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报道(您做过哪些难忘的“好人好事”)_疫情_好人好事_防控

本文目录

  • 您做过哪些难忘的“好人好事”
  • 如何让好人好事被媒体报道
  • 涂磊在飞机上翘脚事件,其同行元元发文后又删除,有人说元元是支持涂磊,你认为呢
  • 90岁拾荒老人怕路上的玻璃碴伤人,寒风中蹲下捡拾,你怎么看
  • 河南男子在甘肃赤身卧冰救孩子,救完不留名引全国媒体寻找,你怎么看
  • 现在社会,还有人敢做好人好事吗
  • 帅哥,美女,救人事迹找那里报道
  • 一篇简报就是介绍疫情期间的好人好事,怎样写
  • 郑州街头一老人摔倒,女护士买豆浆鸡蛋灌饼感动哭当事人,你怎么看

您做过哪些难忘的“好人好事”

这是他人的好人好事,在网上就能查到,做了好人好事就应该要宣传的嘛!!!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一:

  阳明里社区好人好事事迹

  李文顺男41岁,居住在阳明里5-3-503,本人患言语四级残,妻子外媳无业,孩子在学,在社区享受低保528元,本人是社区志愿者,多年来以维护和支持社区工作,无论是楼内还是邻里他都是居民的调解人,个性是下雪天气,他都很早带着工具和主任们一齐清理积雪,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居委会每次号召募捐,他都用心献出爱心,捐出善款,截至目前共捐出人民币1000元左右。

  今年7月12日本楼内涂鸦问题很严重,已经看不出墙面的本面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我掏腰包花了60余元,买了一桶塑料浆把楼内墙壁粉刷的干干净净,楼内居民看到此状况后,十分感激,都纷纷表示必须向他学习,人人维护楼道卫生,争做和谐楼门。

  阳明里居委会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二:

  奉献的青春最美丽

  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十一中队战士叶乃阳,入伍5年来坚持把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使命、恒心献给岗位,出色完成世博、大运、涉日维稳等重大任务。个人荣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为总队标兵士官、武警部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09年12月至今,他坚持用爱心帮忙“植物人”方祖俊一家,每月从士兵津贴中拿出200元、士官工资中拿出800元予以捐助,“必须要让方祖俊醒过来!”抱着这个朴素的信念,在首次探亲休假的20天里,叶乃阳17天住在方家,四处打探唤醒“植物人”的办法,为之购买轮椅、MP3等康复用具,每一天帮其洗澡按摩、注射营养剂,不停的呼唤着他的名字,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方祖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先进事迹被安徽省委宣传部、礼貌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以及上海电视台、安徽省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武警新闻台、文汇报等国家和地方80余家新闻网络媒体宣传报道,个人被安徽省六安市评为“六安好人”,第三届六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荣登安徽省“好人榜”。

这个可以网上搜到的,一共有十九篇,这是关键词“好人好事事迹材料19篇_励志一生”

好人好事是值得宣传的,传播正义能量人人有责,大家有空可以阅读一下的哦!!!

如何让好人好事被媒体报道

有些人,只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报道不报道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

如果他已经拒绝你的答谢,就不要再打扰他的生活。默默感谢对你施救的人,并在生活中把这份谢意转化为对他人的帮助,更有意义。

涂磊在飞机上翘脚事件,其同行元元发文后又删除,有人说元元是支持涂磊,你认为呢

翘腿怎么啦!在自己座位范围内又没有别人,翘个腿放松下跟别人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我倒觉得发这个视频的人是个事孙子,闲的无所事事,嚼舌根子,渣。

90岁拾荒老人怕路上的玻璃碴伤人,寒风中蹲下捡拾,你怎么看

这样的老人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社会有这样好心、善心的人越来越少了,现今的人做事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的也不多了,建议网络要大力宣传这样的好人好事,多提倡些好的风气,把毛泽东时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传统承接下去,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才会融洽,才能繁荣!

河南男子在甘肃赤身卧冰救孩子,救完不留名引全国媒体寻找,你怎么看

河南是人口大省,做为一个地道的河南人我也说两句吧!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众多,多数地域贫瘠。普遍的贫困,外出务工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出去讨生活,教育水平低下,这也是以前的河南真实写照!但多数农村纯朴善良,靠出力创造生活,在外不时受到排挤,不公正待遇,坐火车大包小包的行礼被赶来赶去!篾称盲流!尽管受到种种歧视!他们依然背井离乡靠双手打拼来养活一家老小!试问全国各地那里没有河南人的身影?在全国高考分数线有比其它省分更高的吗?为顽强的河南人民点个赞吧!

现在社会,还有人敢做好人好事吗

现在社会还有人敢做好人好事吗?回答是肯定的。

不过,现在人做好事的积极性不那么高了,在毛泽东时代,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为什么那个时代都愿意做好人好事呢?因为那个时代大力倡导做好人好事,虽然那时候媒体不发,主要是报纸和广播。但是,对做好人好事的报道力度都非常之大,社会就形成了一种做好人好事的风气。

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现在是经济时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都忙着挣钱,谁还心思去做好事?人也变得越来越自私了,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做好人好事的风尚。

特别有一些碰瓷的人,更不敢让人做好事,生怕让别人讹上。恩将仇报,以怨报德也是让人不敢做好事的原因之一。

同时我认为,现在媒体对做好人好事的报道力度也不够,老是让好人吃亏,谁还愿意去做好人好事呢?

