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康县人民医院刘杨杨把患者当朋友 贴心守护患者的“生命线”_透析_患者_太康县

“我是小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透析。扎针不疼哦。”早上六点半,太康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护士刘杨杨准时来到医院透析病房,微笑着和病友们打招呼。病友们也纷纷和她挥手示意,就像朋友见面,病友们没有半点儿局促。

启动水处理机电源、水源,打开血液透析机进行自检,连接、预冲血液体外循环管路。刘杨杨开启了一天守护患者生命的工作。

连续工作34个小时,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杨杨,当初要不是你,说不定我早就剩下一把尸骨了。”躺在床病上,看着刘杨杨给自己扎针、启动血液透析机,王某军陷入了往日的回忆中。

58岁的王某军是太康县转楼镇某村人,患有肾病多年。2018年冬天的一天中午,王某军突然昏迷不醒,被家人紧急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经诊断,王某军为无尿高血钾,需要紧急床旁透析。

此时,工作一天一夜的刘杨杨准备下班休息。突然,护士长张浩杰给她打来电话:“杨杨,这里有个病人急需床旁透析,我知道你已经工作24小时了,你还能坚持吗?”电话里,张浩杰急促而又心疼地问刘杨杨。

“护士长,我可以。”接通电话,刘杨杨一口答应。刘杨杨知道,对尿毒症患者来说,透析治疗是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一旦中断就会有生命危险。她迅速穿上工作服,来到病房开始给王某军进行透析。10个小时后,王某某最终转危为安。而此时,刘杨杨已连续工作了34个小时。“我的生命是杨杨给的,不是她,我活不到现在。”如今,王某军逢人就夸刘杨杨。

看到王某军苏醒过来,刘杨杨精神一松紧,感觉头晕眼花,浑身酸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当时,杨杨满脑子想的都是救人。这几十个小时是她提着劲干过来的。”刘杨杨的一名同事说。

面对患者的赞誉,刘杨杨淡淡一笑,说“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其实,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这是小事,值不得点赞。”

把患者当朋友,贴心守护肾衰患者的“生命线”

展开全文

刘杨杨除了每天守护在透析患者身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透析机器参数和导管、内瘘有无渗血等情况外,她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意思状态,为患者做心理辅导,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50岁的姜某风是太康县大许寨镇某村人,患肾衰竭多年,长期血液透析和病痛折磨,曾一度让他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一开始,我多次想放弃治疗。”姜某风回忆说。

姜某风的思想波动,被细心的刘杨杨发现,于是她开始给姜某风做思想工作。给姜某风讲解病人与疾病抗争小故事,介绍有关透析知识、透析原理和预后情况,让姜某风逐渐认识到充分透析对今后换肾的重要性。就这样,在刘杨杨的关心下,姜某风去掉了放弃治疗的想法,开始按时到医院透析治疗。“杨杨把我们病人当亲人、当朋友。杨杨是个好医生。”姜某风动情地说。

姜某风是刘杨杨把病人当朋友、亲人,为病人守护生命的缩影。

据了解,在太康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有血液透析患者220多人,而每天需要透析的病人则达100多人。作为一名透析科护理骨干,刘杨杨每天需要负责8名透析患者。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刘杨杨都会耐心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并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患者。让患者需要帮助时随时与自己联系。而刘杨杨只要接到患者电话,无论时间早晚,哪怕是深夜,她也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助解决。

刘杨杨把患者当朋友,患者就把她当亲人。一次下班后,刘杨杨在医院楼梯口看到一位患者,得知对方已经在台阶上坐了4个小时,为的只是把手中的水果送给她。另一位患者住院期间,嘱咐儿女每天准备两份早餐,其中一份留给刘杨杨,送餐时还不忘叮咛两句:“今天病人多,保重身体。”

刘杨杨是一名退役军人。2018年,她从部队退伍后,到太康县人民医院工作。从医5年多来,她已成功为肾衰患者做透析超1万人次,还在治病的过程中注重“医心”,用体贴和关心,给患者家人一般的温暖。

“医学是有温度的,医患彼此建立的信任,是治病救人的一剂良药。”刘杨杨笑着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