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毛岸平去世,李敏李讷毛新宇敬献花圈,生前曾任奥运火炬手_毛主席_韶山_北京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距今已经46年,但他的后人依旧在延续着韶山毛家的优秀家风。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毛主席有着直接联系的亲人都慢慢凋零了。2019年,就有一位毛主席的亲人离世,他就是毛岸平。

一听这个名字,大家就能意识到,他是毛主席的子侄辈。没错,毛岸平正是毛主席的堂侄,其与毛主席的渊源也是颇深。

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中国多灾多难,先是经历了冰灾,又遭遇了地震。

但这一年依旧让人们感到振奋,因为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魅力的时刻到来了,我们迎来了北京奥运会。

作为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全国人民都心系其中,这也使有关奥运的活动格外引人重视。这一年的6月5日,奥运圣火的传递来到了毛主席的家乡韶山。

仅仅只有三公里的传递过程,却有五十人参与,其中的第193棒火炬传递手名为谢振华,他是韶山市的市长,而194棒火炬手就是毛岸平,他曾是湖南省委韶山管理局的副巡视员。

展开全文

2006年,时年三十六岁的谢振华来到韶山工作,因而认识了毛岸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谢振华对毛岸平的印象很深刻,他说:“(毛岸平)他很随和,很慈祥,非常热心韶山的各项建设工作。”

毛岸平此时已经退休,他的爱好就是种菜,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到三公里以外的菜园子去劳动。看着满园子的丝瓜、豆角、芋头以喜人的长势结出硕果,毛岸平的脸上就满是幸福的笑容。

生活带给毛岸平的是平和与幸福,奥运带给他的则是荣誉与认可。在成为奥运火炬手后,毛岸平还特意花时间练习跑步,足见其对此十分兴奋。

而据说在2008年的六月份正式传递圣火的时候,毛岸平在毛主席故居前接过火炬的一瞬间怔了一下。

五秒以后,毛岸平才拿着奥运火炬跑了出去。事后人们才知道,毛岸平之所以这样,因为他想起了1959年夏天与毛主席一起吃饭的场景。

1959年的6月25日,阔别家乡二十余年的毛主席终于回到了韶山,亲朋好友也都赶来迎接毛主席。当时的毛岸平只有十五岁,正是读书的年纪。

而这一天,毛岸平来到了学校,却发现学校里没什么人,一打听才知道,是毛主席回来了,这可给毛岸平激动坏了,恨不得立即也去见毛主席。

当天下午,毛主席派一辆车来接毛泽连一家,毛泽连夫妇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去见了毛主席。等到车门一开,毛岸平第一个飞奔下车,冲着韶山招待所门口的人群跑去。

当毛主席看到毛岸平,笑呵呵地问他:“你是哪个屋的细伢子呀?”

只见毛岸平傻呵呵地回答:“我是我爸爸的崽!”这句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时,毛泽连才走了过来,脸上也带着乐呵呵地笑容。在见到毛主席后,他指着小儿子毛坚平说:“要他不来,恋地要来咧!”这里的恋地是当地话,意思就是满地打滚。

毛泽连夫妇本来觉得孩子太小,带来会捣乱,不想带小儿子,没想到孩子哭着喊着要一起来。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好,好,晓得动武,长大有出版(出息)!”

很快,大家伙都进到了招待所的饭厅,毛主席招呼房兄毛宇居坐到了首席。然后,他举起酒杯,带着微笑说:“今天各位都到齐了,只有我干娘没有来。要不要等一下?”

一时间,大家伙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从来没有听说毛主席还有个干娘。

这时,毛主席才带着笑容招呼说:“大家喝吧,不等她老人家了,她是等不来也起不动的。”这时,老一辈人才恍然大悟,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毛主席的母亲因为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内心变得患得患失。在有了毛主席后,唯恐再失去亲骨肉的她就让毛主席拜一块大石头当了干娘,所以毛主席的小名又叫“石三伢子”。

这其中的缘由,晚辈们当然不知道了,所以只能看着大家伙笑,自己却云里雾里,毛岸平也是不明就里,只有傻呵呵地看着大家。

毛岸平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的儿子,就亲缘关系来说,毛泽连是毛主席在韶山最亲近的亲戚了,因为毛主席的爷爷毛恩普和毛泽连的爷爷毛恩农是亲兄弟。

