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四带”工程赋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_集体经济_林下_万元

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创新探索“四带”强村工程,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2021年,烧茶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00万元、积累达1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万元,实现“双超村”目标。

支部带实体,让组织堡垒“强”起来。“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烧茶村以建强党支部为核心,深化“三育”工程,把村里的退伍军人、产业大户、知识青年等培育和推选为村干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打造了一个主动谋事、积极干事、努力成事的“火车头”。村“两委”组织成立了寄望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全村68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入社,推行村社“交叉任职”,同时吸收其他有威望、有意愿、有能力的党员群众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推动能人聚在合作社上。推动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产业链上,组建村社联合党组织,设置蓝莓、“吊瓜+板蓝根”、林下中药材3个党小组,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和党员村干部分片包干机制,把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设置在产业基地上,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

实体带资源,让发展要素“活”起来。土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实际,烧茶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村集体从农民手中把零散的撂荒田地、山林等集中起来,统一由村合作社经营或集中发包,全面盘活村级资源资产等发展要素,推进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村共流转闲置土地、山林共计1660亩,每年为村民增加土地流转收入70余万元,实现群众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合作“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产业分红“获红金”的“一地生四金”。同时,深化“强村带弱村”活动,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与弱村抱团实施“飞地模式”,带动雅灰乡“七彩山鸡”养殖和排调镇“生态土鸡”养殖落地烧茶村,养殖项目年产值达1400万元,既有效破解两村交通不便的难题,烧茶村可“坐享”项目总利润5%的分红等,实现优势互补、强弱抱团、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企业带产业,让产销对接“畅”起来。村企抱团发展是规模化发展产业的重要模式。烧茶村主动与县内的茅台生态农业公司、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和培力公司等龙头农业企业对接,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和保底价收购订单,采取代建基地、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等方式,由公司统一代建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基地,统一提供产业种苗、土壤基质,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统一按照保底收购、开拓市场等,村级负责土地流转、组织劳务、日常管护、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大力发展蓝莓、吊瓜、林下中药材等产业,有效降低了村级产业发展风险,实现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一条链”无缝对接。目前,烧茶村通过村企联建,共建成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50亩、吊瓜种植710亩、蓝莓400亩。

村社带群众,让农村农民“富”起来。烧茶村坚持发展为民宗旨,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总利润的70%按照量化入股分红35%、无劳动力群体分红17.5%、建档立卡户劳动分红17.5%等三种方式进行分配,深化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三转”行动,鼓励多劳多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避免了“养懒汉”现象。合作社加强日常运营管理,不断做大村级产业规模,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让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现合作社每天用工量在50人左右,农忙季节可达到100人,2021年共发放务工工资160万元,户均增收2200元以上。烧茶村积极改善民生,使用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为全村“双阳”对象和60岁以上老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深化村干部“基本报酬+购买服务+集体经济收益奖励”的“三增”机制,2021年烧茶村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8万元按贡献度奖励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有效激发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活力。

供稿 丹寨县委组织部

一审 敖乃霞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陈玉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