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如果山本特工队没有杀赵家裕村民,楚云飞还会动手吗?战犯在关押期间有死的吗_太原_战犯_督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王靖国 太原 战犯 督军

本文目录

  • 《亮剑》如果山本特工队没有杀赵家裕村民,楚云飞还会动手吗
  • 战犯在关押期间有死的吗
  • 太原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战争
  • 一个省的督军,权力非常大,威风八面,到底能拥有多少军队
  • 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是指什么
  • 明天准备去太原玩几天,请大家推荐一下游玩的地方及一些太原特色美食
  • 阎锡山的部队有多少

《亮剑》如果山本特工队没有杀赵家裕村民,楚云飞还会动手吗

为何不动手?山本特工队是中国的國敌,是入侵之敌,不是政敌,杀敌是军人的本分。

战犯在关押期间有死的吗

我们就说说871名国民党战犯吧。死在改造期间,这种情况当然有,比如恶贯满盈的“大特务”徐远举,比如《特赦1959》中蔡守元的历史原型张淦等,但他们都是病死的。

因为,相关部门对各类战犯定下的基调是一个也不杀,连徐远举,周养浩,康泽等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鲜血的人也不杀。

蔡守元

871名国民党战犯,被分成了四类:头等战犯、首要战犯、重要战犯和普通战犯

第一类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头等战犯,原本为80人,后来又加入了在双堆集战场命令部下释放毒气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计有81人。

可实际在押的头等战犯,只有杜聿明、王陵基(原四川省府上将主席)、黄维等三人。

第二类为首要战犯,实际在押的为方靖、王耀武、马励武、宋希濂、沈醉、徐远举、周养浩等66人。判定首要战犯的标准为:中将及以上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府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重要分子。

但18军少将军长杨伯涛、青年军206师少将师长邱行湘等国民党军实力人物,虽然不符合标准也被归入了此类。

特赦1959剧中的周养浩

第三类为重要战犯,以第三兵团司令张淦为代表;其他的为普通战犯。

首要战犯中,在押期间病亡的共有10人

这十人分别是病亡于1962年的原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原陇南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沈鹏,病亡于1963年的原整编26师中将师长马励武;

病亡于1970年的原第四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米文和,病亡于1971年的原军统局川康区区长廖宗泽,病亡于1972年的原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原17兵团中将司令刘嘉树、原48军中将军长莫德宏;

病亡于1973年的原整编72师中将师长杨文瑔,以及病亡于1974年的原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

桂系第三兵团司令张淦虽然病亡于1959年,虽然他也达到了中将以上军衔、整编师师长以上军职的标准,可并没被列入首要战犯名单,他只是重要战犯。

特赦1959剧中的杜聿明

在押的头等战犯中,杜聿明、黄维原本一身满是致命的病,却都被治好了

刚进功德林时,杜聿明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结核、胃溃疡等各种严重致命的各种疾病。

黄维的疾病则更多,主要有重度肺结核,副睾结核,颈部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肋膜炎等,也都是要命的病。

要不是所里斥重资在香港购买抗生素,把他们送进条件良好的医院全力治疗,并为他们提供牛奶、猪肉、鸡蛋等营养性食品,杜聿明很难走出功德林,黄维也很难走出抚顺管理所。

所以杜聿明说,国家既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病——结核症,真是再生之恩德。黄维也说,国家治好了他“垂死的多年重病的恩德,何止是再生父母”。

相信杜黄所说,应该都是肺腑之言。毕竟,浑身重疾的他们,最终都能幸运地活着走出了管理所。


欢迎关注@司马砸光,谢谢

太原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战争

古人说到太原的军事地理环境,称其为“四战之地,攻守之场”,这是因其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和草原衔接过渡地带所决定的。农耕文明时代,拥有广袤土地资源的中原,本来就是兵甲撞击最密集的区域;再加上草原民族不断南下劫掠,中原政权与马背部落争战频仍,则更加剧了遭“强胡”“北逼”的并州战乱情势。

