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ade(如果美国和伊朗开战了,谁的胜算大一些为什么)_苏联_伊朗_战役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blockade 苏联 伊朗 战役

本文目录

  • 如果美国和伊朗开战了,谁的胜算大一些为什么
  • 有人说芯片1纳米就是极限了,以后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光刻机还有用没有
  • 苏联与德国几场著名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如果美国和伊朗开战了,谁的胜算大一些为什么

去年1月,美伊就险些开战,美军利用无人机解决了伊朗高级少将苏莱曼尼,然后伊朗为了复仇,向驻伊美军基地发射了十多枚弹道导弹,这也是美军在历史上,遭遇过规模最大的一次弹道导弹袭击,美军高层有人提议反击伊朗,但是遭到否决,如果美军当时对伊朗开展反击行动,那么美伊战争必然会爆发。而一旦美国和伊朗开战,毫无疑问,美国的胜算更大一些。

美国军事力量

美伊两国时刻处于战争边缘

在中东地区,和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基本上都被美国收拾了,比如叙利亚和伊拉克,其中伊拉克还被收拾了两次,现在还在美军的控制之下,但是和美国关系更加紧张的伊朗,美国却无计可施,自从1979年以来,美国和伊朗就实际上处于对抗状态,两国多次爆发冲突,美军击落伊朗战斗机也时有发生,但是美伊两国始终没有爆发过战争。

伊朗空军

除了一开始提到的2020年1月美军无人机事件,美国和伊朗两国之间在近两年还发生了多起可以引发战争的事件,一件是2019年6月份,伊朗击落了美军RQ-4“全球鹰”无人机,当时美国总统都已经下令报复伊朗,但是行动开始之前,又取消了报复行动;还有一次是去年11月,伊朗首席核科学家在公路上遭遇袭击身亡,虽然这次没有任何国家组织或者个人宣布负责,但是普遍认为和美国脱不了干系。

RQ-4“全球鹰”无人机

美伊开战,美国胜算更大,但是代价也很大

美国的军事实力有目共睹,在很多领域都是世界第一,而在一些领域伊朗军事实力为零,比如美国海军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超过70艘宙斯盾战舰,美国海军拥有无与伦比的远洋作战能力,再加上美国海军的战略投送能力,美伊战争爆发只能在伊朗本土发生,伊朗没有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伊朗无论是海军还是空军,都没有洲际作战的能力。

美国航母编队

分析一下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可以知道美国和伊朗爆发战争的结果,两次海湾战争,美军占据了全面的优势,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并且当初伊拉克和美国的军事实力实力对比,还要超过了现在的伊朗和美国的军事实力对比,伊朗可能结果比伊拉克更差。前面还只是对比常规实力,美国可是拥有大量的核武器,而伊朗并没有核武器。

核武器

不过伊朗也有一些优势,比如地形优势和国土面积优势,美军需要派出陆军对伊朗进行攻击,伊朗的地形适合防守而不适合攻击。此外伊朗还拥有威力强大的弹道导弹,射程覆盖整个中东,可以对美军基地和美军盟友国家构成了威胁,虽然美国的胜算更大,但是胜利的代价也很大,这也是美国必须要考虑的一点,阿富汗战争也让美军要考虑,即使面对不对称战争,对手依然难以战胜。

有人说芯片1纳米就是极限了,以后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光刻机还有用没有

人类已经可以在实验室早出5nm的node。但是,这是个体力活和运气活。一个PhD花大量时间才能做出1个。但是做出的100个里至少有90个都是坏的。

简单来说,达到7nm理论极限的时候,技术也完全达到极限了。 实验样品的质量充满了随机性。

尽管目前前景很不明朗,现在还是有大批科学家在钻研这个课题。

如果我们对单原子内部的性质了解的更清楚,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单原子放在gap中做电子器件。

这种单原子器件的尺寸是0.1nm.

