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
1935年11月1日,蒋府在南京开大会,气氛活跃,100多名中委面带笑容,到会议厅门前合影,摄影记者的照相机不停地发出咔嚓声,闪光灯不停闪烁,汪精卫、阎锡山、张学良、张静江、冯玉祥、张继等人站在前排。照相时,蒋氏没有出现。
摄影结束后,大员们转身上楼准备参加会议。这时,在记者人群中突然闪出一个人,拿着一支左轮式手枪,对准汪精卫连发三枪,汪精卫瞬间倒地。
汪精卫被刺杀(剧照)
现场一片慌乱,委员们四处逃散,有的吓得步履不稳,摔倒在地,有的慌忙钻到旁边的汽车下躲了起来。站在前排的张学良和张继见状,奔向狙击者打斗,狙击者的手枪落地,旁边的卫士趁机朝狙击者连开两枪。狙击者被击倒后,众人搜查他的证件,上面写着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
汪精卫被刺,引起轰动。而蒋氏没有出席会议,并且他与汪精卫的矛盾由来已久,引发众人猜测,认为是蒋氏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找到蒋氏,哭闹不止,向他讨要公道。蒋氏百口莫辩,找到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命令他务必限期破案。
展开全文
汪精卫与蒋氏
戴笠顺藤摸瓜,迅速查封了晨光通讯社。特务捉到了晨光社的一名公勤人员,从他的口中得知大部分成员的住址和活动地点,特务抓捕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和晨光社绝大多数成员。甚至连与晨光社有联系的人都被捕入狱,而晨光社社长胡云卿却不知去向。
此时,南京全城戒严,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在大量被捕人员中,只有少数几人交由法庭审理,大部分人遭到严刑拷打与秘密杀害。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被酷刑折磨,但未透露一点消息,后来遭到杀害。有一个没有参与这起事件的我方人员在探望崔正瑶的时候被捕,也被残忍杀害。
戴笠、沈醉加紧审讯,得知晨光社社长胡云卿的真名叫华克之,属于左派,坚决反对蒋氏。然而,戴笠、沈醉用尽一切手段,也打探不到华克之的行踪。戴笠气得破口大骂,沈醉对华克之咬牙切齿,把华克之的照片贴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并详细记录相关情况。蒋氏悬赏五万元,以重金奖励抓捕华克之。
直到一年之后,华克之突然在港岛发表《为纪念南京晨光通讯社诸烈士逝世一周年告全国同胞书》,公布1935年11月1日刺杀的目标是蒋氏,声明刺杀蒋氏是为了除掉大叛徒,因为蒋氏没有参加会议,因此才改而刺杀卖国贼汪精卫。在宣言中,华克之历数蒋氏背叛革命、杀害无数革命人士的事实。
华克之
这场刺杀案真相大白,人们却有疑问,华克之为什么要策划刺杀蒋氏?刺杀失败后,他去往何方?
1902年12月20日,华克之出生于江苏宝应县氾光湖五里埠,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投身于辛亥革命,顾不了家。年幼的华克之,由善良慈爱的婶母抚养长大。华克之聪颖好学,考取南京一中,门门功课居全校第一,担任学生会主席,被保送至金陵大学。
当时处于“五四运动”时期,华克之也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受爱国运动和父亲的影响,华克之被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将中山先生提出的“青年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1920年,年轻的华克之加入国民党。几年后,他参加了一大,与我党肖楚女、侯绍裘、宛希俨等人交往密切,成为朋友。
四一二事变
之后,华克之担任了南京市党部的青年部长。后来蒋氏叛变,破坏国共合作,杀害侯绍裘、宛希俨等大批革命人士。华克之对蒋氏的做法十分痛恨,并发誓:“我坚决拥护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我与蒋氏划清界限。”
蒋氏认为华克之是个人才,可以收归自己使用,于是派人找到华克之,好言劝说他归顺,必将前途光明。华克之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蒋氏,却因此被三次投入监狱。蒋府元老吴稚晖、蔡元培等都很欣赏华克之,便多次劝说蒋氏爱惜人才,华克之才得以释放。出狱之后,华克之坚持立场,走上反蒋的道路。
此时,南京已成为蒋氏统治的中心地区,且特务遍布,在这里开展反蒋活动,形势不利。华克之决定离开南京,前往上海的法租界。
1929年夏末,华克之搬到上海法租界新新南里232号的小楼,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为革命寻找出路的人,淞沪抗战时在19路军担任排长的孙凤海、华克之的同乡陈惘子、张玉华等人都住在小楼。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谈论国事,关心时局,谈到蒋氏压制抗日力量时,个个咬牙切齿。