尽管社会风尚如此,但是,总有一些人,不为社会风气所诱惑,心中犹如一盏明灯,坚持信念和善念,始终如一的做好事。

衷心希望国家大力倡导做好人好事,对做好人好事大力报道,让人人效仿,形成做好人好事的新风尚。

同时还要对做好人好事的人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激励他们传递正能量,让做好人好事的风气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帅哥,美女,救人事迹找那里报道

我认为宣传或报道见义勇为、好人好事和英雄事迹等,可以找以下几方面:第一,当地社区。也就是政府的相关部门,比如说社区、公安局、区市政府。第二个渠道,可以找当地的主要媒体,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及其它主要媒体。第三,社会团体。比如见义勇为基金会、还有一些宣传好人好事,宣传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新风气的这样的群团组织。最后,就是自媒体形式了。希望帮到你。

一篇简报就是介绍疫情期间的好人好事,怎样写

为及时总结宣传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凝聚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市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市委市直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开展了“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周周评活动,每周发布一批“疫情防控好人好事”。发布内容分为两类:“阻击一线英雄榜”,主要发布医疗机构一线医护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等防疫救治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疫情防控善行榜”,主要发布基层一线群众、社会各界等参与疫情防控涌现出的先进事迹。

经活动评审小组评议审定,现发布第一批“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一、“阻击一线英雄榜”

1. 王新国 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2. 王永素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3. 孙凌燕 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门诊主任

4. 高 利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5. 王瑞兴 市疾控中心卫生检疫检测中心副主任

6. 徐盼盼 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

简要事迹

1. 王新国,男,196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王新国作为市人民医院新型肺炎防控工作医疗专家组组长,是最早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疗专家之一。在最危险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日夜忙碌,白天查房、问诊、关注病毒流行趋势,深夜还要在发热门诊会诊、排查疑似病人。虽然家就离单位不远,但他连续几天顾不上回家。王新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也为打好我市疫请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2. 王永素,女,198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王永素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安置孩子回老家后,立即加入医院抗击疫情第一梯队。她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布控疫情阻击各项工作,穿梭在医院医学观察患者病房,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36小时不眠,连续7日不回家,用责任与担当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3. 孙凌燕,女,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门诊主任。

孙凌燕长期从事传染病救治工作,在了解到疫情后,她立即取消了与女儿约好的外出休假行程,向医院递交了抗击疫情请战书,积极投身到发热门诊人员培训和物资筹备工作中。疫情发生以来,她一天也未曾休息,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周转率高、工作量大,科普宣教和疏导工作任务繁重,孙凌燕和同事们耐心细心地做好发热患者的全程引导和治疗。

4. 高利,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肺炎疫情发生后,高利丢下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主动递交“请战书”,加入医院抗击疫情第一梯队,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她积极协调筹备物资和人员、整理培训材料、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培训、规范修订疫情防治各项工作流程……每天只有深夜才可以抽出时间和家人联系,一向坚强的高利最怕听到儿子喊妈妈。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她时刻牢记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要求自己站在一线,遇到疫情冲在前面;作为一位母亲,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5. 王瑞兴,男,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疾控中心卫生检疫检测中心副主任。

王瑞兴的工作是检测疑似病例样本,在疫情防控初期,他就对县区疾控和各医院进行样本采样、运输、储存进行培训,还抓紧完善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ncov的实验室检测SOP流程。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将家搬到了实验室,全天候进入工作状态,每天休息的时间常常只有2-3个小时。

6. 徐盼盼,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

徐盼盼是医院部门间协调、调度的负责人。自疫情防控以来,她已经连续多日未回家。随着医院发热病人数量的增加,她不断调整团队工作节奏,无论是筹备疫情防控会议,还是调配一线人员、物资,她和她的团队都尽力做到高效、快捷......他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二、“疫情防控善行榜”

1. 苗世博 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居民

2. 姬小红(女) 市第四小学语文教师;王文卿 市明志中学教师

3. 鹤壁裕隆集团

4. 鹤壁诚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 天海集团

简要事迹

1. 80后口罩哥爱心举动暖人心。苗世博,男,198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居民。

疫情发生后,防护物资口罩严重缺货,他联系厂家自费10万元购买口罩捐赠,为我市疫情防控贡献个人力量。1. 向淇滨区环卫工人捐赠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5000只;2. 向市人民医院捐赠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万只、N95型口罩300个、医用酒精1箱;3. 免费向路过的市民发放口罩。

2. 党员夫妻疫情防控担重任。姬小红,女,1984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市第四小学教师;丈夫王文卿,198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市明志中学教师。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这对80后夫妻俩不顾年迈父母和幼小孩子,舍小家为大家,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尽职尽责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1. 姬小红自愿报名参加学校封闭值班,吃住在校,确保校园防疫安全;2. 王文卿积极参加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员疫情防控卡口值守,协助示范区淇水佳苑小区做好社区排查防控工作。

3. 鹤壁裕隆集团,捐款200万元及牛奶、面包、火腿肠、泡面等物资,支援淇滨区疫情防控。

4. 鹤壁诚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淇滨区捐赠20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

5. 天海集团,向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捐赠2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郑州街头一老人摔倒,女护士买豆浆鸡蛋灌饼感动哭当事人,你怎么看

老人摔倒了,不但有人扶,而且得知老人是因为没吃饭而晕倒后,善良的女护士又急忙给买吃的,这就是郑州的大爱,河南的情怀。视频中,听着一男和一女两位医护工作者那一句句关心、体贴的话,好像就是在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让人如沐春风,如坐春雨,倍感温暖。
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感谢那位拍这段视频的人,是他(她)让这种正能量得以了传播?而我们更想说的是,这位老人的亲人们当你们看到这段视频后,是不是得用行动去感谢下这些好人们?尽管他们不图回报。同时,是不是也要反思下自己在关心老人方面做得还不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