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俄国十二月党人以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党?如果布尔什维克不能掌权,俄罗斯将如何改变_俄国_布尔什维克_德国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俄国十二月党人以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党
  • 如果布尔什维克不能掌权,俄罗斯将如何改变

如何评价俄国十二月党人以及后来的布尔什维克党

都是革命党,推翻沙皇统治,两者失败是必然,胜利是偶然。布党的成功不在国内,而恰恰是德国的帮助。虽然各取所需但也不必回避事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本就陷入危机的俄国遭到很沉重的打击,沙皇制度正是在此时成为历史。我们都知道在二月革命爆发以后,俄国内部混乱,各地军阀拥兵自重。 在长达大半年的时间当中,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 这种混乱的状态,我们经常理解为两个革命之间的动荡。 其实俄国推翻沙皇的这一次革命德国功不可没。在当时的战场,法国和德国在凡尔赛战役当中,损失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战场上的局势已经使德国疲于应付,当时美国又加入协约国,宣布对德国作战。

陷入东西作战的德国想出了鼓动俄国内部革命势力的主意。因为当时只有俄国内部的矛盾最为严重,原本德国的这一构想无法付诸实施,因为在二月革命之后,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然承担俄国盟友所答应的义务,继续参加一战。但讲实话,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并不是要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只希望在僵持状态下取得未来国际上的认可。毕竟只要不退出战场,俄国就可以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可以共同瓜分当时德国的遗产。 但是,德国自认为的棋子却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时的德国希望与坚持共产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联系。更盼望着俄国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再一次革命,以促成俄国退出一战。当时列宁回国的路线有两条,其中一条是绕道法国,经过英国从北欧回到俄国,但当时的俄国,英国,法国是盟友,列宁反对伊战以及宣扬共产主义革命的理念遭到当时所有国家的拒绝,甚至后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提出引渡列宁的协议。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回到俄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二条路线就是经过德国前往瑞典,芬兰回国。而这条路线少不了德国的帮助。曾经的列宁与德国驻瑞士特使秘密会谈,协商布尔什维克领导人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具体方案。当时的威廉二世正式批准了这一请求,并指示以列宁为首的40余名布尔什维克党对德国有利用价值,接受列宁的申请。1917年4月9日,列宁为首的第一批什维克领导人登上了德国的专列。临走时,德国军官还送给列宁祝福,祝其旅途顺利,革命成功。

可以说当时的列宁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具有准盟友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言,两者是共赢的,德国实现了迫使俄国退出世界大战的计划。列宁也回到了国内领导的革命夺取了政权。当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非常恼怒,指责列宁是德国派往俄国的间谍。 列宁会在德国资金的帮助之下,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之中,列宁的处境十分尴尬。并且收到大量的国内外的知名人士的谴责。认为列宁此举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然,列宁也进行了大批量的自我辩护,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列宁的清白。德国图谋颠覆沙皇俄国统治的计划成功了,但是自救的计划没有成功,德国依然是战败国。而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列宁会把俄国发展壮大。在2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德国败给了这个曾经让他帮助回国的列宁所一手建立起来的苏联。

如果布尔什维克不能掌权,俄罗斯将如何改变

这种假设还是在分析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原因。布尔什维克不可能不成功!因为,沙皇和孟尔什维克都罔顾民意。

布尔什维克的成功,是他推出了当时民众最希望看到的政策。当时的沙皇或孟什维克,都不能满足最大部分民众的需求。

(1)尽快结束“一战”是大部分民众最急需的,而沙皇和孟什维克都没有满足民众心声。不要站在现在的历史指责历史中的民众去坚持

沙皇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因为民意而停止过战争。同时,孟什维克本身是软弱的,在“一战”时期的丛林世界里,一个软弱的政府从内到外都难以存活。孟什维克无兵无人无胆量的三无政权。在乱世,有钱而无力的人只会是待宰的羔羊,全凭孔武有力者是否留你。

有些人说得很无聊,说美国参战了,“十月革命”成功后没多久“一战”就结束了。这种观点只是作为后人看历史进而总结历史。“一战”啥时候结束,没有人知道!

现在说短时间结束的人都不是预测历史,而是看到历史结果后总结历史。历史当事人是不会预测的,如果能预测“一战”很快结束,你咋不说就预测“一战”能不打?

你站在后世角度当然觉得没什么,但在战争中的人则觉得是遥遥无期。况且,美国参军参战对大部分欧洲老百姓来说能意味这什么?“一战”时期的世界还是欧洲人说话算数的世界,美国国际威望不够!

(2)沙皇完全有可能复辟,同时,沙皇、孟什维克不能满足“废除农奴制后的补偿款”的需求,广大农奴之后身上的负担背了半个多世纪,梦想废除剥削已经让人难以忍受。

为什么经过“一战”后,又经过十几个国家的围攻,为何布尔什维克能打败国内外的敌人?如果说没有受到“大部分人支持”,很难想象能打赢!对于一国、一个政权来说,永远是“绝大部分人的支持”才是最稳固的。

布尔什维克依靠的是工人武装,孟什维克依靠谁?在沙皇下的旧军人在“苏俄内战”时是主力,尔什维克则没有自己的队伍。

同时,废除农奴制的同时,为了弥补农奴主的损失,沙皇制定了极为宽厚的措施,造成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农奴们仍然没有偿付完毕“债务”。由此,人们非常希望“减免”这些极为不合理的“债务”。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根本没有提及。因此,失去了最广泛人群地支持,也就不必惊讶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