来小楼的客人也不少,比如“暗杀大王”王亚樵、老同盟会会员、南京钟英学校校长李怀诚、南京政法大学教授葛天民等。有一次大家聚集之时,华克之提议:“我给小楼起个名字叫危楼,意思是革命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我辈当全力以赴追求中国革命之胜利。”大家纷纷赞同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华克之就自称危楼楼主。
局势的发展令人揪心。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19路军进行英勇的淞沪抗战,蒋府签订了妥协的停战协议。1933年6月1日,报纸上登出《塘沽协定》,当大家看到协议内容之后,再也坐不住了。
陈惘子说:“中国军队不能在冀东驻军,这不就是说日本可以大摇大摆地侵略华北了?”张玉华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迟早要亡国。”孙凤海拍着桌子说道:“蒋氏一日不死,中国无一日安宁。”华克之沉思片刻,坚定地说:“刺杀蒋氏,我们行动吧!”孙凤海立即接话:“早就该这样了,我举双手赞成,并且我愿意去执行。”
孙凤海(化名孙凤鸣)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虽然革命不在于杀死某一个人,然而蒋氏是最大的祸害,如果杀了他,就相当于扫清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几次讨论后,他们形成了一个秘密刺杀蒋氏的计划,并且做了详细分工。孙凤海枪法很准,承担了刺杀蒋氏的任务,华克之负责筹集资金,张玉华、贺少茹等负责打探蒋氏的行踪。当时只有新闻记者可以四处走动,了解蒋氏的消息。他们决定在南京成立一个通讯社。
孙凤海提议:“通讯社起名叫晨光,就是希望之光,我们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刺杀蒋氏。”在填申请办社表格时,所有的成员都用了化名,大家推举化名胡云卿的华克之担任晨光社社长,孙凤海化名孙凤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晨光社成立了。此后一年,他们筹集经费,购买武器,多次打探到蒋氏的行踪,组织刺杀活动。然而,蒋氏防范严密,众人无法接近,不能行动。
得知蒋府即将召开大会,众人想尽办法获得了进入党部的特别通行证。大家讨论了行动方案,决定在众人照相时行动。然而阴差阳错,蒋氏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参加合影。孙凤海只好临时改变计划,转而刺杀汪精卫。孙凤海一枪打进汪精卫的左眼,一枪射中左臂,一枪打中胸部。因抢救及时,汪精卫活了下来。九年之后,旧伤复发死亡。
华克之在这次行动之前,已经周密部署,所有人转移,却不料被公勤人员走漏了风声。华克之逃到港岛,得知晨光社大部分人员遭受特务毒手时,十分悲痛。一年后,他发表告全体同胞书,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蒋氏气得咬牙切齿:“当初抓他进监狱,真该杀了他。”蒋氏下令加大悬赏金额抓捕华克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华克之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不久,他被几个战士护送来到延安。延安城内一派抗日的气氛,一批批战士、青援会员、儿童团员整齐列队走过,抗日标语随处可见,华克之感到很振奋。
1937年5月4日,主席接见了华克之。华克之述说了自己的经历及晨光通讯社的前因后果。他说:“我策划刺杀蒋氏未成功,晨光社的同仁惨遭杀害,许多无辜的人被牵连。这使我认识到,仅靠少数几个人对反革命暗杀是没有用的,只有发动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才能挽救中国。”
主席说:“蒋氏杀害大批革命者,确实可恨,我理解你们要刺杀他的心情。可是杀了蒋氏,中国还有无数个蒋氏。你能认识到进行革命可行,这点很好。”主席跟华克之谈到西安事变时,我方派人协调,许多人主张杀蒋,而在反复权衡之后,我方决定为了一致抗日的大局,逼蒋抗日,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华克之说:“您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现在蒋氏在全国通缉、用重金捉拿我。我来到延安,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为抗日救国工作,为革命事业出力,我将万死不辞。”主席欣然答应了华克之。
不久,华克之从延安返回华南,在李济深身边从事扩大民族同盟的工作。后来,他成为华南情报局的骨干情报员。1939年底,华克之加入红色阵营。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