糟糕的是,尽管理论上来讲我们可以用量子力学算出任意一种单原子的电子云分布,计算出所有理化性质,但是实际上,可以用来做器件的原子都太复杂了,我们解不了那个薛定谔方程。

所以大家更倾向于用blockade等等量子效应来描述单原子的导电特性。

这些工作还在进行中。理论上的,我们至少还可以达到用单原子电子器件的尺度0.1nm,我们在实验室里偶尔能制备出这种单原子器件,但是温度得在零下100多度,而且失败率太高。

至于能不能用原子内部的原子核作为电子器件就要看未来我们能否得到可靠理论描述原子核的导电性质了。

所以说,现在的技术极限差不多是5nm的两级,但是用新的理论上达到0.5nm尺寸也完全可能。

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好的理论可以搞定亚原子级别的电子器件我们并不知道。

苏联与德国几场著名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简称苏德战争(德国方面称为东方战线,德语:die Ostfront;苏联方面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卫国战争”本指1812年的俄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及双方盟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至1945年5月9日德国向苏联无条件投降为止。

一、主要的战争

战争爆发阶段主要包括巴巴罗萨行动、基辅战役、列宁格勒围城战和继续战争。

推进受阻阶段主要是莫斯科战役。

相持不下阶段主要是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刻赤半岛战役。

苏军反扑阶段则是库尔斯克会战。

最后阶段主要有布达佩斯围城战、西里西亚攻势和柏林战役。

二、战争经过

1.巴巴罗萨行动(德语: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所使用的作战代号,整场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其名称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巴巴罗萨作战自1941年6月一直进行至同年12月间德军在莫斯科门户被苏军打退以失败告终,但苏德战争一直要到1945年5月苏联占领柏林才算正式结束。自左上顺时针:德国士兵于北俄罗斯行军;德国火焰兵;莫斯科战役中的苏联飞机;苏联战俘前往德国战俘营;苏联士兵向德军开火作战原本的计划是要快速攻克苏联的西方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AA战线)为止。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继续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最后在莫斯科战役中受阻,这场作战的受挫可以说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命运的转捩点。最重要的是,巴巴罗萨作战的失败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苏德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2.基辅战役包括1941年发生的第一次基辅战役和1943年发生的第二次基辅战役。1941年7月7日打到9月26日,苏军在基辅防御战中严重失利,不仅损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于这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也消耗殆尽,部署在基辅地域上的两个方面军中,有6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官全部阵亡,尚有几个集团军的司令被俘,据德军方面宣布,德军围歼苏军66万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

3.列宁格勒围城战,或又名“封锁列宁格勒”(俄语: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德语:Leningrader Blockad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了攻占苏联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直至1943年1月18日苏军才开辟了一条通往城市的狭窄通路,到了1944年1月27日才最终获得解放,共计被围872天。

4.继续战争(英语:Continuation War,芬兰语:jatkosota,瑞典语:fortsättningskriget)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芬兰和苏联之间的战斗,从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9月19日,芬兰方面称为继续战争是为了和冬季战争联系起来,认为是冬季战争的延续,但苏联方面认为只是卫国战争的一部分,是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战斗,芬兰只不过是德国的帮凶。而德国则认为这场战争对于苏联与德国的战争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芬兰提供了大量关键物资的补给。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于柏林。1940年11月14日这场战争于1941年6月25日开始也就是苏德战争开始后3天,当天苏军对芬兰境内发动空袭,紧接着芬军开始进攻苏联,到了1941年9月芬军已经占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东卡累利阿,在距离列宁格勒只有30公里的战线上停了下来。他们在这里驻防长达两年半。1944年苏军开始针对包含赫尔辛基在内,多个芬兰城市发动空袭,并于同年6月发动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将芬军在1941年占领的土地加以收复。7月芬军成功挡住苏军进一步的进攻。9月5日芬军与苏军宣布停火。9月19日苏芬双方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结束了继续战争。

