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从信佛到灭佛(梁武帝沉迷佛教几次出家,为什么后来缺要展开灭佛运动呢)_佛教_梁武帝_和尚

本文目录

  • 梁武帝沉迷佛教几次出家,为什么后来缺要展开灭佛运动呢
  • 梁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 灭佛运动讲的是什么故事
  • 梁武帝萧衍一生念佛,为何结局凄惨
  • 梁武帝萧衍为何三次出家做和尚
  • 梁武帝信佛到了什么程度梁武帝萧衍有什么个人成就

梁武帝沉迷佛教几次出家,为什么后来缺要展开灭佛运动呢

梁武帝沉迷佛教四次舍身出家,以至于荒废政事,奸佞得势,朝堂荒废,佛教寺院迅速膨胀式发展,占用了很多土地、粮食等资源,故后世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梁武帝萧衍出身高贵,与当时的皇室关系密切,后建立梁朝。即位初期,政绩卓著,他从前一个朝代齐的陨灭中吸取教训,一年四季不分寒暑昼夜地勤于政务,甚至在冬天批阅奏章把手冻得皲裂。他广开言路,听取贤良才俊的忠直谏言,十分重视人才的任用和选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招纳人才,提拔有才能、有政绩的地方官员。同时生活节俭,不讲究吃穿用度,一日一餐,一衣多年。从这些方面来说,梁武帝早期是一位勤政爱民、广纳贤言、生活俭朴的好皇帝。

但是梁武帝后期开始信奉佛教,并沉迷其中。全国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动用了很多资金,同时也占用了很多土地,大批僧人消耗了更多的粮食。国家经期发展收到阻滞。萧衍不但研究佛理,甚至多次进入寺庙做和尚,不占荤腥,不近女色,还下令全国效仿。无心管理朝政,造成小人得势,渐起谋逆之心,朝堂混乱,国运堪忧。

后来侯景之乱,梁武帝遭到软禁,晚景凄凉,饥寒中郁郁而终。后世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为了压制佛教的膨胀式发展,开展了广泛的灭佛运动。真是过犹不及,令人可悲可叹啊。

梁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梁武帝没有灭佛。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信徒,信仰佛教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是最后这位信佛的皇帝却为国家的灭亡埋下祸根,甚至他自己也饿死台山。所以后世皇帝吸取了梁武帝的教训,才会灭佛

灭佛运动讲的是什么故事

佛教从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了大发展,不光南朝的梁武帝信佛,北朝的皇帝和达官贵族们也都信佛,迷信宗教,在北周初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顶点。北魏时佛寺有6000多座,和尚尼姑有75000多人,到北周佛寺猛增到30000多座,和尚尼姑达到200多万人。佛教的畸形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有见识的君主便开始禁佛和毁佛,这类事在北朝先后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是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北魏从拓跋珪开始创下国家政权的基础,到拓跋焘时力量最为强大,他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决定限制佛教的发展,他规定,50岁以下的和尚必须离开寺庙,回家种田,服兵役,缴纳租税。这道命令下达后,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445年,北魏发生了盖吴领导的大起义,拓跋焘亲自领兵镇压。平定了盖吴的起义之后,拓跋焘回到长安,看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还有造酒的工具,佛寺的内部还收藏着大量的财物,甚至关着许多年轻的妇女,拓跋焘十分震怒,他说:“和尚不是修行、做善事、不吃荤腥、不结婚吗?这佛寺中要刀枪干什么?造酒干什么?留女人干什么?”拓跋焘的大臣崔浩建议:“佛教坑害人民,造佛像浪费钱财,应该把佛像毁掉,禁止人民信佛、出家当和尚!”

