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晚年生活低调,对儿子刘源提出,想回你父亲老家看一看_革命_延安_北洋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刘少奇同志为党和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难以用言语估量,人品之高尚,他在建国后便早早叮嘱妻子王光美,死后要帮他把骨灰撒进大海,只为看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1980年,王光美亲手完成了刘少奇同志生前的嘱托。虽然和丈夫做了最后的告别,但刘少奇永远留在了王光美的心底,湖南宁乡是刘少奇的故乡,以一块无字墓碑述说她的信念和对丈夫的深情,让人不禁想问,在王光美的一生中,她又有过怎样惊涛骇浪般的经历呢?

在一众重要领导人的夫人中,王光美算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她出生在精英世家,父亲王治昌曾出国留学,后又在北洋政府担任高官,母亲董洁如是毕业于天津北洋师范学校的高材生,温柔娴雅,十分注重子女教育。王光美便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境优渥,充满书香的环境里。作为家里长女,上面还有6个哥哥,王光美更是深得父母宠爱,从小细心培养,期盼女儿能成长为新时代的杰出女性。

王光美天资聪颖,求学时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1945年从大学毕业时,她已经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并获得留校任教机会。可以说那时的王光美如果沿着这条轨迹走下去,极有可能成为大有作为的女学者。然而一次无意的翻译机会,彻底改变了王光美的人生命运。

抗战结束不久后,国民党试图挑起内战,彻底将我党排挤在国际舞台之外,便拉拢美国搞了出军事调处戏码,我党、国民党和美国举行三方谈判,王光美便在其中担任了中共方面翻译官。

展开全文

能有机会投身革命工作,这使得王光美兴奋不已。抗战时期,她和兄弟姐妹纷纷参与过抗日行动,王光美早就参与过中共地下党的行动,在传递资料的过程中,她时常为中共进步思想感到心潮澎湃,早就积极学习过各类新革命文化浪潮。

随着这次谈判失败,为了保护王光美的安全,中共将她送到延安继续工作人,让这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青年能够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王光美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她本就觉得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去延安,能在革命最核心的地方工作,也算圆了王光美的理想。延安是有志青年施展抱负的地方,也成就了王光美的个人生活。

她被安排协助刘少奇同志的日常工作,日积月累地接触下来,王光美和刘少奇在革命事业的驱动走到了一起,突破年龄差距,成为了事业和生活上的最佳搭档。

多年后王光美回忆两人初相识的场面,印象最深的便是刘少奇胃不好,习惯拿热水袋捂着肚子,吃饭时也经常在米饭上放上一瓣蒜,因为有人告诉他这样可以缓解胃疼。两人成家后,王光美便事无巨细的照顾起刘少奇的生活。

有学识底子在,王光美毫无疑问就是刘少奇身边的最佳助手,细致到甚至连刘少奇的着装、头发都会逐一检查。此外刘少奇之前的孩子,也是王光美亲手照顾,视如己出,使得自己家出了名的和睦美满。

王光美总说自己的母亲有文化又通情达理,耳濡目染之下深深影响了她的行事作风。特殊年代受到监禁时,王光美也是抱着和丈夫、子女团聚的信念支撑自己,深信自己必然能等到再见刘少奇的那一天。

可惜分别的时日长达十余年,王光美再听到丈夫的消息时,却被告知刘少奇早已病逝在狱中的噩耗。在子女的陪伴下,王光美坚强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并于1980年得以赶赴刘少奇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河南开封。

分离多年,当王光美接过刘少奇骨灰盒的那一刻,她忍不住紧紧把脸贴在上面,用行动说明了自己最诚挚的感情。这位坚强的女性,走过风风雨雨后再也不会轻易流泪,她对革命事业对刘少奇的爱,胜过千言万语。

1983年,王光美低调生活几年后才向儿子刘源提出,要到刘少奇的家乡看一看。走遍刘少奇当年生活的土地,对她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怀念方式,王光美就是这样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和思念。

纵观王光美这一生,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原本能在物理界大有作为的女性,为革命为爱人甘愿付出了一切,又在狱中白白耗费了12年岁月,着实令人扼腕叹息。可王光美在惊涛骇浪面前保留的坚定气度,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理念,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