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请问全国新冠病毒疫情是不是又紧张了
- 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的胜利靠的到底是什么
- 戴口罩防控疫情是科学常识,一些西方人冒生命危险也不戴这是为什么
- 说说你们那是怎么防控疫情的
- 防控疫情,秦皇岛人应该怎么做
- 媒体在疫情防控时期的宣传重点是什么
- 新冠疫情防控,最难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
- 开学后疫情防控,班主任怎么做
- 疫情防控知识内容信息网上太多了,什么知识才是最好的
请问全国新冠病毒疫情是不是又紧张了
一,建议提问者每天关注官方媒体报道,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网等,就能知道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明白自己该不该紧张。
二,现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部成为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复课有序进行,全国旅游景点适度开放,这是基本面。所以不存在疫情又紧张了的问题,不应渲染,不必自己吓自己。
三,当然,主要由于受境外输入病例影响,我国依然有少数地方存在疫情,如黑龙江绥芬河等。经国家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只要新冠病毒疫情存在一天,我们就不能放松警惕。毕竟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而且由于科学家对新冠病毒尚未完全认知,时刻必须防止新冠病毒的卷土重来。戴口罩、勤洗手、防集聚、用公筷、增强免疫力、禁食野生动物等,应该成为常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应该成为常识。这,才是应对新冠病毒积极的态度。
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的胜利靠的到底是什么
靠的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的是不论贫富免费救治一视同仁,靠的是一切行动听党中央的指挥,靠的是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抗疫成功的伟大胜利。
戴口罩防控疫情是科学常识,一些西方人冒生命危险也不戴这是为什么
仅仅是口罩这一问题,就深刻暴露了全球化背景下疫情治理“防控举措”和“多种文化”的差异。
截止北京3月20日,美国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超万人,死亡人数破百。然而与中国“人人出门都应该带口罩”的抗疫号召不同:在美国,戴口罩似乎既缺少文化土壤,也没有官方号召。
而欧洲的一些民众,对口罩也存在抵触心理。
米兰街头戴口罩的女孩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针对新冠病毒给出了许多防护建议,如勤洗手,避免与他人的身体接触等,但至于口罩,两大机构都认为除了医务人员,只有被感染的患者,才需要带口罩。如果本人没有被感染,除非跟病患有过接触,否则都没有必要佩戴口罩。
反观亚洲国家的措施,政府和专家对口罩的态度却略有不同。1月底,中国的防控专家们就呼吁广大民众出门、尤其是到人口密集的场所,需要佩戴口罩,而且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及医用防护N95口罩。韩国、新加坡和日本政府在疫情爆发后也纷纷向居民分配了口罩。
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政府官员出席会议时统一佩戴口罩
为什么不同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
戴口罩对于预防新冠肺炎到底有多大作用呢?
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人与人近距离接触(接触后,通过携带病毒的手触碰眼睛、口鼻致感染),以及飞沫进行传播。口罩,以医用外科口罩为例,一共有三层,分别用于隔水、过滤以及吸湿,可帮助阻隔飞沫、吸附病毒。
香港中文大学呼吸医学专家戴维·许(David Hui)曾对非典(SARS)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说,戴口罩可以预防类似新冠病毒的传染病是一种“常识”。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曦表示,“理想状态下,如果大家都能清楚了解自己是否被感染了,我们就会建议只有被感染的患者才需要佩戴口罩。但是现在也出现了‘无症状’感染的情况,因此不戴口罩可能会置其他人于险境。”
既然口罩对于阻挡飞沫具有一定的作用,为什么世界卫生组合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并没有要求所有人佩戴口罩呢?不少专家认为,这主要跟口罩需求过大,供给不足有关。
中新社记者在纽约街头随机采访
此次新冠肺炎从1月份在国内爆发一直持续至今,为了应对疫情,口罩生产量大增,同时大幅减少口罩出口,以确保本国的供给。
据《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疫情慢慢扩散到全球各地,国外各国开始出现“口罩荒”。口罩数量本就紧缺,一旦号召各国人民都戴口罩,就会直接导致一线医护人员口罩的短缺。
目前,世界多国已经出现了医护人员“口罩荒”现象。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法国疫情严重,确诊感染者突破一万人。各界急缺口罩,其中一线医护人员“口罩荒”更是迫在眉睫。此外,韩国、美国、日本等疫情严重地区都出现了医护用品短缺、口罩稀缺的状况,正在加紧生产。
这不禁让人想起国内1月底出现的“口罩荒”。当时疫情白热化,由于口罩的防护作用,全民出现囤口罩热潮,导致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微博上呼吁:请把N95口罩留给医护人员。
面对全球有限的医疗产能,各国在危机时刻应如何更合理地调配和使用?如何平衡医护人员的刚需和普通民众之间的预防之用,似乎是一个大难题。