446年,拓跋焘下令:“把天下所有的佛寺全部捣毁,把所有的佛经、佛像全部烧掉,把僧民全部杀光,永远禁绝佛教的流传。”

拓跋焘的禁佛运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死后,北魏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又信起佛来,再一次掀起信佛、崇佛的潮流。到北周统一天下时,佛教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灭佛运动。

西魏末年,大权掌握在宇文泰的手中,宇文泰被封为太师、大冢宰,都督中外军事。宇文泰死后,爵位传给儿子宇文觉,宇文觉在557年废掉魏恭帝,建立北周政权,这就是北周的孝闵帝。宇文觉死后,北周政权动荡了一段时间,直到周武帝宇文邕掌握了皇权,北周的内部才稳定下来。

周武帝当了皇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大规模的灭佛。

周武帝在灭佛之前,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还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只留儒家思想,把佛教和道教一起灭掉。其中567年的一次大辩论比较有名,当时有一个和尚叫卫元嵩,他上书给周武帝,表示自己不当和尚了,他说:“应把造佛像的热情和钱财用来造城池,把皇帝当成佛祖。古代尧舜的时候并没有寺庙,也不信佛教,可那时的天下太平得很,而江南的齐、梁两朝的寺庙、和尚多得数不清,可他们却很快就亡了国。”这些话很有说服力,也深深地打动了周武帝,他灭佛的决心更大了。

577年,周武帝在灭掉北齐政权后,在邺城召集了500多名和尚、道人参加大会,宣布灭佛。这一决定遭到了和尚们的坚决反对,慧远法师大声地和周武帝争辩,并且威胁周武帝说:“你这样不敬佛、不敬神,死了以后会被打进十八层地狱,受尽苦难和折磨,一万年也不得超生投胎!”

周武帝坚决地说:“只要老百姓的生活过好了,我情愿下地狱受苦!”

这次毁佛运动,没收了40000多座寺庙的房产,把寺庙的房屋作为王公大臣们的住宅;让300多万名和尚、尼姑还俗回乡,让他们成家立业,为国家服役,增添了许多劳动力,扩充了兵员;还把佛像和经书烧毁,把寺庙中和尚的用具等一一奖给有功的大臣。

这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使国家的田产、户口得到了增加,负担租赋的人口多了,国中人均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迅速增强起来,对北周统一北方全部领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梁武帝萧衍一生念佛,为何结局凄惨

梁武帝时期,南北朝的佛教达到了鼎盛,当时在梁朝的京城建康城内,最多时佛寺达到五百多座,僧人达到十万有余,寺庙僧侣庙产丰厚。梁武帝作为皇帝,一心发展佛教,以至于沉迷其中,大建佛寺,大量捐钱。而王侯大臣也上行下效,进而影响了梁朝的整个社会风气,整个梁朝从上到下,都过度的沉迷于佛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到了梁武帝晚年,他又引狼入室,接受了羯族人侯景的归降,最终造成“侯景之乱”,梁武帝最后在台城皇宫净居殿被活活饿死,梁朝也就此衰败,过几年就被陈朝取代。 

一、梁武帝四次为僧,笃信佛法,可以称为最信佛的皇帝

梁武帝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即位前身经百战,在当政前期,他勤于政务,改革了种种弊政,并且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并且十分勤奋,还选用了很多的贤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到了统治后期,开始信佛,并开始“舍身”,作为皇帝开始当和尚了,“舍身”既舍钱财,也舍自身。天监三年,梁武帝皈依佛门,十分虔诚的信仰佛教,大修佛寺,耗费国家经济。不过他当和尚也不是说不能挽救,大臣出钱就行,出钱了给寺庙,他继续当皇帝。

二、梁武帝规定和尚不能吃肉

佛教是外来宗教,在来中国之后,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吃肉,而不能吃肉的规定,是梁武帝提出来的。梁武帝非常重视戒律,写了《断酒肉文》和《与周舍论断酒肉敕》,多次强调断禁肉食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不杀生”的观念,说众生不可杀生,还严令僧尼们一律遵守。就这样,形成了汉族出家的僧尼和居家的佛教徒吃素的戒律。

三、侯景之乱发生,梁武帝晚年被“宇宙大将军”害死

梁武帝晚年引狼入室,接受东魏降将侯景的归降。侯景最初投靠尔朱荣,后投高欢,本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是梁武帝十分信任他,给予他高官厚禄。太清二年,发生侯景之乱。

