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官方开办的稷下学宫位于以下哪个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你知道几个呢_齐国_自己的_刺客

战国时期官方开办的稷下学宫位于以下哪个诸侯国

齐国。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的性质:

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齐国官家出资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从其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

2、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

3、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你知道几个呢

说到刺客大家肯定会想到电视剧中那种暗夜行事,武功高强,下手果断的杀手,一切为了金钱利益,有点像今天的雇佣兵,谁给钱就跟谁干,那么我们历史上的刺客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你知道几个?

第四:曹沫。曹沫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将军,他虽然勇武过人,但是打仗却不是很厉害,曹沫领兵和齐国侵略军交战,结果曹沫三战三败,丧师失地。因为屡战屡败。后来鲁国向齐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要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侵占鲁国,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

第三:聂政。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侠客,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以屠为业。后来和韩大夫严仲子结友,仲子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

第二:荆轲。这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是所有刺客中的代表人物。荆轲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由田光推荐给燕国太子丹,由于当时秦国灭亡赵国,紧逼燕国,太子丹想让荆轲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正是荆轲的写照。

第一:豫让。谁能想到第一是他,他虽然多次刺杀赵襄王没有成功,但是他忠义的气节足矣排第一,他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他不惜一切代价刺杀赵襄王。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

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以上四位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四大刺客,你认识几个?他们并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是为了金钱利益而战,他们是有原则,有道义的壮士,他们的忠义并不比一些将军差,你们认为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