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葬礼,儿子刘源手捧遗像敬军礼,2位特殊人物在场失声痛哭_自己的_母亲_葬礼

提起古往今来的传奇女子,王光美必然在其中有着一席之地。她生前拥有的身份和头衔,各个都令人咂舌。

“数学三王”之一、我国第一位研究原子物理的女硕士、刘少奇主席的夫人,以及,惠及数十万家庭的慈善家。除了个人取得的卓越成就外,她还为党为国做出了不可计量的贡献。

先是放弃去美国继续读博深造的机会,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毅然投入共产党,为各个领导人担任翻译一职。

晚年仍发挥余热开展“幸福工程“,帮助许许多多的贫困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她离世后的葬礼上,社会各界的人士都前来吊唁,让这简单的葬礼也变得隆重起来。其中包括着她的孩子刘源将军,正怀抱遗像身披国旗,向母亲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但葬礼上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两人。他们是谁?又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大家闺秀的人生抉择

王光美生于1921年,她的父亲王治昌,曾经代理过当时北洋政府的农业和商业部门总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管理者之一。

而她的母亲董洁如,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位女大学生,同时也是富商之女。在这样的家庭诞生的王光美,是当之无愧可以被称之为大家闺秀的。

展开全文

并且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都十分优良,她和她的十位兄弟姐妹都有着自己的光辉成就。

王光美兄妹几个除了在各自学术研究领域的突破外,还有着半数以上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投身革命。

在这种优良氛围的影响和支持下,王光美自小就懂得勤奋苦学,同时有着相当不错的天赋,让她得以在学术研究上越走越远。

她从中学开始就尽显数理方面的超高造诣,甚至直接被称为“数学三王“之一。她也有着自己的理想,期望以后能够成为居里夫人那种能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而王光美也一直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先后在辅仁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同时在数学和物理上都有着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的整个物理学界都有听闻王光美的才华,并普遍认为她应当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而她自己也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到美国两所知名大学读博深造的机会。

如果她当时真的按照这条路去发展,那么王光美就可能成为杨振宁或者李政道的学姐,成为我国核物理学界的又一泰山北斗。

但这计划中的一切,却在1946年的春节,因一张小纸条而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动。

由于王光美很早就接触过地下党组织,表达过自己期望为党为国做一番贡献的愿望。所以在1946年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准备签订停战协议时,地下党的成员将邀请她担任翻译的小纸条送到了王光美的手里。

但当时的王光美研究的是高能物理方面的内容,并不熟悉军方和政治术语。况且美国的大学已经多次催促她尽快办理留学手续。

王光美也因此陷入了矛盾和抉择中,一方面是自己的光明未来,另一方面是党对自己的需求。但这份纠结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她很快就认清了自己的内心。

在党和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怎么能选择拒绝和退缩呢?

她暂且推迟了美国来的录取通知,迅速拿着纸条与解放报社社长钱俊德会面,并拿着钱俊德的介绍信见到了李克农,随后很快被安排担任叶剑英等主任的英文翻译。

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几个人能理解为什么王光美会这样选择。

王光美也并没有向外界解释的意思,就这样开启了独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尽管放弃了原本板上钉钉的光明前程,但她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从未提过后悔二字。

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在这革命路上,竟一不小心碰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爱人。

同甘共苦的夫妻生活

革命的过程往往是艰苦的,但正是在这艰苦的过程中,王光美却找到了自己的“甜”。那便是和刘少奇同志的缘分和爱情。

他们两人的结合,也充满着巧合和趣事。他们是在某次探望朱德将军时有了第一次见面,随后顺其自然地有了后续的“偶遇”。

在后来谈及自己对刘少奇的看法时,王光美充满着感慨和怀念地回答道:“他好在哪儿呢,起初佩服他是因为读过他的书,另外看他做什么工作都特别专心,刻苦”。

事实上,当时的刘少奇和王光美之间相差了23岁,甚至可以当王光美的长辈了。但缘分总是妙不可言,使她们两人跨越了年龄的隔阂并深深地相互吸引。

就连一向谨慎沉默的刘少奇,也为了自己的爱情,向王光美“大胆”表白:“我即将参加土改,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但就是这样简单直白的话语,王光美却欣然答应。

1948年,王光美和刘少奇正式举行婚礼,结成革命伉俪。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是两人婚礼的座上宾,尽管婚礼并不十分华丽,但已然是王光美心中最幸福的时刻。

婚后的王光美更是似乎忘记了自己曾是物理学界的天才,全心全意辅佐刘少奇,一方面在革命事业上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生活起居上也不遗余力。

由于刘少奇身居要职事务繁忙,王光美不仅结合自己早年学过的先进知识,与他探讨并出谋划策来分担刘少奇的压力。

同时还注意到刘少奇因忙于工作常常耽误吃饭导致的胃病,而在王光美的悉心照顾下,久未康复的胃病竟开始了好转。

随后王光美更是为刘少奇生下了四个孩子,还多次陪着刘少奇出国访问,双方的感情日益浓厚。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美好诚挚的感情,竟然会以如此残忍的方式被打破。

原本幸福的家庭,因刘少奇同志的离世而终结。这一切是那么突然和意外,失去丈夫让她疼痛钻心,但王光美始终没有怨天尤人。

在为刘少奇同志开展的追悼会上,王光美抱着丈夫的骨灰盒,紧紧地贴在脸上,却没能再从早已干涸的眼窝中流出热泪。

尽管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但这位坚强的女性并没有从此沉沦在悲伤中,反而打起精神,为社会和国家继续尽力奉献着自己能做的一切。

