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谜案:杜府女眷案中案_府尹_夫人_丫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女眷 宋朝 杜府 府尹 夫人 丫鬟

古人有“六月债,还得快”,“恶人自有恶人磨”等古训,都是说做过坏事后,迟早要遭报应的。

比如现世报,今世报,隔代报,来生报等,告诫人们欠了因果债迟早是要还的,当多做善举结善缘,总是好的。

今说一件今世报破家的命案,令人感慨,发人深思……

话说宋朝二帝光义年间,汴京府出了一件儿媳状告婆婆放毒药死孙子的奇案,惊悚古今,全府哗然,谁不说“远儿亲孙子”“虎毒不食子”,婆婆这还叫人吗?

当时,儿媳妇报案称:她儿子少年初长成,却不想偶然撞破婆婆与府中管家的私情,怕苟且之事外露,就动了歹心。

说婆婆差人唤孙子过去喝燕窝,是作官的亲戚送的,喝了交好运,将来定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前途无量。

孙子听了很高兴,就对婆婆说道:“以后别和那人来往了,我就当您是奶奶,还喝您汤!”婆婆闻听脸一下绿了,不高兴地说道:“你当老身是奶奶,就喝了这汤,忘了那事,才是杜家的子孙!”

鉴于对奶奶的尊重,也毕竟骨子里流着杜家的血液,孙子没想到奶奶会起歹心,就喝了那碗燕窝汤。

谁知半会功夫,孙子就肚疼难忍,跑了回来,话没说一句,就七窍流血而亡。

天呢,这婆婆还叫人吗?

媳妇告状陈述案情之时,伤心过度,数次昏厥,真是悲天悯人啊!

当时,接案的全府官员均义愤填膺,怒骂不止,唯有朱府尹沉思不言,自忖这有悖人伦,亵渎亲情之嫌了,当奶奶的能下得手去毒害亲孙子吗?

这府尹办案多年,生死大案见惯不怪,都能拿出真知灼见,人称朱青天,很得百姓爱戴。

展开全文

想了想,朱府尹命人送来杜府卷宗翻看起来。户主杜子越,曾经做过京官,后回乡经商,为人奸诈,颇留骂命,今刚过世一载。其妻刘氏,主持家务,为人耿直,很得下人拥护。儿子杜文雄,三年前因染疾而亡。独剩守寡之妻王氏,在家无所事事,常串戏院消遣过日……

看完杜家卷宗,朱府尹抚额沉思道,这家主过世,留下庞大家业,万贯家财,独苗之死,会不会做了女眷霸占家产的牺牲品了?

但是,在婆婆一方,孙子乃亲孙子,继承杜府家业,乃名正言顺之事,万万做不出毒害孙子的事吧?

这于理不通,端乎亲情来看,有悖人伦,逻辑混乱,真是不应该。

至于儿媳诬陷婆婆,目的是什么?动机何在?

就她俩杜府遗孀来说,本应齐心合力,全心全意抚养小少爷成才,光宗耀祖,广大门楣才对,岂有互怼之理?

朱府尹站在两个女人的对立面,换位思考了半会,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只好按办案流程来破案。

此日开堂,杜府女主人刘氏被刑拘到案,朱府尹见她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却又不失正气,一幅看破世事的淡然。

朱府尹叹息了一声,问道:“你是杜门刘氏,因甚毒杀孙儿,可如实招来,免伤杖责!”

没想刘氏听罢府尹之言,平静一笑,说道:“请问大人,这自古以来,可有婆婆杀害亲孙儿之事?这杀人动机是什么?”

“这,这这,”一时之间,朱府尹被刘氏问住,不免暗道,好一个大家名媛风范!

想了想,朱府尹冷笑道:“你媳妇告你与管家勾搭,被孙子撞见,才杀人灭囗的!”

“呵呵,”刘氏气急反笑道,“老身名门之后,岂可做出此等有辱门风之事?大人不信,老身便一死明志。”

刘氏说完,一头撞到案桌角上,当场气绝而亡。

这一突发变故,慌的朱府尹差点背过命去,好一个贞烈女子!

闹出这等意外事件,汴京府全员被刑部罚俸,朱府尹更是冤枉,这俸禄减半,还勉强为生,可这开案未审,被告就踫死公堂,成了大宋堂官的笑话,遭人议论,颜面扫尽。

过了数日,朱府尹率领三班衙役来到杜府,只见少夫人王氏哟五喝六,呼天喊地,指手划脚,无端打骂下人,不免皱了皱眉。

这时,一个丫鬟没提防跌了一脚,摔碎了茶杯,被王氏连打带骂道:“你个小狐狸精想那个野男人了,溅了主母一身茶,你想烫死我不成?!”

那丫鬟捂着脸一身不啃,俏兮兮的面上泪眼婆娑,委屈的样子,楚楚怜人。

朱府尹看不下去了,忙叫人送丫鬟下去,这才对少夫人王氏说道:“老夫人含冤而亡,以死盟誓,证明清白,你儿之死,许是另有隐情!”