因此,古代并州战事频度之密、幅度之大、烈度之强,都达到十分罕见的程度,而“踞天下之肩背”的古太原作为并州中心,被推至攻防双方长期反复较量厮杀的前沿就成为天注定。

发生在太原这座军镇内外的大小战争不可胜数,但其中的6次战争关乎太原城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古太原最富戏剧性的战争,是发生在公元前455-前453年的春秋晋阳大战。这场晋国智、赵、韩、魏“四卿”之间兼并大战的起因,源自晋国执政者智伯强命各卿族献地销藩,但遭到晋阳赵氏的坚决拒绝。智伯于是联合韩魏攻赵,约定事成瓜分赵氏土地。不料在智伯引水灌城、晋阳危在旦夕之际,赵氏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实现了赵韩魏转身攻智的逆袭。这场持续了两年的大战,以智伯的头颅变为赵襄子的酒器结束。晋国失去最后的政治强人,赵韩魏放手肢解了晋国。晋国分崩离析,又导致地缘政治制衡坏损,西邻秦国趁机坐大,中国由此进入长达253年的战国时代。

古太原最旷日持久的大战,是发生在西晋时的晋阳保卫战。这场令人心悸的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东汉大丞相曹操在太原周边安置匈奴5部后,至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匈奴大都督刘渊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建立匈奴汉国。改了姓氏的匈奴人当年就发动了对晋阳的进攻。并州刺史刘琨顽强抵抗,历经守城、筑城、失城、夺城、再失城的拉锯争夺,最终晋阳仍被匈奴汉国占据。此战尤为悲壮的是,在明知西晋已亡、父母被杀的情况下,刘琨踞一片孤城喋血坚守,使匈奴汉国南进乏力,襄助东晋得以延祚江东,使得华夏赓续长存。

古太原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战争,是发生在十六国时期的北周攻晋阳之战。北周与北齐相互攻伐,最后北周攻破北齐别都晋阳和邺都,实现了北方统一。“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李商隐诗句中流露出周师进入晋阳城的兴奋,那是因为腐化加荒唐的北齐王朝的垮掉,是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隋书》载,北周武帝宇文邕兵临城下,北齐后主高玮正携宠姬冯小怜在一个叫“三堆”的地方围猎。高玮本欲回师迎敌,但小怜执意再猎,导致“因而国灭”。宇文邕临走下令拆毁“华侈过度”的北齐别都,晋阳城这回输得没骨气、没尊严。

古太原最酣畅淋漓的城市防御战,是发生在唐安史之乱时的太原保卫战。至德二年(757年),叛军首领史思明率兵10万来攻太原,北都留守李光弼率5000兵马御敌。李光弼指挥军民深沟高垒、坚固城防,并赶制10万砖坯以备城坏之补。他还创制出抛石器,叛军在巨大飞石砸击下恐惧后退。李光弼创造唐代“地道战”,地道从城内挖到城外,一直挖到敌人大营下方,在假意和谈间訇然地陷,太原守军乘乱掩杀,一战毙敌过万。李光弼太原保卫战的胜利,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为平定安史之乱、维护大唐疆域完整奠定了基础,成为安史之乱8年中至关重要的一役。

古太原最令人痛惜的大战,是发生在宋初的赵光义灭北汉之战。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后,立即开始了荡平十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宋太祖所向披靡,诸小国大部望风而降。但唯独盘踞太原的北汉政权,凭借辽军驰援,承受宋开宝元年(968年)、二年(969年)、九年(976年)3次重击岿然不倒。赵匡胤郁郁而终,赵光义继承其兄遗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伐太原,终迫北汉献城出降。为防范太原再次成为割据势力雄起的根据地,赵光义下令迁民焚城,次年又引汾水灌城,使有1500多年建城史的晋阳古城化为焦土。

古太原最惨烈的大战,是发生在宋末的靖康太原保卫战。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统帅宗翰率西路军攻太原,太原知府张孝纯和副都总管王禀顽强阻击。靖康元年(1126年),久攻不下的宗翰驰赴河南与东路军会合,行至泽州(今山西晋城)接到宋钦宗割让太原等3镇的消息,即返回受降。太原人拒绝怯懦圣旨,宋廷只得发兵来援,但被围城金兵击溃。金兵使用“鹅车”狂攻,糠秕充饥的守城军民舍命抵抗了4个多月,金兵终于破城。王禀背负宋太宗的画像突围,身负重伤后投汾河自尽。暴怒的金兵纵马把王禀遗体踏成肉泥,太原城军民惨遭屠城。太原失陷后111天,东京汴梁被金兵占领。

铁血之城太原此后还经历了蒙古铁骑、明军袭营、李自成农民军巷战、清军西洋大炮轰城等大大小小的战争,连带它更早经历过的抗击匈奴、五代割据政权更迭等等一系列战争,不仅书写成一座城烈焰灼天的战争史,也铸成这座城无惧牺牲、英勇不屈的城市性格。

一个省的督军,权力非常大,威风八面,到底能拥有多少军队

民国可谓军阀遍地,一省之督军则为一省中实力最强的军阀,别的小军阀也得恭恭敬敬地向他低头服从。

所谓督军,实则是一省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因为时逢乱世,唯一能够维持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势的便是军队,所以督军除了掌控一省军队之外,还会控制一省的行政权力。

所以,督军实为一省的最高领导者。

既然是军阀,那么一个省的督军自然便会拥有极高的自主权,这样的督军又能够拥有多少军队呢?

