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在场的人无一不悲泣,许多群众自发地来到这儿,他们来到这里送别一位好党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默默奉献的一生。他,是毛岸青。
众所周知,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父亲是伟大的领袖,母亲是英勇的烈士,毛岸青很好地传承了父母的优秀品格,一生默默奉献、服务人民。
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于北京304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追悼会现场,毛岸青之子毛新宇怀抱着父亲的遗像悲痛万分,他的妻子邵华、大嫂刘思齐、妹妹李敏和李讷皆泣不成声,还有数千名群众在得知其去世以后便自发赶来现场送他最后一程。
颠沛流离的童年
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二个孩子,生于1923年11月。他尚在襁褓时,父亲毛泽东便离开长沙,准备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展开全文
此后,“抛家舍业干革命”的毛泽东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实在无暇顾及到自己的家人,与妻子杨开慧更是聚少离多。
1927年,毛泽东秘密参加“八七”会议并奉命发动秋收起义。此前,毛泽东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年幼的儿子一起接到长沙板仓的岳父家中,安顿好妻儿的毛泽东再次离开家人踏上革命的征程,谁曾想此一别便是二十年。
1930年,独自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在长沙继续斗争的杨开慧不幸被捕。
这个身陷囹圄的弱女子并未有丝毫的畏惧,她依旧坚定初心并毅然决然地说:“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之后,她至死都拒绝与自己的丈夫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英勇就义。
母亲就义之后,年幼的毛岸青和哥哥弟弟一起被辗转送往专门收养革命烈士遗孤及党的领导人留居在上海的子女的大同幼稚园。
可惜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幼稚园的负责人董健吾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幼稚园工作人员接连遭受到抓捕或迫害。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被董健吾送到其前妻黄家暂居。
黄家人对毛家兄弟二人十分不友善,在黄家寄人篱下的兄弟俩时常遭受打骂,可谓是受尽凌辱。
一次,毛岸英外出回到黄家之后发现毛岸青被人用烧炉子的铁钩打得头破血流,悲愤之下哥哥背起受伤的毛岸青离开了黄家。
离开黄家之后的两人开始了流浪生涯,毛岸青跟着哥哥一起睡在马路边,从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给人打零工换取微薄的收入,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一直到五年之后,他们才在一座破庙被人找到,接着由李杜将军将二人送往苏联。此时,毛岸青十三岁,但在这个稚嫩少年走过的短短十三年里,已然尝遍了许多苦楚。
年幼便与父亲生离,七岁时失去母亲;从小和兄长一同辗转多处,之后又在街头流浪了整整五年,过着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日子。
或许,在常人眼中的毛岸青是伟人之后,但又有谁能知晓这个伟人之子甚至没能过上普通小孩的生活,没能安安稳稳地围绕在父母膝下,度过快乐无忧的童年。
他的父亲为革命奉献了自己,他的母亲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也为此被剥夺了太多太多……
在苏联的日子
毛岸青兄弟俩顺利抵达苏联以后,重新与父亲毛泽东恢复了联系。虽然,十余载未曾相聚,如今又远在异国他乡;但时间和距离并未冲淡彼此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
毛岸青时常给父亲写信,信中叙述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向父亲叙述在苏联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而在国内的毛泽东同样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他经常在信中鼓励兄弟俩在国外要坚持学习祖国的文化知识,要多读书,努力学习。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常常看着别人辗转从苏联带来的孩子们的照片,看着看着便忍不住流下眼泪来。眼泪中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也蕴藏着他浓浓的愧疚和担忧。
毛泽东的心里对毛岸青有着多一份的怜惜,因其年幼流浪街头时曾被毒打,头部受创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多年来饱受病痛的折磨,痛苦不已。
据悉,毛泽东曾回忆此事并说道:“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头,受尽了苦难,几次被警察打过,对他的刺激很大。”
在苏联,毛岸青兄弟俩还见到了贺子珍以及她们年幼的妹妹李敏。贺子珍对兄弟俩十分照顾,时常为他们缝补衣物,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每到周末,毛岸青哥俩便到贺子珍和李敏住的地方一起过周末,贺子珍总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孩子们煮土豆汤、做烤面包。
在贺子珍那里,毛岸青和哥哥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体验到了久违的家庭幸福感,他们亲切地称呼贺子珍为“贺妈妈”。
1946年,哥哥毛岸英先毛岸青一步回国,见到父亲之后,毛岸英向其转述了毛岸青在苏联的相关情况。
听到毛岸青的近况,毛泽东心情大好,当即还远在苏联的毛岸青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欣喜,还嘱咐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附上其素未谋面的妹妹李讷对毛岸青的问候和她送给毛岸青的剪纸。
在克山,投身于土改工作中的“杨永寿”
