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如何评价梁武帝_梁武帝_皇帝_佛教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梁武帝 梁武帝 皇帝 佛教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 如何评价梁武帝
  •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怎样的人
  • 梁武帝长寿是因为五十以后吃素加不宠幸妃嫔吗
  • 梁武帝问达摩,达摩为什么侮辱梁武帝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一个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皇帝,因为儿女情长而看破红尘,又因为信奉佛教而荒废朝政,最后被饿死于净居殿。他,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梁武帝萧衍的A面B面人生。

一、A面人生。

1、天资聪慧、屡建奇功。

萧衍从小聪慧,喜欢学习,年纪轻轻犹显才华。他与沈约、谢眺、王融、范云等七人经常出入竟陵王萧子良的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

萧衍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族侄。由于出身贵族,升官的机会自然比别人要多,加之满腹学问、谈吐不凡,进入仕途便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领兵攻打齐国邓城(今湖北襄阳),左卫将军崔慧景打开城门逃跑了,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的部队由于平时训练有素,没有溃散,伤亡也不大,最终退到樊城,据城坚守。这次战役后,萧衍被封为辅国将军兼领雍州刺史。萧衍上任后,招揽人才,积极筹备经营,实力越来越大。

2、举旗起兵,灭齐建梁。

老皇帝萧鸾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个新皇帝是个玩家,而且残忍无道,诛杀大臣。他怀凝萧衍有对朝廷图谋不轨的行为,派人前去暗杀,行刺的人十分敬重萧衍,不但没刺杀萧衍,反而将萧宝卷谋杀他的事讲了出来。萧衍大惊,暗地开始筹划废掉萧宝卷。

公元500年十月,萧宝卷杀了平叛功臣萧懿。听到哥哥被杀的讯息后,萧衍立即集合部队,直指建康,杀死了还在醉死梦生、歌舞不断的萧宝卷。而后,一方面萧衍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另一方面继续派兵四处征讨,没过多久,各地太守、刺史全部投降归顺。

到了这一步,萧衍开始考虑废掉萧宝融自己做皇帝的事了。萧衍召见心腹范云和沈约,问他们对称帝自立的看法,他俩坚决拥护萧衍称帝。萧衍听了十分高兴,便令他俩负责筹划废帝称帝事宜。公元502年四月,萧衍通过禅让的方式,替代了萧宝融。改国号为梁,称梁武帝。不久赐金给萧宝融,萧宝融吞金自尽。

3、勤于政务,简政轻赋。

勤于政务。萧衍不分春夏秋冬,每天都在五更天就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冬天季节,他握笔的手都被冻裂了。

注重纳谏,听取民众呼声。萧衍下令在东府门前设立两个函盒,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百姓的建议和批评意见的信函投到谤木函里,一些功臣有什么要求的信函投到肺石函里。

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在农业方面,他颁布诏书:“广辟良畴,公私畎亩,务尽地利,若欲附农,而粮种有乏,亦加贷恤。“对于流亡的农民,允许他们回乡,恢复原有的田宅。在赋税方面,萧衍多次下诏减免租调。

倡导节俭,以身作则。萧衍是称帝以来,每日饮食多为粗茶淡饭,甚至吃粥充饥。衣用更是简朴,史载称他:“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居室里除一张床以外,别无摆设。

二、B面人生。

1、疑心重重,乱杀无辜。

萧衍和封建社会里大多数皇帝一样,猜疑心很重,生怕别人夺了他的皇位。因此,他将萧鸾诸子几乎全部杀掉。

2、刻薄外姓,放纵家人。

萧衍对外姓人非常刻薄,对一些有功之臣也不重用。但对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恩礼有加。特别是对其弟萧宏,很是纵容。萧宏奢侈无度,聚敛财宝,甚至意欲谋杀萧衍。萧衍不但没予追究,甚至还给他封官加职。他这个弟弟也是个奇葩,不但不感恩,竟然与萧衍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发生奸情。叔侄两联合起来篡权夺位,派人刺杀萧衍却被发现。最后,萧宏忧惧而死,永兴公主自杀。

3、看破红尘,信奉佛教。

萧衍晚年逐渐看破红尘,开始信奉佛教来。 萧衍看破红尘是因为两桩事情对他打击比较大而引起的。第一件事情是上面说了的他女儿与他弟弟通奸并谋害于他;另一件事情是他的次子萧综背叛于他。

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本来是萧宝卷的妃子,萧衍看她长的漂亮便据为已有。她七个月后生下萧综,可见萧综是萧宝卷的遗孤。萧衍一直把萧综当亲生儿子看待。吴淑媛失宠后,心生怨恨,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萧综,萧综从此慢慢地疏远萧衍。公元525年,梁魏交兵,萧衍派萧综统兵作战,萧综借此机会投靠了北魏,从此最也没回梁国。吴淑媛面对子离夫疏的现实,忧郁而病。