到了毛主席这一代,家族中一共有十个堂兄弟,而毛主席排行老三,毛泽连排行老九。

但实际上,毛主席应该是大哥,因为老大老二都是毛主席的亲哥哥,而他们很小就夭折了,只是大家伙习惯性地称呼毛主席为“三哥”。

一辈兄弟十人,老大老二早年夭折;老三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老四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牺牲在了新疆;老五是毛泽荣,一直住在老家;老六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覃,牺牲在了瑞金;老七也夭折了;老八毛泽华是毛泽连的亲哥哥,作为地下党牺牲在了上海。

老九毛泽连,一直在韶山当农民;老十是毛泽青,毛泽连的亲弟弟,抗战时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在东北,作为国家功臣,在1982才去世。由此可见,毛主席的这一家人,为革命真是付出了很多。

大家可能会说,兄弟好几个都去参加革命了,怎么就毛泽连甘心待在家里务农?他是不是胆小怕事?

其实不是的,作为兄弟中比较小的一个,毛泽连一直备受大家的宠爱,毛主席也很欢喜这个弟弟。

当年毛主席回乡闹革命,毛泽连看几个哥哥都跟着三哥走了,他也吵着要一起去。毛主席最终同意他在农协当通讯员,算是一个妥当的安排。

可惜地是,很快白色狂潮就来了,韶山作为毛主席的故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仅农协被解散,很多亲属子侄都成了国民党抓捕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连为了摆脱追兵,在密林中狂奔,一不小心就被树枝划伤了眼睛。山里的孩子对这些问题都不重视,摆脱危险后他就回家去了,也没有去治伤。结果,伤口化脓了,毛泽连的左眼视力越来越差。

因为家里穷,毛泽连一直拖着没有治,直至左眼彻底失明,也就再难追随兄长们的脚步了。此后,毛泽连一直在老家务农,也再没有见过毛主席,直到新中国成立。

说起来,1959年那次,并非毛泽连在建国以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早在1949年,毛泽连就已经去过一趟北京了,那次他是被毛主席的表弟李轲带到北京去的。

而让毛泽连一直以来很羞愧地是,那一次他去北京的本意是想让毛主席给他安排一个工作。

毛泽连也算是老革命同志了,为革命失去了一只眼睛,等到新中国成立,得知三哥做了国家主席,毛泽连在替三哥高兴之余,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想要成为党员,谋求一份工作),这才主动要求去北京。

但让毛泽连失望地是,毛主席虽然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在得知他的来意后,也很直接地拒绝了他的请求。毛主席说:“我现在当上了主席,但我们是共产党,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是为少数人!”

同时,毛主席还劝告他:“现在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恢复元气,你们要从实际出发,在家种田稳当些,多打粮食也是支援国家。”

虽然毛泽连没啥文化,但向来最敬重三哥,毛主席一通话说得他面红耳赤,他于是说:“三哥站得高看得远,我听您的。”

不过,毛主席也很细心地发现了毛泽连眼睛的问题,他在得知原委后,也是惋惜不已,于是自掏腰包给毛泽连治病。

在毛泽连住院期间,毛主席也是安排毛岸英照顾他,并给他买衣服、买吃食,让毛泽连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这一切都让毛泽连一直铭记着三哥的好,也深感自己此前想法的无理。

自打从北京回来,毛泽连就把在北京的事情都讲给了孩子们听,惹得年纪还小的毛岸平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三伯伯憧憬不已。等到毛主席终于回韶山了,又怎么会不让他们激动。

而毛主席这次回来不仅是请乡亲们吃饭,他也拜祭了自家的祖坟,并走访了多户农家,直到三天后才离开。而正是这几天来与毛主席的相处,给毛岸平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离开韶山的毛主席还一直记挂着毛泽连一家,他知道九弟生活贫困,身体也不好,于是每年都给毛泽连寄两百块钱,给他补贴家用。这还不止,在毛泽连的母亲去世后,以及毛泽连意外摔断腿的时候,毛主席也都另外寄过钱。