说白了,一个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这得看他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也就是说这个省的经济实力如何。

督军想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手里得有枪有炮,得有军队。

督军想要打下更多的地盘,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势,手里就得有更多的枪炮,更多的军队。

买枪买炮,需要钱吧?没有钱,谁卖给你?

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得需要更多的军队,养活一个军队,也需要钱吧?没钱的话,军队也不会跟你混。

当然了,实在没有钱,却又想买枪买炮,想扩充军队的话,一来可以投靠别人,从而换取更多的利益;二来可以向别人借,再用借来的钱去扩充自己的实力;三来可以自己想方设法地赚钱。

投靠别人,是几乎所有小军阀的选择。孙殿英从一个小混混起家之后,也为了能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投靠过很多人,如张宗昌,如蒋,后来更是投靠了日本人。

向别人借钱,实际上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在这得说说段祺瑞,向日本人借了一亿多,结果最后却没有还,这在当时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最后,既不想投靠别人,又不想向别人借钱或者借不到钱的话,那就只能自己赚了。当时,最会赚钱的有两个军阀,一个是阎锡山,一个是张作霖。

阎锡山和张作霖之所以最会赚钱,实际上在于他们最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地盘,发展自己地盘上的经济,而不是只懂得掠夺。

阎锡山在辛亥革命中坐上山西军政府都督的时候,山西可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省,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但是,山西到了阎锡山的手上之后,却得到了快速地发展,阎锡山在向外延申失败之后,埋头发展,用了几年的时间,竟然硬生生地将一个贫困省变成了模范省,不可谓不厉害。

冯玉祥和阎锡山一比,可就差远了,他虽然一度控制过好几个省,可正因为不会经营,只懂得掠夺,以至于最后身败名裂,再也爬不起来,阎锡山却被称为民国政坛的“不倒翁”。

除了发展经济之外,阎锡山还同时发展教育和军事,这也让他的实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阎锡山在1912年的时候,手上可用军队也不过只有1万多人而已,此后他不断地扩充军队,到了1927年的时候,他手上的军队便已经达到了13万,1930年时则达到了20万,这个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1937年,阎锡山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之后,仍在继续扩充军队数量,已近30万之多。

阎锡山之所以能够养得起这么多军队,便在于他懂得发展经济,所以他的手上有足够的钱去扩充军队。

张作霖成为奉天督军的时候,手上只有一个第27师,后来吞并了冯德麟的第28师彻底掌控了奉省,这才得以加快发展和扩充自己实力的步伐。

第27师即便满编了也不过1.2万人左右,后来当上了奉省督军,吞并了第28师,又增编了第29师,也不过3万多人。

但是,张作霖和阎锡山一样,他也很注重自身的发展,所以奉省在他的领导下,经济实力也稳步上升。

经济发展了,手上有钱了,当然得扩充军队了。

1918年时张作霖又增编了1个师和5个混成旅,此时他的军队应该已经有七八万之多了。

后来,他兼并了吉、黑二省之后,军队数量自然更加多,1926年之后,张作霖手上的军队达到了35万,算是奉军的巅峰时期了。当然了,这时候的张作霖已经不是一个省的督军,毕竟东三省全在他的手上。

张学良接手了奉系之后,向蒋低头,奉军也因此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人数仍然多达30万。

由此可见,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家底绝对不少,只可惜小张太窝囊。

可是,如果是马步芳、马鸿逵和盛世才这样的军阀,他们虽然也各自主政一省,但他们手上的军队显然就不如阎、张。

原因便在于他们所擅长并不是发展和经营自己的地盘,而是擅长于掠夺之事,所以他们兜里的钱支撑不起他们养太多的军队。

所以,一个省的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说白了还是得看他兜里有多少钱,钱多了,军队自然也就多了。

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是指什么

1. 中国战区的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与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而同年第二战区的划分是以山西察哈尔两省,也经历了长条山争夺战等激烈战役。另外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兵力包含了第6集团军(杨爱源率领)、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及预备军。