毛岸青回国不久,便到哈尔滨的中学学习中文。之后,在父亲的安排下,毛岸青到克山继续工作和学习。
此时的毛岸青用的是杨永寿这个名字,没有人知道这个初到克山的年轻人是毛主席的儿子。
时任克山县委副书记张同舟领着毛岸青向大家介绍道:“这位是杨永寿同志,是省里派来参加土改工作的”。
在克山,毛岸青很快便积极投身到当地的土改工作之中。他与同事们一起深入基层,亲赴当地农户的家中,积极宣传党中央的土地改革政策,号召当地的贫农、雇农团结起来,组织大家一同加入到土改斗争中,打倒土豪、富绅,解放农民。
不仅如此,毛岸青在当地还帮助农民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以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农民串换优良的种子;与当地的农民亲如家人,一起干活、一起吃派饭。
1948年,毛岸青离开克山之际,当地老百姓对这个年轻的好干部十分不舍。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得知这个和普通人无异在基层谦虚肯干的杨永寿居然是毛主席的儿子。
大家在震惊之余不免感叹国家领袖的孩子竟然是如此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同时他们心中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愈加深厚。
在克山的几年里,毛岸青奔走在大小村落之间,走村串户,实地考察农户的情况。与当地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组织大家一同响应土改政策,大力推进土改政策的实施,为当地土改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毛岸青等人的努力下,克山的土改工作有了明显的成就和突破,为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数年来,他虽是伟人之子,却能够同普通人一般工作、生活,谦逊低调、朴实无华,着实令人敬佩。
与妻子邵华
回到北京以后,由于毛岸青出色的外语能力,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俄文翻译。
1951年,毛岸英在朝鲜牺牲,悲伤过度的毛岸青旧疾复发,开始住院治疗。两年以后,毛岸青赴苏联治病,直到1959年病情好转,得以回到大连进一步疗养。
俗话说“三十而立”,在那个年代大多数男子在三十岁时都早已儿女成群,但三十六岁的毛岸青却仍旧是孑然一身。就是在大连休养期间,毛岸青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邵华1938年生于陕西西安,父母是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同志。同父异母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英的妻子,年少时她常与姐姐姐夫一同前往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所以其与毛岸青本就相识。
只是当时的邵华年纪尚小,且在她心中毛岸青就像一个大哥哥,未曾有过多的想法。毛岸青在大连期间,在刘思齐的引荐下与邵华再次重逢,而后二人开始保持书信联系,往来之间毛岸青对邵华产生爱意。
那段时间,毛岸青在给父亲的信件里不知不觉多次提到这个可爱善良的姑娘。毛泽东对于儿子的幸福也是十分关切,曾在信中提到:
“听说你的病体好了很多,极为高兴。仍要听大夫同志和帮助你的其他同志们的意见,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在父亲的鼓励之下,毛岸青最终通过书信,向邵华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之后,邵华逐渐被毛岸青的真诚感动,两人之间从手足之情升华为爱情,不久之后两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己的爱人,邵华将自己的学籍从北京转到大连,课余时间她便到疗养院陪伴毛岸青。最后,相知相许的两人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毛岸青与邵华一同写信给在北京的毛泽东,向毛泽东表示二人希望能够在大连举办婚礼。
毛泽东在得知这一喜讯之后十分高兴,还为两人送上了一块手表和一台国产收音机作为二人新婚的贺礼。毛主席对这个儿媳十分满意,其曾以父亲的名义题词:邵华是个好孩子。
邵华嫁入毛家之后,仍旧是勤劳坚毅,作为女儿她需要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作为妻子她陪在受顽疾困扰的毛岸青身边,默默守护。
除此之外,工作之余其还辛勤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是十分深厚,相濡以沫的两个人也有独特的浪漫。
每逢周末,毛岸青回到家中,吃过晚饭之后夫妇二人总一同要外出散步。散步时,毛岸青总会挽着自己的妻子,漫步在街道的两旁,既浪漫又温馨。
起初,羞涩的邵华不好意思在大街上“拉拉扯扯”,但毛岸青总是会说:“怕什么,我们是夫妻,没关系”。
婚后第十年,邵华生下两人的儿子。毛泽东亲自为自己的孙子取名为“毛新宇”,有“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之意。
儿子的诞生无疑带给夫妇二人巨大的喜悦,那一年毛岸青四十七岁。虽说是“老来得子”,但毛岸青和邵华对儿子从不溺爱。夫妻二人悉心教养毛新宇,他也不负众望成长为对国家栋梁。
“久经风雨显伟岸,历尽沧桑方长青”。毛岸青的一生历经诸多苦难,他却始终像坚韧的蒲草一般顽强地活着。他是毛主席亲子,一生位尊不骄,望重不傲。
童年的不幸让他一生饱受病痛的折磨,即便如此他却始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生在一个革命的家庭中,毛岸青始终将父亲毛泽东的教诲铭记于心,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一生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爱戴。
送别他的那一天,灵堂前有他挚爱的亲朋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群众。妻子邵华,儿子毛新宇,妹妹李敏、李讷,一起守候在他身旁。
众人为他的逝去而感到悲伤与惋惜,可谓是“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纵使,他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永远是党和人民最忠诚的战士,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文/史海观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