“大,大人,”得知老夫人身死,王氏叫起撞天屈来,又是哭又是笑道,“为老不尊,毒孙害命,就这样畏罪自杀,便宜她了!”

听罢此言,朱府尹不免皱了皱眉,摇了摇头,如此痛恨老夫人,看来两人曾经有解不开的疙瘩,真真个婆媳是前世的仇人,今世的冤家,一点不假。

片刻,朱府尹问道:“可问少夫人,管家何在,以便澄清老夫人之冤。”

“禀,禀大人,”少夫人王氏愤恨道,“那厮见事情败露,在家上吊死了,真是晦气!”

骂完,少夫人咬牙切齿,半响才说道,“才要报官,就被他家人把棺椁运回去了,说出了此等丢祖宗颜面的事,怎么传扬?便要求私了,给了些银两各安天命吧!”

闻听此话,朱府尹一怔,这杜府前辈子是造了什么孽?自老家主杜子越撒手人寰后,先是孙子中毒身亡,接着老夫人含冤而死,而今管家也以死证明清白,真是造孽啊!

无可奈何中,朱府尹准备回衙,就踱步走出杜府,乍一抬头,瞧见刚才受训的那丫鬟正坐在门囗抹泪。

动了恻隐之心的朱府尹,便走到跟前,宽慰了两句,“发生意外,并不是小姑娘你的事,今后躲着少夫人就是了!”

“大,大人,”那丫鬟抬头瞧见府尹,忙叩头道,“贱婢并没有怪少夫人,是自己鲁莽,该打该骂!”

说完,丫鬟抹了抹泪,说道,“怪只怪贱婢家贫,卖身杜府讨生活,没了老夫人更难容身啊!”

闻听丫鬟此言,朱府尹一怔,便借故搭讪道:“少夫人状告老夫人勾搭管家,被孙儿撞破,才放毒毒死孙儿,你们下人怎么看?”

“大,大人,这个贱婢不敢讲!”丫鬟听得府尹有此一问,转身想跑。

被府尹拦住,这才无可奈何的说道:“下人们议论,是少夫人为掌管杜府,霸占产业,才栽赃陷害老夫人的!”

说完,丫鬟一溜烟地跑了,远远时,还回头一笑。

府尹被丫鬟逗笑了,但对丫鬟说的话,也觉占理。就刚才在杜府,少夫人王氏对下人的不待见,就看出她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

原本,这少夫人是穷人出身,一步蹬天,土鸡变鳳,也是穿着凤袍不象娘娘。

朱府尹不免想起一句话,穷人有了钱,抖抖擞擞不安份,真是一点不假。

恰在这时,外面暗访的人役来报,说少夫人几天前出门买过砒霜,以得到证实。而小公子之死,中毒原因,正是砒霜所致。

结合了一切可能,朱府尹沉思道,想来,这一切的祸端,都是少夫人一手按排的,只不过就是为了极早霸占杜府家财。

可毒杀的,那是她自己的亲儿子呢?

这可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女人用苦肉计夺权,真是歹毒无比。

梳理了下案情,朱府尹便命人把少夫人王氏唤到公堂。见其和曾经报案时的楚楚可怜判若两人,以前朴素简装,现在穿金戴银,无比妖艳。

朱府尹不仅感触颇深,这天会黑,人会变,女人变起来更可怕。

“大人,不知唤妾身何事?”猛不丁,礼都没行的少夫人便开门见山问道。

朱府尹一怔,有点生气的道:“杜府上上下下,都告你为了霸占家产,毒死儿子栽桩老夫人,可从实招来?”

少夫人闻言怒道:“不知死活的下人,敢如此诬陷妾身,回去看不打断他们的腿!”

“恐怕,事情没弄明白之前,你是回不去了!”朱府尹“啪”的一声,拍响惊堂木,吓的少夫人王氏瘫倒在地,竟然晕了过去。

这么不经吓,朱府尹撇撇嘴,命人把她先送回府去,来日再审。

为官这么多年,朱府尹没见过这种凶杀案,先是奶奶毒孙子,现变成了母亲毒儿子,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点不假啊。

可是,这一起投毒案,朱府尹总觉得很难自圆其说,更是经不起推敲,就好象幂幂之中,有人在暗中操纵着一样,但又说不清楚。

因为婆媳就是一台戏,不是冤家不进一家门吗?

次日,朱府尹准备刑拘杜府少夫人王氏,还没派人,就见杜府来人,言说上次少夫人回去后,得了失心疯,不小心掉进院中泳池里溺水死了。

“什么?!”

这一下子,朱府尹几乎被打懵了,这杜府倘大的家产,却恶运连连,半个月家破人亡,真是凄凄惨惨戚戚。

朱府尹不免忖道,这人活的时候,样样都是他的,而一旦死了,那所有的家财,还不是别人的?

