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三元共治”引领乡村善治之路_乡村_机制_治理

为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聚焦主责主业,抓基层强基础,创新“一导航双驱动三融合”机制,推动群团共理、网格治理、合约管理“三元共治”,丹寨县引领乡村善治之路,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

强化群团共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多方共治”促和谐。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组织的领导,村级妇联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团委组织团员和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环境整治、邻里纠纷、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工会组织开展困难群众解困脱困行动,构建党组织引领村级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二是“院坝协商”解难题。探索开展“五定五破”协商机制,推动议题在一线征集、工作在一线开展、共识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切实把民主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三是“双阳行动”送关爱。持续深化“双阳行动”,创新开展妇联组织“护蕾行动”,采取“1+X”方式,明确县、乡、村等多名干部结对帮扶1名“双阳”对象,组织教育、医疗、民政等部门开展“组团式”帮扶,不断兜牢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网底。目前,全县3123名干部结对帮扶空巢老人5103人,留守儿童2642人,留守妇女504人。

强化网格治理,打造幸福和谐乡村。一是“寨管委”促自治。持续推行“寨管委”模式,针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产业生产等组建多个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村村寨寨有组织管事、有地方办事、有人做事,推动村务管理从“村官治理”向“村民自治”转变,不断提升农村基层自治能力水平。目前,全县共组建“寨管委”132个,划分环境卫生整治等管理主体3087个。二是“精细化”强效能。深化“一联四包”机制,建立县委常委“1+N”党建联系制度,县委常委联乡包村,高位推动乡村治理。探索开展农村党员“网格化”管理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有机融合,给党员分任务、压担子、明职责,推动党员亮身份、办实事、聚民心,形成连心谋发展、同致富、促振兴的生动局面。三是依法治村保平安。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家族长等横向联动协作机制,开展“进百村入万户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行动、“驻寨”行动,选派48人担任“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122个村(社区)入户提供法律服务,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合约管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是“红白三条”革陋习。建立“中式婚礼不婚闹、接亲车辆十不超,红喜只办婚嫁娶、杜绝浪费牛不耗,礼是轻来情意重、街坊随礼百就了”的三条红事标准,“三天大葬要执行、回家奔丧仅血亲,白事简餐食堂搞、不贵少费不打包,纸扎爆竹控制好、花灯表演不再要”的白事三条标准,成立122个村级红白事理事会,建设“合约食堂”作为村(社区)办酒场所主体,并纳入村规民约,全面遏制村民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陋习,树立时代文明新风,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减少各类酒席40%,户均节省开支2000元。二是“三破三立”树新风。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建立“破思想桎梏、立文明乡风,破陈规陋习、立淳朴民风,破不良风气、立清朗社风”的“三破三立”机制,常态化开展“星级党员”“文明家庭”“清洁家庭”“平安家庭”评选,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四导机制”美乡村。建立规划先导、政府引导、群众主导、长效督导“四导”机制推进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创建了卡拉村等16个庭院美化示范村。建立“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卫生评比,一季度一卫生考核”机制并纳入村规民约,以“红黑榜”公告方式进行公示,奖优罚劣,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

供稿 丹寨县委组织部

一审 刘珺珺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陈玉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