其实,是否佩戴口罩不仅仅跟其“功效”和“资源配置”的争论有关,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东西方人民对口罩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有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在东亚地区,民众们对于17年前“非典”的记忆尚未褪去,作为彼时的重灾区,那时候人人上街都会佩戴口罩。这一特殊时期的防护行为在“非典”过去后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常态。
香港大学人文与医学中心高级研究员里亚·辛哈(Ria Sinha)在接受《时代》的采访时说:“香港人比较接受口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非典’,那一段时间的变化变相塑造了当地人的习惯。尽管现在年轻一代不记得‘非典’,但他们的父辈确实经历过面对新型传染病时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她还解释道,在传染病爆发时戴口罩象征着“保护与团结”。即使佩戴口罩的有效性缺乏科学研究支撑,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戴口罩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很多人把戴口罩看成一种“集体责任”。
此外,在东亚地区,口罩的使用其实由来已久且十分普遍。除了抵御病毒以外,人们日常还会用来防尘防霾、抵御寒风甚至是遮盖脸上的痘痘。而且在日本、香港的街头,不少人佩戴的口罩类型多样,印花也很丰富,发挥着独特的“时尚功能”。
然而,在西方,与口罩有关的群体记忆似乎完全不同。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社会学家哈里斯·阿里(Harris Ali)说,在北美,人们常常把戴口罩跟“亚洲人”这个群体直接联系起来。在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有一些人会把“口罩”当做种族歧视的工具,以此来污蔑东亚民族,所以西方人一直认为口罩不符合当地的社会文明规范,对其接受度很低。
最近频频爆出的亚裔人士因戴口罩遭遇歧视性言论就是西方“口罩污名化”最好的证明。
而且,因为佩戴人数少,在西方戴口罩一般就意味着:我生病了,所以才需要戴口罩。口罩成了一种生病的代表,而不是预防的手段。所以一旦看到其他人佩戴口罩,路人们就会感到不安。
据《时代》,一位旅英学习的日本教师刚抵达英国时,就收到了来自英方学校的建议:“最好不要在学校教学时佩戴口罩,那样的话,孩子们会害怕。”
此外,日本修明大学社会学教授三井敏俊(Mitsutoshi Horii)也表示,西方人不喜欢戴口罩跟他们的表达习惯有关。“在西方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跟人交谈要露出脸部,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且交谈时的眼神互动和面部表情也很重要。”
仅仅是口罩这一问题,就深刻暴露了全球化背景下疫情治理“防控举措”和“多种文化”的差异。
面对生产制造的集中化,我们该如何应对特殊时期无法“自给自足”的窘境?各国在享受全球化福利的同时,又可曾想过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弊端?面对不同文明的文化差异,我们如何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想必,这是疫情之后全球都将思考的新难题。
说说你们那是怎么防控疫情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专家的指导意见,不聚集,不出门,戴口罩,常关注有关防控常识等等。到现在为止以见到很好的防控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打赢抗疫之战!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防控疫情,秦皇岛人应该怎么做
我是秦皇岛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防控疫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只要大家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疫情才会得到控制。
最主要的,就是,大家尽量减少外出,不要给家人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有要事非办不可,那就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回家后,及时去医疗机构做核酸检查,并在家自动隔离二十一天。
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如超市,集市等等,不参加聚会,不搞任何娱乐活动,婚事要延后,丧事要从简。
如有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的,赶紧去医院检查,进行核酸检测,以防万一,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防控工作。
人人都做个防控疫情的监督员,对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进行盘查和拦截,死防死守,确保这次疫情取得更大的胜利。
媒体在疫情防控时期的宣传重点是什么
媒体要积极宣传党中央抗击冠肺疫情的决策部署和命令指示。
宣传颂扬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医务人员在武汉,湖北一线的先进事迹。
宣传基层社区,村干部,志愿者在抗击冠肺疫情斗争中的努力工作。
宣传防控冠肺疫情的知识,规定和要求,各项法纪法规。出门戴口罩,少外出,不窜门。不聚餐,不聚会。宅在家里少给抗击冠肺疫情添乱。
