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防控近视纳入政绩考核,关键在落实_近视_纳入_青少年

评论1+1:防控近视纳入政绩考核,关键在落实

教育部日前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其中明确,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引发舆论关注。

潮新闻:整治青少年“恶视力”就该动真格

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但《工作计划》并非简单重申。2018年八部委实施方案的提法是“拟纳入”,并没有说马上实施,而《工作计划》已经升级为“将纳入”,已经表明要动真格实施了,其意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传递了整治青少年“恶视力”的态度,如何执行才是关键所系。防范近视,需要从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等入手,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更是重中之重。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每周多在户外玩耍1小时,其近视患病风险将降低2%。此外,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问责措施。用数据说话,追责到相关责任人员,才能防止考核被虚化,倒逼政府发力构建健康视力综合保障体系。

新京报:抓住了解决青少年近视问题的“牛鼻子”

如何防范近视,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之所以难以做到,应试教育无疑是最大的“拦路虎”。为此,此次《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计划》还明确,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将青少年近视问题重视起来,其对学校的具体考核要求,自然也会作出相应改变。以此而言,此次《工作计划》提出的这些措施,可谓对症下药,找准了问题的要害。所以,将近视率等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不仅彰显了整治青少年“恶视力”问题的决心和意志,更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其治理效果值得期待。

北京青年报:关键在于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

虽说孩子们的近视率不断攀升和电子产品普及有关,但是孩子课业负担沉重,用眼时间过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教育部与地方教育部门此前出台了不少“减负令”。应该说,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也有所改观。但学校对减负到底会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抓防控近视、抓减负的热情会超过抓升学率吗?再说,学校不抓升学率了,家长也未必买账。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出台防近视举措,而在于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减负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不仅要出台防近视举措为孩子减负,而且要健全教育监督考核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只有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家长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

东方网:呵护孩子视力,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将近视率等防控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传递了整治青少年“恶视力”的态度,但如何执行才是关键所在。其间,需要避免因近视率政绩考核遭遇升学率政绩考核“一票否决”,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为避免被问责,并打造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降低近视率的政绩等现象。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细化问责措施。要强调用数据说话,避免学校等在进行近视以及体质健康监测时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从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等入手,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和社会也责无旁贷。如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不给孩子另布置作业;社会有关方面需要加强对网络游戏平台的监管,严格落实防沉迷措施。呵护孩子的视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准确监测学生的近视和体质健康情况,扎实推进近视率等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实,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