传奇女性的余热与博爱

王光美在接受了丈夫离世的事实后,开始尽自己的努力为其他人和社会谋福利。

王光美先是于1989年参与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向她40多年前的物理老师,北大教授褚圣麟以及他所代表的整个教师群体,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随后更是于1995年开展“幸福工程“,拯救了千千万万名贫困母亲。王光美不仅拖着已经年老的身体,为这一计划四处奔走;还身先士卒地将自己近乎所有的工资和储蓄都投入其中。

她甚至连自己母亲离世后留下的瓷器,都拍卖掉后用于慈善。后来提及这件事,王光美也坦诚地表示内心存在不舍,但是她无法忍心看着那么多母亲,还在因贫困而挨饿。甚至认为就算自己的母亲知道这件事,也会为自己而骄傲!

就连王光美自己的儿女都时不时地调侃她,说不能让母亲王光美有钱,不然总会想着去捐出去。

但尽管嘴上这么说,王光美的儿女们依旧理解并支持母亲的行为,甚至他们自己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贡献。

在王光美坚持这项公益事业的11年间,全国各地已经因她而建立起389个项目点,总计投入资金3.1亿,救助惠及贫困的母亲和家庭近70万。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全是因为自身的成就,更多还是要看她为他人和国家所作的贡献与付出。

而王光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诚心的付出,足以被称为最伟大的女性之一。除了这份燃烧余热的奉献之心,王光美还兼具着极为博爱的胸怀。

王光美在83岁高龄时,还刻意组织自己家和毛主席家里后辈们的聚会。对毛主席留下的女儿李讷更是关怀备至。

在聚会上,王光美多次询问后辈的各种情况并提出建议,那种诚挚又亲切的语气,谁看了不会将他们当作真的一家人?

原本可能因为祖辈的矛盾而再无瓜葛的两家人,却在在王光美博爱的胸怀下化干戈为玉帛。两家后辈不但没有剑拔弩张,反而一团和气。这种宽广的胸襟,着实让人从心底敬佩。

而王光美的儿子刘源,也对自己的母亲有着十分中肯的评价:“我的母亲身上几乎具备了东方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不论她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她总是会力求做到最好”。

王光美的无私奉献与诚挚博爱,像极了那茫茫黑夜中的一束光,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的钻研与学习。

但王光美为国为家付出了这么多,却从来不求回报。反而始终贯彻着自己的信念,把温暖的力量,一直传递到她去世的那一刻。

然而再光辉的人生,也有走到尽头的一刻;再温暖的蜡烛,也终有燃尽的一天。

举办葬礼时的意外来客

2006年,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因不幸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葬礼操办的程序和配置都十分简单甚至是简陋,仿佛王光美就在一边指挥着,要将钱省下来继续捐给需要的人。

但听闻过她那传奇事迹的人们,不会允许这么一位伟大的女性,就这么默默无闻的离开。

不仅社会各界了解过王光美事迹的人们蜂拥而至,甚至一些老红军战士,就算自己已经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也要拼命赶来送她一程。

更是有许多根本就素不相识的人,在了解到葬礼是为王光美举办之后,也会刻意赶来,在她的墓前放上一束鲜花。生前未能聊表敬意,只求借此花以慰英灵。

而王光美的儿子刘源和女儿刘婷婷,更是早已泣不成声。毛泽东同志的女儿李讷也专程赶来,为这位不是母亲却近似母亲的亲人,献上自己的崇敬和悲痛。

刘源甚至以军人的身份怀抱遗像身披国旗,向母亲表达自己最诚挚和崇高的思念与尊重。尽管王光美严格说来并不是军人,但在场的人没人觉得不妥,只会觉得她还值得更多的敬仰和尊敬。

在花圈和松柏的环绕中,放着的是王光美那和蔼又熟悉的面庞,只可惜照片上的绝美微笑,已然永远地定格。

还有着一副特意为王光美打造的挽联,为她名字中的“光“和”美“做出了最合理的解释:“光明胸襟存正气于公于私可昭日月 美善心灵蕴大德为国为民堪立古今”

而在这场恢弘的葬礼上,还出现了两个极为特殊的人。

原来他们分别是郭法曾和刘袖杰,是电影中刘少奇和王光美的扮演者。他们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曾多次与王光美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老人家也非常喜欢他们,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两人讲述她和丈夫之间的细节和过去,可以说,他们就是王光美的知音和传承者。

就连王光美老人的儿子刘源见到他们,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太像了!简直太像父母年轻的时候!”

这两位特殊人物的到来,不仅证明了王光美的伟大和宽厚,更是体现出她日常生活中的平易近人。如此温暖的人格魅力,怎能不受人的尊重和爱戴呢?

尽管命运待她不公,让她近乎失去一切。但王光美从没抱怨和憎恨,反而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世界对他人的在乎和爱意。

从一届才女,到革命战士,再到刘少奇的妻子,最后是伟大的慈善家。王光美的一生仿佛都是优秀与善良的代名词。

尽管这位伟大的女性如今已离我们而去,但这种伟大又令人暖心的精神,将世代流传下来,生生不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