2.1938年,增援日军迅速于华北取得优势,并在占领上海后,切断中国军队之华北运输线。为此,同年1月发表的1938年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当中,将第二战区的区域略作更动,变成以山西及陕西北部为主,其战斗序列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共辖27个步兵师,3步兵旅,3骑兵师;不含特种部队。

3.1939年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及陕西一部份

第14集团军:卫立煌

第4集团军:孙蔚如

第5集团军:曾万钟

第9军:郭寄峤(战区直辖)

第6集团军:杨爱源

第7集团军:傅作义

第18集团军:朱德

兵力:32步兵师、14步兵旅、5骑兵师、3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或地方部队在外。

4.1944年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6集团军:杨爱源

第7集团军:赵受绶

第8集团军:孙楚

第13集团军:王靖国

第18集团军:朱德

直属暨特种部队。

明天准备去太原玩几天,请大家推荐一下游玩的地方及一些太原特色美食

太原被誉为龙城,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叫龙城,是因为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以太原起家的,比如隋炀帝杨广,最早是晋王,并不是太子,最后坐上了皇帝。唐高祖李渊被封为唐公,作为太原留守,和太原出生的“太原公子”李世民起兵建立了大唐王朝。武则天在唐代也属于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有好几个皇帝都是以太原为根据地起兵建立起天下的。所以那个时候起,太原被称为龙城。但是现在看到的太原并不是原来的太原城,因为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建立北宋以后,只有太原这块的北汉不投降,直到赵匡胤死都没打下来,赵光义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终打了下来。所以赵光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把火把古城化为灰烬,然后屠城后把剩下的人迁到了当时唐明镇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城,又派人去东山和西山铲除龙脉,去现在忻州的系舟山拔掉了龙角,把新太原城的街道都建成了钉字街,从那以后太原再也没有出过皇帝,而且唐代古城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现存太原古迹最有名的是晋祠了,有三大国宝建筑和三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来太原一定不可错过。太原还有雕于北齐天保年间的蒙山大佛和北朝时期的天龙山石窟,中国唯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中国现存最高的双塔——凌霄双塔,还有藏品丰富的山西省博物院,亚洲最大的煤炭博物馆,都是不错的景点。太原的吃食也有很多,最有名的当然是面食了,有几百种做法,高档一点就去风味大王,晋韵楼,全晋会馆,中档有山西会馆,三晋饭庄,芙蓉酒楼等等。爱吃街头小吃就去吃个打卤面,王萍面皮,贾记灌肠,羊汤之类的小吃。

阎锡山的部队有多少

阎锡山的晋绥军最巅峰时统领北方五省 ,两个特别市, 兵力达到30--40万

解放前已经基本损失殆尽, 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 ,守军计王靖国部 孙楚部共计10万人, 至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部队发展到10多个军,其情况如下:

  (一)步兵   第一军 军长孙楚,辖孟祥吉、陶振武、马延守3个师;   第二军 军长杨效欧,辖周思城、徐岱毓、李乐滨3个师;   第三军 军长王靖国.辖田树梅、杜堃、田绣章3个师;   第四军 军长李生达,辖霍原璧、段树华、陈长捷3个师;   第五军 军长李服膺,辖朵珍、李俊功、贾学明3个师;   第六军 军长杨耀芳、辖方克猷、赵廷英、温玉如3个师;   第七军 军长关福安,辖 郭宗汾、鲁英麟、刘添贵3个师;   第八军 军长张会诏,辖杜春沂、周原健、于镇河3个师;   第九军 军长冯鹏翥,辖楚溪春、高鸿文、黄光华3个师;   第十军 军长傅作义,辖苗玉田、叶启杰、白濡青3个师;   第一保安纵队 司令丰玉玺,辖李廷秀、王辅、刘召棠3个旅;  第二保安纵队 司令杨澄源,辖刘光斗、李嘉林、梁鉴堂3个旅;   第三保安纵队 司令周士廉,辖王弼、刘逢吉、马良3个旅;   第四保安纵队 司令秦绍观,辖刘濯清、樊赓灿、黄士桐3个旅。   上述4个保安纵队,中原大战开始后,均改为军的建制。  

(二)骑兵   司令赵承绶,辖孙长胜、彭毓斌、吕汝骥、郭凤山4个骑兵师。  

(三)炮兵   司令周玳,辖辜仁发、杨耀芳、温玉如、曾延毅、卢珖、周俊杰、冯鹏翥7个炮兵旅(各旅长在中原大战开始后稍有调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