其实毛主席自己也不宽裕,他每月的工资也就四百块出头,还要照顾一家的衣食住行,这笔钱是很拮据的。

这也是毛主席生活节俭的原因,乃至于他的一件睡衣缝了几十个补丁,一双拖鞋钉补了十几次,就是舍不得扔。但对于有需要的亲戚朋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要求,他总是能帮就帮。

在毛主席形象的激励下,毛岸平一直很刻苦,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后来也考上了高中。但是,由于家里太过贫穷,毛岸平最后还是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把它让给了弟弟。

至于他自己,他此后凭借自己的初中学历,在韶山公社找到一份广播员的工作,后来他还兼职做了接线员,因为工作勤勤恳恳,毛岸平慢慢做到了科长的位置。

时间来到七十年代,毛主席在自己的晚年,还一直惦念着在韶山的亲戚,尤其是毛泽连。

一辈子从来没有给亲人谋过福利的毛主席,在这时却“破例”了。他亲自给韶山当地政府写了封信,内容是:“请帮我照顾九弟毛泽连一点,我实在是年老了。”

在弥留之际,毛主席还对女儿李敏说:“家乡有两个叔叔,条件很艰苦,你们一定要常回去看看,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一个是毛泽荣。”

最后,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到了韶山,而当地政府批给毛泽连的每月二十元的补助也到了。拿到钱的毛泽连放声大哭,他哽咽着说:“我给三哥丢脸了,最后还是靠了政府的救济......”

毛泽连拿这钱也不是就因为毛主席一句话,其中也是有道理的。这不仅是因为毛泽连为革命做过贡献,更是因为毛泽连的大哥毛泽华是革命烈士,他的亲姐姐,也就是过继给毛主席一家的毛泽建也是革命烈士。我们不仅不能觉得他拿了国家的钱,还应该觉得这笔钱早该给。

而毛岸平,当他在知道毛主席逝世后,瘫坐在了地上,泪水唰的一下就出来了。据毛岸平回忆说:“当时我一连五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其他人也很难过,韶山到处都是哭声。”

之后,毛岸平和父母一起到毛主席故居前献花圈,而那里早就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韶山也变化了很多,但是毛家后人的感情一直没有淡。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谨遵父亲的遗嘱,在80年代多次和丈夫孔令华回韶山,每次都要来看望五叔毛泽荣和九叔毛泽连。

此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也回来了,1986年春节,毛岸青一家都回到了韶山,毛岸青和妻子邵华特地给老人家拜了年,使得那个春节成了毛泽连晚年过得最高兴的一个春节。

毛主席最宠爱的小女儿李讷也多次回韶山,而每次回来,她都会给九阿公毛泽连带上他最爱吃的茯苓夹饼。另外,惦念着九阿公眼病的她还总是不忘带一些最新的眼药。

每次回家,虽然有工作人员给她安排宾馆,但李讷总是选择住在毛泽连家中,一方面是感受家的亲切,一方面是品尝九阿公自己种的菜,这对她来说,是一种难得而美好的体验。

那时候的毛泽连一家变化也很大了。随着观念的转变,韶山的村民们开始学着经商。

毛主席家的邻居汤瑞仁算是第一批搞生意的村民了,她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在自家门口摆了个桶卖绿豆粥,从没做过生意的她对人说:“你们随便给,不给也没关系。”

于是,汤瑞仁一家从一个粥桶开始,到开办“毛家饭店”,成为了韶山第一个万元户。

因为单位效益不好,毛岸平的弟弟毛坚平也想搞餐馆,他还趁着李讷回老家探亲的机会,请她写一个招牌,而李讷欣然应允,挥笔写了一个“祖人居”。这字也不是白题的,李讷对毛坚平说:“既然是叫祖人居,就应该开在老爷爷毛祖人住的地方。”

毛坚平满口答应,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家饭店并没有开办起来。而另一边,毛岸平事业发展了不少,他在80年代先是当了韶山宾馆副总经理和韶山管理局接待处处长,后来又当了副巡视员,直到2004年退休。

而毛泽连,老年的他双目完全失明,但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即便是摸索着也要打理他的菜园。