萧衍本身是一个对亲情看得比较重的人。萧宏的死,永兴公主的亡,萧综的离去,陈淑媛的病倒,让萧衍十分感慨。

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下令改年号为大通。萧衍信佛十分虔诚,戒掉女色荤腥,并下令全国效仿。后来,他多次舍身佛寺,与僧人们交流佛学、探讨佛理。

公元548年,侯景举兵反梁。公元549年6月,侯景攻破宫城,软禁了萧衍。软禁后的萧衍病到在床上,无力起来吃饭,不久便饿死了,终年86岁。

对梁武帝萧衍评价为:一方面推翻残暴无道的南齐皇帝萧宝卷,建立梁朝,即位后,提倡节俭,勤于政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晚年看破红尘,醉心佛教,荒芜政事,直接导致侯景之乱,过犹不及。

如何评价梁武帝

他是一个好领导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

众所周知,往往一个朝代的开创者都不是庸碌之人;因为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必然经历无数的战火与鲜血,建立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无比艰辛的创业过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莫过如此。

萧衍不仅在政治上多有建树,在军事、艺术领域也都有卓越的成就。军事上,他多次作为军队的统帅对战北魏的军队;艺术上,他是“竟陵八友”之一,而且在音乐和绘画上多有佳作。

登基称帝之初,萧衍还称得上一位明君。他十分勤于政务,史书上说他无论春夏秋冬,五更起床批改奏章。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不少皇帝望尘莫及了。而且他还很重视采纳臣子的意见,专门设立“意见箱”让他们大胆谏言。这也是一位好领导应有的表现。

把袈裟给朕披上

可晚年的时候,萧衍变了,他不再是原来那个少年了。他开始崇信佛教,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信佛本也没什么错,可因为自己信佛给国家造成损失就是他的错了。

南梁普通元年,这一年可是一点也不普通,因为这一年梁武帝开始作了,他给自己起了个法号——冠达。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自己礼佛,他还在皇宫旁边建造了一座寺庙,命名为同泰寺。皇帝嘛,建造繁华宫殿都不是事儿,区区寺庙自然不在话下。

一天,萧衍去庙里参拜佛祖,一帮臣子跟随在自家老板的后面;眼巴巴地等了好久,终于是香也烧了佛也念了,大臣们心想这下子皇帝该消停一段时间了吧。可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皇帝竟然脱下龙袍穿上了袈裟,和他们说:“朕要出家!”

皇帝一门心思要当和尚,大臣们虽然懵圈,可该劝还得劝。在一众大臣苦口婆心的劝解下,三天后,萧衍才终于同意大臣们把自己“赎回去”。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和尚要还俗必须要花钱向寺庙赎身,老李怎么感觉有点像某些不良场所呢。得,无奈的大臣只能自己掏腰包把老板给买回去;可这一花就是一亿钱,你要问为什么,皇帝肯定得比别人贵啊!

没想到萧衍还上瘾了,第一次没成功,萧衍还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真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讲真的,他当时都八十多岁了还这么能折腾,真是精力旺盛!皇帝高兴了,可苦了一帮官员,每次都得出钱赎人。

要做就做真和尚

历史上有很多人只是名义的和尚,其实照样喝酒吃肉、娶妻生子,最有名的当属《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了。但萧衍却是认真的,佛门的清规戒律他是样样遵守。

和尚不吃肉,萧衍还真的一点荤腥都不沾;不仅自己不吃肉,他还不让祖宗吃肉:他规定祭祀的时候不准用真的牛羊猪肉,只能用面团捏的做的三牲。和尚不近女色,萧衍从五十岁之后就不再和后宫嫔妃同房。

更夸张的是,他还异常节俭;节俭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说他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如果史书记载属实的话,那梁武帝可真就太厉害了。不过就算不全属实,起码可以说明梁武帝不是一位沉迷享受的君王。

一人信佛全国遭殃

皇帝的喜好就是当时社会的风向标。在梁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梁朝几乎是处处有寺院,家家有僧侣。光是建康城内,就有超过500所寺庙,100000名僧人。

要知道,在当时,寺庙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无需缴纳税赋。和尚们将土地交给百姓耕种,到头来大量的粮食却进了他们的口袋。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僧人们不劳而获,百姓却被逼得生计艰难,国家因此民不聊生。

再加上皇帝崇尚佛教,百官自然上行下效;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他们把大笔的钱财捐到寺庙。反过来,他们又加倍剥削底层民众来补贴腰包,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可以说,萧衍一个人信佛,全国的百姓都得替他买单!