造活弄人,真可谓造化弄人!

这时,案子没破,杜府女眷却争先恐后的死去,刑部闻讯大怒,限期半月破案,否则,全府官员问责。

一时间,诚惶诚恐的汴京府众官员,遍布眼线,亲躬亲为,严历出击,恨不能马上告破此案。

有时候,灾满遇贵人,或无巧不成书,这害得杜府家破人亡的大案,却被一个小偷小摸的一句话,大白于天下。

却说杜府少夫人死后,杜府众人被遣散,官家用封条封了大门,并派人暗中监管,谁知外界盗贼不知情由,翻墙盗劫,失手被抓,扭送到府尹。

朱府尹正为杜府命案烦闹,突被小毛贼扰心,更加心火难平,就大喊一声道:“小偷小摸,杖责40,以儆效尤!”

那盗贼慌了,忙道:“大人息露,小人原将功赎罪,减免杖刑!”

朱府尹一怔,怒道:“你有何功?敢和本官讨价还价?”

“大,大人容禀,”盗贼急了,伏地嚷道,“小的知道杜府是何人投毒害命的!”

闻言,朱府尹一怔,半信半疑道:“你因何知晓,且细细讲来。有半句谎言,打爆你狗头!”

盗贼有点难为情,说道:“不久前,小的去杜府偷盗,躲到花园时,听见有人说话:娘,女儿不才,直到今天,方能为你报仇。小的听得迷糊,就偷窥了一眼,原是个小丫鬟,正对着天空说道,不让杜家家破人亡,支离破碎,难解心头之恨!直到那时,小的便知道,杜府的投毒案,定是她所为……”

朱府尹闻听大喜,忙命班头带着盗贼,到杜府遣散人员中认人。

到这时,朱府尹方才大悟,原是因果报应,真不知杜府曾经造了什么孽,惹来此等灭门惨案,真是自造孽,不可活。

半天功夫,班头押着一个女人走上堂来,府尹不觉一怔,思量道,真是有缘!原来是那天被少夫人打骂的那个丫鬟!

“事到如今,小姑娘你有何话说?”李府尹尽管心有不忍,但关系到灭门惨案,便问道,“你小小年纪,和杜府有甚深仇大恨,做此伤天害理,人神共愤的灭门惨案?”

“大,大人,”丫鬟似乎早有了准备,报着必死的心态,平静的说道,“大仇得报,千刀万剐也毫无怨言!”

说完,丫鬟望着天堂,似乎将要和亲人团聚一样欣慰……

原来,二十年前,进京赶考的杜子越,在中途病倒,有幸得一村姑解救,便暗生情愫,厮守不弃。

在那两年里,两人恩爱无比,并生下了个女儿,真是好幸福。

但为前途计,杜子越告诉村姑,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等他考得功名,锦衣回乡,定能给家人幸福。

村姑贤淑,就借银两供杜子越上京赶考,自己在家养育女儿。

可没想到,村姑盼星星,盼月亮,盼回来的丈夫杜子越,早就变了心。他高考得中后,嫌村姑山野村妇,有辱家门,就丧心病狂地把村姑骗到古宅,放一把火燃为灰烬。

也许是命不该绝,村姑被一道人所救,才得幸免于难,但也留下了病根。她勉强把女儿抚养到十一,二岁,便染病而终。

自小耳渲目染,听母亲诉说惨痛身世的女孩,暗下决心为母报仇,拼得性命找亲生父亲索债。

她几经周折,打听到了杜子越的府邸,便卖身为奴,当个使唤丫鬟,伺机报复。

可没想到,杜子越先她一步而亡,她便利用老夫人和少夫人的矛盾,制造老夫人勾搭管家的诽闻,让小少爷知道。又趁老夫人给小少爷喝燕窝之时,偷偷放毒,编织了一场连环案。

果然,其后的一切进展,都在她的酝酿之中。先是刚烈的老夫人以死证明清白,再到少夫人丧子后疯癫,慢慢死于非命,虽不是她亲手所为,但都是因她而起。

只有管家的死,让她愧疚,因为管家是无辜的。

当看着杜子越一家灭门后,她母仇得报,心火已平,一心求死,只盼早日和天堂的母亲相聚……

知到了杜府灭门案的来龙去脉后,朱府尹长叹一声,这真是种恶因,结恶果,自作孽,不可活。

这杜子越生前造的孽,终归是报到妻,媳,孙三人身上了,孽债啊!

虽然说朱府尹对丫鬟动了恻隐之心,但所犯重大,法不容情,只能上报刑部,判其死刑,以儆效尤。

至此,轰动一时的汴京杜府灭门案大白于世,却让全府大众没有一点大案得破的喜悦,都深思在此案的疼点,前世孽缘今世报上。

这故事告诫世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