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卫战失败后发生了什么?忻口会战的太原保卫战_太原_北宋_将士

太原保卫战失败后发生了什么

晋东要隘娘子关和晋北咽喉忻口相继失守,使华北最后一个战略要点太原门户洞开,历时23天的太原保卫战功败垂成。1937年11月8日,太原沦陷,华北正面战场随之解体,日军也将主力转移到津浦线和长江流域。这也为共产党、八路军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时机和广阔天地。

忻口会战的太原保卫战

日军在忻口和娘子关得手以后,立即左右夹击,逼近太原。在保卫太原的问题上,第二战区司令部发生了分歧,副司令卫立煌认为太原孤城难守,会上一言不发,另一位副司令黄绍竑则回避作战,想保存实力,在阎锡山的坚持下,第二战区司令部命令第35军军长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负责保卫太原。同时命令卫立煌率忻口部队向太原周围地区转移,协助傅作义固守太原。但从忻口退下的部队秩序极为混乱,没有来得及占领太原城以北的阵地就被敌人追军打败,溃军纷纷渡汾河西逃。晋东日军自10月26日起,连续攻占平定、阳泉、寿阳、榆次等地。11月7日,日军先后到达太原城郊,太原城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自11月 8日清晨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的配合下,从东、北两面猛攻城垣,北城楼被击中,火焰弥漫,太原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三丈高的城墙被炸得不足两丈。到 9 时许,东北、西北两处城角被敌密集炮火轰塌,随后,东、北两面城墙也被轰开十余处破口,敌步兵在枪炮掩护下向城中猛冲、守卫在太原城内的中国军队,身陷焦土、誓死不退。一面拼杀攻城之敌,一面将城墙各口封锁,并逐巷肉搏,歼灭入城之敌。但到入夜,日军突然向城内空降兵力,内外夹击,西、南两城区中国守军被敌击溃。中国守军因连日血战,已寡不敌众,城防司令傅作义泪流满面,只好下令仅存的 2000 余将士由大南门突围,向晋南转移,太原于当日失守。

北宋在太原保卫战中为何会败给了金人

北宋徽钦二宗时期,金人在灭了辽国后,发现了宋朝军力的孱弱大肆南下,攻城掠地,兵锋两度直抵东京开封,并灭了北宋,掳走了徽钦二宗,皇室百官,堪称北宋的奇耻大辱,而北宋的灭亡,可以说从开封城被破前的太原之战,就能够看出北宋的灭亡是在所难免了,武不能战,文不能治,昏君各种秀操作,别说是正值强盛的金军,哪怕是已经衰败的辽人都可欺负北宋。

围绕着太原的战争,从北宋宣和七年延续到了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至1126年,期间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面对强敌,北宋的君主就表现出了气馁,这对宋军士气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而北宋时期的太原城,早已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那座坚城,摧毁了那座重镇,而后重新建立了一座太原城,而令人唏嘘的是,正是这座太原城,成为了北宋时期抵抗金人南下的最后脊梁。

金人在灭了辽国后,以北宋接纳辽国降将,声称北宋背盟南下侵宋,当然这都是借口,当时的金人哪怕弄一个喝凉水塞牙了的借口伐宋都可以,那个时代的国家之间,本来就只有利益。可是尴尬的是,对于金人的南下,北宋有明白人,但是明白人不足以影响北宋朝堂的决策,当时的北宋还沉浸于收复燕云之地的表面胜利中,虽然是拿钱从金人手里买回来的,也无所谓。


当时宋将马扩就意识到金军的南下意图,多次劝谏镇守河东路的童贯,让他早做准备,按理说敌国的军事行动,嗅觉最灵敏的就应该是边防重镇,但是童贯怎么可能把这件事报上朝廷,北宋朝堂可是将童贯视为大英雄啊,收复了燕云之地的第一功臣,宋直接给这位宠臣封王了,可是之前童贯可是率军伐辽失败了啊,还主导了用钱请金人帮着打燕云之地,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可这样的人竟然封王了,对那些有心为北宋抛洒热血的将士是多么大的打击?


而且北宋朝廷还处于众人皆醉,无人愿意醒的阶段,那些朝官就真的没人意识到局势的危机吗?可是谁敢说出来吗?

所以在金军两路伐宋的时候,北宋根本就没有做相应的军事准备,还在被朝臣们忽悠着,在内平定了叛乱,在外“夺”会了燕云之地,这是都没有完成的事情啊。

《宋史.宦者.童贯传》贯奔入都,已受禅,下诏亲征,以贯为东京留守,贯不受命而奉上皇南巡。

《宋史.种师中传》金人内侵,诏提秦凤兵入援,未至而敌退,乃以二万人守滑。

面对金人南下,主帅童贯直接弃城而逃,可以说这是对军队士气打击最大的,主帅亡命,将士则毫无战心,而且也必然使得前线各路将士失去统一指挥,等待北宋再任命主帅人选,那时战事早已不可逆转。

要不是童贯命人射杀了那些跪拜在南巡路上的将士,引起了公愤,他是可以保命的,童贯的经历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北宋的将士,打再大的胜仗都比不了讨皇帝的开心有用,打再大的败仗,只有人护着,想怎么着都行。

童贯的逃跑导致河东路的防守瞬间崩溃,金军大举围困太原,而且北宋缺乏响应的应对策略,并未提前调集最具战力的西军,也就是常年和西夏作战的部队,等到种师中率部回援的时候,金军第一次南下已经结束了。

在位时期,是和还是战,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当兵临开封城下的金人提出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退兵条件的时候,宋钦宗是答应了的,还是李纲极力劝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才阻止了的,可是也一众朝臣都想着议和,暂时把金人打发走了就好,在这种前提下,驻守太原城的军民是苦苦等不到援军的,对于一个不想真的死战的北宋来说,能花钱买和平是何其的“快乐”。

但是金人第一次围攻开封,还是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选择了妥协,还是同意割让三镇,金人撤军,但是三镇的军民是不接受朝廷的诏书的,其中留守太原城的宋军反抗意愿最为强烈。

童贯难逃的时候,王禀临危受命,率部死守太原,前后共计二百五十多天,《宋史.钦宗本纪》金人陷太原,执安抚使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通判方笈皆死之。可以说北宋不缺乏忠心为国的将士,可是一个进退失据,偏向议和政策的北宋,辜负了众多将士。


而在太原城还未被金人攻下之时,看到金人撤军,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强调河北三镇的重要性,那是守护北宋北大门的区域,所以面对太原还在坚守的局面,北宋有过两次针对性的救援计划,可惜都已失败告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