老李认为倘若萧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那他信佛自然无关紧要。可作为一国之主,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成了祸国殃民之举。

当你的位置达到足够的高度,你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到无数人。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时候我们眼中的大人物在某些方面是不比我们自由的。

你怎么看待梁武帝萧衍呢?欢迎留言评论,和大家一同探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李笑谈古今事!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怎样的人

值得尊敬的一代文武双全的帝王。萧氏能出勤耕苦读文攻武卫的象样家族,真令人惊讶仰慕!…梁武王属蕭何二十五代孙。吾辈姓萧。事隔千年,虽不敢苟合牵强,但上苍自赐萧姓於已,特感荣光…

梁武帝长寿是因为五十以后吃素加不宠幸妃嫔吗

说到汉武帝长寿这个事情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感觉他活了好久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皇帝长寿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长寿呢?有的人说了,好像就是因为梁武帝到了五十以后就开始吃素了,而且也不再宠幸妃嫔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长寿了,那么这个事情到底合理不合理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吧!

中国古代皇帝寿命一般都很短,长寿的皇帝很少,一般皇帝就是活到三四十岁就驾崩了,而五胡十六国小王朝的那些爱折腾的皇帝大多只活二十多岁。当然长寿皇帝还是有的,乾隆皇帝就是个长寿老人,他八十九岁驾崩,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可是中国古代历史还有一位皇帝,他活到八十五岁,如果不是被大臣关起来饿死,恐怕活得比乾隆皇帝还长,这位皇帝就是梁武帝。

梁武帝是出生于公元464年,他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兰陵萧氏,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梁武帝萧衍被人称为菩萨皇帝,因为他虔诚信佛,还三次舍身到寺庙,让大臣用钱把他赎回来。

出家人吃素不是佛陀规定的,而是梁武帝规定的,本来出家人可以吃“三净肉”,但梁武帝却规定,出家人不能吃肉,必须茹素,以至于吃肉成为出家人的戒条。

(三净肉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眼不见杀,即没有亲眼看见动物被杀;第二、耳不闻杀,即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死;第三、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梁武帝不但要求出家人吃素,他自己还也吃素,吃饭不过是普通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他政务太忙,就喝点粥充饥。

皇帝都有满宫佳丽,梁武帝也有,但是他五十岁后就不再宠幸嫔妃,他只把将太子生母丁贵嫔留在宫中,其它的妃子都被送到妃子儿子的封地,让年轻美貌的妃子和她亲生的儿子相依为命,一起过日子了。

其实梁武帝的真爱只有一个,就是他的结发妻子郗徽,郗徽在梁武帝当皇帝之前就病故了,可是梁武帝还是追封她为崇德皇后,并且终身不立其它妃嫔为皇后,包括太子生母丁贵嫔。

作为一个皇帝,面对满宫佳丽不动心,实在是难能可贵,就像让猴子去守香蕉园一样。平民百姓,家里只有一个妻子,人老了也就不好看了。可是皇帝的后宫里美女如云,还都出金百宝地讨好皇帝,希望被皇帝宠爱,然后生儿子和升职的事一起办了。

但梁武帝真的不是一般人,后宫有三千粉黛,他却毫不动心。

如果不是战乱,梁武帝一样会活得更长。所以说,做人要有节制,不能贪图享受,对于美食和美女,都要适可而止,享多大福,受多大罪。过分享受会损害身体健康。

梁武帝为何长寿?只因为他五十岁后吃素,而且还不宠幸妃嫔,过着简单的生活。

梁武帝问达摩,达摩为什么侮辱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可以说是印度阿育王的一个翻版。梁武帝萧衍对于佛教来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致力于兴建寺庙、剃度僧人;二是禁止吃肉。

这两项举措,对后世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是负面的影响。第一项举措,大肆兴建寺庙,加重了像法时代的弊端,使佛教逐渐流于形式。第二项禁止吃肉。佛教只是禁止吃荤,没有禁止吃肉。萧衍禁止吃肉之后,不仅没有培养出人们的慈悲心,反而使人们对于食物又多了一重分别心和取舍心。那么禁止吃荤,不也是对食物有了分别心和取舍心吗?吃荤对于修行的妨碍确实太大,所以必须要禁止。禁止吃荤,是佛教经过长期修行总结出的经验。而萧衍只是片面的以为,禁止吃肉就可以达到佛教禁止杀生的目的。

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除了长寿之外,结局也是很悲催的。侯景之乱后,萧衍被活活饿死!

梁武帝萧衍如此大力崇信佛教,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以后佛教还怎么推广?所以这个漏洞就必须要把它补上。所以就有了达摩和萧衍的一段对话,填补漏洞当然就是要把萧衍的功德给抹去。

《坛经·决疑品》是这么记载的: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梁武帝萧衍“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没有功德的。因为梁武帝萧衍所做的这些,是以给自己求福为前提去做的,都是带着有所回报的目的去做的。

这段话其实也谈不上是侮辱梁武帝。一是弥补了一个漏洞,二是解释了一下带着功利心去布施是没有功德的。

那么从萧衍的布施来看,怎么布施才算是功德呢?只有积累阴德才会有功德!什么是阴德,浅白的说就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默默地帮助他人,这就是阴德。

捐了一点钱,就到处宣扬,唯恐天下不知,这些都不是阴德,是没有功德的。尤其是假借慈善之名,行苟且之事的,不仅没有功德,而且还给自己种下了恶果!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