要投降,就既往不咎。然而有一位叛将却很特殊,康熙帝明确下旨不许其投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叛将名叫祖泽清,明崇祯五年(1632年)生于辽东宁远卫(今辽宁省兴城市)的将门之家,父亲是赫赫有名的祖大寿。如果算非祖大寿亲生的过继子祖泽润在内,祖泽清是祖大寿的第四子,在祖家兄弟中排行老四。
祖大寿家族降清后,祖泽清也随父亲归顺清政权。祖泽清依靠父荫和自身的能力,屡受晋升,曾担任参领,康熙六年(1667年)担任广东高雷廉总兵,管辖当时广东西南部的高州、雷州、廉州等地域的绿营军队。清朝时,总兵是正二品武职,又称“总镇”,官拜“总镇”的祖泽清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了。
然而,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祖泽清响应吴三桂反清,在高州举起反旗。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反清建立“周”政权,次年率兵挺进到湖南,沿长江一线与清军对峙。吴三桂从起兵之时起就注重对有家族裙带关系的清朝大员们的招抚。祖泽清沉寂了一年多,一直在观望局势。在当时忠于朝廷的平南王尚可喜的支撑下,广东的局势起初维持着稳定。然而,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潮州总兵刘进忠公开叛乱,刘进忠是辽阳人,和祖泽清算是半个老乡,其人曾是明军将领马得功的部下,明朝灭亡后在芜湖投降清军。刘进忠的起兵反清,对祖泽清是个震动,特别是刘进忠举起反旗后,和福建的耿精忠部联合,福建叛军被刘进忠迎进了潮州城,两军合为一处,实力大振。
就在尚可喜派兵进剿刘进忠叛军,收复潮州城并准备乘胜追击歼灭刘进忠余部的时候。康熙十四年六月,祖泽清在广东高州反清。与刘进忠投靠叛乱的“耿藩”即靖南王耿精忠不同,祖泽清是清朝册封的平西亲王吴三桂的亲表弟,此时自然要倒向吴三桂。
在经过过一年多的观望后,祖泽清也起兵响应吴三桂,并迅速攻陷雷州、廉州、德庆、开建等地,兵锋直抵新会、肇庆,威胁着广州。由于祖泽清的叛变,导致广东局势迅速恶化, 尚之信只好也参加叛乱。
1676年12月,清军扭转了战场上的劣势,尚之信立即反正,归降清朝。与此同时,叛将严自明、傅弘烈等人也纷纷投降,广东境内的局势得到好转。势单力孤的祖泽清见势不妙,也选择投降清朝。然而,祖泽清并不甘心,他毕竟和吴三桂是亲戚。再加上此时,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祖泽清自然也想混个王公。
1678年3月,吴三桂的侄孙吴世琮率军,从广西杀入广东境内,祖泽清很高兴,于是再度参加叛乱。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尚之信闻讯后,亲率军队平叛,迅速击败了祖泽清的叛军,祖泽清携家带口逃入山中。康熙帝闻讯,下发了一道诏书:凡属从吴三桂叛的各处大小官员,不管出于何种情况,只要归降一概宽免,只有祖泽清不行!
“惟祖泽清父子受国家厚养,前叛时以为出于不得已,而降后复叛,可知其父子甘心从逆,情罪重大,国法难容,不许招抚,亦不许其投诚,务令各路大军搜山擒获。”康熙帝的意思很明确,祖泽清两度反叛,罪大恶极,不许招抚他,也不接受他的投降,务必将其生擒。
清军经过一番搜捕,终于在这年八月,将祖泽清、祖良梗于深山中被擒获,随即押到了北京。第二年的二月,康熙帝再度下旨,将祖泽清父子凌迟处死,其家属籍没为奴。后世在编写史书时,将祖大寿以及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编入了《贰臣传》,而祖泽清则与表兄吴三桂一起被编入《逆臣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