笔者作为头条自媒创作者,在抗击冠肺疫情期间发布了关心支持做好防控工作的微头条三十八篇,评论二十五篇。反映了当地抗击冠肺疫情的真实场景和人民群众听政府的话,主动自觉做到遵守防控纪律的良好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冠疫情防控,最难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什么
新冠疫情防控,属于专业知识问题。本人认为最难的问题是对防控措施的认识和严管。最怕的是发现后漏报迟报隐满和重治轻防。
感谢头条把我的问答推荐首页。
开学后疫情防控,班主任怎么做
感谢悟空邀请!接连十几天,新冠病毒新增感染人数逐渐下降,紧接着钟老在新闻发布会上没戴口罩,第一次露出了笑容,疫情防控战役看到了曙光,各地复工复市、开学事宜都提上日程。虽然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目前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开学在即,学校以及老师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跟学生一起做好疫情防控,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每个班是学校的组成细胞,就像是社区是整个国家的组成细胞一样,保证好班级内稳定、不出问题意义重大,作为班主任,责无旁贷。开学前后我认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摸底排查
开学之前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排查对象是班里每一个孩子和任课老师,排查内容包含:本身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发热或症状、寒假期间的行动轨迹,是否有疫区或者疫情人员接触史,有无隔离史,何时到达本地等,并做好登记,需要居家隔离的跟学生家长沟通延期入学。
询问学校,开学之前寝室和教室是否消毒到位;安排好开学之日校门口的消毒工作;学生到学校以后先到寝室,班主任再核对一遍之前登记的情况,一方面看是否有遗漏,另一方面看是否属实,小心使得万年船。
二、日常防护
主要包含体温监测、教室和寝室消毒、个人消毒,有条件的学校每个班级会配备有红外体温枪,也有的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体温计,不管是哪种形式,目的都是及时监测学生体温,每天早晨、中午、晚自习进班时测量一下体温,出现发热情况及时处理上报;教室、寝室以及周围一天三次消毒,如果学校有安排是最好的,如果学校没有安排,班主任自己要操心,安排好消毒;进班前个人手部消毒,有条件的每个学生配备装有酒精的小喷壶,随时消毒,如果条件不允许,在教室门口安排班干部给其他学生手部消毒,一定要做到消毒到位,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防控、卫生知识普及
日常教学中,及时把传染病防控措施、疾病预防知识、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内容传达给学生,营造一种科学防控、讲卫生的氛围,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相互影响,互相监督,外控短时间内有效,想要长期有效更需要内控,也就是从思想上意识到防控的重要。
四、心理疏导
这种紧张的氛围势必会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一些影响,为了疫情防控需要,老师或学校采取的某些措施学生可能不理解,特别是万一有哪个学生发热、感冒、身体不舒服,其他学生压力就会比较大,想想成年人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何况是孩子呢,心理疏导很有必要,当然也可以跟知识普及放一块进行,大范围心理安慰,都是可以的。
最后就是,班主任一旦发现自己班级里哪一个孩子有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按照规定紧急处理,将影响范围降到最小。
疫情防控知识内容信息网上太多了,什么知识才是最好的
首先,网络时代也是信息爆炸时代,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你可以从网上获取众多知识。多到什么程度呢,我只能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然而“太多”也并非全是好事,就象你随身带了多块手表,反而不知道“准确”时间是一样的道理。疫情防控知识内容也是一样,网上相关内容多如牛毛,说法也不尽相同,看多了、了解多了反而更加迷惘了。对于网上太多的疫情防控知识内容,什么知识才是最好,我想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平常老百姓,最好的疫情防控知识内容可能是自我防护要注意什么、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消毒等;如果你是一位医务工作者,最好的疫情防控知识内容就与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了。所以,所谓最好,那是因人而异的,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其次,从网上获取疫情防控知识内容,要具备一定的真伪鉴别能力,普通老百姓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最好从官网上和专业网站上去获取,这样的话你所获取的疫情防控知识内容的科学性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有效指导你做好疫情防控,避免被引入歧途。一句话,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知识内容才是最好的。
最后,疫情防控知识内容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研究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深入变化的,因此对疫情防控知识学习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到“敌变我变”“针锋相对”才是最好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