5.莫斯科会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语:Schlacht um Moskau)是苏联军事史学家给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长达600公里地区进行的重要战略性战事的名称,战役从1941年10月1日一直到1942年1月7日以及持续的攻势直至4月底,以12月5日为界分为防御阶段与反攻阶段。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及政治目标。德国的战略性进攻代号为台风行动,它包括了两个钳形攻势:一个由德国第3装甲集群及第4装甲集群攻击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最终切断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铁路线;另一个由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攻击在莫斯科州南面、图拉以南的西方面军;同时德国第4集团军直接从正西面向莫斯科的莫扎伊斯克和纳罗-福明斯克方向前进。此外德军另有一个独立的计划,代号为当弗坦行动,它被包括在德军最后阶段的进攻战役计划中。最初苏军在莫斯科州通过构筑了3道防御地带,以及部署了新近编成的战略预备队和从西伯利亚与远东军区抽调而来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军的进攻战役被阻,苏联实施战略性反攻及小规模进攻战役把德军逐回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一线并于1942年1月8日-1943年3月22日在这里发生了热泽夫—瑟切夫卡—维亚济马战役造成重大伤亡,不过也在过程中包围了3个德国集团军(参见:德米扬斯克进攻战役、柳班进攻战役、托洛佩特茨—霍尔姆进攻战役、波尔科夫进攻战役、巴尔文科沃—罗泽瓦利亚进攻战役)。在苏联的军事历史中,莫斯科战役被认为是苏军首次大获全胜的进攻战役,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却达到了真正标志性的目标,即解除了德军对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时刻,最终导致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战败。

6.斯大林格勒战役。起初德国国防军以空军大肆轰炸后,快速的进攻突破了苏军的防御。在1942年9月13日攻入斯大林格勒,在城中双方进行了寸土必争的巷战,尽管德军在不同阶段成功占领城内9成的地区,但仍无法拿下最后苏军的防御地区。在德军于城中缓慢推进时,苏军集结了约1,143,500人的兵力在伏尔加河东岸和斯大林格勒市西北郊,并在其11月19日发动的天王星行动中迅速突破轴心国军队临时建立起来的防御线、包围了城中的德国陆军第6集团军及其它轴心国军队,虽然德军想以空军补给和冬季风暴行动解除被围歼的危机,但因为被苏军击退而失败。最后因为冬季的酷寒、传染病滋生和弹尽粮绝的情形,城内90,100人的轴心国士兵终究投降被俘。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也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战略主导权易手至苏军手中。德军把攻击北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撤退至顿河畔罗斯托夫,在此期间苏联发动了南线大规模红军参加反攻的土星行动,德军在其途中丧失了大量装备和人员,并永远丧失了占领苏联油田来弥补德国油料不足的机会。

7.刻赤半岛战役 (德语:Unternehmen Trappenjagd、俄语:Опера́ция «Охо́та на дро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及罗马尼亚军队向防守克里米亚半岛东部刻赤半岛的苏克里米亚方面军而发起的进攻战役,战事从1942年5月8日进行到5月18日。轴心国军在战役中几乎完全消灭苏军,苏军损失了3个集团军(第44、第47及第51集团军)21个师,共有超过160,000人阵亡或被俘。

8.库尔斯克会战(法语:Bataille de Koursk;英语: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中,德国与苏联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大型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4辆坦克,会战期间更发生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德军计划使用4个集团军,欲从由南方的别尔哥罗德自南向北以及自北方的奥廖尔自北向南夹击库尔斯克地区,企图合围在库尔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的共有6个集团军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事先已得知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做好建立3道防御线的严密防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付出伤亡惨重,最后因为在1943年7月12日德国的盟友意大利王国被盟军登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此次战役后期,苏军发动一连串大型进攻战役:奥廖尔进攻战役(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1943年8月3日-8月23日)相继收复了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德军向第聂伯河方向全面败退。

9.柏林战役(又称柏林冲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大量苏联红军在东方进攻柏林,这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4月尾至5月初。在这场战役终结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结束后,5月8日,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宣示纳粹德国正式覆亡,象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事的结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