当侯景攻入建康,面见梁武帝,梁武帝问:“你是哪个州的人,妻子是否还在东魏?”侯景畏惧不敢答,旁人答:“妻子都被东魏杀掉”。梁武帝接着问:“来归降时有几人?”侯景答:“千人”。梁武帝问:“围城有多少人?”答:“十万。”又问:“现在有几人?”答:“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梁武帝才停止发问。可见侯景之乱发展迅速,梁武帝很快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最后由于侯景对梁武帝的要求得不到,于是梁武帝的饮食供应也不能得到满足。最后在净居殿,一个笃信佛教的皇帝,被活活饿死了。 《南史》可见,梁武帝死后,侯景立太子为帝,矫诏自加“宇宙大将军”。后来“宇宙大将军”的称号侯景也觉得不过瘾,不久自立为帝。承圣元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这时侯景之乱始平。 

梁武帝文武兼备,笃学勤政,建立梁朝。但是到了暮年,却引狼入室,最终落得被叛将侯景害死的境地。除了其晚年的昏庸,没有任用贤才良将。还有就是其信佛,由于崇佛太过度,将举国之力都用来发展佛教,致使社会生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军事文教都得不到发展。而由于信任小人,致使子孙后代被侯景杀戮俱尽,不亦悲乎!

梁武帝萧衍为何三次出家做和尚

梁武帝萧衍是南梁的第一任皇帝,而且在文献记载中,他有很多传奇的地方,而且能力非常强,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博学的开国皇帝,而且萧炎享年86岁,寿命仅次于乾隆,而且他在为执政时间也特别长,最让人注意的地方就是,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就出家了。

很多人认为梁武帝其实一心向佛,他十分喜欢佛教的信仰,也对世俗权力这些没有太大的向往,但其实我并不这么觉得,如果说梁武帝真的是想要皈依佛门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皇帝位置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而自己一心皈依佛门,但是他却并没有,而且他三次出家做和尚,这其实就体现了他自己智慧的一部分,肯定是有一些基于当时大环境因素的特殊政治目的。

据文献记载,梁武帝的雄才大略十分多,而且所以梁武帝开国之后,他为了报答这些佛教的子弟,他就大肆宣扬佛教,而自己更是三次想要皈依佛门,想要将佛教的地位抬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而且他在位期间,将自己的权利和佛门联系在一起,在佛教上和佛学文化上做了很多出彩的地方,而这也是文献记载的梁武帝治国理政的一大特色。

其实梁武帝作为开国皇帝,因为国家刚刚建立,所以政权还不是特别稳固,他必须要做出一些事情来稳固自己的政权,而他恰巧因为那些佛门子弟对他的支持,所以他可以顺应名义去壮大佛教势力,来稳固自己的政权,这其实就是他聪明智慧的体现。

梁武帝信佛到了什么程度梁武帝萧衍有什么个人成就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他就是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他是一个非常传奇而且长寿的皇帝,在坐皇帝的初期,勤政爱民,总是早早的起来批改奏折,任用贤才,广而纳谏,平常也十分的节俭,不讲究吃穿。正是由于萧衍的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

他对佛法十分的痴迷,但也正是如此,导致了误国,被俘后饿死在京城。在他执政期间,大量地修建寺庙,弘扬佛教,把佛教的地位一下子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萧衍迷恋于佛教,经常邀请和尚到宫中讲佛法,爱护动物,不吃荤腥,不酗酒,同时也不许百姓宰杀牛羊。

萧衍平时钻研佛法,虔诚信佛,还多次舍身出家,他认为当和尚比当皇帝更有趣,谁也拦不住他,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不得已商量出出来一个计策,凑钱给萧衍还俗费,但是没过几天,他又要去当和尚。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并把大量的宫人和土地贡献给庙宇。他的这个做法大大消耗了国库,使得国家日渐衰弱。

后来侯景造反,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可是萧衍却依旧信奉佛教,吃斋念佛。而那些造反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他信奉佛教而宽容待他,最终成为俘虏。在刚开始,侯景还会给他吃的,但是最后什么都不给他吃了。他所信奉的菩萨和佛祖也没能拯救他的性命,最后被活生生饿死在台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