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为什么出家了
阿育王(As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268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即位之初--------------------------------------------------------------------------------根据佛经记载,前273年频头娑罗王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也有说是受沙门的影响)。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而采用佛法征服,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宣扬佛教--------------------------------------------------------------------------------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教,并为了要求人们遵守理法,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谕,称为“法敕”。法敕多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他自己也身体力行。阿育王作为佛教徒大力宣扬佛法。他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为旅客建立休息的场所,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共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使佛教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宗教。他还向周边国家派出许多传教团,使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锡兰的传教,使斯里兰卡至今都是南传佛教的中心。治国方针--------------------------------------------------------------------------------阿育王的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对于羯陵伽国的征战虽然对其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但是没有废除死刑。他虽然是佛教徒,但是对其它宗教也很宽容,容许它们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
阿育王是什么人物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统治几乎所有的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03年至前232年,被许多人视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他扩展了钱德拉古普(Chandragupta)的帝国,统治着一个从现在的西部阿富汗到东部的孟加拉国的领土,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除了今天的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部分地区。帝国的首都是Pataliputra(在今天的Patna位于Magadha),省会在Taxila和Ujjain。现代印度共和国的标志是对阿育王狮子首都的改编。他的梵文名字“阿育王”的意思是“无痛,无忧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