在去世前十二天,毛泽连依然在他的菜园里劳作,那时候他已经八十二岁了。在这里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晚年的毛岸平喜欢种菜,这正是来自父亲的习惯。1995年的9月29日,毛泽连最终在韶山医院去世。

得知消息,毛主席儿女们异常悲痛,李讷第二天就打来唁电,并寄过来五百元。随后,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的女婿曹全夫、毛泽民的原配朱旦华以及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都发来了唁电,还一起寄过来两千元。

纵然是毛主席那一辈的毛家人慢慢凋零殆尽,但毛家的下一代人还保持着亲情的温度。毛岸平后来有一次生病在长沙住院,来长沙出差的李敏的儿子孔继宁正好在长沙出差,还特地赶到医院看望这位表舅。

不久,邵华一家也回到了韶山,他们此行本来是参加毛岸英摄制组工作的,也特地赶到毛岸平家中去探望。

也不光是毛主席的后代来看望毛岸平一家,毛岸平一有机会去北京,也总是会去拜访他们。

李讷的儿子王效芝特别喜欢这位表舅,每次都和他聊天下棋,这些温馨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依旧流淌在毛家的后代中。

而毛岸平的妹妹毛小青后来还在北京开了一家餐厅,这家“毛家饭店”从此成为了毛家人聚会,聊天的场所。但这样的美好也很快就出现了缺憾,2007年的3月底,毛岸青逝世了。

而通过毛岸青的妻子邵华之口,毛岸平得知毛岸青在去世前一刻拉着邵华的手说:“邵华,我每次回韶山,都是由岸平照顾,给他添了不少麻烦。你替我把他喊来,我想再见他一面。”

情之深挚,则痛之弥大,毛岸平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早已止不住了。

毛岸平在悲痛之余,则答应帮堂兄完成遗愿,那就是将他的骨灰归葬在母亲杨开慧身边。谁曾想,毛岸青去世没一年,邵华也走了,这让毛岸平再一次哀伤不已。

最终,在毛岸平的努力促成下,毛岸青和邵华的骨灰在2008年归葬在了长沙杨开慧烈士陵园。在办完这件事后,毛岸平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情感上也才得到稍许宽慰。

抛开这些伤心事,说回到那一年的奥运。应该来说,此时正是毛岸平人生最幸福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在上海和长沙工作,孙子也马上就要高考了。

自己健康顺遂,儿孙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安稳,在人生圆满的年纪,他又成为了奥运火炬手,怎能不让他感到欣慰与骄傲。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当他在毛主席故居前接过火炬的时候,才会出现短暂地失神。

毛岸平的心里,应该很想毛主席能够看到,看到中国国泰民安,看到毛家安宁祥和,这正是他老人家所期望的。斯人有灵,则必见焉。

时间又是匆匆而逝,一晃就是十一年,曾经经历过奥运的孩子,如今也应该走上工作岗位,有的都快要成家了。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毛岸平才刚七十五岁,他的人生却走到了灯火燃尽的时候。2019年1月27日中午,毛岸平在家乡去世。

当消息传到北京,让毛主席的后人们无不哀痛,李讷、李敏、毛新宇等人向其敬献花圈,以凭吊故人。至此,属于毛家的故事,又失去了一个主角。

毛岸平并不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的普通人。他的不凡源于他开国主席侄子的身份,但值得人们敬重地是,毛岸平却从未以此为夸耀,只是本分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而这正得益于毛主席一门的家风。

从毛主席与毛泽连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毛主席传递给亲人的,是一种正直、勤恳、务实、自立的精神。

毛主席从不为亲人谋特权,更不为他们走后门,纵然有情有义,也只是尽自己个人的力量。这正是我们伟大领袖的做派与风范,值得人们崇敬。

而在义之外,毛主席的情更为感人。对于因为跟着自己闹革命伤了一只眼睛的九弟,毛主席生前关怀着他,危重时还惦念着他,最后还要嘱托儿女照顾他,真正尽到了自己作为兄长的责任,将这份兄弟之情传承给了下一代。

正是因为毛主席所塑造出来的这份情义,联系起了毛家两代到三代人,让韶山与北京之间的亲情联系一直没有断掉,让世人看到了领袖家的家风传承与温暖人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