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浪洞镇“四力”齐发 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_集体经济_村级_集体

近年来,浪洞镇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广“四联双增”做法,结合自身资源不断释放优势,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双增收”。

突出党建引领,凝聚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紧盯“双增收”目标,按照“基地建支部、党员进地块、人才配产业”统筹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采取“党建+坝区产业”发展模式,构建村级组织、合作社实施、群众参与的党群联动机制,在浪洞镇浪洞村和勤龙村建成食用菌产业园,每年带动周边群众灵活性务工1000余人。积极推动党员在发展产业项目、带头致富等方面中走在前、做表率,先后把12名致富能力强的社员培养成党员,把15名党员社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培育发展主导产业10余个,带动300余名群众加入集体合作社,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聚焦特色产业,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引导、部门联扶、村级主抓、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高效整合各类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集中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做到“握指成拳”、集中用力、精准发力。着眼“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抓好谋篇布局,做好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范围内整合各类要素投入到村集体产业项目上。依托坝区水资源优势,切实加强淡水养殖。建成淡水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600余亩,带动群众水产养殖1200余亩,实现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依托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优势,以“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模式,积极发展山区经济。依托地理优势,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产业园1100余亩,全年生产菌棒2000万棒,年产值达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带动群众年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玉米、高粱等作物种植,目前,全镇酒用高粱落实种植面积1010亩。积极申报环保项目,切实解决“白酒酿造”小作坊存在的污水治理问题,让农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依托绿水青山,做强康养旅游产业。积极打造浪洞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有效带动了温水塘村农家乐的发展,现正常经营的农家乐就有7家。积极推进“云上有山”综合体,以影视为核心,成功拍摄《一生交给党》《春晖使者》等多部影视作品;以“黄金芽”为产业支撑,年采收茶叶200公斤以上;通过打造“沉浸式影视营”“亲子茶园采摘游”等创新扶贫农文旅模式,吸引游客自行带动市场,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带动100余人就业,带动群众年增收1万元。

展开全文

严格监督管理,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效力。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等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村级不良债务。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明确规定凡是涉及村集体经济和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须按照程序步骤组织实施。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为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落实定期调度机制,日常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收入情况进行分析调度,督促抓好落实。同时,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村干部年终考核硬性指标之一,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探索村集体经济分红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加强总结宣传,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效益分析和评估,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又要又快发展。打破常规加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创新力度,深挖在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强总结提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可看、可学、可比的党建品牌,目前我镇已成功打造永康村、管桐村两个县级示范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有效提升基层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提高基层群众积极投身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 邹丹

编辑 吴森楠

二审 杨忠

三审 赵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